Nature:AKT1基因突變可引發癌細胞增殖

2020-12-01 生物谷

        生物谷報導:美國禮來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和翻譯基因組學研究院(the  Translational  Ge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在乳腺癌、結腸癌和卵巢癌中發現一種AKT1基因復發突變(recurring  mutation,生物谷編者譯),這種突變AKT1基因誘導腫瘤細胞增殖,並幫助癌細胞抵抗某些治療劑。相關文章刊登於Nature雜誌。

        PI3-激酶/AKT途徑是人類腫瘤中最為活躍的細胞途徑之一,導致癌細胞的生存和增長,途徑中的許多成分是新藥研發的候選靶標。AKT1是該途徑的活性中心,在癌症中是聯繫上遊突變調控蛋白和下遊存活信號途徑蛋白的中間環節。此次研究人員首次在在癌症患者的臨床樣本中發現AKT1直接突變,還未經細胞檢測。

        這項發現可以說是癌症生物學中具有啟示意義的一個發現,證實AKT1是乳腺癌、結腸癌和卵巢癌的致癌基因。禮來公司Kerry  L.  Blanchard博士說,突變改變了PH(Pleckstrin同源序列,酶與細胞膜上的磷脂結合的部分)區中結合袋(binding  pocket)的靜電學特徵。研究人員分析了包括乳腺癌、結腸癌和卵巢癌在內的共150個腫瘤樣本。數據分析結果顯示,8%的乳腺癌、6%的結腸癌和2%的卵巢癌的樣本中,AKT1發生突變。

        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研究,利用一系列久經考驗的技術發現腫瘤基因組加工過程的新問題。James  E.  Thomas博士解釋說,AKT1是一種蛋白激酶,在細胞生存、增殖和代謝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有趣的是,其它調控這些網絡的蛋白在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和腦癌中也有突變現象。AKT1中的這種突變明顯證實AKT1與癌症形成有關。

        鑑定AKT1突變是禮來公司和TGen共同努力的結果。這項發現證實,臨床水平(非依賴於模型系統)研究癌症遺傳學的重要性。

原始出處:
Natur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4 July 2007 | doi:10.1038/nature05933; Received 8 March 2007; Accepted 11 May 2007; Published online 4 July 2007

A transforming mutation in the 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 of AKT1 in cancer

John D. Carpten1, Andrew L. Faber2, Candice Horn2, Gregory P. Donoho2, Stephen L. Briggs3, Christiane M. Robbins1, Galen Hostetter1, Sophie Boguslawski2, Tracy Y. Moses1, Stephanie Savage1, Mark Uhlik2, Aimin Lin4, Jian Du2, Yue-Wei Qian4, Douglas J. Zeckner2, Greg Tucker-Kellogg5, Jeffrey Touchman1, Ketan Patel5, Spyro Mousses6, Michael Bittner1, Richard Schevitz3, Mei-Huei T. Lai2, Kerry L. Blanchard2 & James E. Thomas2

  1. Division of Integrated Cancer Genomics, Translational Ge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445 N. Fifth Street, Phoenix, Arizona 85004, USA
  2. Cancer Discovery Research,
  3. Global Structural Biology,
  4. Integrative Biology, Lilly Research Laboratories, Eli Lilly & Company, Indianapolis, Indiana 46285, USA
  5. Lilly Singapore Centre for Drug Discovery, 1 Science Park Road 04-01, The Capricorn, Singapore Science Park II, 117528 Singapore
  6. Pharmaceutical Genomics, Translational Ge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TGen Suite 110, 13208 E. Shea Boulevard, Scottsdale, Arizona 85259, USA

Correspondence to: Kerry L. Blanchard2James E. Thomas2 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K.L.B. (Email: kblanc@lilly.com) or J.E.T. (Email: thomas_james_e@lilly.com).

Although AKT1 (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ue 1) kinase is a central member of possibly the most frequently activated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 pathway in cancer, mutation of AKT1 has not been widely reported. Here we report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somatic mutation in human breast, colorectal and ovarian cancers that results in a glutamic acid to lysine substitution at amino acid 17 (E17K) in the lipid-binding pocket of AKT1. Lys 17 alters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of the pocket and forms new hydrogen bonds with a phosphoinositide ligand. This mutation activates AKT1 by means of pathological localization to the plasma membrane, stimulates downstream signalling, transforms cells and induces leukaemia in mice. This mechanism indicates a direct role of AKT1 in human cancer, and adds to the known genetic alterations that promote oncogenesis through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3-OH kinase/AKT pathway. Furthermore, the E17K substitution decreases the sensitivity to an allosteric kinase inhibitor, so this mutation may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utility for AKT drug development.

相關報導:

日發現使癌細胞增殖的酶

日本發現抑制癌細胞增殖的蛋白質

日本與美國共同研究出阻礙癌細胞增殖的物

日科學家發現一種稀有糖類可抑制癌細胞增殖

利用多腫瘤組織晶片研究癌細胞增殖與侵襲行為

p600蛋白的合成抑制癌細胞的增殖

婦科腫瘤侵蝕、轉移的細胞生物學研究進展

臺研究顯示沙參麥冬湯能抑制癌細胞

Nature:骨髓造血祖細胞是腫瘤轉移的幫兇

相關焦點

  • 降低激酶PKG能促進癌細胞增殖
    生物谷:喬治亞醫學院Darren Browning博士最近發現一種對細胞增殖非常重要的蛋白——蛋白激酶G(PKG)。PKG抑制健康細胞增殖、分化,但癌細胞只有降低甚至丟失這種蛋白才能進行增殖。這項發現為尋找更多的有效治療癌症的靶標提供了線索。
  • 解密癌細胞的「逃脫絕技」 基因突變之外還有這種方法!
    兩種不同的「逃脫方法」在癌症耐藥性的研究中,歷史上最受研發人員關注的是基因突變驅動的耐藥性。簡單來說,抗癌療法,尤其是靶向藥物,通常通過抑制特定靶點的功能來導致癌細胞的死亡。而癌細胞可以通過產生基因突變,導致它們可以繞過靶點被抑制的影響,比如在靶點蛋白上的突變導致藥物無法再跟靶點結合;或者激活信號通路下遊的效應子,或者激活替代生存信號通路。這些基因突變可能原先就在很少的細胞中存在,也可能在接受藥物治療的過程中產生。帶來的結果是攜帶突變的癌細胞對靶向療法產生耐藥性。而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癌細胞在不產生基因突變的情況下,也能夠對靶向療法產生耐藥性。
  • 解密癌細胞的「逃脫絕技」,基因突變之外還有這種方法!
    簡單來說,抗癌療法,尤其是靶向藥物,通常通過抑制特定靶點的功能來導致癌細胞的死亡。而癌細胞可以通過產生基因突變,導致它們可以繞過靶點被抑制的影響,比如在靶點蛋白上的突變導致藥物無法再跟靶點結合;或者激活信號通路下遊的效應子,或者激活替代生存信號通路。這些基因突變可能原先就在很少的細胞中存在,也可能在接受藥物治療的過程中產生。
  • Nature:DCC基因可誘導癌細胞凋亡
    12月12日,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發表公報說,法研究人員日前發現一個名為DCC的基因可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來抑制結腸和直腸癌發展,從而起到預防和治療癌症的效果。 這項研究由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等機構共同完成。
  • 為什麼癌細胞能無限增殖?人類可以藉此實現「永生」嗎?
    無限增殖的癌細胞癌細胞與人體其它細胞不同,它打破了人體對細胞的限制,可以無限增殖。而且,癌細胞還可以將這種特性傳播給周圍的細胞,讓周圍其它細胞也變得不受分裂次數的限制,而這種增殖則會造成人體的病變,這便是癌症。
  • 科學家在袋獾中發現單一基因突變,激活後明顯減緩癌細胞生長
    ,而且它進化出的基因突變機制還可能啟發產生人類癌症的新療法。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遺傳學》(Genetics)上,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單一的基因突變,這個突變導致野生的「塔斯馬尼亞惡魔」中可傳播的癌症的生長減少。
  • 胃癌細胞增殖與相關基因的表達
    研究表明,與其它惡性腫瘤相類似,胃癌也是一種細胞周期紊亂性疾病,雖然仍通過細胞周期完成增殖,但由於細胞內在的遺傳物質,特別是與細胞周期性相關的遺傳物質發生了質或者量的改變,使得胃癌細胞發生無限失控的增殖,在此基礎上,癌細胞發生侵襲以及轉移。胃癌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涉及多因素、多環節的複雜的過程,其中,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導致的細胞異常增殖是該過程的重要分子機制之一。
  • RAD51調節胰腺癌細胞增殖並有望成為預後標記物
    DNA損傷積累可引起不穩定並最終導致腫瘤發生[2]。一些研究中也證實DNA損傷響應因子參與在胰腺癌進展[3]。約有10%的散發性胰腺癌發生BRCA2突變,BRCA2是在DNA斷裂修復和同源重組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抑癌基因[4]。之前的報導也證實CHK1抑制劑具有臨床治療胰腺癌的潛力[5]。
  • Cancer discovery:一基因突變可增強癌細胞對藥物敏感性
    2015年6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德克薩斯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discovery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在許多種癌症中出現的ARID1a突變能夠擾亂癌細胞中
  • Nature:RAS突變激活胰腺癌細胞的巨胞飲作用,使得它們避免挨餓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通過劫持從周圍環境吸收營養物的過程來幫助胰腺癌細胞避免挨餓的機制。他們解釋了RAS基因發生的突變不僅促進在90%的胰腺癌患者中觀察到的異常生長,而且還加快為這種生長提供所需的胺基酸和代謝物的過程。
  • 關閉增殖、啟動凋亡與自噬,讓癌細胞「自取滅亡」
    我們都知道,癌細胞是一類分裂增殖能力異常強大,幾乎可以無限增殖傳代而不啟動「程序性死亡」(凋亡)過程的異常細胞。從基因的角度來說,各類基因突變是導致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細胞離子通道的結構和功能正常是維持生命過程的基礎,對於保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Nature:重大突破!利用靶向KRAS突變基因的外泌體治療胰腺癌
    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早期研究已證實外泌體可被用來檢測胰腺癌,但是這些最新的發現揭示出作為一種潛在新的療法,經過基因改造的外泌體可被用來直接地和特異性地靶向經常與胰腺癌相關的KRAS突變基因。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經過基因修飾的外泌體(被稱作iExosome)能夠運送特異性地靶向KRAS突變基因的小RNA分子,從而導致胰腺癌模式小鼠病情緩解,增加它們的總存活率。
  • 陳根:癌細胞的突變需要什麼「先天努力」?
    癌細胞從出現到擴增,再到轉移,它們為了獲得生存空間爭奪養分,選擇了許多生命體無法實現的演化策略。 癌細胞的惡名昭著讓許多人認為,癌細胞在突變後能夠輕鬆奪取身體的控制權,進而成為「生命殺手」。但事實上,癌細胞想要獲得生命控制權,達到力壓其他細胞的程度,也需要很多先天「努力」和後天條件。
  • 了解TP53基因突變與藥物
    KRAS等,這些基因發生了激活突變,驅動了腫瘤的增殖,它們可以比作是汽車的油門,正常時候輕微踏上,結果突變的癌細胞卻一直踏著,而且松不開了,因此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物去阻斷,達到抗腫瘤的目的。第二種基因是抑癌基因,如TP53、BRAC1或BRAC2、PTEN、RB1和APC等,它們負責調控腫瘤細胞的增殖,就像是汽車的剎車一樣。需要注意的是抑癌基因的突變是比較隨機的,基因的任何位置、不管發生任何形式的突變,只要這個突變導致該基因失去功能,或者功能降低,都可能影響到腫瘤的發生。
  • 科學家開發出RAS基因突變引發的癌症療法
    近日,來自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療法,這種療法能夠有效治療因RAS基因突變誘發的療法耐藥性癌症,RAS基因突變在很多癌症中都存在;研究者表示,這項臨床前研究結合了能夠將靶向作用PARP及MEK(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抑制劑療法。
  • 演化遊戲裡的最強王者:癌細胞開掛的方式被找到了
    不僅僅是在單個基因,單個位點突變,而是哪個基因有用就成段拿來,不想要的甚至全部扔掉,實屬演化中的最強王者。《自然》的一項新研究開發了一套新算法,讓科學家終於有機會窺視到它們的極端演化策略。癌細胞也需要演化當一些人談論癌細胞的發展時,總認為癌細胞是一些正常細胞獲得了一兩個突變後,就開始不受控制地生長了。
  • 剛哥關於TP53基因的突變與缺失的幾問幾答
    而TP53基因的突變可導致TP53蛋白的功能的改變,使TP53蛋白無法對細胞分裂增殖過程中的錯誤進行有效的檢查與修改,更無法誘導錯誤嚴重細胞凋亡,從而導致腫瘤的產生。1、什麼是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    人體有許多基因促進細胞的生長,他們在身體成長發育、傷口癒合、造血系統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 Nature Genetics:二號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 來源:生命經緯 2007-12-13 10:10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與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者,經過長期的合作研究後,終於揭示出了BRCA1基因的突變是如何導致乳腺癌發生的機制。
  • 亞麻籽可延緩前列腺癌細胞增殖
    新華網美國芝加哥6月3日電 (記者 張忠霞)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3日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報告說,在前列腺癌患者的飲食中添加亞麻籽,可以有效延緩前列腺癌細胞增殖。   亞麻籽中富含OMEGA-3脂肪酸,醫學研究認為,這一成分能影響細胞信號傳導以及細胞膜生成,可以減少細胞增殖。
  • Nature發現人體最早的基因突變,揭秘機體形成之謎!
    現在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279名乳腺癌患者的血液樣品中的全基因組測序結果,發現了163個發生在這些人胚胎發育早期的基因突變。鑑定出這些基因突變之後,研究人員使用第一代、二代和三代胚胎細胞的基因突變去計算胚胎的兩個細胞形成了機體的哪些部分,結果發現最初的兩個細胞對機體的貢獻不同:一個細胞組成了機體的70%,另一個細胞的貢獻只有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