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專業優勢,做好課程思政—生命科學學院開學第一課關注「疫情...

2020-11-29 河南大學新聞網

根據我校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期間本科生網上教學工作有關安排以及我院延期開學期間本科教學工作安排,各專業任課教師紛紛發揮專業優勢,積極主動的開展疫情防控課程思政工作,為我院學子開展了別樣的新學期第一課。

2月17日下午,張亞歌老師結合「在線課程+直播課」「騰訊會議」講授校選通識課《大學生情商培養》,結合課程內容,通過疫情期間的一些 「天價白菜」「天價紫甘藍」「平價商場」和「亂漲價」等現象及被處罰的情況,講了「德」對人的重要性,教育、培養必須以「德」為基礎。

2月17日晚上,劉彥春老師通過「雨課堂」音頻授課+「微信群」為17級植物科學與技術班級講授《氣候學》,完成專業知識框架講授之外,課程中引用了杭州建蘭中學809班班主任郭簡老師給自己的學生們寫的一封信,期望學生們在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上能產生共鳴。同時,針對當前國家及我校的疫情防控規定,向學生們展示了部分疫情防控內容,如生命科學學院網站中發布的、體現生科學子社會擔當的志願者活動,督促學生們及時關注學校及學院發布的最新信息,積極配合學校的各項規定。

宋敏老師本學期承擔有2017級生物科學專業的《神經生物學》授課任務,正式上課時間是21日即本周五3-4節,17日提前給學生布置網課,在「微信群」隨時進行答疑。通過「微信群」,介紹了課程學習的意義,更是從神經認知等角度入手,提醒人們應當關注風俗、習慣、文化等對個人行為的影響及對社會文明進程推進的意義,呼籲大家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善待野生動物,別讓舌尖上的疫情重演。

2月18日上午,徐小冬老師為2018級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講授《細胞生物學》,根據網絡實情,變換了「雨課堂」「騰訊會議」兩種形式,確保了授課順利。授課過程結合「細胞的統一與多樣性」「活細胞的普遍特徵」以及「細胞的進化歷程」等內容,探討了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大自然不能只有人類,細菌、古細菌、植物、動物、真菌、原生生物等都是由細胞這一最基本的單位構成,人類需要敬畏生命,維持物種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此次疫情是人類與新冠病毒之間的較量,人們需要警醒,規範自身行為。

2月18日上午,柴連琴老師利用「翻轉課堂」為17級生物科學明德班講授《發育生物學》,結合該課程內容特點,針對新冠病毒從專業的角度給同學們講解從動物宿主到人,以及人傳人,病毒需要經過的發育演化,以及在這些過程中可以被切斷傳播的途徑,傳遞給學生科學防範的方法;與此同時從人體穩態被打破,人體自動修復的角度,打消同學們的恐懼心理,增強大家抗疫的信心;並希望同學們理論聯繫實際,學好專業知識,堅定專業思想,科技報國。

2月18日上午,董薇老師通過「釘釘」為2017級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開展網絡授課。第一講內容為《設施農業》課程的緒論部分,通過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簡稱「一號文件」)「一號文件」中關於設施農業的要求和相關內容,結合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背景,分析了疫情導致的設施農業生產環節動力不足、產品流通、銷售受阻等影響;通過介紹2003年非典疫情的親身經歷和感悟,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對抗疫情,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

2月18日下午,郭蜀光老師通過「微信群」給18級生物科學明德班講授《細胞生物學》,互動效果好,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提倡讓他們獨立思考。針對明德計劃培養目標,先把直接導致細胞生物學階梯式發展的標誌性文獻發給學生,讓他們通過這些文獻了解生命科學的發展,尤其是細胞生物學的發展,展望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並要求結合這次疫情的實例,學會如何真正科學地面對類似事件;如何從科學的角度和社會學的角度應對突發事件;課堂上還學習了習總書記倡導的科學素養的重要性,探討了如何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等。

2月18日下午,馬雲峰老師通過「微信群」以PPT嵌入語音的方式為2017級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講授《生物製品學》,此課程主要以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為講課內容,包括各種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試劑盒的生產和規範。以目前的新冠狀病毒導致的疫情為切入點,提出什麼是冠狀病毒?冠狀病毒有哪些危害?如何研究冠狀病毒?什麼是生物安全實驗室?通過上述問題引出生物製品對人類健康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要性。學生學習熱情高,互動頻繁。馬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大家以專業素養聽從國家的安排,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並鼓舞大家抗「疫」阻擊戰一定會勝利!

2月18日晚上,張要軍老師通過「雨課堂」講授校選通識課《植物營養學》。課程開始前,張老師提醒各位同學重新溫習教育廳廳長鄭邦山在河南省疫情防控第九場新聞發布會上的重要講話。結合所講課程內容,由人類亂吃野生動物所引發的當前新冠病毒疫情引出課程所講授內容,人類營養到植物營養。每一次致命性病毒的爆發,都可以看作是大自然自動免疫系統在殺「病毒」,大自然是在自我保護。地球幾十億年都這麼過來了,毀滅的只是物種,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員,應該多考慮如何自救,而不是如何拯救地球,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課程中講到目前我國的氮肥生產量和消耗量已經是世界第一,引出我國的經濟量目前僅次於美國位於世界第二,增強學生的國家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相關焦點

  • 華東交大:疫情當「教材」 讓課程思政更鮮活
    這堂特別的「雲端」製圖課,華東交通大學理學院劉志紅老師全程直播講授如何用AutoCAD(一種繪圖軟體)繪製五星紅旗,並在五星紅旗的下方寫出「我愛中國」四個大字。一時間,師生的愛國激情油然而生,直播間被鮮花及「老師辛苦了」等表情字樣刷屏。「身為中國人,身為一名教師,我很自豪!」劉志紅將此次直播課分享到朋友圈,收穫點讚不斷。
  • 復旦大學課程思政「開學第一課」自然科學優秀案例集錦
    生物技術產業與大學生生涯發展系三創課程,「開學第一課」針對疫情現狀,向學生介紹了我國生物製藥領域研發和生產在本次抗疫中的貢獻,尤其是復旦的「生物人」在疫情爆發時如何通過自身所學專業知識應對疫情的挑戰並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除了眾所周知的張文宏教授和張永振教授外,多位老師分別在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和治療性藥物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課程思政在行動|潤「物」無聲,堅定「信」念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講話精神,根據學校教務處提出的「延期開學不停學、教學質量有保障」總體要求,物信學院第一時間組織成立保障本科教學工作組,各部門、系、專業、中心通力協作,共克時艱,全力以赴做好教學服務保障,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本科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 複課在即,開學第一課怎麼上?不妨給孩子們來一次生命教育的「開學...
    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打亂了這一學期的教學節奏,不少地區「宅」家上網課的日子還在持續,不過,也有很多省市的部分學段已經陸續開學或者即將開學。這些天,有不少教師給中教君留言:複課當日的「開學第一課」講點什麼好?怎樣把這個「非常假期」裡發生的事融入課程?
  • 快來看,蘭大教師如何提高專業課程教學的思政含金量?
    授課中注重學生對生命意義和社會責任的思考,引導學生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培養「大醫精誠、醫者仁術」的思想。課程思政,鹽融入湯,春風化雨,立德樹人!康建勝法學院副教授課程名稱:法律職業倫理《法律職業倫理》是新修訂的法學專業培養方案中的一級核心課,表明國家對於法律人「德」「法」兼備的要求。
  •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召開防疫期間打造在線教學課程思政金課經驗交流會
    3月27日下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利用「騰訊會議」平臺召開了防疫期間打造在線教學課程思政金課經驗交流會。院黨總支書記吳雲平、院長謝振安、黨總支副書記姚嗣宏、業務副院長方勝出席會議。謝振安主持會議。
  • 華中師大:思政之「鹽」化於課程之「水」
    這就像我國的戰疫,只有千千萬萬的醫護人員、志願者、居家民眾攜手合作,才能共同戰勝疫情……」這是專業課「分子生物學」上的一幕。  近日,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李睿在網絡課堂上,結合我國的抗疫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解疑難知識點。不少學生通過彈幕留言:「這樣的確比較容易理解!」「在海外疫情日益嚴重之際,應當強調國際合作!」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因此,只有釐清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的內涵,同步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建設,三全育人鏈條才能更完善,更好地發揮1+1>2的整體優勢。教學效果是檢驗課程和課堂的落腳點,而核心素養則是檢驗教學效果的理想準則。因此教師應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目標,兼顧共性與個性需求,千方百計地創新課程教學方法。例如,為了彌補實驗條件的不足,充分利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開展實驗教學;積極開展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充分發揮二者優勢;利用對分課堂、有效提問和專題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度和互動效果。對不同類型的知識點,構建不同的自主學習模式。
  • 河南理工大學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紀實
    強化頂層設計: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為構建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育人體系,河南理工大學積極做好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以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統領課程思政建設目標,以項目化為抓手,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建立由課程思政領導小組、學院、基層教學單位、教師四級縱向聯動機制,加強部門橫向協同,形成了學校辦好、教務處管好、教師教好、學生學好的「四好」課程思政育人模式
  • 設計類複合專業如何做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建設是實現立德和立學有機銜接的最重要路徑和最有效方式。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捋順立德和立學的主次關係,如何實現有機融合,一直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難點之一。推動立德和立學有機融合離不開科學的制度設計,為此要將課程思政納入培養方案。
  • 這樣的開學「第一課」讓學生銘記一生
    對正處於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來說,開學「第一課」也是一堂溫暖人心的「思政大課」: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情懷,是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的信念。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這個開學季註定是特殊的。而溫暖人心的「第一課」,註定讓人難忘,足以讓學生一生銘記。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
    中國網北京12月17日訊(記者 劉佳 通訊員 田馳正)12月11日下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小營校區報告廳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領導班子成員,各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各機關職能部門正職,2019年樹人班全體學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研究生,學生黨員代表參會。會議由校黨委副書記劉筱毅主持。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這要求我們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就「思政課」談「思政課」建設,而要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陣地地位,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於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
  • 河南農大院士校長的開學第一課引反響:這個非常時期最有價值的教育
    「在疫情之際,停課不停學,張校長親自為我們打開新學期的開學第一課,這條抗『疫』路上,農大不退,我們一起加油!」河南農大林學院18級旅遊管理專業侯麗娜動情地說。張改平院士奔赴在抗「疫」科研的前線,以身作則,令師生感動。
  • 課程思政 | 國務學院:學科理論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相結合...
    課程思政專業建設開展伊始,學院申報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作為課程思政示範專業,近三年來積極按照學校要求推進示範專業建設,同時將「國際政治」專業也納入課程思政示範專業試點。篳路藍縷,守正創新,建好「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等專業主幹課程1984年,國務學院浦興祖老師在全國開風氣之先,為復旦本科生開設了政治學專業的主幹課程「當代中國政治制度」。30多年來,課程建設與改革開放同向同行,成為學生學習中國政治的入門課、學者研究中國政治的基本功。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學院黨委決定以「課程思政」為突破口,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思政教育。「所謂課程思政,通俗地說,就是在堅持上好思政課程的前提下,把思政理論掰開揉碎,融入所有的專業課程,讓所有老師都變成思政教師,所有課程都承載思政內容,最終使學生對思政理論形成系統認知,達成潤物無聲、成風化人的效果。」
  •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開學準備!同濟各學院有序恢復工作狀態
    學院認真貫徹落實學校黨委精神,密切關注教職工狀況,確保學院工作有序推進;確保教職工返滬安排嚴格遵守相關防疫要求;做好線上教學安排和論文指導工作;強化對學院黨員幹部要求。汽車學院成立了學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統籌學院工作。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擔任雙組長,學院領導班子成員擔任組員。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課程思政」的建設必須要充分地結合課程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即課程具有強調過程、系統、對象、生成的特性,只有與課程本身所具有的特點相結合,「課程思政」才能走出「思政課程」的範式,進而融入到各個具體學科的課程教學實踐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功效。首先,要有所取捨,選擇重點。
  • 成都工業學院舉辦《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公開課觀摩課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深入挖掘課程德育內涵,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育人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進一步推動成都工業學院「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夯實教師駕馭課堂的基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七支「防疫小分隊」凝心聚力齊戰「疫」
    2月25日始,學院周密地部署2020春季開學教工返校工作,有序的組織教工復工上班,採取能返盡返,分類管理,安全第一、精準施策,確保防疫不鬆懈與復工穩步進行。志願小分隊——黨員師生將黨旗插在戰疫一線學院黨委切實擔起疫情防控責任,把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各院系全員參與的思政工作體系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優勢,積極動員基層黨組織發揚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投身到戰「疫」一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