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胡辣湯帶來的靈魂返鄉路

2020-11-24 豫記

十年前,一群在京河南籍記者被胃裡的饞蟲喚起了鄉愁,他們一老家河南胃情感紐帶,一個名為「豫記胡辣湯」的QQ群橫空出世。痛飲胡辣湯之餘,也在談論著如何把新聞理想和老家的文化傳承下去。六年前,當了十五年調查記者的楊桐從《鳳凰周刊》辭職,帶領幾個小夥伴專職運營「豫記」公眾號。一路坎坷,野蠻生長。


豫記十周年活動之際,楊桐的老友、山哥說房市的創始人奚春山發來了對豫記的祝福。他曾經北漂近三年,報導在京豫人,他也表示,在未來,希望與豫記開展深度的視頻合作,讓更多的豫人,在豫記平臺上,眼裡有凝心聚力的光,腳下有發展上升之路。


眼裡有光的發軔


十年前,當你把能敲釘子的諾基亞,換成能發彩色圖片的HTC時,一群開口真中,閉口得勁的年輕人,在帝都吃著火鍋唱著歌之時,忽然想起了家鄉胡辣湯的味道。


舌尖上的鄉愁後,一個叫豫記胡辣湯的QQ群,橫空出世,這些從事新聞行業的小夥伴們,相約以老家河南為情感紐帶,痛飲胡辣湯之餘,把為往聖繼絕學的新聞理想,薪火相傳下去!


從字面上分析 ,「豫」代表河南 ,「記」是包括記者在內的媒體人 ,而「胡辣湯」除了是家鄉的美食 ,更代表了記者的職業屬性 ,比如辛辣、尖銳和多元。


那是屬於小夥伴們的黃金時代,這些年輕人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高於同齡人的收入水平,他們的名字是調查記者,扮演著社會良心的角色。


朝可在京滬的高端寫字樓,與馬爸爸、東哥哥茶敘京東有沒有可能超越阿里巴巴?夕則在泥濘的北方鄉間小路上,裹著軍大衣,偷拍黑心老闆是否在偷排汙水……


六年前,當你刷著朋友圈,吐槽時代拋棄,連聲再見都不說的時候。豫記胡辣湯Q群的400多個小夥伴,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從豫記胡辣湯的Q群,升級為豫記公眾號,並拍板由才從《鳳凰周刊》辭職的80後楊桐來操盤。



此時 ,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內容創業浪潮已經開啟,400 名聯合發起者僅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提供智力支持,雙方不存在任何隸屬和依附。豫記的運營有專職團隊負責。


那時的設想,很單純,希望這個新媒體能夠為已經青春不在的調查記者們,找一條轉型再就業的路子。



腳下有路的砥礪


接過重任的楊桐很惶恐,因為在15年的職業生涯中,只做過新聞,擅長的是找選題,確立價值,找到利益相關方,分析對立方的是否對錯,而要操盤一個新媒體,首當其衝的就是如何活下去。


畢竟,自己背負了小夥伴們的期許與熱望。


憶往昔,這些被稱為無冕之王的小夥伴們,選擇了一條最規矩的道路,因為相關法規政策不允許公眾號操作時政、財經選題,小夥伴選擇了以新聞手法挖掘河南人文歷史和鄉土人情作為突破口,這是一條無比艱難的道路,意味著廣告來源的匱乏。


從一個 QQ 群變身一個新媒體運營實體,豫記真正從記者轉型為記憶。這兩個字,不但代表著河南人的記憶,更要像家鄉著名的餐飲品牌蕭記、合記一樣做成老字號,只不過蕭記、合記提供的是美食,而豫記則主打精神食糧。


2014年6月2日,只有62個訂閱者的豫記微信公眾號發出第一期推送,這篇題為《郝堂故事》的文章獲得1979人閱讀和2340次轉發,圖文轉化率達到3044%。


6月23日,豫記微信公眾號當期文章的閱讀人數達到3.1萬,被轉發3.8萬次,訂閱者也增加到1384人。


微博方面,豫記專欄作家曹雁雁一篇《什麼樣的男人配得上信陽女人》的閱讀數達到了30萬,轉發評論160次。


豫記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在野蠻生長著。7月17日,豫記一篇文章被中國臺灣地區的讀者看到,並反饋給了《人民日報》記者張永恆。


此後,每天大約有5%的海外河南人在關注著豫記,粉絲也悄然從2000多漲到了1.4萬多,兩個月後,豫記新浪微博的粉絲達到了2.3萬。


豫記的高光時刻,來源於當年7 月底在鄭州召開的「中國企業家亞布力夏季峰會」。豫記開創了自媒體首次參與高規格論壇直播工作的歷史先河。


在此之後 ,豫記受邀參與在開封舉辦的「第二十七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報導,成為此次盛會的唯一新媒體參與者,多位僑界領袖為豫記錄製代言視頻,全球影響力由此擴展;成為「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國內唯一出席的新媒體機構,受到新華社等媒體的關注。



豫記的獨特定位與獨到價值觀,讓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慕名而來,聽聞豫記擁有 400 多名記者後希望代為招聘新媒體內容人才。


豫記敏銳地覺察到這一事件背後的影響力,隨即要求作為唯一的發布出口。


微博發布當天豫記招聘微博的點擊量就達到了 200 多萬,全球範圍發向豫記信箱的簡歷多達 300 多份,數百家媒體跟進報導,使豫記藉助這一事件完成了一次品牌營銷。


而在正在演進的重大文化事件中,媒體人的敏銳,讓豫記斬獲更多。


福建邵武張三丰太極拳申遺風波中,豫記以《太極宗師陳正雷隔空對戰神仙張三丰》等題目進行連續跟進,引起全球範圍的太極練習者和研究者的注意,豫記從近百年來圍繞太極源流紛爭進行了條分縷析的解讀,引起各大媒體關注,最終引起文化部重視並叫停了福建邵武申遺,一定程度上保住了陳家溝太極拳發源地的地位。


內容上的高歌猛進、佳作頻出,卻難掩經營上的的舉步維艱。這是很多自媒體創業者的困境。



在很多前輩與後輩看來,豫記很難複製重度垂直和商業化較強的自媒體平臺,參照和借鑑的模板也非常有限。


雖然勝在內容的深度和精度上,但如何實現社群轉化和商業轉化的內容,這是所有的文化類新媒體運營中面對的時代難題。



貴人相助的心動能


作為楊桐的十年老友,有過12年調查記者生涯的山哥,曾經和這些前輩和後輩一樣,為楊桐和豫記捏了把汗。但眼見他從文化路的幾間小房子搬到新聞大廈,再到大玉米樓,如今終於落戶於鄭東高鐵片區的中原金融中心,反倒不擔心了。


不擔心的原因在於,在鄉情紐帶下,幫助豫記的貴人愈來愈多。


曹雁雁、歸來、豫州老寒等一批本土作家和人文學者,在不收一分錢稿費的情況下,為豫記提供了引起無數轉載和共鳴的高質量文章,使我們能夠在一個碎片化的閱讀時代保留一份可供安靜思考的陣地。


楊桐的老鄉,濮陽籍知名媒體人、專欄作家潘採夫把寫自己村莊的文章提供給豫記,不忘打趣說:「把稿費都按股份給我算著。」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管委會副主任、副社長李宜航,用手機為豫記敲出了千餘字開欄語《目光向北 靈魂返鄉》,他祝福年輕的「豫記」同時,向一位同鄉這樣說:「我是豫記的一員,普通的一員。」


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前院長李建偉直接私信豫記:「你們為河南做了一件好事,河南大學的幾位同學是我的學生。我可以動員我的學生參加你們團隊,也可以幫你們校對,特別重要的稿子我也可以校對,我當過6年雜誌的總編。需要投資我也可以幫你們聯繫。」


幫助豫記的貴人中,當然也不乏企業家與各級政府的身影。


河南樓市的帶頭大哥建業集團,去年豫記9周年,建業集團提供主贊助。今年的十周年,則由鄭州宣傳網信部門出資,為200多位回家的豫籍媒體精英,提供吃住行遊的一系列服務。



在支持豫記發展的大業中,山哥可不是旁觀的路人甲,也算是躬身入局者。


山哥曾經北漂近三年,幹的事就是報導在京豫人,豫記關注的是豫人、豫土、豫物,在首都的豫人,是豫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山哥和豫記在內容領域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的!


而僅僅是豫人這一個領域,就值得豫記報導十年以上。


僅從文化領域來講,中國第一個流行音樂天后,程琳,洛陽人,代表作品《酒幹倘賣無》。


中國第一個超模,馬豔麗,周口人。


中國第一個賣座大片導演,開封人翟俊傑,作品《血戰臺兒莊》,當時票房就達到800萬。


中國最年輕的聲樂碩士,吉喆,鄭州人。代表作《老家河南》。


中國曾經最牛的男明星胡亞捷,26歲的代表作品《便衣警察》,紅遍大江南北,鄭州人。


這些都是山哥曾經的採訪對象,沒有採訪過的牛人就更多了,而這些漂泊在外的豫人,不論是名流、名媛,還是普通勞動者,猶如一團火,點亮了一方天地,大寫了河南形象。


這一次,也不止於寫篇推廣文,下一步,山哥會客廳還與豫記開展深度的視頻合作,讓更多的豫人,在豫記平臺上,眼裡有凝心聚力的光,腳下有發展上升之路。


本月27日,作為平臺的豫記會把大寫河南形象的部分豫人代表,請回老家河南走走看看,主題是河南形象的全球化傳播,讓作為媒體人的豫記們在舌尖上、在心尖上領略家鄉的風土人情。


只有河南最中國,明日河南之於中國,必同於今日中國之於世界。


而河南形象的全球化傳播,是中國之於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這些媒體豫記們會從山水鄉音中,觸摸到豫來豫好的老家味道,然後再書寫出屬於自己的那份鄉愁,一億人的文化自覺與砥礪前行,也能在豫記們的所感所聞中,煥發出新動力,心動能!


作者簡介:


奚春山:自媒體山哥說房市創始人,視頻媒體山哥會客廳創始人。12年深度新聞報導從業者,2005年河南省政府好新聞一等獎獲得者,中國新媒體聯盟房地產首席專家



【豫見河南 豫來豫好】豫記十周年之際,在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省委網信辦、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指導下,鄭州市委宣傳部、鄭州市委網信辦的支持下,在本中傳媒等同仁的幫助下,我們發起河南文化的民間輸出窗口「這就是河南」項目。擬訂於2020年11月27日下午舉行「這就是河南」啟動儀式。


【豫記回家 十年見鄭】 2020年11月28日,相約中國·鄭州,「這就是河南」鄭州站正式啟動。活動由鄭州市委宣傳部、鄭州市委網信辦主辦,管城區委宣傳部、惠濟區委宣傳部及豫記新媒體承辦。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名河南籍記者將實地探訪鄭州。



初白| © 編輯

小米| © 版式

相關焦點

  • 甘味| 美味大不同的槍馬胡辣湯,一個月也只能吃三次
    胡辣湯是河南的特色湯類麵食,吃起來活色生香,七竅辛爽。為了豐富職工的味蕾,靈寶黃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山分公司槍馬金礦機關食堂,將胡辣湯做成了每旬一次的招牌午飯,職工們從來沒有吃膩過。▲槍馬金礦食堂,將胡辣湯做成了每旬一次的招牌午飯,職工們從來沒有吃膩過。做胡辣湯全程手工,工序複雜,考驗的是師傅們的耐心與手,製作一次需用時超過兩個小時。
  • 胡辣湯,天地混沌都在其中,湯頭一灌微汗淋淋
    一碗胡辣湯,不辣卻很發汗,喝上一碗出一身透汗估摸著天下所有的母羊都有危機意識知道給自己的後代備存食物於是才有了羊奶渣,我不喜歡吃羊奶渣總覺得有種怪怪的味道似農家所製作的醬餅子泛著淡淡的臭。朋友說要吃的世間的諸多事物都是這樣:聞著臭吃起來香譬如臭豆腐譬如遭遇臭鴨蛋,給肉也不換也譬如羊奶渣。吃羊奶渣總讓我想起一頭羊的命運想起自己的羊口奪食想起那些或許還未被奶大的小羊們。
  • 河南早餐不只有胡辣湯,還忘不掉扁粉菜,豆沫,媽糊,糝湯和氣布袋
    提起河南的早餐,或許大家馬上能想起來的就是胡辣湯,或者是油膜頭。確實胡辣湯已經成為河南飲食文化的標誌性符號!不過對於每一個老家河南人來說,不同地區也總能喝到改良後的各種版本的胡辣湯。豫西地區的早餐就有點遠離了麵食,主要是以各種湯為主,也難怪洛陽的水席如此有名,對於每日必備的早餐來說,牛肉湯、驢肉湯、羊肉湯等等各種湯絕對是首選,尤其是現在寒風凜冽的早上,喝一碗冒著熱氣的湯,那感覺相信每個河南人都深有感受。對於豫東地區來說,有幾個地方的早餐,名字聽起來讓人打了個問號,好像是沒聽過。
  • 農村人路攤賣小吃,賣的東西稀奇,聽說只有亳州人吃過!
    聽說這個小吃只有在亳州能吃到,很多人都喜歡用豆腐皮捲起來吃,在叫上一碗胡辣湯絕對是天仙配,就像豆漿油條組合一樣完美。小攤位老闆是一位來自農村的農民,姓陳,老陳說在這一代做生意有快十年的時間了,每天早上五點半就到了,幹到中午九點半就要收攤。
  • 高德地圖推出摩託車返鄉騎行路線
    記者從高德地圖獲悉,往年春運出現了摩託騎行大軍返鄉潮,今年將針對這類特定人群推出最佳返鄉路線,並提供沿線交通安全信息。為期40天、預計29.8億人次出行的2018年春運今天拉開大幕。為更好服務春運出行,今年春運期間,公安部交管局聯合高德地圖推出「溫暖回家路」春運交通安全信息在線服務,依託電子地圖,為自駕出行、摩託返鄉人群提供行經路線沿途交通安全提示信息,不僅實現交通安全信息區域共享,還實現了服務內容和安全信息的個性化(按路線定製推薦)。
  • 情報站|天冷了,來碗胡辣湯!壹粉分享製作方法在家輕鬆做
    11月26日,壹粉「青藤蘿」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則美食情報,與大家一起分享胡辣湯的做法,自己在家輕鬆做,一看就會,趕緊學起來吧。「冬天到了,進入天寒地凍的季節。我每年冬天都隔三差五的做個胡辣湯給全家人驅風避寒,一家人喝的頭冒汗,臉紅紅的,渾身熱乎乎的可去寒了。我這還是跟老媽學的呢!
  • @蘭州外出務工人員,非必要,不返鄉!
    @蘭州外出務工人員,非必要,不返鄉!一、非必要,不返鄉。為了降低感染和傳播病毒風險,建議在外務工人員儘量選擇在務工地就近過年,穩在當地,穩在崗位,能不返鄉就不返鄉,以微信視頻、電話問候、簡訊交流等方式向親朋好友傳達問候和祝福。同時按照務工地政府和所在單位的要求,持續做好疫情防控、生產經營。二、需返鄉,重防控。
  • 體彩公益返鄉行動9日啟動
    本報訊(記者 周志翔)1月3日,記者從寧夏體彩中心獲悉,2020年寧夏體彩中心「溫暖回家路,體彩公益行」返鄉行動將於本月9日正式啟動,15天時間內,預計免費運送5700餘人回家。 春節日益臨近,返鄉高峰也隨之來臨。據了解,今年自1月9日至1月23日期間,中國體育彩票百輛大巴免費送乘客回家過年。
  • 龍湖天曜返鄉置業季,好禮惠新春
    諸如,浦東新區陸家嘴,重慶江北嘴等,帶動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周邊居者的生活帶來新的高度。貴陽龍湖天曜,坐落於貴州省金融城CBD核心區域!在此返鄉置業季,龍湖天曜為購房者提供五重豪禮:返鄉置業禮,憑返鄉票與外地工作單位證明,選房即享車票/機票全額報銷(每日限量20位);專屬房源禮,每日專屬5套特價房源限時享;到訪賀歲禮,到訪即享定製賀歲新春大禮包;準點幸運禮,Iphone12等新春大獎準點限時抽取;業主專享禮,選定房源砸金蛋抽品牌家電好禮。龍湖天曜懂你所需,返鄉置業季,好禮好房等你!
  • 春節返鄉攻略!WEY VV6智能大燈助攻,安全性拉滿!
    智能大燈助攻,安全性拉滿首先,VV6搭載的雷射大燈應對夜間行車安全問題很有一套,在為車主照亮前路的同時,還能夠智能規避車輛,給來車留下陰影,避免晃到其他車輛駕駛員。今年過年,我和老婆計劃在年假的前一天晚上出發返鄉,避開車流高峰,有了VV6的助攻,我可謂信心滿滿。
  • 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 我們能做什麼
    然而,大學生返鄉創業過程中依舊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大學就讀專業與農村就業需求不匹配、難以融入鄉村的「圈子」、找不準定位等。如何進一步鼓勵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參與鄉村振興,成了今年省兩會不少代表和委員的討論焦點。
  • 多地密集發通知:倡導原地過年,非必要不返鄉!
    多地倡導原地過年 鼓勵微信、電話拜年春節臨近,國內的疫情防控無疑面臨人員流動和聚集帶來的大考。近期,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提出,鼓勵企事業單位靈活安排休假,引導職工群眾在春節期間儘量在工作地休假。在各地,這個春節,減少出行、原地過年被反覆強調。
  • 川菜大廚告訴你,四川涼麵的做法,它的靈魂就在於一碗料汁
    川菜大廚告訴你,四川涼麵的做法,它的靈魂就在於一碗料汁這幾天的天氣越來越熱了,氣溫到了30度以上的天氣越來越多了,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出現心煩氣躁、不想吃飯的情況,導致這個情況出現的原因就是溫度越高,人越沒有胃口,所以很多人會在夏天的時候比冬天的時候瘦了很多
  • 據說,這是龍江最火的一碗羊湯
    聊天群裡,猝不及防曬出的一碗羊湯,輕易就撩撥了冰冷空虛的胃。眼睛毒辣的,看羊湯就能猜出店名: 這是省婦幼對面巷子裡的徐州羊肉湯嗎? 家住龍江一帶的,不少人見識過羊肉湯門口排隊的陣仗:飯點巔峰時段,一碗羊湯至少得排上半個小時的隊。
  • 讓「返鄉不返貧」創業夢落地生根
    受訪者供圖  她放棄城市穩定的工作,毅然回到農村創業;她組織返鄉青年創業團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她自建生態體驗基地,助力精準扶貧……她就是梅州興寧市源清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梅州市品鮮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雪蓮。  今年,張雪蓮被省婦聯評選為2017年度「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她說,這個稱號是對她奮鬥的最佳褒獎和最好鼓勵,她的最大夢想就是助力鄉村振興,讓「返鄉不返貧」。
  • 臺灣寫真:百年文物返鄉 助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中新社臺北12月7日電 題:百年文物返鄉 助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賈靖峰  「kulumah in(回家了)!」
  • 傳說的「黃泉路」,真實存在?這裡已被禁止進入,專家也無法解釋
    我國存在著許多有意思的神話故事,比如孟婆停留在黃泉路旁,只為給靈魂一碗孟婆湯。靈魂喝下這碗孟婆湯之後,他會失去生前的記憶,投胎轉世之後不會再記住任何事情。然而,隨著科學技術和科學理論的進步,越來越多神奇的故事得以解釋。許多科學家和學者都認為孟婆只是虛構的人物,而孟婆停留到黃泉路是大家杜撰出來的產物。
  • 分店越開越多,菊英的面還有靈魂嗎?
    分店越開越多,菊英的面還有靈魂嗎?為何一碗拌麵能引發如此多人的關注?「做人呢,最重要是開心餓不餓啊?煮碗面給你吃……」香港TVB裡的經典臺詞,落地到杭州,也是一樣的。非官方數據統計杭州有超過9000家麵館。杭州人愛吃麵,撐起這座城市蓬勃生長的網紅小店裡很大一支隊伍就是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