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三號所攜八大載荷「首戰告捷」
嫦娥三號所攜八大載荷「首戰告捷」 > 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獲悉,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的八臺有效載荷在第一月晝期間陸續開機完成了探測或月面測試工作,除降落相機已完成預定任務外,肩負著開展科學探測使命的七臺有效載荷性能穩定,獲得了大量的探測數據,首戰告捷。
-
嫦娥三號所攜八大載荷首戰告捷 紅外成像清晰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獲悉,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的八臺有效載荷在第一月晝期間陸續開機完成了探測或月面測試工作,除降落相機已完成預定任務外,肩負著開展科學探測使命的七臺有效載荷性能穩定,獲得了大量的探測數據,首戰告捷。
-
嫦娥三號完成月球拍攝4673幅 識別11種元素
嫦娥三號任務:月面測試,首戰告捷2013年12月14日至26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的八臺有效載荷在第一月晝期間陸續開機完成了探測或月面測試工作,並分別隨著陸器和巡視器進入了月夜休眠狀態。在月面測試階段,除降落相機已完成預定任務外,肩負著開展科學探測使命的七臺有效載荷性能穩定,獲得了大量的探測數據。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和中國科學院為嫦娥三號任務組建的科學應用核心團隊及有效載荷研製單位,對獲取的測試數據進行了初步分析,表明各有效載荷工況良好,探測數據的獲取、接收、傳輸、預處理正常,為嫦娥三號任務在第二月晝期間全面開展科學探測打下了堅實基礎。
-
嫦娥三號12月上旬擇機發射 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月球探測風險大 嫦娥三號難度高 承載中華民族「落月」夢想的嫦娥三號任務將於12月上旬擇機發射。嫦娥三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面臨7方面技術難點。 嫦娥三號任務肩負我國首次軟著陸月球和月面巡視勘察的重擔。目前,全球僅有美國、蘇聯成功實施了13次無人月球表面軟著陸;只有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蘇聯開展了2次月面無人巡視探測任務。 嫦娥三號任務需要攻克的關鍵技術多、技術難度大、實施難度高。
-
嫦娥五號實現月面軟著陸,開啟「挖土」任務
嫦娥五號任務月面採樣作業即將拉開帷幕。12月1號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陸影像圖。據了解,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約每秒1.7公裡降為零。期間,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
-
嫦娥三號:中國航天迄今最難任務
綜合新華社電 經「嫦娥三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研究決定,「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 「嫦娥三號」將成為中國深空探測的又一新起點。那麼,「嫦娥三號」承擔什麼樣的新使命?會遇到哪些新挑戰?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看點?
-
嫦娥四號繞月時間為何比嫦娥三號長?官方揭秘來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7日發布消息稱,嫦娥四號繞月時間之所以比嫦娥三號長,是因為嫦娥四號需要等待月晝充能量、發射窗口限制多以及需要在軌測試求精細。 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表示,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區域。
-
細看嫦娥三號上的「雷射眼」
——中秋舉頭望明月,遙想「嫦娥」真落月。嫦娥三號衛星最近運抵「月城」西昌發射場,預計百日之後擇機發射,實現中國太空飛行器在地外天體上的首次軟著陸。此番無人登月,「嫦娥」要靠自己的「眼睛」認路識途,其中多套探測儀器由中國科學院在滬相關研究所研製,守望落月登月全程。
-
GSIS特邀論文 |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車任務的地理空間技術
」中國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
-
嫦娥三號搭載的月球車徵名 11月正式公布最終命名
承擔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月」任務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今年年底擇機發射,探月工程二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是承前啟後的關鍵一步,包括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任務。嫦娥三號承擔「落月」任務,將實現月面軟著陸,開展就位探測和月面巡視勘察。嫦娥三號月球車將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進行巡視探測。
-
溫家寶出席嫦娥二號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揭幕儀式並為影像圖揭幕
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趙承、張曉松)探月工程嫦娥二號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揭幕儀式8日上午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揭幕儀式並為影像圖揭幕。 上午10時許,溫家寶來到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辦公樓一層大廳,親切看望和慰問了嫦娥二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並與他們合影留念。
-
嫦娥三號拍出迄今最清晰月面照片
新華社電(記者 吳晶晶 餘曉潔)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嫦娥三號和玉兔月球車拍攝的迄今為止最清晰的月面高解析度全彩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月球,也給全世界科學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
嫦娥二號攝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在京揭開帷幕
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本報北京11月8日電 新華社記者趙承、記者張曉祺報導:今天上午,探月工程嫦娥二號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揭幕儀式在北京國防科技工業局舉行。上午10時許,溫家寶來到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辦公樓一層大廳,親切看望和慰問了嫦娥二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並與他們合影留念。隨後,溫家寶來到二樓會議大廳,觀看了嫦娥二號任務匯報短片,並聽取了探月工程總指揮陳求發關於工程任務完成情況的匯報。10月1日,嫦娥二號衛星發射成功。
-
嫦娥五號任務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明後兩年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四艘載人飛船;我國計劃與國際合作論證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能力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三號80%是新技術新產品
中國青年網12月16日電 國新辦今日就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請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探月工程二期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嫦娥五號實現月面軟著陸,後續任務將開創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這意味著中國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探月任務——嫦娥五號任務月面採樣作業即將拉開帷幕,後續任務將開創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因此相較於此前落月的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要求之高是空前的,需要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也要符合任務要求。由於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衝擊,為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就需要穩定可靠的著陸緩衝機構,也就是嫦娥五號的「腿」。
-
嫦娥五號實現月面軟著陸 後續任務將開創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這意味著中國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探月任務——嫦娥五號任務月面採樣作業即將拉開帷幕,後續任務將開創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因此相較於此前落月的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要求之高是空前的,需要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也要符合任務要求。由於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衝擊,為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就需要穩定可靠的著陸緩衝機構,也就是嫦娥五號的「腿」。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新華社西昌11月29日電(記者李宣良、王經國、餘曉潔)即將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中國探測器首次在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從2007年到2013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實現了「三級跳」。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距嫦娥三號成功發射已整整七年
#央視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月面軟著陸,是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在降落過程中,逐漸減低降落速度,使得太空飛行器在接觸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瞬時的垂直速度降低到很小,最後不受損壞地降落到地面或其他星體表面上,從而實現安全著陸的技術。我國的嫦娥工程利用這項技術,已先後使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完成了許多重要的月面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