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使用3D列印技術為2歲男孩做複雜腎臟移植手術

2020-12-04 3D列印網

蓋伊和聖託馬斯倫敦NHS基金會信託基金會的外科醫生正在使用3D列印技術來提高幼兒在救治複雜器官方面的成功率,近日,他們成功的為兩歲的德克斯特克拉克完成了腎臟移植手術。德克斯特出生時患有嚴重的腎臟問題,由於他的疾病併發症,德克斯特只能通過飼管進食,無法與父母和三兄弟享受簡單的用餐時間。很明顯,他需要進行腎臟移植手術,而他的父親布蘭丹克拉克則是可能的捐獻者。

然而,德克斯特體型非常小,體重不到10公斤,而他父親的腎臟比一般成年男性的腎臟還要大得多 , 留下的外科醫生們的難題是植入腎臟到達德克斯特腹部的潛在可行性和安全性。 通常,為了確定這種複雜的兒童移植手術是否可行,患者通常會被置於麻醉狀態,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外科醫生需要進行有創手術探查以確定其可行性。但是在一個開創性的程序中,Guy's和St Thomas'NHS Foundation Trust的醫生掃描了布蘭丹的腎臟和他兒子的腹部,並使用285,000歐元的多層材料Stratasys3D印表機創建了兩個錯綜複雜的特定患者模型。 3D列印模型幫助醫生們欣賞諸如寶寶腹部深度知覺和空間等方面,可以清晰看到在常規成像時往往難以確定的位置。

德克斯特腹部的3D列印模型旁邊是他父親腎臟的3D模型 在德克斯特的案例中,3D列印模型也在移植當天被帶入手術室並由移植外科醫生進行審查。蓋伊和聖託馬斯NHS基金會信託基金會移植註冊服務機構Pankaj Chandak先生表示:「能夠以不同質地列印患者解剖結構的三維模型,其中清晰可見的血管錯綜複雜,使我們能夠區分結構之間的關鍵解剖關係。靈活的材料也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模擬腹部器官的靈活性,以模擬手術環境。這項技術有可能在術前規劃和手術室中真正加強和幫助我們的決策過程,因此可以幫助確保非常複雜的手術和改善患者護理的安全性。」

德克斯特的母親艾米莉克拉克說:「自移植以來,德克斯特有著明顯的改變,他第一次吃固體食物。我們總是知道手術會很複雜,但知道外科醫生已經計劃用3D模型進行手術,這與我丈夫的腎臟和兒子的腹部的確切解剖結構相匹配,這讓人非常放心。我們希望德克斯特的案例能夠為其他受苦家庭提供類似的保證,即3D列印等尖端技術可以幫助外科醫生更好地為他們的病人服務。」

相關焦點

  • 3D列印技術將父親大腎臟移植給2歲兒子
    目前他需要進行腎臟移植手術,然而他的捐獻者只能是他的父親,但是兩歲的小寶寶體型非常小,體重不到10公斤,他父親的腎臟比一般成年男性的腎臟大得多,這使得外科醫生擔心植入腎臟到小寶寶腹部手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3D列印模型助力完成了複雜的腎移植手術
    Pauline Fenton是一名住在貝爾法斯特的22歲的母親。年紀輕輕就患有腎臟疾病晚期,完全依賴透析。她的情況非常糟糕,所以她的父親威廉自願把他的一個腎臟捐給他的女兒。45歲的威廉雖然血型不合,卻被確認為合適的活體供體。
  • 3D列印腎臟:突破現代技術極限,未來前景光明
    3D列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不斷增長,現在3D列印技術為患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治療方法。3D列印允許個性化治療,而今天,我們將探討使用3D列印技術進行腎臟移植。是否可以3D列印人體器官?3D列印如何用於治癒腎癌?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1、問題到目前為止,腎臟是最需要移植的器官。實際上,在過去的30年中,美國進行的腎臟移植手術數量超過了所有其他器官移植手術的總和,在中國,每年甚至超過40萬人等待腎移植,其中僅6000餘人可以獲得腎源。根據美國腎臟組織的統計,每月有3,000多名新患者加入腎臟候診名單。這巨大的患者需求促進了再生醫學和生物列印腎臟。
  • 杭州一大學教授3D列印出活性人體腎臟
    記者昨日追訪,國內某媒體官方微博所稱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已經列印出首個活性人體腎臟,實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徐銘恩團隊的研究成果。專家認為,列印可移植的人體器官可能還要等上15年。  媒體官博信息張冠李戴  19日,國內某媒體官方微博說:「最近,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徐明根已經使用一臺3D印表機成功列印出首個活性人體腎臟。」  昨晚,這條微博被轉發、評論470多次。
  • 生物3D列印技術「列印」出微型腎臟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種新生物3D列印技術,在實驗室內可以快速「列印」出大量微型腎臟類器官,未來有望應用於人體器官移植的相關研究,最終實現用人造腎臟為嚴重腎病患者進行器官移植。 這一新技術由澳大利亞默多克兒童研究所和美國生物技術公司奧加諾沃主導開發。
  • 2020年九大生物3D列印技術進展,為未來的器官移植鋪路
    >2、使用雷射和糖的複雜血管網絡 來自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糖粉和選擇性雷射燒結,從複雜、分支和錯綜複雜的糖網絡中構建了大型結構,這些糖網絡可以在實驗室生長的組織中溶解,為血液創造通路。
  • 人類器官移植簡史:從「三線縫合」法到3D生物列印
    前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了2020年版《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範》。本次印發的《管理規範》是我國開展人體肝臟、腎臟、心臟、肺臟、胰腺、小腸等六種人體器官移植技術的基本要求,取消了開展人體器官移植技術的醫療機構等級限制。同時,加強了醫療機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要求。
  • 3D列印能解決移植器官短缺問題嗎?|3d列印|移植器官|血管|3d生物...
    但不同於只能列印出珠寶、小雕像、汽車部件等無生命物體的普通3D印表機,生物印表機帶來了創造活的組織的可能性。一開始,這可能意味著列印皮膚或者軟骨,這些屬於相對簡單的結構,在體外生長也比較簡單明了。然而,該技術的先驅們認為,最終他們將能夠從頭打造複雜的器官,比如心臟和肝臟。這些器官到時候或許可以應用於人類的移植。
  • 新研究用生物3D列印技術「列印」出微型腎臟
    新華社雪梨11月27日電(記者陳宇)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種新生物3D列印技術,在實驗室內可以快速「列印」出大量微型腎臟類器官,未來有望應用於人體器官移植的相關研究,最終實現用人造腎臟為嚴重腎病患者進行器官移植。
  • 中國12歲男孩植入3D列印脊椎 全球首例
    中國12歲男孩植入3D列印脊椎 全球首例 2014年08月29日 16:03作者:張彬彬編輯:張彬彬   [泡泡網 前沿電子頻道] 據外媒報導,日前,北京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地12歲男孩明浩身上植入了3D列印脊椎,這屬全球首例。
  • 2017年3D列印技術的7大新進展
    傳統上,通過CT、核磁共振(MRI)等影像設備獲取患者的數據,是做醫生手術預規劃的基礎,但得到的醫學影像是二維的,之後還需要利用軟體將二維數據轉成逼真的三維數據。3D印表機可以將三維模型直接列印出來,既可輔助醫生進行精準的手術規劃、提升手術的成功率,又方便醫生與患者就手術方案進行直觀的溝通。此外,即使在治療失敗,3D列印也可以為醫患雙方提供可溯源的依據。
  • 2歲男孩做睪丸手術 醫生誤將健康一側睪丸"閹割"
    (原標題:2歲男孩做睪丸手術 醫生卻誤將健康的一側睪丸「閹割」了)
  • 用3D列印,給你做個超級英雄的假肢
    3D列印技術有潛力通過各種革命性的醫療解決方案來影響千千萬萬的人,尤其是其中兩塊特別有趣的領域:外科手術和其他棘手健康狀況的治療。改革手術方式在如今的手術室裡,儘管醫生們能夠很容易地將一臺手術裡習得的經驗教訓應用於其他手術,3D列印在手術室裡的應用一般仍局限於相對較少的手術類型。
  • 天生無右手6歲男孩裝3D列印手 圖
    近年來,3D列印這一革命性的製造技術逐漸在醫療領域廣泛應用。8月17日,一名先天殘疾的法國男孩獲贈了一隻為其量身訂製的3D列印假手。  據法國媒體報導,來自法國東部伊澤爾省的6歲男孩馬克桑斯天生沒有右手。
  • 3D列印腎臟重要結構接近真實功能
    原標題:3D列印腎臟重要結構接近真實功能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聶翠蓉)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網站19日報導,哈佛大學材料科學家和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路易斯的實驗室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人體腎臟中近端小管,這是組成腎臟基本功能單位的最重要結構,其功能幾乎與健康腎臟中的近端小管完全一致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此外,模塊的可堆疊性使它們能夠像玩具磚一樣進行交互,提供可伸縮性和數千個潛在的幾何配置。最終,俄勒岡小組的目標是擴大技術和使用微型籠子生產實驗室製造的器官代替人類移植。
  • 世界首個人體組織3D列印心臟問世 將來有望移植人體
    據了解,研究者先從人的身上提取細胞組織,對其進行編輯使之成為幹細胞,再將其轉化為心肌細胞和內皮細胞,而提取的非細胞組織則轉變為一種「個人特有的凝膠」來充當列印「墨水」,這些由糖和蛋白質構成的材料能夠用於3D列印複雜的組織模型,該心臟長度只有2.5釐米,大小與兔子的心臟大小相當,目前還無法泵血,只能收縮。
  • 3D列印角膜只需10分鐘 未來有望無限量供應
    如今有了3D生物列印的助力,苦等的人們有了新的希望,換眼角膜的機率也會上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遺傳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稱,他們用3D生物印表機和「生物墨水」成功複製了人類的眼角膜。這項技術意味著,如果未來能實際使用,或許能讓眼角膜實現無限供應。
  • 自貢一男孩全身燒傷80% 醫生扒豬皮做植皮手術
    醫生小心地取下豬皮  等待是一種希望  10歲男孩全身燒傷面積達80%,隨時面臨患敗血症的危險。  醫生到種豬場捉豬以做植皮手術。  從選豬、運豬,到殺豬、取皮,一群燒傷科醫生當了回「豬扒皮」。  釋疑  為啥可以用豬皮給人體植皮  燒傷專家魏平介紹,用豬皮植皮在上世紀70年代就出現並被廣泛使用,因為豬的基因和人類的基因存在一定相似度。除自體皮和同卵雙生子移植的皮外,移植其他異體皮都會有排異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