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武漢疫情發生之後,各地的教育局都發了通知,基本全國都是推遲開學。普通學生推遲開學就罷了,很多高三、初三的學生也推遲開學。
有些學校和老師也著急,開啟了網絡授課。昨天衡水中學官網就說,衡水中學開視頻班會,對假期的學生自主學習作出安排。衡水中學還錄製了網課,讓學生聽網課,並課後作業。
有了網際網路之後,可以說教學變得不受時空限制,非常靈活和方便。《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曾經說過,人類的發展是因為人類善於學習,紙張的發明曾經讓人類發展快了很多,這個網際網路的普及,對知識的傳播也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網絡授課不是現在,已經很久了。在2010年前後,哈佛、耶魯等美國名校在網上免費放了很多公開課。我也去聽過一些,像哈佛的幸福課,估計大部分人都聽過。像這種公開課,讓不是名校的學生也能聆聽到大師的講課,真的是一種享受。
不過,這種公開課也有一些問題。首先,每節課都很長,1小時左右。學習者很被動,中間跟講課者沒有互動,而且需要一直全神貫注。按照科學理論,人似不可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
因此,哈佛、MIT等學校又推出了另一種網絡課程模式: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慕課是一開始公開課的升級版,首先周邊內容多了很多,各種閱讀材料、視頻、實驗,圍繞著一個概念,MOOC課程會提供給你很多很多的信息,這是普通課程難以做到的。從研究和學習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另外,視頻講解的時間變短。我認識清華一位教授,他的MOOC課程在網上很有名,他解釋說,MOOC跟傳統的網絡課程最大的不一樣,就是不是傳統教學方式,按照教材的單線程,或者說按照邏輯和歷史來組織內容。MOOC因為要求一個概念要在10分鐘之內講完,所以內容的組織是一個概念、一個概念進行的。
這個跟傳統方式有什麼利弊呢?MOOC的概念極為碎片化,有時候對於人的理解來說,並不是特別好。傳統教材的編寫一般是按照人對一件事的認知過程來寫的,更好理解一些。我對MOOC的看法,如果已經學過一遍再來看,會非常好,因為概念清晰,各種信息齊全。
所以,在大學教學裡,因為MOOC主要是在大學裡實踐,在中學裡很少,大學的線下會做一個先預習MOOC課程上的內容,然後老師跟學生一起討論的翻轉課堂(SPOC)的形式。這種教學模式獲得了一片讚譽。
不過,在中學階段,我看大量的網課其實就是錄播視頻課。從講課者來說,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可以一對多個班,甚至多個學校,可以讓講課水平最高的老師來上課。
但對於學生來說,這種上課模式也會比常規的要打點折扣,因為這是一塊屏幕,不是老師真人,老師和學生沒有互動,這種聽課方式容易疲倦,也不容易吸收。而且老師針對的對象只能是一種類型,中等生、優等生或者差生,總有些人不太失業。
不過,我覺得雖然打點折扣,只要老師給出足夠多的學習資料,問題不是很大。真正的學習並不全是靠老師,老師引進門,其他的全靠自己。
真正的考驗是老師和學生分開,需要學生自我管理。這個時候就是差距分開了,有些好學生能自主安排,反而學得更好。而很多學生不會安排,也不自律,有可能會差距很大。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