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禁止華為參與學術編輯和審稿,學術自由的底線還在麼?

2021-01-11 小鄒博士

大家好,我是小峰。剛剛小峰的朋友圈被一件事情刷屏,那就是據傳IEEE禁止華為參與學術編輯和審稿,IEEE是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的簡稱,我想對於搞科研的人來說,不論是哪個專業方向,對於IEEE應該都不陌生。

中國的科研人員,尤其是正在為畢業奔忙的廣大碩士和博士,都在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發文章。以小峰所在的工科方向為例,除了Nature,Science等神刊外,高檔次期刊基本被IEEE,OSA和Elsevier三巨頭所壟斷。而中文期刊基本處於末流,中國創辦的英文期刊也基本需要和三巨頭合作才能躋身高檔次期刊之列。

IEEE禁止華為的工程師參與學術編輯和審稿,這是一種赤裸裸的不要臉行為。因為我們都知道,學術無國界,學術自由。只有基於這種學術自由,我們才會把我們科研的優秀成果,發表到外國的高檔期刊上,分享給全人類的科研人員。一旦底線被擊破,那麼下一步IEEE是否要全面拒稿華為人的論文?是否全面拒稿中國人的論文?

目前中國在高檔次科技論文方面,的確相當欠缺。中國的科學家,科研人員,拿著中國的數以億計的科研經費,所做出的科研成果卻基本發表在了外國雜誌上。而絕大部分的外國期刊都是要收版面費的,什麼是版面費呢?你所發表的文章,佔了紙,佔了版面,雖然文章是你寫的工作是你做的,但是你還要給雜誌社交錢!

以Scienc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雜誌為例,這是一個綜合期刊。頂著Science子刊的名頭,收取高額版面費,由於之前Scientific Reports被列入中科院期刊一區,儘管這個期刊文章質量堪憂,且收費昂貴,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趨之若鶩,一時間Scientific Reports斂中國人財無數。直到最近兩年Scientific Reports才被打入中科院期刊三區,算是過了風頭。

小峰評論: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能否趁此契機,大力發展自己的高檔次期刊,佔領高檔次期刊論文的高地呢?一方面科研系統的評優機制要轉變,如果一味以SCI的影響因子論英雄,恐怕始終要受人制肘;另一方面,中國的科研人員要挺起脊梁,把更多優秀的科研成果投到中國創辦的雜誌上。

相關焦點

  • IEEE發布官方聲明,華為除了審稿權,一切不受影響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軒窗智東西5月30日消息,昨天上午電子和通信行業領域的頂級技術學會IEEE向其旗下眾期刊的主編們發送郵件稱:禁止華為員工擔任審稿人或編輯。
  • 「關注」剛剛,IEEE聲明承認限制華為人參與論文審稿
    郵件稱,由於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將中國企業華為公司列入管制「實體名單」,IEEE將無法邀請華為公司僱員擔任旗下學術期刊的審稿人或編輯,否則可能產生嚴重的法律影響。最新進展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簡稱IEEE)北京時間今天早晨在其中文官網發布一份中英文聲明說:「美國政府的法規限制了華為公司及其員工無法參與IEEE一些通常不向公眾開放的活動,包括一部分的出版物的同行評議和編輯過程,而IEEE需要合規。」
  • IEEE承認限制華為員工參與論文審稿,稱為遵守美國法規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中國官網獲悉,5月30日,IEEE發布聲明,確認IEEE須遵守美國法規和義務,並做出了限制華為及其相關機構的員工參與同行評審、編輯等工作的決定。
  • IEEE解除對華為限制,北大教授張海霞將重新擔任編委
    根據說明,華為及其子公司的員工可以參加IEEE出版過程的同行評審和編輯工作。「所有IEEE會員都可以繼續正常參與IEEE的全部活動,無論他們的僱主是誰。他說,IEEE作為在紐約註冊的非政治性、非營利性組織,必須遵守美國和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法律義務。「我們同時要求美國政府澄清這些出口控制在多大程度上適用於IEEE活動。」喬斯·穆拉說,「很高興報告大家,這次溝通是成功的,我們已經修改了指導方針,取消了對這些公司的僱員作為編輯或同行評審人員參與IEEE出版過程的任何限制。
  • 蹭熱點 | 我們將不再翻譯來自IEEE的論文
    原因是由於中美貿易摩擦,華為被列入BIS list,也就是美國商務部的安全黑名單中。雖說學術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界,但是作為一個嚴肅公開的學術期刊,禁止評審只能說是完全在表面上打擊學術的公正公開。正如南大Prof. Zhou指出:或許要解釋一下,這件事損害的並不是華為,所有IEEE的出版物都照樣能看,何況即便不給看,網際網路上什麼看不到。它禁的是華為專家為期刊提供審稿服務。。。打個比方,花園的花大家都能看,現在華為被禁止無償義務澆水施肥。。。
  • 剛剛,IEEE聲明承認限制華為人參與論文審稿
    中青在線北京5月3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國 馬宇平)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簡稱IEEE)北京時間今天早晨在其中文官網發布一份中英文聲明說:「美國政府的法規限制了華為公司及其員工無法參與IEEE一些通常不向公眾開放的活動,包括一部分的出版物的同行評議和編輯過程,而IEEE
  • 黑洞會把我們生存的地球吞噬麼?霍金生前的學術論文會是答案麼?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科幻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黑洞會把我們生存的地球吞噬麼?霍金生前的學術論文會是答案麼?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自古以來都沒有停止過,然而當我們說起太空中最神秘的東西,那就莫過於黑洞了,因為黑洞至今也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現在如果讓一個人說說,到底什麼是黑洞?
  • IEEE聲明:美國貿易限令對全球IEEE會員影響輕微
    2019年5月16日星期四,負責管理和執行EAR的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簡稱「BIS」)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68個附屬公司(在以下段落中統稱為「華為」)加入限制名單。見EAR第744部分的第4號補充內容。違反EAR的行為將受到重大的民事或刑事處罰,包括罰款或監禁。一直以來,IEEE致力於向其會員,志願者和整個專業技術組織提供廣闊的學術活動平臺和幫助。
  • CVPR 力挺華為,多位主席聯合聲明 IEEE 的規定不影響 CVPR 參會者
    並且,他們堅定地支持 CVPR 的程序主席、區域主席和 CVPR 的雜誌編輯自主選擇是否審稿的權利。受到影響的公司已經被列入名單,受美國管轄的組織都不能和這份名單上的公司共享技術,除非這些技術已經被公開。近日,由於華為事件,美國政府的這些行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華為一直是CVPR的主要參與者之一。IEEE 最近小心翼翼地公布了這些限制,並制定規則來阻止它們的組織和名單上的公司分享論文,除非這些論文已經公開發表。這一行為影響了我們同行評議的過程,招致了我們社區內外人員的困惑和不解。
  • CCF暫停與IEEE旗下學會合作,秘書長:計劃召開研討會
    繼清華、北大教授就「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禁止華為系專家參與期刊評審」公開表示抗議之後,5月30日,CCF(中國計算機學會)也公開聲明表態,暫時中止與IEEE旗下的通信學會(ComSoc)的交流與合作。
  • 從編輯視角初議學術論文的寫作問題
    然而,近十年來,筆者在黨史期刊編輯工作中,日益感受到相當數量的來稿存在著「重發表而輕寫作」的現象或取向,諸如文字表達水平不高、硬傷性錯誤較多等問題,迫使編輯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幫助作者解決基本的文字和寫作規範問題,從而給約稿、組稿、審稿、編輯、核校等一系列流程都帶來了巨大挑戰。
  •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中文IEEE期刊可以檢驗中國工科的實力!
    在中國斂財的IEEE最近國際IEEE科技團體組織下令禁止中國企業華為的專家們參與審稿的團隊,作為兩個IEEE期刊的編委會成員的北京大學張海霞教授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公開致信給IEEE主席,申明自己將退出會員組織不再審議任何的IEEE論文稿件。
  • ieee跟sci哪個級別高
    ieee跟sci哪個級別高?很多作者知道ie,對ieee比較陌生,ie是工程技術索引,ieee是不是和ie有什麼關係呢?ieee是一個組織,全名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在全球各國都有一定數量的會員,在我國國內多個城市也設有分會,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出版有70多種期刊雜誌、論文集和圖書,因此ieee論文發表也是國際學術論文發表的一個類型。
  • 在北大 辦第一流的學術刊物
    這本刊物浸潤了北大的人文精神,自創辦至今,一直延續著紮實、樸素的傳統風格,以推動我國人文學術的發展為己任,為外國文學學科的不斷壯大貢獻了力量。現任主編劉鋒老師認為,《國外文學》上刊登文章的整體學術水平在不斷提升,這一方面歸因於學者整體素質的提升,也與編輯部遵循嚴格的審稿程序、追求優質的作風密不可分。任憑時代變遷,刊物的內核與初心始終未變:拂去浮躁,立足學術;專注經典,不趕時髦。
  • 「導師崇高」論文作者被處理,學術容不得造假與阿諛 | 新京報快評
    倒不是這兩篇論文背後的問題沒有處理,兩篇發表在7年前的論文被媒體曝光後,首先是發表期刊《冰川凍土》編輯部承認審稿不嚴沒有堅持三審制致歉,並撤稿;隨後是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對《冰川凍土》進行停刊整頓,免去《冰川凍土》主編職務、專職副主編職務。
  • 增強「四力」 助推新時代學術期刊轉型
    唯有保持較高的學術品位才能提升學術期刊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才能讓中國學術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因此,學術期刊要不斷紮實學術研究、開闊眼界,提升學術修養。  首先,學術期刊編輯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所突破、有所建樹,潛心科研,準確把握學術熱點和學術增長點。紮實的學術研究賦予學術期刊編輯雙重身份:既是學者也是編輯。
  • 化學工程學院舉辦學術報告會
    11月9日,應自然科學處、化學工程學院邀請,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原院長、新疆大學趙玲教授在崇禮樓東102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工業反應過程優化和強化》的學術報告,學院師生80餘人聆聽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化學工程學院業務副院長武成利主持。
  • 香港理大以學術自由和制度自主為基礎,致力視光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於1997年成立了近視研究中心,也是理大的一個策略性學術發展領域。憑藉著策略性學術發展領域計劃的自主,逐步將研究範疇擴大至更為深入的基本生物及近視發展機制。近視研究中心與不同範疇的科學家進行合作。通過學術自由和制度上的自主最為基礎,確保教育和學術追求不受到不適當的幹預。
  • 一些學術期刊斂財亂象的背後
    正式期刊為了斂財也出假刊  學校合併了,主管單位、主辦單位都不存在了,但學報還在繼續出版,這種情況並非個案。記者發現,除《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外,《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也是一例。  假刊現象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出現,據《法制日報》2001年報導,河北省承德醫學院學報某些編輯人員為了撈錢,竟私自出版盜版學報,在1993年9月到1998年6月間,該學報出了13期「克隆」學報:一樣的封面封底,一樣的裝幀設計,一樣的出版日期,外表相同而內容完全不同,以此收取佔版費、審稿費15萬餘元。這種行為後來受到了新聞出版部門的查處。
  • 學術期刊版面費調查
    後來有人指點,要想在這兩個期刊上發表論文,首先論文要有一定理論水平,其次要有項目經費來支付版面費和審稿費。即使這樣,如果沒有關係,也很難刊登。  經過一番輾轉,張民終於託關係聯繫上《管理世界》的一位編輯,但對方說,看在朋友的面子上,可以在編輯會上幫你推薦,即使能上版,也要排到半年後。  張民說,儘管版面費高低不等,但收取版面費幾乎是現在國內學術期刊的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