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峰。剛剛小峰的朋友圈被一件事情刷屏,那就是據傳IEEE禁止華為參與學術編輯和審稿,IEEE是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的簡稱,我想對於搞科研的人來說,不論是哪個專業方向,對於IEEE應該都不陌生。
中國的科研人員,尤其是正在為畢業奔忙的廣大碩士和博士,都在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發文章。以小峰所在的工科方向為例,除了Nature,Science等神刊外,高檔次期刊基本被IEEE,OSA和Elsevier三巨頭所壟斷。而中文期刊基本處於末流,中國創辦的英文期刊也基本需要和三巨頭合作才能躋身高檔次期刊之列。
IEEE禁止華為的工程師參與學術編輯和審稿,這是一種赤裸裸的不要臉行為。因為我們都知道,學術無國界,學術自由。只有基於這種學術自由,我們才會把我們科研的優秀成果,發表到外國的高檔期刊上,分享給全人類的科研人員。一旦底線被擊破,那麼下一步IEEE是否要全面拒稿華為人的論文?是否全面拒稿中國人的論文?
目前中國在高檔次科技論文方面,的確相當欠缺。中國的科學家,科研人員,拿著中國的數以億計的科研經費,所做出的科研成果卻基本發表在了外國雜誌上。而絕大部分的外國期刊都是要收版面費的,什麼是版面費呢?你所發表的文章,佔了紙,佔了版面,雖然文章是你寫的工作是你做的,但是你還要給雜誌社交錢!
以Scienc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雜誌為例,這是一個綜合期刊。頂著Science子刊的名頭,收取高額版面費,由於之前Scientific Reports被列入中科院期刊一區,儘管這個期刊文章質量堪憂,且收費昂貴,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趨之若鶩,一時間Scientific Reports斂中國人財無數。直到最近兩年Scientific Reports才被打入中科院期刊三區,算是過了風頭。
小峰評論: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能否趁此契機,大力發展自己的高檔次期刊,佔領高檔次期刊論文的高地呢?一方面科研系統的評優機制要轉變,如果一味以SCI的影響因子論英雄,恐怕始終要受人制肘;另一方面,中國的科研人員要挺起脊梁,把更多優秀的科研成果投到中國創辦的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