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沒有爆發外國侵略之戰時,其一統天下的管理制度,一直為其他國家所盛讚。不過,這種制度也終於迎來了,它過時的那一天。落後於時代文明的中國,也遭遇到了毀天滅地的打擊。
回顧歷史,中國史學專家發現了這樣一個規律:中國的毀滅不在於一朝之間,而在於長久的弊端的積累。中國的墮落開始於明、清時期,但是,他的徹底淪陷卻是近代時期。總之一句話,是中國落後於時代的那一種莫名的自信,開啟了中國的墮落之路。
如果從時代文明的角度分析問題的話,那麼,起源於明朝中期的新航路開闢,是我們探尋問題的一大重點。
15世紀初,歐洲國家為了籌集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貨品和關於資本原始積累的需要。同時也為了打破奧斯曼帝國對亞歐交往之間的陸地封鎖。決定重新開闢一條新的亞歐之間的聯繫路。而此時的明王朝,卻在實現海禁政策,杜絕與外界的交流。
最終歐洲人在中國指南針的幫助下,成功開闢了新航路。消息一出,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航海事業,自此世界漸漸連成一個整體。
新航路的開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它改變了各州間基本封閉的狀況,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產原料和商品販賣市場。但是,它對亞美等國家來講,又是不幸的,罪惡的三角貿易欺壓人權,眠滅人性。
英國這個在二戰之前,一直處於世界前列的國家。新航路開闢以後,英國藉助強硬的圈地運動,實現了資本原始積累,加速世界殖民運動化。在種種有利條件下,英國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時代下的英國,其生產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因此無論是原材料採集,還是關於商品販賣,都促使著他們去尋找一個更大的海外市場。起初,他們把市場擴大到了自己手下的殖民地,但是,沒過多久英國市場還是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局面。
這時,他們把目光望向了與印度相鄰的中國。他們不僅向中國傾銷商品,還從中國購入大量的陶瓷,茶葉等。沒過多久,兩國間強烈的貿易逆差讓英國財政損失慘重。為了反擊中國,英國開始向中國傾銷鴉片,鴉片的流入對中國的危害甚大。林則徐虎門銷煙給了英國一個重擊,同時增強了道光皇帝的警惕性。對此,一直採取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在原有的政策上加強了禁令,徹底斷絕與英國的一切貿易交往。
可是,嘗到甜頭的英國怎麼可能輕易放手。1840年,英國借道他的殖民地印度,向中國發起了武裝侵略。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史。1842年,中國在英國的威脅下,籤訂了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也標誌中國開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英國在中國肆無忌憚的侵略,引來了更多的外國列強。近代中國也進入了徹底墮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