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銅慎用!超過1g/m3時易引起魚中毒死亡!

2021-01-11 水產頻道

  

  當然,硫酸銅是非一般的特殊藥物物質,在生產中確需慎用,否則,可能釀成藥害事故甚至嚴重殘留積蓄於魚體之中,造成不必要的傷(損)害,因此,硫酸銅雖然沒禁用但也需慎用之!


  

  一、認識硫酸銅

  

  硫酸銅,又名藍礬、石膽,無機化合物,化學式CuSO4,為透明的深藍色結晶或粉末,溶於水,水溶液呈弱酸性,顯藍色。硫酸銅是製備其他含銅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同石灰乳混合可得波爾多液,用作植物的殺菌劑,也用於電解精煉銅時的電解液。

  

  硫酸銅屬重金屬鹽類,其水解的銅離子(Cu2+)能與蛋白質結合成蛋白鹽,銅離子與蛋白質結合也會形成絡合物(螯合物),使蛋白質變性、沉澱,因而能使寄生蟲的酶失去活性,起到殺死寄生蟲的效果,尤其是對原生寄生蟲類有較強殺傷力,對原生動物和有膠質的低等藻類有較強的毒殺作用。因此,它是魚病防治中常用的藥品之一,並且藥效很好,可治療殺滅魚的原生寄生蟲病,如體外寄生的鞭毛蟲、纖毛蟲、吸管蟲、中華鰠等等,對水體藻類植物也具有殺傷力。

  

  在畜禽類飼料中添加硫酸銅也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硫酸銅是動物飼料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類藥物添加劑。銅能促進骨髓生成紅細胞,是重要的造血元素之一,與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形成有關,並與組織中的過氧化氫酶、細胞色素C和細胞色素氧化酶含量有關,還具用催化鐵的絡合作用和促進蛋氨酸的吸收作用。

  

  二、影響硫酸銅作用的因素

  

  硫酸銅,使用的安全濃度範圍很小,並且藥效受環境因子的影響很大,因而在使用過程中產生藥害或者用藥後效果不明顯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硫酸銅毒性和安全濃度的主要因素有:池水溫度、硬度、pH值、有機物含量等。

  

  一般情況下,水溫越高硫酸銅的毒性越大,安全濃度越小,夏天殺滅口絲蟲用硫酸銅0.5克/立方米即可,而冬季需硫酸銅1.4克/立方米才有效。

  

  水的硬度越大硫酸銅的毒性越小,因碳酸鹽能與硫酸銅生成藍綠色的鹼性碳酸鹽沉澱,從而降低了硫酸銅的藥效。

  

  pH值與碳酸鹽的含量有關,碳酸鹽越多,pH值越高故硫酸銅的毒性越小。

  

  水中溶解的有機物尤其是蛋白質和多羥基化合物能與硫酸銅形成有機複合物,因而降低了硫酸銅的毒性。

  

  其次是水中的金屬化合物能與硫酸銅發生化學反應使毒性降低,如水中含有食鹽或氯化鈣時硫酸銅的毒性也減小。

  

  硫酸銅使用中的另一個問題是銅離子易在生物體內蓄積, 容易引起魚的腎壞死、造血功能下降、降低腸道消化酶的活性,引起消化系統紊亂,甚至影響魚兒的生長。


  

  三、不同的魚類品種對硫酸銅的的忍耐程度

  

  不同的魚類品種對硫酸銅的的忍耐程度是不同的。

  

  據報導,魚類對硫酸銅的敏感性依次為:鮭魚類,草魚、鰱魚,鯉、鯽、羅非魚。

  

  據測定:

  

  水中銅離子含量為0.012克/立方米時,鮭魚苗攝食量明顯減少,超過0.017克/立方米時停食。

  

  水中銅離子每升達5-10微克時,藍藻等的固氮作用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白鰱對硫酸銅的50%的迴避濃度是0.3克/立方米。

  

  當硫酸銅濃度低於0.5克/立方米時對魚的寄生蟲沒有殺滅作用,超過1克/立方米時又易引起魚的中毒死亡。使安全濃度降低,危險性增大。


  

  四、硫酸銅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1、防治魚病

  

  硫酸銅可用於防治原生動物引起的魚病以及甲殼動物引起的魚病。

  

  全池潑灑的用藥濃度:常與硫酸亞鐵配合使用,既安全又有效果。

  

  春、秋季為0.7-1克/立方米,硫酸銅與硫酸亞鐵比為5∶2或6:2,硫酸銅單用時在1克/立方米以下。

  

  夏季應降到0.6~0.8克/立方米。用藥時間儘量全池均勻潑灑,用藥後要做好解救魚類浮頭的準備工作。

  

  硫酸銅與高錳酸鉀(5:2)合用,在10度以下水溫時,濃度採用0.5-0.7克/立方米可治療斜管蟲病。

  

  硫酸銅與檸檬酸(3:2)合用,池水成0.15-0.20克/立方米可以治療小瓜蟲病。

  

  硫酸銅0.7克/立方米,可治療越冬親蝦的纖毛蟲病。

  

  硫酸銅0.7克/立方米和0.4克/立方米的撲草淨合用,先用硫酸銅,後用撲草淨與溼土(1:100)拌勻後潑灑可殺滅青泥苔。

  

  硫酸銅0.7克/立方米隔1天再用一次可殺滅輪蟲和椎實螺;間隔12小時再用一次可殺滅田螺、湖螺以及對蝦池赤潮生物(裸甲藻、三鞭藻等)。

  

  硫酸銅1克/立方米,可殺滅水中輪蟲,以預防因輪蟲過度繁殖引起缺氧。

  

  硫酸銅0.5克/立方米與1克/立方米大黃合用,可治療細菌性疾病,隔3-4天再用一次可治療草魚出血病。

  

  2、魚(苗)種藥浴

  

  常用藥浴濃度為8克/立方米的銅鐵合劑水溶液(即硫酸銅與硫酸亞鐵比為5∶2),硫酸銅8 克/立方米加漂白粉10 克/立方米合劑水溶液藥浴10-30分鐘。以上兩種配方均可以殺滅體表和鰓上細菌、原蟲,對未形成胞囊的粘胞子蟲也有效。

  

  3、殺滅藻類植物,控制有害藻類生長

  

  硫酸銅可以用來抑制、殺滅池塘過多的藍藻和絲狀綠藻,也可以殺滅真菌和某些細菌。硫酸銅用於殺滅藍藻有效果,還可以用於防治微囊藻、卵甲藻引起的魚類中毒。全池潑灑的用藥濃度為0.7-0.9克/立方米(硫酸銅與硫酸亞鐵比為5∶2),硫酸銅還可用於清除青泥苔、螺蚌等和防治絲狀藻類附著引起的魚蝦蟹病。

  

  用藥後要及時開動增氧機,或在第二天清晨酌情加注清水。防止藻類死亡後,產生的有毒物質引起魚類中毒或缺氧泛塘。

  

  4、工具、食場消毒

  

  魚具消毒用20克/立方米,硫酸銅水溶液浸泡半小時,可殺滅原蟲。

  

  食場消毒可在魚病流行季節定期進行。每次用硫酸銅100克,硫酸亞鐵40克。溶於水後潑灑在食場周圍,面積控制在80-100平方米,先潑藥後餵魚,每天一次,連用2~3天,以防治原生動物性疾病。

  

  五、使用硫酸銅應注意的問題

  

  1、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有協同作用

  

  硫酸亞鐵本身無殺蟲作用,有收斂作用,可以促進主藥滲入機體,增加通透性,提高主藥的藥效。所以應用硫酸銅時,應儘量與硫酸亞鐵合用。

  

  2、硫酸銅的安全濃度範圍小

  

  故此硫酸銅的毒性是較難掌握的。測量池水體積及給藥量務必計算準確,並做好萬一產生藥害事故時,加水和增氧等搶救的準備工作。

  

  因為其安全濃度範圍小,對於淡水魚來說,正常情況下不應大於1.0克/立方米,正常有效用量為0.7克/立方米,在生產中常用0.5克/立方米的硫酸銅與0.2克/立方米的硫酸亞鐵搭配使用,既提高了藥效又減少了中毒的危險。一般情況下,濃度應控制在每立方米水體用藥0.7克,若濃度低於0.5克每立方米,殺滅效果較差,濃度高於1克每立方米,魚就可能中毒死亡。

  

  3、根據水質情況增減用藥量

  

  若水質較肥,水溫較低,可適當加大用藥量,反之,減小用藥量,以不超過1克/立方米為度(有人提出控制在1.5克/立方米以下,低溫時用硫酸銅藥量須酌情增加到1~1.4克/立方米)。同時不要在早晨魚浮頭和中午水溫較高時施藥,最好在下午4~6時使用。

  

  4、因銅離子易在生物體內蓄積,產生許多副作用,故應慎用且不可連續使用

  

  重金屬類均屬有毒物質,並可以在魚體內蓄積,從而危害人體健康,故養殖中應儘量少用或不用,這是健康養殖中生產綠色水產品不可忽視又急待解決的問題。

  

  5、硫酸銅水溶液對金屬有腐蝕作用,不能用金屬容器盛裝溶解

  

  溶解硫酸銅時水溫不能超過60度,否則易失效。

  

  6、剛灑過豆漿的池塘不要馬上使用硫酸銅

  

  因為豆漿中的蛋白質能與硫酸銅結合,而使硫酸銅失效。

  

  7、無鱗魚類如鯰魚、斑點叉尾鮰等最好不能使用硫酸銅

  

  因為這些魚類對硫酸銅很敏感。

  

  8、天氣悶熱時不能使用硫酸銅

  

  因為這時不僅其毒性大於平常,且水中溶氧也低,魚抗毒性能力差,八九不離十會造成缺氧死魚事故的。

  

  9、在用作殺滅水體中藍(綠)藻時,最好不要大量全塘潑灑

  

  應儘量少批量多次數使用,最好的辦法是趁風吹藍(綠)藻於一角(片)時集中於該區域潑灑。否則,在短時間內的藻類大量死亡,腐爛後會嚴重敗壞水質,引起缺氧或中毒。

  

  綜上所述,硫酸銅雖然沒禁用,也需慎用之!能不用時則儘量不用,使用時務必小心謹慎!

相關焦點

  • 慎用!超過1g/m³時易引起魚中毒死亡!用法用量及相關注意事項如...
    慎用!超過1g/m³時易引起魚中毒死亡!當硫酸銅濃度低於0.5克/立方米時對魚的寄生蟲沒有殺滅作用,超過1克/立方米時又易引起魚的中毒死亡,使安全濃度降低。危險性增大。3、殺滅藻類植物,控制有害藻類生長硫酸銅可以用來抑制、殺滅池塘過多的藍藻和絲狀綠藻,也可以殺滅真菌和某些細菌。硫酸銅用於殺滅藍藻有效果,還可以用於防治微囊藻、卵甲藻引起的魚類中毒。全池潑灑的用藥濃度為0.7-0.9克/立方米(硫酸銅與硫酸亞鐵比為5∶2),硫酸銅還可用於清除青泥苔、螺蚌等和防治絲狀藻類附著引起的魚蝦蟹病。
  • 別再吃這些海魚 有船員吃魚中毒死亡
    中毒後   出現胃腸道和心血管系統症狀以及感覺和運動障礙,肌肉疼痛和極度疲勞等現象,隨後由於呼吸麻痺而造成死亡。如海鱔科的黃邊裸胸鱔俗稱海黃鱔,形狀和黃鱔相似,但個體要大得多(全長超過1米),體黃褐色,密布暗褐色斑點(微信公眾號:航運精英圈),分布於我國臺灣省及南海諸島。肉有猛毒,毒性強烈,是肉毒魚類的代表,因食此魚中毒人數不少,曾發生過進食此魚肉而死亡的事例,中毒症狀劇烈,痙攣、麻痺顯著,死亡率也高,我國臺灣省就有誤食此魚而中毒的報導。
  • 第五節 汞中毒
    但民間剩餘的農藥,仍有間斷使用的,應引起重視。   沉積於河底的汞離子,經過厭氧細菌的作用,在甲基維生素B12存在下,形成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甲基汞能積聚在水生生物中,參加食物鏈,使汞在魚體內富集濃縮,達到極高濃度。如日本水俁灣魚體中,甲基汞濃度達1~20mg/kg。   不論哪一類型的汞,在生產和使用中造成環境汙染時,都可通過食物鏈造成對人、畜的危害。
  • 河豚魚等毒魚引起的食物中毒
    河豚魚又名「純」,俗稱「氣泡色」、「雞抱魚」或「乖魚」,該魚肉味極其鮮美,營養豐富,但因體內肝臟含有劇毒的河豚毒素,人畜誤食後可致中毒,甚至死亡,河豚魚多產自沿海和內河水系。我國和日本、南中國海沿岸各國都有人有「拼死吃河豚」的愛好,所以每年都有多起因河豚魚中毒而死亡的悲劇發生。
  • 2人死亡!安徽省一化工廠突發氨氣洩漏中毒事故!
    據安徽省應急管理廳網站消息,6月17日9時,馬鞍山市馬鋼化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硫銨工段在生產過程中發生氨氣洩露,當場造成3人中毒,後送往市人民醫院搶救。截至當前,已造成2人死亡,1人仍在ICU室搶救。
  • 四種魚最好不要吃,中毒都來不及!
    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的特點,魚肉的做法也很多,但是很多人都存在好奇心想嘗試所有魚類美食,可沒有想過很多魚是存在劇毒的,這些魚先不說能不能吃,就是你一旦去碰觸它,把它激怒了,很容易引起中毒。這四終於最好不要吃,不然中毒都來不及。
  • 一家六口吃魚中毒 毒素比河豚還要強
    雪卡毒素主要分布於魚的頭、內臟、生殖器官,尤以內臟中含量為高,不易被胃酸破壞,高溫加熱或冷凍均不能破壞雪卡毒素的毒性。  珠海市食品藥品監督局總監黃建恩表示,「這是個偶發的事件,並不是所有的海鰻都有雪卡毒素,大家要吃這種野生的深海魚,吃的個體不要太大,儘量不要超過2公斤以上的這種,因為深海大魚會有風險。」
  • 一家人吃海魚中毒 專家:儘量別吃深海魚且不要超過2公斤
    9月24日下午,黃先生在珠海廣富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當晚家庭聚餐就把這條魚吃掉了。結果沒過多久,就有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黃先生說,除了不吃魚的小兒子,妻子、兩個女兒、兩名親戚都中了招,被送到珠海市人民醫院。妻子因為吃了大塊魚腩,情況最為嚴重,目前在重症監護室觀察。
  • 廣東徐聞連發"毒事" 11人疑吃跳魚中毒1人死亡
    歲中毒者經搶救無效已死亡。    最先發現中毒的是大井村村民謝來洪一家。本月7日早上7時多,謝來洪妻子花8塊錢從村裡小集市買回一斤跳魚(當地俗稱條子魚),煮熟後全家一起吃早餐,他和妻子各吃了4條,兩個兒子也吃了一兩條。當天上午11時左右,謝家四口感到頭暈、四肢和嘴巴麻木,後又想嘔吐。他們以為患了感冒,叫鄰居幫忙買了幾粒感冒藥回來吃。
  • 一夜間魚塘裡13000斤魚離奇死亡 竟是被人投了農藥
    杭州富陽的徐先生給我們打來電話說,他是一位養魚大戶,可是就在幾天前,他魚塘裡13000斤魚一夜之間全部離奇死亡,損失超過20萬元。他懷疑,魚的死亡並非偶然,是有人故意投毒。
  • 關於鳥類藥物中毒:硫酸菸鹼中毒、磷化鋅中毒、化肥中毒
    該藥是一種體外驅蟲藥,用它驅蟲和處理棲架時,使用不當會造 成鳥只中毒。8%藥液,口服0.2毫升時,致死率為100%。因此, 一定要慎用。鳥中毒後主要表現為呼吸緩慢,發紺,衰弱,瞳孔擴 大,昏迷,突然死亡。
  • 如何分辨魚是缺氧還是中毒死的
    這裡介紹一下缺氧死魚與化學物中毒死魚的區別。 死魚的時間不同 缺氧死魚一般發生在春末秋初和夏季雷陣雨過後氣壓較低時,通常是在零點過後至黎明這段時間內,一般太陽出來以後就很少死魚。而化學物中毒死魚發生時間和季節不確定的。  死魚的品種不同由於不同品種的耐氧程度不同,在缺氧時有些品種可能死亡,有些品種可能存活,特別是泥鰍等高耐氧的品種不容易死亡。而化學物中毒就沒有選擇性。
  • 吃「酸湯子」8 人中毒死亡!「真兇」致死率高,沒有特效藥
    米酵菌酸,由椰毒假單胞菌所產生,是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發酵麵製品是這種細菌的高風險食物。「酸湯子」的製作過程中,會把玉米面在常溫下進行長時間的發酵。吃下後,通常快則30分鐘、慢也不到12小時就會發作,症狀輕的是腹部不適、噁心、嘔吐、頭暈、全身無力等,嚴重的是肝腫大、嘔血、血尿、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除了發病急,還沒有特效解毒藥物,死亡率高達40%-100%。  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節,食品因潮溼、陰雨天氣,貯存不當變質,從而引發中毒。
  • 魚病知識--初識蛇頭魚--「烏鱧」 及它的常見病害防治
    &nbsp&nbsp前一段時間,師弟師妹養的雜交鱧短時間內陸續出現大批量死亡現象,這嚴重打擊了我們這些青年科(養)研(魚)工作者的積極性。為了避免下一批魚苗出現類似的死亡現象,作為「小烏鱧」的監護人必須掌握一定的烏鱧養殖技術。所以今天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有關烏鱧的魚類知識。
  • 安徽省一化工廠突發氨氣洩漏中毒事故!
    據安徽省應急管理廳網站消息,6月17日9時,馬鞍山市馬鋼化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硫銨工段在生產過程中發生氨氣洩露,當場造成3人中毒,後送往市人民醫院搶救。截至當前,已造成2人死亡,1人仍在ICU室搶救。
  • 河北懷來發生有害氣體中毒事故
    低濃度(30—300mg/m3)時即可在接觸後引起流淚、咳嗽、頭暈、頭痛、胸悶、乏力、噁心、嘔吐等症狀。中濃度(300—700mg/m3)時即可在接觸後除頭暈、頭痛、胸悶、乏力、噁心、嘔吐等症狀突出外,可引起肢體運動失調、短暫意識障礙等。
  • 世界上最毒的魚,使人中毒並一直處於劇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自然界中毒性很強的一種魚,它的「致命一刺」被描述為給予人類最疼的刺痛。石頭魚產於菲律賓、印度、日本和澳洲等地,肉質鮮嫩,沒有細刺,營養價值很高,有生津、潤肺的藥用功效。如果有人不留意踩著了它,它就會毫不客氣地立刻反擊,向外發射出致命劇毒,它的脊背上那12至14根像針一樣銳利的背刺會輕而易舉地穿透鞋底刺入腳掌,使人很快中毒並一直處於劇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石頭魚躲在海底或巖礁下,將自己偽裝成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即使人站在它的身旁,它也一動不動,讓人發現不了。常棲於海中的巖壁上,活象一塊不起眼的石頭。
  • 車輪蟲既常見又危害大:可誘發魚的呼吸困難,連綿陰雨可引起暴發。
    3,車輪蟲主要危害車輪蟲以其特有的"車輪"---齒環的不斷轉動來磨損魚的皮膚和鰓組織,然後吞食其細胞碎屑或寄生的血球。有時,大量的車輪蟲集中在魚的頭頂和嘴部,受到嚴重磨損的魚在水中可以看到白頭白嘴的症狀,魚的嘴和鰓因損傷而造成攝食困難、呼吸短促、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