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番茄臍腐病又稱蒂腐病,是番茄上常見的病害之一。保護地、露地均有發生,但保護地重於露地。發病嚴重時常造成果實黑斑、腐爛,直接影響產量和品質。很多專家學者針對該病的發生規律,存在2種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供應失調。乾旱條件下供水不足,或忽幹忽溼,水分供應失常,番茄葉片蒸騰消耗所需的大量水分與果實進行爭奪,或被葉片奪走,特別當果實內、果臍部的水分被葉片奪走時,由於果實突然大量失水,導致其生長發育受阻,形成臍腐。另一種觀點認為發病的原因是缺鈣。認為是番茄不能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鈣素和硼素,致使臍部細胞生理紊亂,失去控制水分能力;或土壤中氮肥過多、營養生長過旺致土壤缺鈣,果實不能及時得到鈣的補充,如果實含鈣量低於0.2%即引致發病。此外,乾旱條件下噴灑波爾多液發病重。
症狀特徵
初在幼果臍部出現水浸狀斑,後逐漸擴大,至果實頂部凹陷,變褐,通常直徑1~2cm,嚴重時擴展到小半個果實。乾燥時病部為革質,遇溼度大時腐生黴菌寄生其上出現黑色黴狀物(圖)。病果提早變紅且多發生在一二穗果上,同一花序上的果實幾乎同時發病。
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 選用果皮光滑、果實較尖的抗病品種,如金棚1號、東聖1號等;採用地膜栽培可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增強吸水能力,保持土壤水分相對穩定,並能減少土壤中鈣質養分淋失;適量及時灌水,尤其結果期更應注意水分均衡供應,灌水應在上午9~12時進行;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根外追施鈣肥,番茄著果後1個月內是吸收鈣的關鍵時期。物理防治 使用遮陽網覆蓋,減少植株水分過分蒸騰。
農藥防治
可噴灑1%的過磷酸鈣,或0.5%氯化鈣加5mg/kg萘乙酸,或0.1%硝酸鈣及1.4%復硝酚鈉水劑6000倍液,從初花期開始,隔15d噴1次,連續噴灑2次。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番茄臍腐病防治的相關知識,對此廣大農民朋友有什麼看法呢?或需要補充相關知識內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如果你有什麼疑問可以關注私聊小編,謝謝各位的閱讀,喜歡小編的文章,就給個「贊」吧!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