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貯食行為_天極網

2021-01-14 天極網資訊

動物採食籽實、捕食獵物,以補充自己的營養和能量需要。然而,許多動物捕獲獵物、採集籽實後並不立即食用,而是將這些食物貯存起來,這就是貯食行為,它是一種特化的採食行為。現已發現上百種鳥類和哺乳動物會貯藏食物,例如啄木鳥、松鴉、紅松鼠、倉鼠等。

動物為什麼要貯存食物?主要原因是食物在時間和空間中分布不均勻。如綠色植物有生長期和枯黃期,靠植物籽實生存的動物,在生長季有充足食物,但到了枯黃期,因籽實成熟後或開裂脫落、或被其他動物偷吃、蟲蛀、發黴,可食用的籽實迅速減少,所以動物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提前收集並在特點地點貯存足夠多的食物,以保證在食物缺乏時仍有的可吃。

最有意思的貯食行為當屬北美大陸的冠藍鴉(Cyanocitta cristata)。冠藍鴉喜歡吃松子、橡子、榛子等富含油脂、高熱量的堅果,它通常會「精挑細選」,將品質最好的、可食用的橡子啄住,辛苦飛出4-5公裡外,在特定區域的地下淺層分散埋藏起來。數量之大令人驚嘆,有時一個秋季就貯藏高達20萬粒,遠遠超出自己的需要。為什麼要過量貯藏食物呢?原來冠藍鴉早就「預見」到在貯藏過程中部分橡子可能會被偷走、蟲蛀、黴變,甚至記憶力超好的自己也會偶爾忘記個別藏食地點,所以乾脆「多多益善、有備無患」,就算秋季多存點食物有些辛苦,那也比冬季缺糧「餓肚子」,感覺好受些。

除了鳥類,哺乳動物中嚙齒類動物也十分擅長貯藏食物。如紅松鼠。它主要貯藏松果,有時也會採集蘑菇,有趣的是它知道蘑菇容易發黴,會將蘑菇懸掛在樹枝上待其自然晾乾後再搬入樹洞或鳥巢內貯藏。在靠近北極圈、冰雪覆蓋較厚的針葉林中,採食變得十分困難,紅松鼠必須依靠貯藏的食物度過十分漫長、極度嚴寒的冬季,因此,貯藏的食物對於紅松鼠的過冬生存至關重要。每隻紅松鼠都有自己的一塊領地,用來採食和貯食。

而有的紅松鼠「投機取巧、不勞而獲」,偷偷尾隨跟蹤其他紅松鼠,在獲知埋藏食物的地點後,會趁主人不在,迅速偷走裡面的食物。為了守衛自己的領地、保護貯藏的食物,紅松鼠之間經常會發生激烈的打鬥。一旦失敗,戰敗者就只能在食物匱乏的松林邊緣遊蕩、「流浪」忍飢挨餓,嚴重的可能會凍死。

由於生存區域重疊,有時冠藍鴉和紅松鼠會因為爭奪食物而成為競爭對手,甚至紅松鼠會誤打誤撞地刨出冠藍鴉埋藏的食物。

動物貯藏食物,一方面提高了貯食動物在食物缺乏時的生存概率,另一方面長距離、分散貯藏植物的種子、果實或其他繁殖體,有利於植物的繁殖和成功擴散。這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和貯食動物之間形成的一種協同進化關係。

作者:北京市第八十中學 李晉軍

審稿人:江建敏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科普中國責任編輯:天極科普君)

IT新聞微信公眾平臺

第一時間獲取新鮮資訊

使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

評論

* 網友發言均非本站立場,本站不在評論欄推薦任何網店、經銷商,謹防上當受騙!

相關焦點

  • 葬甲1億年前已會為幼蟲貯食 以吃鳥獸腐屍為生
    原標題:葬甲1億年前已會為幼蟲貯食 以吃鳥獸腐屍為生  中國科學家15日宣布,他們對新發現的葬甲昆蟲化石的分析表明,葬甲1億年前就學會了為幼蟲貯食並保護餵養幼蟲,這也是迄今找到的最早的動物撫育後代的化石證據。
  • ※常識一題173※ 動物行為
    動物行為按行為的不同表現可分為覓食行為、貯食行為、攻擊行為(同類)、防禦行為(不同類)、領域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洄遊行為,遷徙行為)、社會行為、定向行為、通訊行為等。按獲得途徑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A項正確,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一種本能行為,由遺傳物質決定,是生來就有的一種行為能力。
  • 動物所發現動物食糞行為通過影響腸道菌群調控其能量代謝和認知行為
    此外,食糞行為還可幫助食草動物獲取必要的腸道菌群,保持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功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王德華研究組揭示小型哺乳動物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的食糞行為對腸道菌群和記憶認知的影響,發現食糞行為可通過改變腸道菌群而調控能量代謝和認知行為。
  • 加強市場監管 加快修法進程嚴厲打擊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雲舒2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七次委員長會議召開,提請審議關於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草案。據了解,為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法治保障的各項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啟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修改工作,以依法加大打擊和懲治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的力度。野生動物交易為何屢禁不止買賣、濫食野生動物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社會各界對此反映強烈。在微博熱搜上,「野生動物市場必須關閉」話題閱讀量已超過千萬。
  • 加大打擊和懲治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全國人大常委會
    《中國人大》全媒體北京2月10日快訊:當前,社會各方面對濫食野生動物、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的問題反映強烈。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王瑞賀向記者透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啟動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工作,以依法加大打擊和懲治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
  • 動物行為學2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動物行為學。昨天,本著尊重動物的標準,我們稍微了解了各種動物的天性之後,大家大概想要挑選一名動物伴侶了吧。洛倫茨就給出了第3條原則,哪些動物最適合養在家裡呢?首先,挑選動物的標準,洛倫茨說,除了要能讓動物自由、愉快之外,也還要考慮養起來要有趣、有意思。咱先說不好養的。
  • 大自然中,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有什麼好處?
    表面上看,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幾乎每一種食草動物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天敵,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瞪羚的天敵就有獵豹、鬣狗、非洲野犬、獅子、花豹等超過5種。而且食草動物的多寡直接會影響到食肉動物的數量。而食草動物則不同,雖然大多數食草動物的繁殖能力不算強,比如非洲水牛僅僅是妊娠期就長達11.5個月,但是,食草動物的數量基數比較的大,因此,它們的數量其實是呈上漲趨勢的。此時,食肉動物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 動物的迷惑行為大賞
    在自然界,我們經常會因為一些動物的迷惑行為而捧腹大笑,有時又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比如——駱駝:雄性最終的決戰方式是做鬼臉作為食草動物,駱駝也有犬齒,在打鬥過猛時也會給對手造成傷害,對於根本看不上眼的對手則會直接衝對方吐口水
  • 世界上最會裝死的動物,科學解釋動物的裝死行為
    導語:自然界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困擾著人類,地球上的每一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特性、行為和防禦機制。你們見過裝死的動物嗎?表面上看起來像死了一樣,但實際上活著。接下來呢就由探秘志小編為大家揭秘動物裝死之謎,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 小科普|動物們過冬的秘密
    不過,並不是只有棕熊和黑熊會為過冬囤積脂肪,其他動物也有自己儲存能量的方式,不管是通過儲藏食物,還是在生理上做出改變。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物們有哪些獨特的過冬準備工作。美洲鼴正在展示自己用來挖洞的巨大前肢。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繁殖率從繁殖力這一方面說起,食肉動物的繁殖性比食草動物的繁殖率低,故人類更加傾向於食草類動物,因為它們能夠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資源。為什麼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繁殖率低呢?
  • 食鐵獸是什麼動物 什麼動物被成為食鐵獸
    有時候,一些動物不像表面看到的那麼可愛。例如,我國獨有的一些動物在古時候可是很兇猛的,據說還有著食鐵獸的稱呼。不像現在的憨厚可愛,以前的這種動物可是吃肉的,還偷吃人們飼養的家畜呢!那麼,食鐵獸到底是什麼動物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八年級生物教學教案: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生理基礎
    第六節 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生理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為的特點,理解先天性行為和後天性行為的概念,了解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2.通過對動物行為的特點的分析,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通過對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的能力。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總是選擇逃跑,它們為什麼不進行反抗?
    而要生存就必須要獲取能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出能量,而食草動物通過啃食植物,消化並利用植物中的養分。相比較食草動物而言,食肉動物對於能量的利用就要低得多了,它們無法直接從植物中獲取能量,它們必須要通過捕食食草動物來維持自身的生存。
  • ...下遊貯氫材料企業生產的貯氫材料主要用於生產鎳氫電池的負極材料
    董秘,請問貴司貯氫材料市場佔有率30%,能否介紹一下該材料市場應用行業,另外跟現在氫燃料電池,制氫及氫能源利用等新能源發展有關聯嗎?謝謝!公司回答表示,公司下遊貯氫材料企業生產的貯氫材料主要用於生產鎳氫電池的負極材料。鎳氫電池主要應用於民用、個人護理、混合動力車、純電動大巴、儲能設備等領域。
  • 世界上第一個動物很可能是食「肉」動物
    還有一些人認為,它很可能是由一種名為領鞭蟲的小淚珠狀的生物進化而來,它可以遊動,以細菌為食。Wiens表示,在動物變得更加複雜之後,以植物為食的動物可能會分別進化好幾次。族譜樹顯示一旦一些動物開始吃植物,這種行為就會持續下去,至少在近親之間是如此。但是以植物為基礎或食草的飲食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新物種進化的驅動力。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在這樣的前提下,人類的第一選擇是性格溫馴,捕捉難度不高的食草動物。有時候也會看上鳥類,比如雞的祖先原雞,一種食譜很雜,體型小攻擊力不強的動物。對於那個時候的人類來說,最好不要招惹食肉動物。畢竟,人類也是在食肉動物的食譜上的,還有就是獵殺成本和收穫不成正比。捕捉食肉動物所耗費的時間,精力和最後到嘴的肉,都不足以讓人類提起興趣。有這個機會,還是抓食草動物更靠譜一點。
  • 動物怎麼養成食糞這種特殊的愛好呢?
    食糞行為千千種許多生物學家正在嚴肅地研究動物食糞的行為,他們將食糞行為分為兩類,一類是不「挑食」,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來屎不拒」的行為,比如豬。人類的好朋友——狗也是如此。狗主人覺得很委屈,明明好吃好喝地養著愛犬,為什麼它看到屎還是忍不住湊上去呢?
  • 科普貼 | 食腐動物有哪些?
    食乃養命之源,然而,大自然的競爭無處不在,能力強者有食物選擇權。能力弱者,為了生存,生命進化,只能選擇其他食物,比如腐肉、甚至是排洩物。其實,當動、植物死亡後,仍會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殘留在屍體內,仍然可以產生能量,這些被別的動物嫌棄的資源,食腐動物可不想浪費「糧食」。那腐肉、排洩物,有哪些動物會喜歡吃呢?
  • 山西出臺「史上最嚴」野生動物保護辦法 嚴懲濫食野生動物
    張林虎 攝中新網太原4月1日電 (楊傑英)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為濫捕濫食野生動物再次敲響了警鐘。中國各地陸續出臺「舌尖上的禁令」,嚴懲濫食野生動物。記者4月1日從山西省人大常委會獲悉,新修訂的《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已經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