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碧:歷史上最年輕的10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

2020-12-05 科學網

       在演藝界有一家來自張愛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那是說演藝明星們吃的都是青春飯,要抓緊青春年少的時候多多出演。然而,這句話卻不適合科學界。科學家們往往要坐數十年的「冷板凳」,才能贏來一朝的功成名就。對於想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來說,更是要苦苦等待,因為諾貝爾獎大多只頒發給那些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科研成果,少數重量級的科學家甚至等不到那一天就去世了。當然,也有一些幸運兒,「年紀輕輕」(相對於其他獲獎者)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居裡夫人的故事已經廣為流傳了,是不少女性科研工作者心中的偶像。1903年,居裡夫人和老公居裡先生一起因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居裡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時年僅36歲,是歷史上最年輕的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她也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在當時,或許有人會認為居裡夫人是「婦憑夫貴」,她獲獎是因為「找了一個好老公」。其實,居裡夫人在科學上的成就大於她丈夫。(這可能是源於她丈夫在獲得諾獎3年後就不幸去世了吧。)居裡先生去世後,居裡夫人繼續從事放射性研究。1911年,在距離第一次獲獎僅僅8年之後,44歲的居裡夫人再一次獲得化學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釙和鐳。歷史上兩度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人只有3個。除了居裡夫人外,另外兩人是:美國物理學家巴丁因發明世界上第一支電晶體和提出超導微觀理論分獲1956和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由於發現胰島素分子結構和確定核酸的鹼基排列順序及結構而分獲1958和198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全文點擊】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十大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最小17歲...
    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享有聲望的科學獎項之一,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
  • 關於諾貝爾科學獎,你需要知道這些……
    得主。 01 數字諾獎 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最年輕的是共有19位女性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其中物理學獎3次、化學獎5次、生理學或醫學獎12次。居裡一家兩代四人獲諾獎,是諾貝爾獎也是科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 一獎勝百獎,諾貝爾科學獎在中國仍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如他為論證「諾獎的評審規則和結果也跟不上時代」,提供了諾獎得主中女性比例過低的一組數據:截止2019年,在所有597次科學獎頒發中,只有54次授予女性,即女性獲獎的比例為9%。那麼,這個比例低嗎?最新的研究表明,代表當代中國科學、工程技術兩方面最高學術稱號的2411位兩院院士中,女性院士只有123名,僅佔總數的5%。
  • 太太還是該獎史上最年輕得主,三位...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10月14日晚,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名單公布,三位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斯特·杜弗洛(Esther Duflo)和麥可·克雷默(Michael Kremer)獲此殊榮,理由是在緩解全球貧困研究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 諾貝爾科學獎在中國仍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最新的研究表明,代表當代中國科學、工程技術兩方面最高學術稱號的2411位兩院院士中,女性院士只有123名,僅佔總數的5%。[2]再如,迄今為止的33個國家最高科學獎得主中,除了屠呦呦,沒有1個是女性科學家,即女性獲獎的比例3%。
  • 記者採訪30位諾貝爾獎得主 中國科學家如是說
    曾兩次參與諾貝爾頒獎活動的中科院趙忠賢院士說:100年來的諾貝爾科學獎獲獎名錄,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是20世紀科學發展歷程的縮影。  ■在諾貝爾獎第100次頒獎到來之前,本報與發現圖形科普雜誌聯合推出「IBM諾貝爾獎百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全球行」活動———即日起派出記者分赴世界各地採訪30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文章將於7月陸續刊出。
  • 中國第一枚諾貝爾科學獎:屠嗷嗷一鳴驚人
    這意味著中國終於打破了中國人與諾貝爾科學獎無緣的魔咒,改寫了中國在諾貝爾科學獎領域「零」的記錄。世界諾貝爾獎金的獲獎率是一個國家科學研究水平的一個重要反應。在屠嗷嗷於2015年10月5號為中國人爭得了第一枚諾貝爾科學獎之前,很令人費解和震驚的是,從諾貝爾獎金的開設以來,沒有一個中國大學教育出來的科研者在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十大最年輕得主:獲獎者保持頭銜最長99年
    讓我們來看看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輕的10位得主(以下是以獲獎者獲獎時的年齡進行排名): 1、馬拉拉·尤薩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17歲 馬拉拉伊是當前世界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主,2014年,年僅17歲的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她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區,因為強烈反對壓制女童而被塔利班分子槍擊頭部,傷愈後她繼續為兒童教育權利而奮鬥,目前生活在英國。
  • 數說諾貝爾化學獎:183位得主中女性有5位,2位為跨界獲獎者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7日揭曉。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諾貝爾化學獎至今已頒發了一個多世紀。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 「英國巴爾扎克」,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至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出生於印度孟買,6歲回到英國接受教育,印度風情成為他永恆的創作主題,讓他在英國文壇嶄露頭角。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Penrose指出,廣義相對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Genzel和Ghez發現,在銀河系中心,一個看不見的、極其重的物體控制著恆星的軌道,目前唯一的解釋就是有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北京時間10月6日18時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有三位:Roger Penrose,因為他發現了「黑洞形成的發現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Reinhard Genzel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虎嗅網
    北京時間10月6日18時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有三位:Roger Penrose,因為他發現了「黑洞形成的發現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因為他們「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 諾貝爾獎十大年輕得主:獲獎者保持頭銜最長達 99 年
    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享有聲望的科學獎項之一,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物理、文學、生理醫學以及和平獎的獎金,用於獎勵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1968年開始,瑞典中央銀行一直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提供獎金。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在所有諾貝爾科學獎領域裡,物理學家進行他們的獲獎研究時年齡最輕,化學家則相對大器晚成。圖|Rasmus Bjørk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圖|Rasmus Bjørk01意氣風發奎洛茲:我29歲就有了重大發現!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物理學家進行他們的獲獎研究時年齡最輕,化學家則相對大器晚成。也就是說,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已知的圍繞著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轉的系外行星! 他還是懷疑自己搞錯了,焦慮萬分地將他可能搞了個大新聞的消息告訴了導師馬約爾(Michel Mayor)。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史上第四位女性得主:培養年輕一代如何思考,對世界更為重要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圖據諾獎官網三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獎金。在此次頒獎現場,諾獎委員會還特別連線了此次獲獎的女性天文學家得主安德裡亞·格茲。據悉,今年55歲的她來自美國,是該獎項的第四位獲獎女性。
  •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揭曉:歷屆得主僅有2位是女性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將於北京時間17時45分揭曉。以下為有關諾貝爾物理獎的一些趣味數字:資料圖片:2017年諾獎現場。2.其中,僅1位得主獲獎有47次;2位得主共享有32次;3位得主共享有32次。3.此前歷屆得主,僅有2位是女性。4.最年輕得主是1915年布萊格(Lawrence Bragg),當時他才25歲,與父親一起獲獎。
  • 歷史解讀:歷史上10位應該獲諾貝爾獎,最終卻沒有得獎的傑出作家
    這篇文章列出了10位為寫作做出貢獻的人,他們絕對應該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卻沒有得獎。6.易卜生(1826-1906)易卜生是挪威最偉大的作家,也是歷史上最優秀的現代戲劇作家之一。自從諾貝爾獎項於1901年開始以來,他有6次獲勝的機會,但由於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資格要求問題上的爭論,他敗訴了,這是他的遺囑中寫出來的。他打算讓獲勝者展示「崇高而健全的理想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