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古人稱之為「卸甲之風」,傳統認為「避風如避箭」。劇烈運動後,人的血液沸騰,毛孔張開。也就是說「不固於皮,風邪易侵」。在這種情況下,古人認為它不能著涼的,否則就會陷入病根,甚至送命。
現在,即使我們去健身房鍛鍊後,教練也會提醒你不要洗澡,尤其是冷水,否則你很容易得「背部肌肉筋膜炎」,這是一種非細菌性炎症。這種病目前臨床上可以治癒,但在古代是一種致人死亡的疾病。
在古代,為了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戰場上的士兵會穿盔甲。裝甲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在古代,盔甲不止一種,包括棉和布製成的棉盔甲,以及金屬製成的盔甲。護甲耐切割,棉護甲有一定的防彈效果。都是戰場上的防護服。棉花和盔甲都是緊身的,因為穿得太松會影響戰鬥。
無論士兵穿什麼樣的盔甲,無疑都會增加士兵在行動中的身體負擔。鎧甲的重量並不輕,就算士兵穿著鎧甲行走,時間長了也會大汗淋漓,更別說打仗的時間了。因此,古代戰爭結束後,士兵的身體熱氣騰騰,汗流浹背。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士兵會為了裝酷而直接脫下盔甲。其實這種做法很不可取,也很危險,很容易誘發疾病。古代有一個名詞叫卸甲風,用來形容士兵為了清涼而戰鬥後迅速脫甲而引發的疾病。古代有許多因卸甲風而致病或死亡的案例,明朝開國元勳常遇春,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歌謠都提到了「卸甲之風」,這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有歷史可循的。士兵和將軍在戰場上殺死敵人,他們的身體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大汗淋漓。這些汗水和熱量被密封在厚厚的盔甲裡,加速了血液循環,擴張了血管。如果有人在戰鬥結束後立即脫下盔甲,會導致血管迅速收縮,心臟缺氧,呼吸和血液循環出現問題。強烈刺激後引起「急停筋,氣血不通,會引起疼痛」。
這是中醫的說法。按照西方人的觀點,這種情況屬於肌肉無菌性炎症,也是冷熱刺激引起的急性症狀。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很多突發的急性病都有一定的誘因,比如刺激,比如高度疲勞等等。因此,常遇春死於「卸甲風」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假設。也有可能是將軍因為別人不勸阻而匆忙脫下盔甲,導致常遇春急性中風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