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能選擇安樂死

2020-11-27 中國網

安樂死,這是一個永遠討論,但卻很難得出最終答案的話題。近日,伴隨著安徽霍邱縣熊正青夫婦為兒子請求「安樂死」的新聞報導,它最近再度進入輿論的視野。

不論如何辯解,在法律上,毫無疑問,安樂死是對個體生命權的侵犯,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構成刑事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有人主張,在犯罪構成要件中,為病人減輕痛苦,為社會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可以構成違法阻卻事由,使得本身客觀上符合故意殺人的行為,不為刑法所規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違法阻卻事由呈現高度法定化的前提下,靠個人理性的推定是不能增加違法阻卻事由的範圍,這是推行安樂死所遇到最大的現實瓶頸。

然而,在道義倫理上,安樂死卻是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在西方學者的觀點中,對個體生命的處置,有三條原則:一個是保護生命的原則,意味著不論何時,生命總是第一位的,個人無法處置;一個是解除痛苦的原則,在此原則下,如果生命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痛苦,可以選擇放棄;還有一個,是自主的原則,強調個人意識,個人選擇的自由,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對生命權「任性」一下。

在倫理上,特別是結合個案,確是有實足的理由來推行安樂死制度。當個體面臨身體的災難,繼續承受這份無醫療意義的痛苦,是殘忍的,不僅於病人,更是對其家人、朋友。

基於此,不少輿論認為,應該給以安樂死以法律上的地位,從而讓痛苦的人安詳的死去。縱觀當下的新聞報導,支持這種看法的人不在少數。

但是,需要明確的是,法律雖然適用於個體事件,但法律是規範的。正是因為這種規範使得法律具有很高的抽象性。這就意味著,法律規範必須能夠反映社會的群體需求。

正是在這樣一種要求下,法律不僅要顧及申請安樂死的一方,還要考慮到當下其他的社會需求:社會觀念的現狀,醫療技術的水平,以及全體社會成員中對於「生命」的普遍理解。

在安樂死的紛爭中,法律和道義似乎出現了矛盾,出現了選擇不一致的情況。

但仔細分析,法律所保護的個人的生命健康權,法律所保護的個人權利,與道義上的生命的寶貴和人的自由,並沒有出現截然的區別:為何不允許安樂死,雖然有違選擇自由,但是卻是為了生命健康。兩者相比之下,如何沒有充分的理由,生命健康權遠遠高於選擇的自由權。

在實踐中,承認安樂死的國家並不為多數,只是存在於少數國家和地區。這說明,安樂死作為一種倫理上有話語權的制度,存在一定的生命力;但要真正的,在制度上獲得支持和承認,並非匆忙之間便從確定,還是有一條更長的路。

相關焦點

  • 「安樂死」不能成為孝子免除刑責的理由-中國青年報
    我的答案很明確:不能。所謂他是在應母親的要求幫助母親「安樂死」的說法,其實只是他一個人的陳述,並沒有其他證言,因為施行「安樂死」現場就兩個人,而他母親已經過世。何況,他在向公安機關報案時還稱母親是「自然死亡」,到底是不是真正施行「安樂死」,我認為這事還很難斷定。
  • 植物人活命11年後,被親人切斷營養:「安樂死」並不能讓人安樂
    停止維持生命系統12小時候,巴黎上訴法庭裁定,要求院方重新向朗貝爾提供食物和水,朗貝爾被從「安樂死」邊緣救了回來。關於「安樂死」的話題,人們從未停止過討論。「安樂死」在法國是屬於違法行為。眾說紛紜,但並未有大範圍的普及和推廣,直到1930年的納粹德國:納粹分子在安樂死的藉口下,實行種族滅絕政策……這一「意外」的發生,使得人們在討論安樂死和優生學問題時,開始不能不有所忌諱。近現代以來,許多國家對「安樂死」諱莫如深,不得不重新考量這個問題。
  • 網上竟然公開叫賣安樂死藥 「安樂死」原是氰化物
    【記者調查】現象「安樂死藥」網上鋪天蓋地昨日,記者在搜尋引擎裡輸入「出售安樂死藥」進行搜索,居然有6萬多條信息與之有關。其開篇語很雷人:「本人樂意向經過認真思考的朋友提供安樂死方案和安樂死藥物,也可以站在專業立場提供服務」……記者發現,售藥的信息內容大同小異,均表示長期出售安樂死藥物,並說明了服用這些藥物後身體將出現的反應:有輕微的口乾、麻木、頭暈等症狀,服用後7秒至1分多鐘可致死。記者還發現,這些「安樂死」藥物的出售信息主要是發布在論壇中,並非購物網站。
  • 如何死亡:西蒙的選擇,真人真事,一部震撼人心的安樂死紀錄片
    隨著病情的發展,在短短幾年內也會逐漸的不能說話,不能動,不能吃飯。然後就像一顆有思想的植物一樣或者更糟,直至內臟和大腦出現萎縮和硬化,患者不僅身體遭受折磨,尊嚴也將不復存在。在大叔的要求下,大嬸帶著他四處求醫,他們並不是為了治療疾病,而是在尋找可以注射安樂死的醫院。
  • 安樂死在我國的立法探討
    [1]  根據這一概念,筆者認為,安樂死問題實際上是接受死亡法則的生命處置問題。這類行為實質上是以生命終結法則為基礎的針對生命終結方式的處置。故可以將安樂死的實質界定為「生命終結的處置行為」,而不能將涉及生命處置行為作為研究對象,安樂死主要針對如何選擇生命終結方式,而不是針對生命處置方式。因為生命處置方式包括的兩層意思:一者為挽救生命,一者為終結生命。
  • 代表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被禁的理由
    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稱,我本人希望以後有一天,我有權利選擇安樂死。並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中金網3月11日 個人有選擇安樂死的權利     原標題:代表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被禁的理由    人大代表:建議「安樂死」立法。
  • 七旬絕症老人擔心變成植物人,選擇去瑞士接受安樂死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6日報導,英國有一名年屆七旬的老人家七年前不幸被診斷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疾病,由於這種疾病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療,老人家打算在自己變成植物人之前進行安樂死,並希望能夠安詳地離去。戴夫·芬利擔心自己以後會變成植物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要戴著鼻飼管和呼吸機活命,於是他艱難地決定去瑞士進行安樂死,在生命最後一刻安詳地離去。戴夫·芬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說:「得了這種病基本上就朝著植物人的方向發展了,到時候我既不能動也不能說話,只能靠眨眼睛來和外界交流,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我會堅持多久。我為什麼要忍受這種痛苦呢?很多人生命最後一刻都非常痛苦。」
  • 荷蘭雖允許安樂死 但強調心理痛苦不能成為理由
    中新網12月25日電 荷蘭雖然已經通過法令允許安樂死,但仍堅持心理上的痛苦不能成為安樂死的理由。  據路透社消息,荷蘭最高法院維持了對一名醫生因幫助一位86歲男子自殺而有罪的判決。蘇託雷醫生被判非法協助一起自殺事件。
  • 趣聊英語|澳大利亞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朋友,瑞士安樂死了解下?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十分注重自己的權利,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如果不違法的話。安樂死的問題在這些年成為了熱門話題,一些人贊同,因為人們有權利結束痛苦,一些人不贊同,因為他們覺得生命是很寶貴的,沒有人能結束別人的生命。現在爭議仍在繼續。
  • 動物安樂死真的「安樂」嗎?
    有人說實驗動物就是拿來做實驗的,有進行安樂死的必要嗎?其實,大部分實驗都不會直接損害動物的生命,但是最終由於考慮到繼續飼養的成本等問題都直接將其處死。因此,實驗動物也需要福利,也有權利不那麼痛苦的為科研犧牲。實驗動物安樂死的物理學方法主要有:擊頸法、頸椎脫臼法、斷頭法、脊髓斷離法、低溫法等。
  • 52歲選擇安樂死的她,看哭了無數人……
    近年來,安樂死的話題不斷引發爭議。2018年,NHK跟拍了一位選擇安樂死的日本女性,記錄了她決定安樂死和遠赴瑞士接受死亡、與親人離別的全過程。通過鏡頭,看著她一步步走向死亡,與愛的人道別,與這個世界道別。整個過程,讓人揪心又悲痛。
  • 全民公投:安樂死在紐西蘭合法了!
    在澳大利亞維州,安樂死合法化第一年,一共272人申請,124人被安樂死。幾乎所有人都是癌症晚期。 目前,「生命終結選擇法」中,沒有提到任何具體的藥物。不過,最常用來結束生命的藥物為巴比妥類藥物,是種神經系統抑制劑。 安樂死法律生效後,還將在三年內對其進行審查,此後每五年進行一次重審。
  • 日本51歲女子選擇安樂死,從清醒到離開僅4分鐘,原因令人同情
    如果讓你決定自己死亡的方式,你會不會選擇自己還沒有自然的生老病死就去注射安樂死呢?在2018年,日本電視臺就採訪了一位準備去瑞士進行安樂死的奈美,奈美今年已經有五十歲了,在做這個決定之前,她也是深思熟慮過了的。
  • 鄭玉雙︱生死困局:傅達仁瑞士赴死與安樂死的倫理難題
    臺灣著名主持人傅達仁因不堪胰腺癌的長期折磨,於2018年6月份在家人陪同下前往瑞士,在醫生協助下接受安樂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傅達仁長期在臺灣地區推動安樂死、尊嚴死的合法化,但屢屢受挫。他選擇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表明這個議題的獨特意義。其家人於近期公布了傅達仁接受安樂死的視頻,引發了大量的社會關注。
  • 澳大利亞女子在與乳腺癌抗爭近十年後,選擇以安樂死方式結束生命
    來源:綜合時間國際視頻報導近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一位名叫Kerry Robertson的女子,在與乳腺癌抗爭了近十年後,選擇以安樂死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該州《自願協助死亡法案》生效後的首例安樂死。Kerry的女兒說:「她的死美麗而平靜,這就是她想要的離開人世的方式。」
  • 徘徊在生死之間——淺談「安樂死」的歷史與將來
    荷蘭立下患致命疾病時授權醫生實施安樂死遺囑的已有10萬人。而日本、瑞士等國家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人也與日俱增。    2000年10月26日,瑞士蘇黎世市政府通過決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允許為養老院中選擇以「安樂死」方式自行結束生命的老人提供協助。不過這一規定本身所涉及的只是蘇黎世二三十家養老院。    2000年11月30日,阿姆斯特丹市含笑而去的迪莉亞是荷蘭合法安樂死第一人。
  • 被性侵3次後,這個17歲女孩選擇了安樂死……
    6月2日,17歲的荷蘭女孩Noa選擇了安樂死,她在自己的房間裡結束了短暫的一生。6年前,11歲的Noa在學校派對上,遭到了同齡男生的性侵。惶恐、羞愧、無助……不懂得該如何應對這一切的Noa選擇緘口不言。她以為,這只是一個噩夢,再過段時間,夢就會醒。然而,噩夢不僅沒有遠離Noa,甚至又讓她遭受到了接二連三的重創。
  • 帕運金牌得主選擇安樂死 比利時帕運金牌得主費福爾特與世長辭
    歐洲有多個國家安樂死合法化,比利時就是少數允許主動安樂死的國家,近日,在比利時有一位運動員以安樂死告別這個世界。路透社報導,曾經拿過帕運會金牌的比利時殘障運動員瑪瑞克·費福爾特已安樂死結束了她的生命,終年40歲。
  • 這位104歲的科學家,正在直播自己安樂死的過程
    那些選擇安樂死的人41歲的貝絲·戴維斯曾是一名畫家和演員,患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三年,全身肌肉萎縮,逐漸不能自理,安樂死在大多數國家都屬於爭議性問題,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而主動安樂死的爭議比被動安樂死大得多。合法安樂死不等於合法自殺,沒有一個國家允許健康人選擇安樂死。
  • 安樂死過山車!你知道嗎?
    安樂死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在大家的印象中,安樂死一般都是借力於藥物來實現,但是這樣一直存在爭議,就是這樣利用藥物安樂死是否合法。但是在英國的安樂死過山車,就不存在這樣的爭議。它突破傳統的接受死亡的方式,甚至打破傳統安樂死的方式,讓患者在一場刺激的遊戲中告別生命。選擇這種死亡方式的患者,坐上過山車去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等過山車回歸終點之後,患者的生命也宣告結束,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