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樂死」不能成為孝子免除刑責的理由-中國青年報
我的答案很明確:不能。所謂他是在應母親的要求幫助母親「安樂死」的說法,其實只是他一個人的陳述,並沒有其他證言,因為施行「安樂死」現場就兩個人,而他母親已經過世。何況,他在向公安機關報案時還稱母親是「自然死亡」,到底是不是真正施行「安樂死」,我認為這事還很難斷定。
-
為何不能選擇安樂死
安樂死,這是一個永遠討論,但卻很難得出最終答案的話題。近日,伴隨著安徽霍邱縣熊正青夫婦為兒子請求「安樂死」的新聞報導,它最近再度進入輿論的視野。不論如何辯解,在法律上,毫無疑問,安樂死是對個體生命權的侵犯,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構成刑事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
-
植物人活命11年後,被親人切斷營養:「安樂死」並不能讓人安樂
她說,她的所作所為是在病人和病人家屬的強烈要求下展開的,認為自己並不違法,而法院卻指控他擅自實施「安樂死」犯有謀殺罪。此事,在法國引起極大震動。直到2016年,法國新法案通過,才允許重病病人接受持續深度麻醉直至死亡。
-
徘徊在生死之間——淺談「安樂死」的歷史與將來
1969年英國國會辯論安樂死立法法案。1976年日本舉行了「國際安樂死的討論會」,宣稱要尊重人「有尊嚴的死去」的權利。1993年2月,荷蘭通過了一項關於「沒有希望治癒的病人有權要求結束自己生命」的法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安樂死立法的國家。
-
安樂死執行到一半,荷蘭腦退化老婦人不想死了站起來反抗
資料圖 本文圖片均來自「紅星新聞」實際上,對於安樂死的執行,荷蘭國內一直有著頗為嚴苛的規定,例如患者必須被判定正在「承受無法忍受的痛苦」,並且還要經過其他醫師多次覆核確認等程序。療養院的醫生在充分審視她的狀況之後認定,她「正在遭受難以忍受的痛苦」,而她此前籤署的安樂死意願書已經到了應該執行的時候。但與此同時,這名老婦人的意願卻一直顯得「不清楚和互相矛盾」;安樂死復檢委會在報告中寫道,「她雖然經常表明想死,但在一些場合又表示自己並不想死」,因此不排除有不希望被安樂死的意願。
-
荷蘭17歲女孩安樂死是誤傳,但死亡卻是真的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荷蘭一位17歲女孩的死亡牽動了無數人的心,網上流傳女孩被安樂死是誤傳,但她的離世確是真的。生前她曾被多次性侵,多年她都在與內心的創傷和痛苦掙扎,因此女孩申請了安樂死,但是因年紀小被拒絕,她選擇絕食斷水,選擇死亡救贖自己。In her autobiography, Pothoven wrote that she had nothing left to live for.
-
全民公投:安樂死在紐西蘭合法了!
他們的身體機能必須明顯下降,並經歷了無法忍受的痛苦,而這種痛苦無法以個人認為可以忍受的方式來緩解。 他們必須仍有理性,能夠對協助死亡做出獨立決定,並證明自己理解自己的決定。 僅僅是患有精神障礙或精神疾病;或任何形式的殘疾;或因為高齡,這些都無法成為生命終結的理由。
-
代表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被禁的理由
代表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被禁的理由時間:2016-03-13 14:17 來源:搜狐滾動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代表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被禁的理由 人大代表:建議安樂死立法。
-
鄭玉雙︱生死困局:傅達仁瑞士赴死與安樂死的倫理難題
邏輯意義的滑坡論證容易論證,比如如果我們允許積極安樂死,那麼也應該允許消極安樂死,但這一推理也容易被推翻。實證意義的滑坡論證會成為強化反安樂死立場的一個理由,比如有研究指出荷蘭在安樂死合法化之後的實施人數逐年攀升,而且逐漸從積極安樂死轉向消極安樂死(John Keown, 「Euthanasia in the Netherlands: Sliding Down the Slippery Slope,」Notre Dame Journal of Law, Ethics &
-
趣聊英語|澳大利亞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朋友,瑞士安樂死了解下?
好了,言歸正傳,讓咱們來說說這神奇的安樂死吧。安樂死(Euthanasia)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
-
安樂死在我國的立法探討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明確以下幾個觀點:第一,安樂死是一種死亡狀態,不是死亡原因,故它不能與自然病亡、病理死亡和意外死亡這三種死亡原因並列為第四種獨立的死亡原因;第二,安樂死的對象是當代醫學上無可挽救其生命的痛苦的瀕死者;第三,安樂死是人工控制的死亡狀態,其目的重在使病人「安樂」,不在使病人「死亡」。
-
這位104歲的科學家,正在直播自己安樂死的過程
>安樂死,Euthanasia,英文中這個詞彙來源於希臘語,本意為「無痛苦的好的死亡」,目的是為了幫助病人解脫病痛,按照病人意願主動採用注射藥物等方法結束生命(主動安樂死或醫療協助自殺)或者停止治療使其自然死亡(被動安樂死)。
-
沈德詠: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不再煎熬,尊嚴的死去
安樂死必須要在醫學的認證下表示病人已經無藥可治,而且也活不到未來醫學能夠救治的時刻,並且伴隨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和屈辱,最後要由本人提出安樂死的請求。而羅點點則提出了「安寧療護」的觀點,就是盡最大的可能去幫助患者解決病痛、保存尊嚴,但是這畢竟是有限度的。安寧療護最多是過程,而安樂死是一種結局。沈德詠一再強調安樂死的必要條件,那就是自主選擇和尊嚴。何謂自主選擇?
-
生命最後的快樂:英國「安樂死」過山車,轉一圈就成為冰冷的屍體
安樂死是指對無法救治、承受痛苦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使其無痛苦地死去的一種減輕病人痛苦的方式。但中國憲法規定保護人的生存權,安樂死實際上是剝奪了人的生存權,因此,安樂死在我國並未立法。但不得不說,有些時候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都是對患者的折磨,尤其是患者本身求生欲也不強的時候。
-
關於「安樂死」的倫理爭論
「我今天籤署法案,使之成為法律。法律將允許聯邦法庭審理特麗?夏沃提出或代表她提出的請求,即不要妨害她想留住或除去維生所需的食物、流液、或者醫療的權利。」在這之前,特麗的父母與其丈夫之間關於是否「拔管」的「生死訴訟」已經歷時7年。在這場官司中,根據法院的裁決,特麗的進食管曾先後2次被拔除,後又根據州議會緊急通過的法令而2次重新插上。
-
英國安樂死過山車,轉一圈只需3分鐘,下來後已成了冰冷的屍體
這句話一向被人們拿來勸解那些一心求死的人,也正因為如此,安樂死成為了引起人們頗多爭議的話題,顧名思義,其實古希臘的很多哲學家都提出了安樂死的理論,並採取了行動。「安樂死」就是在病人或者親人的要求下,讓人無痛苦的死去,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表達了自己對安樂死的贊同,他認為這是一種「 解除無法治療的痛苦的一種辦法」。
-
直面死亡,只有安樂死可以解決一切嗎?
過去半年,傅達仁在臉書(Facebook)和公開場合都高調倡導臺灣安樂死合法化,社會大眾十分關注他的病情,每每病情發生變化都會登上新聞版面。他不斷強調,因為臺灣不能合法「安樂死」,所以他必須花大筆路費到瑞士尋求無痛、尊嚴地結束自己的生命。經過諮詢與評估後,他表示會在自己意識清醒的情況下,以吞下毒藥的方式自願結束生命。
-
安樂死機器問世引爭議,你認同它的出現麼?
安樂死就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的狀態下,由於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和其親友的要求下,經醫生認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結束生命的過程。 答:會選擇安樂死的患者,在身體、心理方面都承受著極大的痛苦,而醫學也無法治癒,因此安樂死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又舒服又有尊嚴的死亡方法。
-
生活啟示 |善生善死:安樂死是「幸福」地死亡,你認可嗎?
——莊子時事梗概:7歲荷蘭少女Noa因童年期間三次遭到性侵,長期患有嚴重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抑鬱症以及厭食症,最終難忍痛苦選擇安樂死,6月2日在家中離世。根據荷蘭法律,凡12歲以上無法忍受痛苦且病情無好轉的病人,可申請安樂死,16歲以下需父母同意。
-
2020醫學倫理學考試資料:什麼是安樂死?
絕大多數同學對於這些方面的內容都不太了解,為了方便大家記憶,中公教育的醫考專家通過總結的形式就安樂死倫理進行了相關知識點的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進行複習。我們先來看一道題目:1.世界上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是:A.美國 B.澳大利亞C.英國 D.荷蘭【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