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無人駕駛汽車的難題——高精3D地圖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英國金融時報網3月13日報導稱,高精3D地圖對無人駕駛汽車至關重要,不僅提供位置信息,還承擔安全功能,但目前該行業呈碎片化,面臨數據收集和缺乏標準的問題。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當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端詳這個世界時,它會看到很多東西。它有測量與旁邊汽車距離的雷達,它有捕捉街道上彩色影像的攝像頭,它的雷射雷達傳感器會發射雷射脈衝測量周圍環境。對於任何一輛由機器人駕駛的汽車而言,行車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不是它看到了什麼,而是它事先對於它途徑路段的情況知道多少。

這個機器人需要一張地圖,但不是隨隨便便一張地圖——這些汽車需要有關周圍環境的3D信息,這些信息要持續更新,精確到釐米。在街道上行駛時,自動駕駛汽車會每天收集超過1T的數據,足以刻滿1400張光碟。然而,自動駕駛汽車的眾多傳感器傳來如此詳細的信息,傳到網絡(例如網際網路)是不經濟的。

公司必須依靠人力把數據從一個硬碟轉到另一個硬碟,這個過程有時被稱為「人力網絡」,因為工程師們開玩笑說,硬碟的轉移速度是他們的腳速。

數據收集是一場旨在積累實體世界知識的激烈競爭的一部分,這些知識可以用來訓練新一代汽車。研究人員希望,基礎層的信息最終將不僅用於交通和物流,還用於增強現實技術的發展,成為真實世界的模擬,可以被所有機器人、無人機或汽車使用。

然而,實現這種可能的第一步是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有效的數字地圖技術。繁瑣的數據存儲只是困擾很多矽谷最聰明的工程師的諸多技術問題之一。沒有更精確的3D地圖,自動駕駛汽車革命的實現將會慢得多。

曾負責運營谷歌地圖並聯合創立谷歌地球前身公司的地圖專家布萊恩·麥克倫登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在離開谷歌后領導優步地圖繪製工作的麥克倫登去年離開矽谷,步入堪薩斯州政壇。他現在擔任由他的前谷歌同事創建的地圖繪製初創企業DeepMap的顧問。

他表示,這些地圖對於自動駕駛汽車非常重要,原因不僅僅在於提供地理位置信息,還「在於它減少了自動軟體為識別周圍環境所必須做的工作量。」

他表示,通過將周圍實際環境與地圖中的預測進行對比,它們可以將注意力只集中在不同點上,例如識別行人或自行車。

過去1年,自動駕駛汽車研究領域的投資達到創紀錄水平,同時用於改善地圖繪圖的資金激增。Civil Maps、DeepMap和Lvl5等初創企業吸引了來自谷歌、蘋果和特斯拉的地圖工程師,它們已籌集逾4000萬美元資金。

與此同時,最大的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全都擁有自己的地圖系統。Alphabet的地圖繪製能力就被認為是其自動駕駛汽車部門Waymo的一個關鍵優勢,後者已經完成了超過400萬英裡的自動駕駛測試。Alphabet擁有谷歌地圖、谷歌地球、谷歌街景以及追蹤實時交通路況的導航應用程式Waze。

由於3D地圖的複雜性,業內就是否將這些虛擬展示稱為「地圖」發生了激烈爭論。收集的信息可以被大致分為幾個層次:人行道、建築物以及樹木的物理位置;道路標誌和交通信號燈;以及自動駕駛汽車應該如何行駛,比如觀察限速標誌等。準確性問題也非常重要,即使是微小的變化也會產生影響,如每年移動幾英寸的地質板塊。

DeepMap營運長羅維表示:「用『地圖』一詞描繪它是不準確的。」她更傾向於將它看作是一個可以為汽車提供周邊環境信息的軟體。她的同事、DeepMap創始人吳夏青則將這些地圖描述為自動機器人「大腦的一部分」,讓它能夠理解自己的位置。

Here的自動駕駛地圖主管拉爾夫·赫爾威奇表示:「我傾向於將地圖看作所有自動駕駛汽車的『集體記憶』。」他開玩笑地說道:「這幾乎像是一個培訓自動駕駛汽車的駕校。」Here曾是諾基亞旗下的地圖部門,2015年一個由德國汽車廠商組成的財團以28億美元收購併持有其多數股份。

無論它們被稱作什麼,製作這些地圖都非常困難。地圖中使用的大量數據是一個難題。另一個挑戰是必須持續更新,從而讓它們能為汽車提供最新信息。

地圖初創企業Civil Maps的執行長斯拉萬·普塔貢塔表示:「很多公司都不知道如何存儲他們的數據,這也是為什麼自動駕駛汽車被『地理圍欄』圈住了。它們不可能在車廂中載下所有數據,所以只能被限制在特定區域內。」

Civil Maps正在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它簡化地圖數據以方便管理,但迄今還沒有單一的行業標準勝出。此外,生成這些地圖所需的人工智慧還遠非完美。往往需要人力來檢查地圖上的標籤,評估是否需要更新,以及分析試駕過程中汽車出現錯誤的原因。

為AI提供人力培訓的Scale API公司的工程師Alexandr Wang表示:「關於AI真正沒有談到的一件事情是,要讓這項技術真正發揮作用,背後到底需要多少人力?」

「當這些公司試圖生產自動駕駛汽車的時候,他們需要一大群人來檢查和仔細標記這些地圖,就像以前的谷歌地圖一樣。」

另一大挑戰是該行業的深度碎片化,對於高精3D地圖沒有明顯的通用標準,各家公司也不會共享任何數據,因為他們認為這是重要的專有信息。

「每家公司都在努力開發自己內部的高精地圖解決方案,以便滿足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需求,而這沒有規模效應,」DeepMap的吳夏青說,「這就像在重新發明車輪,浪費了大量資源。這也可能是阻止自動駕駛汽車成為商品的原因之一。」

由於各家公司不共享地圖數據且使用的是不同的標準,所以他們不得不為計劃進入的每個新城市創建新的地圖。Alexandr Wang表示:「在某些地區這將耽誤部署。」

每個城市不同的駕駛規則也意味著必須對軟體進行進一步調整。Alexandr Wang說:「進入每個地區都不得不重做軟體。」

對專業3D地圖不斷擴大的需求,導致了Here與衛星導航設備製造商TomTom等業內老牌企業與DeepMap等新興企業之間的競爭。儘管這些初創公司只專注面向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地圖,但Here和TomTom相信,即使在自動駕駛汽車大規模推廣之前,高精地圖也將非常有用,因為它們將有助於開發先進的駕駛員輔助技術。

TomTom的自動駕駛部門主管威廉·斯特裡博施表示,無人駕駛汽車所需的地圖與當前地圖應用不同,因為它們不僅僅用於導航,還需要「承擔安全關鍵功能」。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你不能再用GPS作為在地圖上進行定位的唯一手段,」他補充說,因為這一全球定位系統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而言並不夠精確。」

傳統汽車地圖繪製商認為,高精地圖將在未來幾年成為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

「像電視的發展一樣,從傳統電視到高清和4K一旦發展起來,就不會走回頭路,」赫爾威奇表示,「我們認為,未來我們銷售的大部分地圖都將是高精地圖。」

業內人士也同意整合浪潮不可避免的說法。「看看這一領域公司的數量就知道這不符合經濟學,」TomTom的斯特裡博施說,「固定成本非常高,所以只有少數公司能笑到最後。」

監管方面可能出現的反彈將加劇該行業面臨的技術問題。正如谷歌地球的推出使得一些房主以隱私為由堅持要求將他們房產的影像從地圖中抹去、谷歌街景對車牌和人臉進行模糊處理一樣,高精地圖繪製者也必須應對隱私方面的擔憂。雖然這些地圖中的大多數不會向消費者直接提供——它們被用於與機器人大腦溝通,而非乘客——但其中包含的高精度細節可能引發隱私保護倡導者的警惕。

曾在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運輸部長的安東尼·福克斯,繪製地圖以及在不同車輛之間共享信息是政府應該更多介入的兩個領域。「在這些問題上,需要有嚴肅的行業-政府互動,」他說,「這不僅僅是繪製地圖,這關係到網絡安全等領域,一輛車中發生了什麼可以而且應該共享。」

即使存在這些保留意見,更廣泛的技術領域也對3D地圖潛在的衍生產品感到興奮,希望它能夠帶動其他技術的發展。收集最完整數據集的競賽正在展開,一旦有了最完整的數據集,它將對增強現實等需要完美世界地圖的技術有用。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一旦汽車可以自動巡遊,其他類型的機器人設備就可以配備地圖軟體。

Alexandr Wang表示:「我認為所有的機器人都會效仿,並朝著自動駕駛汽車的方向發展。最終,我們未來製造的每個機器人都將有相同的傳感器。」

研究人員預計,自動駕駛汽車最終可能會減少對地圖的依賴,因為它們的雷射雷達(光探測和測距)傳感器的改進足以讓它們駕馭環境。這些地圖對於確保早期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至關重要,但樂觀主義者希望,最終技術能夠讓自動駕駛汽車擺脫對地圖的依賴。

責任編輯: 鞏陽

相關焦點

  • 高精地圖,公認的自動駕駛標配,但特斯拉並不care
    自動駕駛,除了傳感器、軟體定義汽車,還有什麼?高精地圖,全稱高解析度地圖(High Definition Map,HD Map),在當前主流的自動駕駛發展路徑中,處於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為讀者分享有關高精地圖的最熱點問題,從定義、模型、製作、定位、量產五個角度,讓大家對高精地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 高精地圖在無人駕駛中的應用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高精地圖是無人駕駛核心技術之一,精準的地圖對無人車定位、導航與控制,以及安全至關重要。本文是「無人駕駛技術系列」第七篇,首先介紹高精地圖與傳統地圖的區別,然後介紹其特點及製作過程。在了解高精地圖基礎知識後,探索其在無人駕駛場景中的應用。
  • 百度智駕地圖佘黨恩:智能駕駛如何定義高精地圖?(附演講全文)
    以下為佘黨恩的演講全文,新智駕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我是來自百度智駕地圖業務部,我叫佘黨恩,主要負責高精地圖和高精定位業務。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智能駕駛定義高精地圖》。這裡說的智能駕駛的範疇比較寬泛,包括無人駕駛和輔助駕駛。
  • 高德谷小豐:高精地圖為何是自動駕駛的必由之路? | 講座預告
    構建自動駕駛關鍵」系列講座在不久的將來,汽車不再需要人類駕駛。在這一天到來前,人類正孜孜不倦探索著智能駕駛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車聯網、ADAS還是自動駕駛。讓汽車變得聰明,變得如人一般能看、能聽、能想,是工程師和科學家們的夢想。人工智慧時代,全球範圍內的車企、零部件供應商、網際網路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等紛紛投入到智能駕駛的研發之中,智能駕駛顯然是未來汽車上必然會出現和普及的技術趨勢。
  • 無人駕駛場景下的高精地圖應用實戰
    自動駕駛車輛不能像人一樣做出各種複雜的動作,這時就需要有一些先驗的約束條件,那麼這些先驗信息都可以從地圖中來。HD Road Graph (高精道路圖)也是高精地圖的一部分,又叫做拓撲地圖。總體上你會發現高精地圖上的信息要比傳統地圖大很多。高精地圖在自動駕駛裡有很多應用,首先是與感知系統相結合。例如,高精地圖裡會描述紅綠燈所在位置,當自動駕駛車輛到達路口後,可以根據當前的位置,更加準確地識別前方的紅綠燈。
  • Sanborn推出下一代高精地圖技術 將應用於L4和L5自動駕駛汽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8月13日,地圖公司Sanborn宣布推出下一代高精地圖(HD Map)技術 - M-Maps™,而且該技術將應用於L4和L5自動駕駛汽車。
  • 為自動駕駛「開天眼」 冬奧會自動駕駛接駁還看百度高精地圖
    項目負責人宣布百度作為專項自動駕駛高精地圖唯一承擔單位,負責科技冬奧專項高精地圖服務、無人MINI客車自動駕駛功能開發與仿真平臺開發。  除了構建高精地圖,課題組還開發了冬奧複雜氣候下基於多源信息融合的自動駕駛環境感知技術;在冬奧園區構建多模式全天候高精度定位系統;開發針對冬奧多場景通用的自動駕駛導航及智能駕駛決策系統。此外,面向冬奧的自動駕駛場景仿真系統(首鋼園區、延慶奧運小鎮,崇禮賽區),不僅實現在首鋼園區的示範運行,更可以在示範運行前實現在首鋼園區、延慶奧運小鎮、崇禮賽區的自動駕駛場景模擬運行。
  • 奇點臨近,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將與時間賽跑
    如今,無人駕駛汽車領域也正走向奇點臨近的時刻。包括網際網路和汽車領域在內的幾家大企業,正野心勃勃地試圖改變人類現有的交通面貌。去年12月,百度宣布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與此同時,百度一同宣布了它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目標:實現三年商用,五年量產。
  • 專訪騰訊高精地圖負責人谷小豐:漫談聊高精地圖商業化
    此前一年,通用已在北美完成高精地圖定標。作為全球第一款搭載高精地圖的量產車,凱迪拉克CT6在國內也需要合作夥伴。正好,2014年國內頭部地圖供應商高德剛剛被阿里收購。因內部業務重組,谷小豐團隊也從原來的政企地圖業務部門轉向汽車業務部門,開始著手高精地圖業務。就像任何一項新興技術的出現一樣,當時業內對高精地圖仍處於探索期。
  • 百度與四維圖新互訴折射地圖行業變革:傳統圖商老化 恐難逐鹿高精...
    傳統圖商在地圖數據處理方面做得比較好,提供數據服務本身已經有比較可觀的利潤。但已經到了瓶頸期。傳統地圖廠商的一大客戶來源在於汽車廠商,盈利模式在於汽車出售時,所搭載車機地圖的授權費用。近兩年國內汽車行業低迷,影響了傳統圖商的收益。根據四維圖新發布的2020年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前三季度15.3億元,同比下降0.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95億元,同比下滑904.4%。
  • 自動駕駛地圖與定位技術產業
    前言:高精地圖的發展與自動駕駛汽車緊密相關,自從自動駕駛汽車開始上路公開測試以來,高精地圖產業就應勢而生並飛速發展。相對於以往的導航地圖,高精地圖是專為自動駕駛而生的,其服務的對象並非人類駕駛員,而是自動駕駛汽車。對於L3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汽車而言,高精地圖是必備選項。
  • 體驗 | 我們在北京打了一輛無人駕駛計程車……
    曾經遙不可及的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行駛,距離我們還有多遠才能實現? 無人駕駛的挑戰與突破:傳感器、5G、大數據、高精地圖等缺一不可從2016年開始,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技術也迎來了突破,而這背後,正是傳感器、5G、大數據、高精地圖等基礎技術的更新與迭代。
  • 北京無人駕駛百度測試禁止_百度無人駕駛 北京 - CSDN
    關於合作方面,百度與福特公司1.5億美元共同投資雷射雷達公司Velodyne LiDAR;百度與英偉達聯合開發無人車平臺。長安汽車現在有高速環境版和城區低速版兩類無人駕駛原型車,使用的是「傳感融合+高精地圖」的技術路線。原型車上採用了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單目攝像頭等傳感器。長安汽車已實現了從重慶到北京的2000公裡實際道路無人駕駛。長安計劃2020年量產L3 車型。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今年,相城將以省級車聯網先導區為牽引,目標在全球範圍內招募一批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車隊,落地以Robo-Taxi、Robo-Bus、無人環衛、無人物流、智慧泊車共5大類試用、商用場景,招募車隊超10家,超80輛以上智能駕駛車輛上路示範運營,為車聯網、智能駕駛合作夥伴提供示範驗證環境。同時,先途智能、新石器、一清創新、天策、行深智能、新奇點等6家車隊接受蘇州相城區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授牌。
  • ...賭城發布一年內可量產無人駕駛汽車,首提無人駕駛四象限概念|獨家
    不僅如此,無人駕駛領域的投資布局在近兩年同樣勢頭強勁。不僅有通用、沃爾沃等汽車公司與Lyft、Uber這樣的打車軟體公司進行的戰略投資合作,不同巨頭之間的資本和技術聯姻,並且還有第三方投資機構對無人駕駛傳感設備、高精地圖、算法、智慧交通等領域技術公司的蜂擁而上。 如果這些還不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無人駕駛領域的熱度,讓我們再來看看其他數據。
  • 智能駕駛時代,高精地圖將成新標配
    這種高精地圖主要面向L3、L4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也就是說至少由車輛完成絕大部分駕駛操作,甚至完全由車輛完成自動駕駛。  「高精地圖一方面是指精度更高,精確到釐米級;另一方面的含義是指高解析度和高清,地圖包含的細節更多。」王淼介紹。
  • 永恆之藍病毒的警示 無人駕駛汽車會霸佔公路嗎
    按照各自提出的「2030計劃」,美國在2025年將普及無人駕駛汽車,到2030年無人駕駛汽車將壟斷其道路。日本在2030年無人駕駛汽車將佔汽車總比重的20%。杜拜在2030年將實現25%無人駕駛出行。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發布了2030年前汽車行業的發展規劃藍圖。  就目前來說,無人駕駛汽車還處於測試階段。
  • 挖走了Google街景地圖創始人,Lyft做無人車的「高調」讓人出乎意料
    挖來文森特的最終目的肯定不是對自己的拼車軟體進行「小修小補」,而是為無人駕駛開闢一片「高精地圖」的新天地。而文森特在接受外媒採訪時,也「顯露出對無人駕駛的濃厚興趣」:「現在,我肯定會首先完善Lyft應用軟體的實時地圖測繪信息,同時,也將帶領團隊提升相關算法的效率,此類算法主要用於對乘客及駕駛人員進行匹配並提供更加精準的路線選擇。
  • 無人駕駛地圖大戰:谷歌暫時領先 創業公司崛起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6月8日,福特曾在密西根總部附近測試無人駕駛汽車,測試時團隊發現汽車有一些奇怪之處。福特無人駕駛汽車高級技術主管吉姆·麥克布萊德(Jim McBride)解釋說,在車道內的同一個位置點,每一輛汽車都稍稍偏離,因為它們會避開坑洞。
  • 高德高精地圖技術路線 助自動駕駛落地
    在以「駛向未來」為主題的汽車專場論壇上,高德地圖首次對外界展示了基於高精地圖和高精定位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實際定位效果,並宣布了未來高德在高精地圖技術上的發展路線圖。高精地圖助自動駕駛落地  目前的自動駕駛想要商業落地,首先需要與之相配的基礎設施,比如特定的隔離道路、比如諸多傳感器的裝備等等,其中,高精地圖自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此,高德地圖定位產品總監張天毅介紹道,車輛必須對所處的駕駛環境進行精準感知,才能有效確保駕駛的安全性與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