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自然規律,
老年人由於年齡增長、
生理機能減退等多方面影響,
不僅行動變得緩慢,
就連吃東西的習慣也會發生改變。
俗話說「飲食,定生死」,
你是不是也發現,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
自己的飲食習慣好像變了?
好這口或許你在「變老」
日本獨協醫科大學醫學部特任教授賽序波指出,味覺、嗅覺以及視覺能力的變化,導致老年人的飲食特徵也相應發生了變化,最為突出的是,老年人在吃東西時普遍鹽味加重,喜好酸味、多汁食品和柔軟食品。
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群,也可以按照這個方向判斷自己是不是正在「變老」,以便及時掌握自己的飲食習慣,合理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
重鹽易患高血壓
俗話說:「好廚子一把鹽」,烤肉、火鍋、家常熬魚等,甚至最近煮蝦蟹時,人們都不忘撒幾把鹽進去。而這些人們普遍喜歡的美食其實都屬於「重鹽」食品。
據了解,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不高於6克。吃鹽量高,主要是對血壓的影響。我們有一種叫鹽敏感性高血壓,也就是這種人由於基因的缺陷,要是很早開始飲食上食鹽量超標的話,可能從孩子起就會出現高血壓。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長期的高血壓會對腎臟有損害,對眼睛有損害,對心臟等等,對全身的各個器官都會有損害。
喜食燙物增加患癌風險
不少中老年人,都有每天喝茶的習慣。但很多人都喜歡喝特別燙的茶或水。
世界衛生組織早前發布了報告,如果經常飲用65度以上的熱飲,將會大大增加患食道癌的機率。平時特別喜歡喝熱茶的人要注意茶的溫度,千萬不要超過60度。如果吃的太燙,就有可能會嚴重灼傷自己的食管黏膜,並且逐步會導致食管黏膜的增生以及變異,增加癌變的風險。
粗茶淡飯騙慘了中國老人
老人健康的關鍵,與其說是疾病,不如說是老化。若要抑制老化,粗茶淡飯不但沒有幫助,反會增加老化速度。」
每五位80到84歲的老人就有一位被歸類為「低營養族群」。85歲以上的人,則有1/3沒有攝取足夠營養。
原因是,老年人胃口變小後,三餐要是粗茶淡飯,熱量和營養素就會不足,免疫力因此下降。營養不足,使得因心肌梗塞、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變大。若高營養族群的死亡風險是1,低營養族群的風險就是2.5倍。
老人飲食講究9「宜」
01
質量宜高
質量高不意味著價格高。以蛋白質補充為例,常見的牛奶、雞蛋、豆腐、雞鴨魚肉等都能為老人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肉類選擇上,建議多吃魚蝦,儘量採用清蒸或白灼的方法。
02
蔬果宜鮮
顏色鮮豔的蔬果往往含抗氧化物質,能調節免疫力、預防慢性病。紫色的富含花青素,如茄子;綠色的富含葉綠素、葉黃素,如菠菜;黃色的富含β-胡蘿蔔素,如柑桔;紅色的富含番茄紅素,如西紅柿。
03
飲水宜勤
老人對口渴的敏感度下降,因此要養成自覺喝水的習慣。每日飲食要適量搭配稀粥、湯、豆漿、牛奶等,另外單獨補充900~1200毫升水和淡茶。
04
數量宜少
老人基礎代謝率降低,我國生理學會建議61~70歲人士的總能量攝入可較青壯年減低20%,71歲以上可減低30%。攝入食物量雖然減少,但品種不能少。
05
飯菜宜香
年紀大了,嗅覺和味覺會變遲鈍,導致食慾降低。因此,老人的飲食製作要更精緻,注重色、香、味、形調配。此外,安靜舒適的就餐環境以及結伴吃飯的形式,都可提高老人的用餐興趣。
06
質地宜軟
由於老人消化液、消化酶及胃酸分泌減少,會影響食物消化吸收,所以老人的飯菜質地以軟爛為好,採用蒸、煮、燉、燴、炒等烹調方法。
07
溫度宜熱
老人對寒冷抵抗力較差,一旦食用生、冷、硬的食品,會影響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腹瀉。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過程是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的,因此溫熱的飲食最適合上年紀的人。
08
速度宜緩
細嚼慢咽有利於保證食物粉碎效果和胃部健康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有利於消化吸收。此外,要儘量「食不語」,防止食物進入氣管。
09
口味宜淡
年紀大了,不免出現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等的升高,需控油;老人的葡萄糖耐量會下降,需減糖;有高血壓風險的老人很多,需減鹽。此外,還要避免吃醃製食品、罐頭、快餐、各種熟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