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爾罕陷落之戰,蒙古鐵騎是如何攻佔固若金湯的天堂之城的?

2020-11-30 七弦泠泠上

1219年,成吉思汗以「為商團復仇」為由發動了蒙古的第一次西徵。20萬鐵騎從蒙古高原出發,兵分三路直撲中亞新興大國花刺子模。

當時的花刺子模雖然號稱擁兵40萬,但其蘇丹摩柯末卻選擇了錯誤的防禦方略,將兵力分散。死守國內的各個戰略要地,遂被蒙軍逐個擊破。蒙軍連戰連勝,兵鋒直指花刺子模的心臟地帶——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河中地區。

1220年2月,成吉思汗和拖雷率領的蒙古中路軍秘密渡過錫爾河,越過基吉爾庫姆沙漠,實施遠距離大縱深穿插迂迴,迅速攻克重鎮不花刺,(烏茲別克斯坦文化名城布哈拉),隨即洗劫了這座「學問的中心」。

蒙古人在此燒殺搶掠之後離開,他們的下一個目標,便是花刺子模的新首都:撒馬爾罕。

撒馬爾罕是一座人口達到50萬的繁華大城,是當時中亞穆斯林世界的政治、經濟中心。「撒馬爾罕」在烏茲別克語中的意思就是「肥沃的土地」。

它是花刺子模蘇丹統治區域中最大的一個,論土地,它又是諸郡中最肥沃的一個,它是人世間最美的天堂,花刺子模人是這麼認為的。

撒馬爾罕北、東、西三面環山,只有西面一馬平川是平原地帶。在遠處又有錫爾河、阿姆河三面環繞,地勢優越,又當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蘇丹摩訶末把它作為戰略重心苦心經營,為了迎戰蒙軍,在城市四周建築起長達34公裡的外壘防線,城牆增加到「如昂星一般高」,城壕也深挖到了幹土之下的蓄水層並灌滿了水。

摩訶末派自己的舅舅脫蓋罕率領11萬精銳(突厥6萬,波斯士兵5萬),並有20頭戰象堅守撒馬爾罕,同時還向居民預先徵收了三年的賦稅。

城中軍民普遍認為撒馬爾罕的城防牢不可破,即便面對再強大的軍隊也能抵抗3-4年的世家。成吉思汗在獲悉這些情報後,也感受到了即將面臨的是一場惡戰,估計攻克撒馬爾罕需要花費不少時間,為此蒙軍行動異常謹慎,一直等到與察合臺和窩闊臺率領的另一路蒙軍會合,集中了絕對優勢兵力紅藕,才準備強攻這座「天堂之城」。

就攻城而言,蒙軍其實並不佔優勢。蒙軍主力是騎兵,輕騎兵大概佔了6成,其餘是重騎兵。蒙古騎兵一般配置一柄戰斧或馬刀,一麵皮制盾牌,兩張組合反曲弓和數囊羽箭。輕騎兵幾乎不批甲,重騎兵則身披皮革製造的輕便甲冑。

花刺子模是脫離西遼統治後迅速崛起的政權,它佔據了整個波斯,與印度河以北的阿富汗土地,其軍隊戰鬥力自然不可小覷。他們身披鎖子甲、手持長矛與蒙古軍類似的組合反曲弓。

花刺子模騎兵在當時在穆斯林世界是非常有名的,他們身騎漢武帝都羨慕的大宛「汗血寶馬「,手持輕便而犀利的環刀。以裝備和馬匹而言,在平原作戰,身材高大,軀幹強壯、負荷量大得大宛馬遠遠勝過矮小、跑速慢的蒙古馬。

但是,花刺子模軍隊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其士兵都是一些為餉銀而戰的僱傭兵,其組織能力、紀律和戰鬥意志相比成吉思汗以「札撒」(軍法)訓練出來的蒙古戰士相去甚遠。

當蒙軍將這座城市圍困起來時,撒馬爾罕的守軍們鼓起勇氣,殺出城門,打算與世界徵服者的軍隊展開野戰。

蒙古軍隊的野戰充分體現輕騎兵戰術的特點。一般分為五個分隊,前二後三,前排為重騎兵,後排為輕騎兵。進攻時,後排親一遍越過前排首先出擊,衝鋒時以千人隊為單位逐次衝到敵陣旁發射攻堅,然後折返,這樣循環往復,連續不斷地將敵軍籠罩在蒙古人的箭雨之下。

等到敵軍承受不住弓箭的攢射,陣線散亂時,輕騎兵向兩側撤退,讓出空間給重騎兵完成致命一擊,同時向敵人兩翼迂迴包抄。

兩軍廝殺了整整一個白天后,雙方都蒙受了很大的傷亡,迎戰的花刺子模軍顯示出了不凡的戰鬥力,不僅頂住了蒙軍的衝擊,甚至能在短兵相接中殺死一些蒙古士兵。

雖然沒有再野戰中殲滅花刺子模軍隊,但蒙軍攻勢絲毫不減。到了傍晚,成吉思汗親自上馬,指揮蒙軍從四面攻城。

在與金、夏多年的交戰中,蒙軍已經累積起了豐富的攻城經驗,從中原漢地獲取了一批先進的攻城器械。在西徵蒙軍中,就有著一個非常大得砲兵團,這支部隊裝備了大量的投擲器和投石機。

在蒙軍強大投石機的的攻勢下,撒馬爾罕堡前壕溝都要被石頭和殺死的人畜填平,為了挽回不利的局勢,花刺子模將20頭戰象作為秘密武器投入了了戰場。

花刺子模原本指望身軀巨大身披鐵甲的戰象會把蒙軍衝個七零八落,從而一舉扭轉戰局,然而面對戰象的突然衝擊,蒙軍陣型並沒有混亂,他們用一種被稱之為「擒王」的強弩射傷了大象。負傷的大象驚恐不安地往回跑,腳下踐踏了許多花刺子模人。於是,守軍只能放棄外壘,龜縮回撒馬爾罕城中。

僅僅一天的戰鬥,撒馬爾罕人原本對于堅固城防的自信已經蕩然無存。激烈的戰鬥使得城內軍民憂心忡忡,一些人企圖繼續抵抗,但有的人卻渴望屈膝投降,還剩下的一部分人心存疑慮,無心戰鬥。

當蒙古軍繼續勢不可擋的攻勢時,守城軍民的意志終於北葵,從思想上解除了武裝,由伊斯蘭長老、《古蘭經》的保管者、伊斯蘭教法官等城裡的頭面人物出面,前去覲見成吉思汗乞求投降,最終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允許。

危難之時,手裡還掌握著3萬突厥精兵的守城主將脫蓋罕也向外甥甥摩訶末 反戈一擊,全軍三萬人毫無氣節地帶著 妻兒出城向成吉思汗投誠。

1220年3月19日,撒馬爾罕開城投降,而這座「固若金湯」的天使之城,其守城的戰鬥實際上只經歷了一天,便宣告陷落。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能夠順手點個讚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歡迎評論交流,願每一個朋友平安、歡喜、自在。

相關焦點

  • 著名的塞育河之戰,蒙古鐵騎以7萬戰勝匈牙利40萬聯軍,是真的嗎?
    1240年,蒙古西徵軍進至伽裡赤境內,準備進攻匈牙利、波蘭時,匈牙利國王別刺四世在位已五年。別剌信天主教而不好戰。別刺對蒙古西徵軍之徵服羅斯,已有所聞,而不知如何盡力防備,僅遺少數軍隊扼守喀爾陌阡山諸隘口,伐木塞道,以阻止蒙古之侵入。及至次年,羅斯敗訊頻來,始集國中教士貴族於布達城,研究防守計劃。
  • 《射鵰英雄傳》中撒馬爾罕戰役的歷史真相,「空降破城」不存在的
    二、撒馬爾罕城戰爭的經過在《射鵰英雄傳》的影視劇和小說中,撒馬爾罕城的戰役被設計成曠日持久,而且時間發生在天寒地凍的時候。而在真實的歷史上,這場戰役持續的時間並沒有那麼長,前後不過幾天時間。取得這樣的成果離不開成吉思汗出色的軍事布置,當然,也離不開敵軍「弱智」的配合。
  • 千年古城變遷史,絲綢之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撒馬爾罕
    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這座城市的輝煌,同時也註定其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波斯、馬其頓、阿拉伯帝國、蒙古鐵騎、沙皇俄國都曾在此留下印記,古代中國也同它交往甚密,中國史籍中先後稱其為「康居」、「康國」、「悉萬斤」、「颯秣建」、「撒馬爾幹」等。
  • 重慶珍檔丨釣魚城之戰:一塊石頭飛向蒙哥,南宋續命20年,改變世界命運
    釣魚城之戰釣魚城之戰背景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大軍依然在擴張。在歐洲,1235年,蒙古大軍攻佔了莫斯科等地;1240年,拔都攻佔了基輔,接著入侵了波蘭、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捷克;在中東,旭烈兀西徵,攻佔了阿拔斯王朝統治中心巴格達、敘利亞;而在東亞,1227年蒙古滅夏,1234年滅金,1253年滅大理;到了第四任大汗手中的蒙古國橫跨歐亞,疆域達到近三千三百萬平方公裡。
  • 三峰山之戰——蒙古滅金的最關鍵戰役
    1211年8月,金帝衛王允濟派完顏承裕為統帥,指揮四十萬大軍迎擊總數不過七八萬人的蒙古鐵騎。兩軍在如今河北張家口一帶的野狐嶺展開會戰,結果金軍大敗,幾乎遭到全殲。此戰過後,金朝就一蹶不振,陷入了被動挨打、屢戰屢敗的無底深淵。
  • 1868年的撒馬爾罕,俄國在亞歐大陸最深處的徵服之戰
    一個月前,俄軍剛剛佔領了布哈拉汗國這座名城:撒馬爾罕,統帥考夫曼將軍過於樂觀,又帶兵直撲汗國都城。但隨著俄軍主力西去,大量布哈拉軍隊湧進撒馬爾罕,和城內居民一起發起進攻,試圖消滅俄國駐軍。留守的俄軍只有一千人,其中一半是傷病員,他們固守軍營,和六萬多敵軍展開了巷戰。俄軍主力正在前線激戰,得知後方起火,急忙回師。
  •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徵戰到歐洲,但為何不攻下印度?打不過罷了
    生於蒙古大草原的成吉思汗鐵木真,野心一直不小。徵服了廣闊的草原,徵服了半個亞洲,徵服了遙遠的歐洲。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的一生,仿佛就是為徵戰而生,他的腳步從未停止,連去世之時,都還在徵戰。
  • 蒙古帝國史:札蘭丁的八魯灣之戰
    公元1220年6月,摩柯末蘇丹狼狽地逃到了裏海,躲到了現在已經陸沉的一個島嶼上,並在那裡升入了天堂。當時他衣不遮體,和他在一起的是幾個麻風病人,他們搶走了他的衣服。在臨死的時候他感慨地說:「我一生統治過多少遼闊的地面啊,死時卻沒有一塊陸地能安葬我。」
  • 最早的火槍隊出現在明朝,于謙率領5000「神機營」,大敗蒙古鐵騎
    明朝經過和蒙古的土木堡之戰後,損失慘重,徹底改變了明朝對蒙古的上百年的軍事優勢。土木堡之戰蒙古鐵騎已經直接攻打到了北京城外,明朝的將士們都無心迎戰,紛紛想要逃跑。神機營將神機營安排好後,現在就需要做的就是引蛇出洞,于謙讓三三兩兩的騎兵,在德勝門附近作出軍心渙散的狀態,迷惑蒙古軍,讓對方認為明軍已經無抵抗之心
  • 據說蒙古鐵騎用的弓拉力至少166磅,真的能拉開嗎?
    眾所周知,13世紀的蒙古鐵騎憑藉彎刀烈馬、強弓利箭縱橫歐亞大陸,建立了版圖空前的大元帝國。在這支與匈奴王阿提拉有著同樣「上帝之鞭」稱號的強大軍隊裡,排除軍事高層所具備的敏銳洞察與準確判斷能力、中級將官良好的軍事素養與戰術執行能力等優勢因素以外,基層士兵精良的武器裝備也是其一路凱歌的重要原因,史料記載蒙古鐵騎用的弓拉力至少166磅,到底是真是假?這種說法是真實的。
  • 金邊之地釣魚城,為何兩萬宋軍能堅守三十六載,成上帝折鞭之處!
    1241年,蒙古人塔海有一次大舉入川,攻破成都城,對西川20餘城進行了掠奪,四川盆地再遭蒙古鐵蹄的蹂躪。就在這一年蒙古大汗窩闊臺病逝,蒙古內部因大汗之位出現了紛爭,暫緩了對宋地的進攻,南宋朝廷獲得喘息之機。
  • 蒙古騎兵有妙招不挨餓,後來日本軍隊也學著做,結果5萬人餓死
    當年蒙古鐵騎在他的調教下可以虐得歐洲人瑟瑟發抖,同時橫掃亞洲大地,幾乎沒有任何對手。  其實蒙古鐵騎除了戰鬥力極強外,他們的長途奔襲能力也非常恐怖。這群騎兵往往跑起來如一陣風似的,同時還經常跑幾天幾夜絲毫不懈怠。長途跋涉考驗的是士兵的體力與馬匹的腳力,而行軍打仗的糧食也是取得勝利的必需品。我們知道,蒙古人作戰的最大特點就是「速度快」。
  • 蒙古三次西徵造就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
    唐朝之後,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公元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臣服於遼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蒙古勢力逐漸強盛。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
  • 聊一聊西遼帝國的定基之戰---卡特萬之戰
    因勸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天祚帝不從,大石心中不能自安,於是殺死蕭乙薛、坡裡括,自立為王,率領鐵騎二百乘夜逃遁。1130(或1131)年二月甲午日,以青牛、白馬祭祀天地、祖宗,整頓隊伍向西進發。1134年三月建西遼,1141年率西遼軍隊在卡特萬戰役中擊敗十萬中亞聯軍,使塞爾柱帝國的勢力退出河中地區,確立了西遼在中亞的統治,1143年去世。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與宋朝、金朝的馬相比,蒙古馬有何過人之處?
    比如,在宋朝與金朝、蒙古,以及蒙古與金朝的戰爭中,戰馬的數量與素質,曾經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宋朝騎兵在女真鐵騎面前不堪一擊,而女真鐵騎遇到蒙古騎兵又節節敗退,這是為什麼。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即便沒有統治蒙古高原和東北地區,仍然擁有自己的產馬地,這就是今天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甘肅河西等地區。憑藉這些產馬地,唐朝軍隊可以四處徵戰,軍威盛極一時。而在唐末五代,這些產馬地相繼落入契丹、党項人之手,如果再獲取優質產馬地,成為此後兩宋三百多年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
  • 歷史上七大魔鬼軍團,嶽家軍墊底,蒙古鐵騎第四,第一無人能及!
    網絡圖第五名東晉北府軍,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北府軍以八萬的兵力硬是打敗了是自己十一倍兵力的敵人網絡圖第四名,蒙古鐵騎,掃歐洲克中東,滅金朝,平南宋,在整個十三世紀裡無敵於天下與傳統的遊牧民族軍隊不同,這支軍隊既有超強的個人戰鬥力
  • 噶爾丹末日之戰:本可把康熙連鍋端,卻把自己打成光杆司令
    本期,冷兵器研究所就來說一下昭莫多之戰,看看蒙古梟雄噶爾丹的野望是破滅的。對於噶爾丹來說,烏蘭布通戰役後的六年過得想必十分煎熬(詳見冷研之前的文章《《上下五千年》騙人?復盤烏蘭布通之戰,哪有清軍火炮大破駝城》)。烏蘭布通之戰雖然是平手,清軍的戰場損失甚至大於準軍,然而福全部只是清軍主力的一支,在裝備上就已經完勝了噶爾丹幾乎全部的家當。這時候,噶爾丹恐怕才意識到巨大的國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