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塞育河之戰,蒙古鐵騎以7萬戰勝匈牙利40萬聯軍,是真的嗎?

2021-01-08 常棣tandy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這是蒙古西徵匈牙利過程中比較著名的一戰。我們不妨將整個賽約河之戰的前因後果詳細說來,看看慘敗原因到底何在:

一、當時匈牙利的政治概況

9世紀末至10世紀初,原屬芬蘭一烏格爾種的匈牙利人,從南羅斯草原西遷到多瑙河中遊和提索河流域,共有7個遊牧部落,108個氏族。其中馬札爾部落最強。因此,匈牙利人也稱馬札爾人。由中亞西遷的匈奴人的後代,也是匈牙利人的一個組成部分。

馬札爾部落酋長阿爾帕德率領匈牙利人到達諾尼亞平原於906年摧毀了斯拉夫人的大摩拉維亞國,並對德國進行多次侵襲。於955年,在奧格斯堡附近被奧託一世所擊敗。此後,馬札爾部落人停止了掠奪性的活動,很快就過渡到定居的農業生活。

在弗拉底斯拉夫一世(1077~1095年)和科曼(1095~1116年)統治時期,匈牙利的領土大為擴張。東面兼併特蘭斯瓦尼亞,西南佔領克羅埃西亞和波士尼亞,並從威尼斯人手中奪取達爾馬提亞。在擴張戰爭中,軍事貴族的勢力大增。

13世紀時,多瑙河和提索河平原建立起無數的騎兵領地和教會封建主的莊園,地方州也把管轄的地區變為世襲領地。封建的土地關係在各地形成起來。隨著封建制度的發展,大領主對國王的獨立地位加強了。這時,匈牙利實際上已經分裂為不受國王管轄的許多封建領地。

國王安德烈二世(1205~1235年)在第五次十字軍東徵中失利之後,大貴族利用國王需要他們支持鎮壓農民運動的時機,於1222年強迫國王頒布「黃金詔書」。「黃金詔書」是匈牙利封建貴族勢力強大的明顯標誌。匈牙利的封建割據局面、利於外族入侵。1240年,蒙古西徵軍進至伽裡赤境內,準備進攻匈牙利、波蘭時,匈牙利國王別刺四世在位已五年。

別剌信天主教而不好戰。別刺對蒙古西徵軍之徵服羅斯,已有所聞,而不知如何盡力防備,僅遺少數軍隊扼守喀爾陌阡山諸隘口,伐木塞道,以阻止蒙古之侵入。及至次年,羅斯敗訊頻來,始集國中教士貴族於布達城,研究防守計劃。

貴族中有一部分人怨別剌:初別刺即位之前,國中貴人有譜言使別刺與其父王安德烈不和者,別刺曾治其罪。此外,先王所賜諸貴人之地,別刺收歸國有。於是,貴人多怨別剌。當蒙古西徵軍壓境,別剌擬議國防,諸將遂以返還地為條件,而別剌則堅持採地不能因要挾而退還。這是君臣將帥頗不和睦之原因。

尚有別一原因,而使全國之人怨其國王,即在兩年前有一部分欽察或庫蠻人逃避蒙古軍,由其一酋長名叫忽灘者率部,移居匈牙利境內,其數共有4萬帳。匈牙利王收容之,並與其部眾約,改奉基督教。1239年,國王且親赴邊地,迎接欽察酋長忽灘,厚禮款待。然而庫蠻人入匈牙利境以後,所過之處,擾害居民,甚有強姦婦女者。於是,國內嫌惡新客之聲群起,因而亦怨恨國王。

當時,匈牙利國境抵亞得到亞海,三面環山,險扼四塞,不易用兵,與波蘭相依如輔車,兩國聯姻,利害一致。其首都在多瑙河濱,東西兩部:河東為佩斯特,築有離宮,別刺王駐地;河西為布達(今合稱為布達佩斯)。

二、戰爭的起因和雙方戰略部署

遠在1223年,蒙古軍者別、速不臺二將率軍打敗羅斯、欽察聯軍後,奉命班師東歸途中,速不臺曾提出有關位於烏拉爾山、裏海各附近地區黃種牧人之情報,並且建議成吉思汗徵討多瑙河,以解救與蒙古人同種之黃種人。這是成吉思汗以後蒙古一再西徵之原因。

蒙古西徵軍進攻欽察時,拔都以匈牙利收納欽察部酋長忽灘,曾遣使前往盤問;在進攻羅斯時,羅斯扯兒尼果窪王米開勒和伽裡赤王達尼爾,都逃亡匈牙利。蒙古軍徵服羅斯時,速不臺曾對中歐實力作精細確切的研究後,認為,如不擊破歐洲中部之現存力量,蒙古軍對羅斯之佔領實非安全。在這種戰略要求之下,決定進軍中歐匈牙利、波蘭。

蒙古西徵軍,乃於1241年一月迫近波蘭邊境集結。

1、蒙古軍進攻波蘭、匈牙利作戰的指導方針:

(1)為達到擊潰波蘭、波希米亞、日耳曼、匈牙利等各國的戰略目的,迅速從三個方向分別突人波、匈兩國,預期於布達、佩斯特附近會合;

(2)以強有力之一軍,首先擊破波蘭、日耳曼、波希米亞,以阻止他們對匈國的可能援助,而後向多瑙河發展,最後匈牙利首都附近與主力軍會合;

(3)以一部兵力,向匈牙利東南方向進軍,牽制東羅馬帝國對匈牙利的援助,而後向布達、佩斯特方向發展進攻;

(4)以主力直接向匈牙利中心突人,突襲布達、佩斯特,完成初期作戰的目標。

2、蒙古西徵軍的兵力部署為:

(1)命貝達爾率3萬騎兵為右翼軍。先在波蘭作戰,以策應主力在匈牙利的作戰;

(2)命合丹率領一部兵力為左翼軍,掩護主力軍南方面的翼側,牽制從東南方向上可能援匈牙利之敵軍;

(3)拔都、速不臺率主力約六七萬騎兵,分為兩路從喀爾陌阡山兩側進軍匈牙利,直插布達、佩斯特,以求擊破匈牙利。

3、匈牙利軍作戰部署:

1241年三月初,拔都、速不臺率領蒙古主力軍入侵匈牙利。

三月十二日,匈守邊之將還報,邊軍盡歿,蒙古兵已入境。匈民大懼。當時,別剌正召開國防會議。乃急遣蒞會人員各還其地徵集軍隊擊敵,並遣使諭欽察之眾共同禦侮。別剌前往阿勒伯,思特裡果尼牙兩地糾集軍隊,率之赴布達城,而待諸藩兵之至,自營於布達城對岸之佩斯特城。命瓦陳主教護送王后子女、細軟珠寶,避往奧地利邊境。

4、蒙古軍作戰部署:

蒙古西徵軍主力兵分兩路進擊匈牙利:一路由拔都親率從羅斯關隘口入侵匈牙利;一路由速不臺指揮,從羅馬尼亞達蘭西勒宛尼亞山隘口入侵匈牙利。

三、戰爭經過

1、蒙古軍突入匈牙利

拔都一路軍大破喀爾陌阡山隘口守軍,進入匈牙利,長驅直入,勢如破竹,直插佩斯特城。拔都一路,結營於距佩斯特半日程之地,殘破附近之地。並向前派出一部兵力,進至守軍城下誘守軍出城作戰。

別剌坐等援軍,避不出兵。蒙古騎兵不斷翻來覆去地挑戰,守軍見之,要求出擊,戈羅差大主教也請擊,別剌不允許出城。戈羅差之玉果鄰大主教,以為怯,自率少數部隊出城與蒙古軍作戰。蒙古軍佯裝敗退,緩慢地向後退卻,越過一片沼澤地,大主教玉果鄰窮追不捨,士兵身環重甲,陷進了沼澤地裡的泥濘中,行動不自如,進退艱難。

這時,蒙古軍迂迴包圍過來射箭,全軍被殲。僅大主教率四個人脫逃還城。怨王不援而導致失敗。與此同時,蒙古軍一部攻破禿納河畔之瓦陳城,又破阿格裡亞之後退走。瓦剌丁主教率師往匈牙利途中遇蒙古軍,並陷進埋伏圈裡,敗還瓦剌丁,後糾集餘眾前往佩斯特城。

匈牙利民眾見大主教敗歸,詢問原因,民又大譁。謂蒙古軍多欽察人,不殺忽灘,將為內變。於是,忽灘被捕入獄後被殺。其部眾逃散。這樣,匈牙利不僅失去一支戰鬥力量,且招致許多紛擾。忽灘一死,匈牙利災禍愈重。各地爭殺欽察人,而欽察人聚集起來進行反攻、殘破平原之地,進至邊州破弗朗迦、聖馬兒丁兩座城,攜其所掠財物及牲畜,逃入保加利亞境內。

當布達、佩斯特城內一片混亂時,拔都與速不臺兩軍會師,而匈牙利軍亦已旋集。別刺王率匈軍主力出城迎戰蒙古軍,從而揭開了賽育河之戰的序幕。

2、塞育河之戰

別剌王率領匈牙利軍出城迎戰蒙古軍。蒙古軍不戰引退。匈軍跟蹤追擊至賽育河畔,紮營於河西。附近有橋,以為蒙古軍只能在此處渡河,乃派出1000精兵,堅守橋。當時,蒙古軍退至河東5英裡之地,附近多沼澤地,三面環水,林木叢雜,地形險要而易守,蔽敵窺望。

匈牙利軍集結於河西,環車為營,懸盾於上,儼如堡壘,而戒備甚松,且地形開闊,舉動暴露。兩軍相持數日。蒙古軍統帥部派兵偵察發現匈牙利軍雖人多勢大和甲兵強盛,但有懈可擊。

拔都乃定下決心,乘黑夜進攻。其作戰部署為,一軍奪橋,一軍從賽育河下遊潛行渡水,迂迴匈軍。拔都派遣其弟昔班率軍奪橋。昔班在河左岸設置投擲石器7具,首先奇襲橋上匈牙利守軍,接著予以強攻,打敗了守橋匈軍。他佔領石橋後,組織部隊迅速過橋,進行反覆攻擊匈軍,但敵軍兵多勢眾,寸步不讓。

與此同時,速不臺指揮之蒙古軍主力,乘夜涉渡,黎明時到達,兩軍合力包圍攻擊匈牙利軍營地。別剌王弟戈羅曼、大主教玉果鄰及教堂護衛長等率兵出戰,失利還營。大主教與王弟等率兵復出作戰,均負傷而還。教堂護衛長戰死。至中午,王弟戈羅曼又率兵出戰,戰鬥正激烈進行時,匈軍營地士兵出營逃走。蒙古軍衝擊匈軍營地時,用刀斬斷繩索,掀翻敵營盤。

最後,蒙古軍開圍縱容,營中匈兵,見有路可逃,亦爭相出走。因匈軍結帳甚密,帳繩阻擾,潰兵出走很困難。別剌王看到其士兵不戰自潰,亦自奪路逃,從蒙古軍圍之缺一處一個人乘馬出逃。蒙古軍追擊潰逃的匈軍,待匈軍疲憊之極時,予以各個殲滅。匈軍多死於道上,死於沼澤者,也甚多。大主教戰死。

別剌王騎快馬逃入深林中,轉至喀爾陌阡山附近的禿羅志州,遇其女婿克刺可窪公博勒思老。蒙古軍在打掃戰場時,繳獲了匈牙利國王印璽。至此,舉世聞名的賽育河之戰,遂告終結。

蒙古軍乘勝進軍,至布達、佩斯特城、攻擊數日而奪佔。在賽育河之戰中,蒙古西徵軍主力,約7萬人的兵力,戰勝了匈牙利40萬人的軍隊,創造了以少勝多,在運動中機動靈活地消滅敵人的範例。

當蒙古軍主力攻佔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特城時,蒙古左翼軍,由合丹率領從特蘭西勒宛尼亞境內進軍、三日出森林地帶。

進至魯丹城下,該城在諸山中,城民為日耳曼人。兵民出城迎戰。蒙古軍佯裝敗退,兵民不追而還回城裡,擺宴慶祝勝利,不防備,不閉城門。蒙古軍乘其醉,突然攻進城裡,一舉攻克該城,而後逾山過林,又攻佔瓦剌丁城及聖脫馬橋鎮。另一支蒙古軍攻破察納底州,攻佔帛兒格城。蒙古軍所到之處,望風披靡。

至此,蒙古軍已完成對匈牙利全境的佔領。於1241年夏秋兩季,蒙古西徵軍各路兵馬,集結於賽育河畔休整。同時指定土人,主治各地。是年冬,拔都復派兩軍渡過多瑙河,向西進行掃蕩。首先包圍河畔之思忒裡果尼牙城。該城深壕環繞,壁上建戍樓,城民以城堅可守,不以敵為意。

蒙古軍駐營於距城較遠的地方,造炮機30具,後進至城下,驅俘虜在敵壕邊樹起胸牆,在壁後設置投石器30具,猛射城牆,向城內投進沙袋,填滿城壕,爾後蒙古軍衝進城內,攻佔了思忒裡果尼牙城,但內堡未能攻下,因堡在高崗上。阿勒伯主裡亞城,亦因四面皆沼澤而倖免。

聖馬兒丁堡,雖被蒙古軍圍攻,因窩闊臺汗逝世,奉命班師而未攻下。這樣,匈牙利境內,只有此三堡未被蒙古軍攻佔。蓋不答城,已焚於火。有一支蒙古軍已進至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附近之紐思塔特。奧地利公孛海迷王、可鄰惕公、巴的侯、阿乞烈總主教合兵來抗擊蒙古軍。但蒙古軍未能繼續發展進攻,引軍北返。

蒙古軍攻破思特裡果尼牙城以後,由合丹率一軍追擊匈牙利國王別刺。別剌為躲避蒙古軍自禿羅志州走普勒思不兒。過多瑙河到奧地利避難。別剌又離開奧地利,攜其家屬走克羅阿惕境內之阿格剌木城避暑。別剌驚聞蒙古將合丹率軍前來,急走答勒馬惕。

匈牙利人亦多避難於此地之沿海諸城。別剌轉換住地,最後居住在特老附近之一海島。蒙古將合丹率軍經過思剌翁尼牙,行軍甚速,所過之地從來未遭兵禍。沿途居民皆逃入山林。合丹已知匈牙利王已抵海岸,在昔兒比由木河畔休整數日後,經克羅阿惕之境,進至思帕刺特羅城,因別剌王不在此地,遂進兵至特老,屯駐於別剌所棲海島之對岸監視。

合丹軍於1242年三月,全月中屯軍於此地,接著率軍進入答勒馬惕高地,棄刺古思沿岸,而相繼攻克迦塔羅、速阿吉嶽、德裡瓦思脫諸城。最後,他取道塞爾維亞,與拔都大軍會師。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元#

相關焦點

  • 蒙古三次西徵造就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
    當時花刺子模是新興的伊斯蘭國家,經常騷擾蒙古的東西方商路,1218年在穆罕默德授意下竟發生了屠殺,因此成吉思汗決定發兵徵討。花刺子模是西域強國,有40萬裝備精良的軍隊。蒙古以20萬軍隊從額爾齊斯河流域分進合集。花刺子模由於軍隊無法統一調度,結果被蒙古軍各個擊破。花刺子模國王穆罕默德逃至一個小島,不久病死,其子札闌丁繼續組織軍隊抵抗。
  • 撒馬爾罕陷落之戰,蒙古鐵騎是如何攻佔固若金湯的天堂之城的?
    1219年,成吉思汗以「為商團復仇」為由發動了蒙古的第一次西徵。20萬鐵騎從蒙古高原出發,兵分三路直撲中亞新興大國花刺子模。當時的花刺子模雖然號稱擁兵40萬,但其蘇丹摩柯末卻選擇了錯誤的防禦方略,將兵力分散。死守國內的各個戰略要地,遂被蒙軍逐個擊破。
  • 三峰山之戰——蒙古滅金的最關鍵戰役
    1211年8月,金帝衛王允濟派完顏承裕為統帥,指揮四十萬大軍迎擊總數不過七八萬人的蒙古鐵騎。兩軍在如今河北張家口一帶的野狐嶺展開會戰,結果金軍大敗,幾乎遭到全殲。此戰過後,金朝就一蹶不振,陷入了被動挨打、屢戰屢敗的無底深淵。
  • 聊一聊西遼帝國的定基之戰---卡特萬之戰
    當時正是塞爾柱最為強盛的時期,蘇丹桑賈爾當然不會坐視西哈剌汗國所遭遇的危機,收到求援信後,他立刻召集呼羅珊、西吉斯坦等地的國王們,聚集10萬騎兵,浩浩蕩蕩向東開拔。據說僅整合和檢閱這些部隊,桑賈爾就花了整整六個月的時間。1141年7月,聯軍渡過阿姆河,進入河中地區。馬合木汗稟報說,來自東方的異教徒並未繼續進攻,但國內葛邏祿突厥人發動叛亂,請求聯軍協助進剿。
  • 據說蒙古鐵騎用的弓拉力至少166磅,真的能拉開嗎?
    眾所周知,13世紀的蒙古鐵騎憑藉彎刀烈馬、強弓利箭縱橫歐亞大陸,建立了版圖空前的大元帝國。在這支與匈奴王阿提拉有著同樣「上帝之鞭」稱號的強大軍隊裡,排除軍事高層所具備的敏銳洞察與準確判斷能力、中級將官良好的軍事素養與戰術執行能力等優勢因素以外,基層士兵精良的武器裝備也是其一路凱歌的重要原因,史料記載蒙古鐵騎用的弓拉力至少166磅,到底是真是假?這種說法是真實的。
  •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徵戰到歐洲,但為何不攻下印度?打不過罷了
    生於蒙古大草原的成吉思汗鐵木真,野心一直不小。徵服了廣闊的草原,徵服了半個亞洲,徵服了遙遠的歐洲。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的一生,仿佛就是為徵戰而生,他的腳步從未停止,連去世之時,都還在徵戰。
  • 最早的火槍隊出現在明朝,于謙率領5000「神機營」,大敗蒙古鐵騎
    明朝經過和蒙古的土木堡之戰後,損失慘重,徹底改變了明朝對蒙古的上百年的軍事優勢。土木堡之戰蒙古鐵騎已經直接攻打到了北京城外,明朝的將士們都無心迎戰,紛紛想要逃跑。神機營將神機營安排好後,現在就需要做的就是引蛇出洞,于謙讓三三兩兩的騎兵,在德勝門附近作出軍心渙散的狀態,迷惑蒙古軍,讓對方認為明軍已經無抵抗之心
  • 蒙古弓騎兵為何在攻城戰中無堅不摧?火器能戰勝他們嗎?
    蒙古的戰爭藝術基於一個簡單的要素——弓騎兵。弓騎兵的基本裝備是雙曲複合弓,擁有驚人的穿透力和射程。它的射程超過300米,不過通常用於較短距離的戰鬥,一般是150米以內。這種弓射出的箭大概可以輕鬆射穿鎖子甲以及其他護甲。受過良好訓練的蒙古戰士以 3 ~ 5 匹馬相配合,可以輕鬆地發動一場戰勝敵人的死亡之戰。
  • 僅有43萬平方公裡的莫斯科公國,是如何佔有整個伏爾加河流域的?
    一、基本情況十三、十四世紀,封建分裂的羅斯先後遭到蒙古、立陶宛、波蘭的侵略和統治。1237年,蒙古軍隊在拔都統率下,侵入羅斯,在一個月內攻佔了包括莫斯科在內的東北羅斯十四座城市。1241年蒙古軍隊繼續西進,侵入波蘭、捷克和匈牙利。拔都回師伏爾加河下遊,以薩菜作都城,建立了金帳汗國(飲察汗國1242-1480年)。
  • 拿破崙人生中的巔峰之戰,奧斯特利茨會戰,一舉擊敗俄奧聯軍
    你們以不朽的光輝裝飾了你們的軍旗,俄皇和奧皇的10萬大軍,不到4天就被你們切斷或擊潰了,這是這一揚名後世戰役的戰果。那些外強中乾的俄國步兵經不起你們的一擊。今後你們將無敵於天下!"就這樣,僅僅兩個月時間,這個第三次同盟就被打敗了,並且崩潰了。 著名軍事家約米尼評論說:"近世之大野戰始自1805年"。由此不難看出此役在歐戰史上的地位了。
  • 蒙古騎兵有妙招不挨餓,後來日本軍隊也學著做,結果5萬人餓死
    當年蒙古鐵騎在他的調教下可以虐得歐洲人瑟瑟發抖,同時橫掃亞洲大地,幾乎沒有任何對手。  其實蒙古鐵騎除了戰鬥力極強外,他們的長途奔襲能力也非常恐怖。這群騎兵往往跑起來如一陣風似的,同時還經常跑幾天幾夜絲毫不懈怠。長途跋涉考驗的是士兵的體力與馬匹的腳力,而行軍打仗的糧食也是取得勝利的必需品。我們知道,蒙古人作戰的最大特點就是「速度快」。
  • 蒙古帝國三次西徵,最遠打到哪裡?
    實事求是地說,在蒙古帝國之前,應該沒有哪個勢力或國家,將控制範圍擴張到那樣的地步。蒙古人的馬隊從蒙古高原出發一路向西,鋼刀摩擦骨頭的聲音響徹歐亞,使得德意志、匈牙利和波蘭等中歐大國寢食難安。處於軍事鼎盛時期的蒙古軍乾脆利落地殲滅了俄羅斯諸王公組成的聯軍,整個伏爾加河流域到處充斥著蒙古騎兵追擊俄羅斯人的身影。歷時六年的西徵最終以窩闊臺汗的去世告終,除拔都不願班師回朝之外,其餘蒙古諸王均返回本部奔喪。在這六年的徵服行動中,蒙古人從俄羅斯轉戰到匈牙利,再到南部的巴爾幹半島,西部勢力範圍基本形成後來金帳汗國的雛形。
  • 噶爾丹末日之戰:本可把康熙連鍋端,卻把自己打成光杆司令
    那麼歷史真的如此嗎?本期,冷兵器研究所就來說一下昭莫多之戰,看看蒙古梟雄噶爾丹的野望是破滅的。對於噶爾丹來說,烏蘭布通戰役後的六年過得想必十分煎熬(詳見冷研之前的文章《《上下五千年》騙人?復盤烏蘭布通之戰,哪有清軍火炮大破駝城》)。烏蘭布通之戰雖然是平手,清軍的戰場損失甚至大於準軍,然而福全部只是清軍主力的一支,在裝備上就已經完勝了噶爾丹幾乎全部的家當。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密西西比河、多瑙河、亞馬孫河的概況
    西側支流大多發源於落基山脈,有密蘇裡河、阿肯色河等;東側支流大多發源於阿巴拉契亞山地,有俄俄河、田納西河、康伯河等伊利諾州的開羅以下為下遊,長約156千米,流經平原地區,寬730~1370米。迂迴曲折,水流緩慢,多牛軛湖和沙洲。河口處共有6條汊道,長約30千米,年平均流量達1.9萬立方米每秒。年平均輸沙量4.95噸,堆積成面積達2.6萬平方千米的鳥足形三角洲。
  • 明代火器:世界現代槍炮之祖,戰爭利器逐步登上中國的舞臺
    在蒙古大軍進攻歐洲時,成吉思汗之孫拔都率軍,攜火炮、火藥箭橫掃整個歐洲的各個城邦,在萊格尼查附近的瓦爾施塔德戰役中,使用了火藥箭和集束火箭等火器,大敗波蘭和日耳曼的聯軍。13世紀到14世紀,蒙古部隊在歐洲的攻城戰中也大量的使用了火器。最終導致提起蒙古騎兵談虎色變,還稱之為「上帝之鞭」。
  • 論國民士氣12章36節:萊比錫會戰拿破崙被多國聯軍擊敗
    同年(1813年)10月16—18日,反法同盟軍與法軍在德意志境內的萊比錫平原上進行了一場大決戰,史稱「諸民族之戰」。聯軍方面投入戰鬥的兵力多達22萬人,法軍方面也有15萬餘人。10月16日,聯軍發動向心攻擊,「諸民族之戰」開始了,雙方激戰一天,勝負難分,交戰雙方各傷亡約20000人。
  • 蒙古的三次西徵給蒙古帝國帶來的影響
    1218年後,蒙古開始將精力轉向西方,開啟了蒙古的三次西徵。成吉思汗西徵①背景。蒙古派往其西部花剌子模尋求通商貿易的使節團被謀害,於是成吉思汗出兵復仇。②過程。1222年,蒙古軍佔領了整個花刺子模和中亞,但蒙古軍損失也很大,成吉思汗的愛孫和女婿被殺。後成吉思汗派遣追擊花剌子模王的由哲別、速不臺等率領的別動隊橫掃中東,一直打到高加索山脈一帶,打敗了由基輔、加裡奇等組織的聯軍,收降了康裡國,後聞西夏有變,於1225年返回蒙古。成吉思汗把佔領區分為三個兀魯思,分給他的三個兒子。
  • 世界上最長的7條河 跨越9個國家 只有一條是中國獨有的!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世界上最著名的七條河流,它們有一條屬於中國,還有一條起源於中國,你猜到是哪些了嗎?一:亞馬遜河亞馬孫河,位於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由於河流長度測量方法並無定論,亞馬遜河河長便有著多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之一即為常見的6400公裡。
  • 薩爾滸改變中國命運之戰:明軍精銳一戰全滅
    明廷從天下百萬軍中抽精銳8萬參戰明廷從明軍最精銳九邊重鎮徵發宿將銳卒。包括宣府,大同,山西三鎮發精兵三萬,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處發精騎2.5萬,浙江徵發戚繼光系統浙軍4000,四川,廣東,山東,南北直隸,陝西等選精兵2萬。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河東西土兵總約7000人。明軍從天下百萬大軍中抽調8.7萬最精銳者參戰。
  • 「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徵,他參加了兩次,足跡遍及歐亞大陸!
    蒙古,就有四個兇悍異常的猛人,他們是蒙古帝國的「巴特爾」(勇士),他們為蒙古帝國的建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們被稱為「蒙古四獒」或「蒙古四勇」。今天,我們先從速不臺說起。蒙古人的名字很難記,而且有很多種譯法,大家只要記住他們的重要事跡和稱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