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這是蒙古西徵匈牙利過程中比較著名的一戰。我們不妨將整個賽約河之戰的前因後果詳細說來,看看慘敗原因到底何在:
一、當時匈牙利的政治概況
9世紀末至10世紀初,原屬芬蘭一烏格爾種的匈牙利人,從南羅斯草原西遷到多瑙河中遊和提索河流域,共有7個遊牧部落,108個氏族。其中馬札爾部落最強。因此,匈牙利人也稱馬札爾人。由中亞西遷的匈奴人的後代,也是匈牙利人的一個組成部分。
馬札爾部落酋長阿爾帕德率領匈牙利人到達諾尼亞平原於906年摧毀了斯拉夫人的大摩拉維亞國,並對德國進行多次侵襲。於955年,在奧格斯堡附近被奧託一世所擊敗。此後,馬札爾部落人停止了掠奪性的活動,很快就過渡到定居的農業生活。
在弗拉底斯拉夫一世(1077~1095年)和科曼(1095~1116年)統治時期,匈牙利的領土大為擴張。東面兼併特蘭斯瓦尼亞,西南佔領克羅埃西亞和波士尼亞,並從威尼斯人手中奪取達爾馬提亞。在擴張戰爭中,軍事貴族的勢力大增。
13世紀時,多瑙河和提索河平原建立起無數的騎兵領地和教會封建主的莊園,地方州也把管轄的地區變為世襲領地。封建的土地關係在各地形成起來。隨著封建制度的發展,大領主對國王的獨立地位加強了。這時,匈牙利實際上已經分裂為不受國王管轄的許多封建領地。
國王安德烈二世(1205~1235年)在第五次十字軍東徵中失利之後,大貴族利用國王需要他們支持鎮壓農民運動的時機,於1222年強迫國王頒布「黃金詔書」。「黃金詔書」是匈牙利封建貴族勢力強大的明顯標誌。匈牙利的封建割據局面、利於外族入侵。1240年,蒙古西徵軍進至伽裡赤境內,準備進攻匈牙利、波蘭時,匈牙利國王別刺四世在位已五年。
別剌信天主教而不好戰。別刺對蒙古西徵軍之徵服羅斯,已有所聞,而不知如何盡力防備,僅遺少數軍隊扼守喀爾陌阡山諸隘口,伐木塞道,以阻止蒙古之侵入。及至次年,羅斯敗訊頻來,始集國中教士貴族於布達城,研究防守計劃。
貴族中有一部分人怨別剌:初別刺即位之前,國中貴人有譜言使別刺與其父王安德烈不和者,別刺曾治其罪。此外,先王所賜諸貴人之地,別刺收歸國有。於是,貴人多怨別剌。當蒙古西徵軍壓境,別剌擬議國防,諸將遂以返還地為條件,而別剌則堅持採地不能因要挾而退還。這是君臣將帥頗不和睦之原因。
尚有別一原因,而使全國之人怨其國王,即在兩年前有一部分欽察或庫蠻人逃避蒙古軍,由其一酋長名叫忽灘者率部,移居匈牙利境內,其數共有4萬帳。匈牙利王收容之,並與其部眾約,改奉基督教。1239年,國王且親赴邊地,迎接欽察酋長忽灘,厚禮款待。然而庫蠻人入匈牙利境以後,所過之處,擾害居民,甚有強姦婦女者。於是,國內嫌惡新客之聲群起,因而亦怨恨國王。
當時,匈牙利國境抵亞得到亞海,三面環山,險扼四塞,不易用兵,與波蘭相依如輔車,兩國聯姻,利害一致。其首都在多瑙河濱,東西兩部:河東為佩斯特,築有離宮,別刺王駐地;河西為布達(今合稱為布達佩斯)。
二、戰爭的起因和雙方戰略部署
遠在1223年,蒙古軍者別、速不臺二將率軍打敗羅斯、欽察聯軍後,奉命班師東歸途中,速不臺曾提出有關位於烏拉爾山、裏海各附近地區黃種牧人之情報,並且建議成吉思汗徵討多瑙河,以解救與蒙古人同種之黃種人。這是成吉思汗以後蒙古一再西徵之原因。
蒙古西徵軍進攻欽察時,拔都以匈牙利收納欽察部酋長忽灘,曾遣使前往盤問;在進攻羅斯時,羅斯扯兒尼果窪王米開勒和伽裡赤王達尼爾,都逃亡匈牙利。蒙古軍徵服羅斯時,速不臺曾對中歐實力作精細確切的研究後,認為,如不擊破歐洲中部之現存力量,蒙古軍對羅斯之佔領實非安全。在這種戰略要求之下,決定進軍中歐匈牙利、波蘭。
蒙古西徵軍,乃於1241年一月迫近波蘭邊境集結。
1、蒙古軍進攻波蘭、匈牙利作戰的指導方針:
(1)為達到擊潰波蘭、波希米亞、日耳曼、匈牙利等各國的戰略目的,迅速從三個方向分別突人波、匈兩國,預期於布達、佩斯特附近會合;
(2)以強有力之一軍,首先擊破波蘭、日耳曼、波希米亞,以阻止他們對匈國的可能援助,而後向多瑙河發展,最後匈牙利首都附近與主力軍會合;
(3)以一部兵力,向匈牙利東南方向進軍,牽制東羅馬帝國對匈牙利的援助,而後向布達、佩斯特方向發展進攻;
(4)以主力直接向匈牙利中心突人,突襲布達、佩斯特,完成初期作戰的目標。
2、蒙古西徵軍的兵力部署為:
(1)命貝達爾率3萬騎兵為右翼軍。先在波蘭作戰,以策應主力在匈牙利的作戰;
(2)命合丹率領一部兵力為左翼軍,掩護主力軍南方面的翼側,牽制從東南方向上可能援匈牙利之敵軍;
(3)拔都、速不臺率主力約六七萬騎兵,分為兩路從喀爾陌阡山兩側進軍匈牙利,直插布達、佩斯特,以求擊破匈牙利。
3、匈牙利軍作戰部署:
1241年三月初,拔都、速不臺率領蒙古主力軍入侵匈牙利。
三月十二日,匈守邊之將還報,邊軍盡歿,蒙古兵已入境。匈民大懼。當時,別剌正召開國防會議。乃急遣蒞會人員各還其地徵集軍隊擊敵,並遣使諭欽察之眾共同禦侮。別剌前往阿勒伯,思特裡果尼牙兩地糾集軍隊,率之赴布達城,而待諸藩兵之至,自營於布達城對岸之佩斯特城。命瓦陳主教護送王后子女、細軟珠寶,避往奧地利邊境。
4、蒙古軍作戰部署:
蒙古西徵軍主力兵分兩路進擊匈牙利:一路由拔都親率從羅斯關隘口入侵匈牙利;一路由速不臺指揮,從羅馬尼亞達蘭西勒宛尼亞山隘口入侵匈牙利。
三、戰爭經過
1、蒙古軍突入匈牙利
拔都一路軍大破喀爾陌阡山隘口守軍,進入匈牙利,長驅直入,勢如破竹,直插佩斯特城。拔都一路,結營於距佩斯特半日程之地,殘破附近之地。並向前派出一部兵力,進至守軍城下誘守軍出城作戰。
別剌坐等援軍,避不出兵。蒙古騎兵不斷翻來覆去地挑戰,守軍見之,要求出擊,戈羅差大主教也請擊,別剌不允許出城。戈羅差之玉果鄰大主教,以為怯,自率少數部隊出城與蒙古軍作戰。蒙古軍佯裝敗退,緩慢地向後退卻,越過一片沼澤地,大主教玉果鄰窮追不捨,士兵身環重甲,陷進了沼澤地裡的泥濘中,行動不自如,進退艱難。
這時,蒙古軍迂迴包圍過來射箭,全軍被殲。僅大主教率四個人脫逃還城。怨王不援而導致失敗。與此同時,蒙古軍一部攻破禿納河畔之瓦陳城,又破阿格裡亞之後退走。瓦剌丁主教率師往匈牙利途中遇蒙古軍,並陷進埋伏圈裡,敗還瓦剌丁,後糾集餘眾前往佩斯特城。
匈牙利民眾見大主教敗歸,詢問原因,民又大譁。謂蒙古軍多欽察人,不殺忽灘,將為內變。於是,忽灘被捕入獄後被殺。其部眾逃散。這樣,匈牙利不僅失去一支戰鬥力量,且招致許多紛擾。忽灘一死,匈牙利災禍愈重。各地爭殺欽察人,而欽察人聚集起來進行反攻、殘破平原之地,進至邊州破弗朗迦、聖馬兒丁兩座城,攜其所掠財物及牲畜,逃入保加利亞境內。
當布達、佩斯特城內一片混亂時,拔都與速不臺兩軍會師,而匈牙利軍亦已旋集。別刺王率匈軍主力出城迎戰蒙古軍,從而揭開了賽育河之戰的序幕。
2、塞育河之戰
別剌王率領匈牙利軍出城迎戰蒙古軍。蒙古軍不戰引退。匈軍跟蹤追擊至賽育河畔,紮營於河西。附近有橋,以為蒙古軍只能在此處渡河,乃派出1000精兵,堅守橋。當時,蒙古軍退至河東5英裡之地,附近多沼澤地,三面環水,林木叢雜,地形險要而易守,蔽敵窺望。
匈牙利軍集結於河西,環車為營,懸盾於上,儼如堡壘,而戒備甚松,且地形開闊,舉動暴露。兩軍相持數日。蒙古軍統帥部派兵偵察發現匈牙利軍雖人多勢大和甲兵強盛,但有懈可擊。
拔都乃定下決心,乘黑夜進攻。其作戰部署為,一軍奪橋,一軍從賽育河下遊潛行渡水,迂迴匈軍。拔都派遣其弟昔班率軍奪橋。昔班在河左岸設置投擲石器7具,首先奇襲橋上匈牙利守軍,接著予以強攻,打敗了守橋匈軍。他佔領石橋後,組織部隊迅速過橋,進行反覆攻擊匈軍,但敵軍兵多勢眾,寸步不讓。
與此同時,速不臺指揮之蒙古軍主力,乘夜涉渡,黎明時到達,兩軍合力包圍攻擊匈牙利軍營地。別剌王弟戈羅曼、大主教玉果鄰及教堂護衛長等率兵出戰,失利還營。大主教與王弟等率兵復出作戰,均負傷而還。教堂護衛長戰死。至中午,王弟戈羅曼又率兵出戰,戰鬥正激烈進行時,匈軍營地士兵出營逃走。蒙古軍衝擊匈軍營地時,用刀斬斷繩索,掀翻敵營盤。
最後,蒙古軍開圍縱容,營中匈兵,見有路可逃,亦爭相出走。因匈軍結帳甚密,帳繩阻擾,潰兵出走很困難。別剌王看到其士兵不戰自潰,亦自奪路逃,從蒙古軍圍之缺一處一個人乘馬出逃。蒙古軍追擊潰逃的匈軍,待匈軍疲憊之極時,予以各個殲滅。匈軍多死於道上,死於沼澤者,也甚多。大主教戰死。
別剌王騎快馬逃入深林中,轉至喀爾陌阡山附近的禿羅志州,遇其女婿克刺可窪公博勒思老。蒙古軍在打掃戰場時,繳獲了匈牙利國王印璽。至此,舉世聞名的賽育河之戰,遂告終結。
蒙古軍乘勝進軍,至布達、佩斯特城、攻擊數日而奪佔。在賽育河之戰中,蒙古西徵軍主力,約7萬人的兵力,戰勝了匈牙利40萬人的軍隊,創造了以少勝多,在運動中機動靈活地消滅敵人的範例。
當蒙古軍主力攻佔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特城時,蒙古左翼軍,由合丹率領從特蘭西勒宛尼亞境內進軍、三日出森林地帶。
進至魯丹城下,該城在諸山中,城民為日耳曼人。兵民出城迎戰。蒙古軍佯裝敗退,兵民不追而還回城裡,擺宴慶祝勝利,不防備,不閉城門。蒙古軍乘其醉,突然攻進城裡,一舉攻克該城,而後逾山過林,又攻佔瓦剌丁城及聖脫馬橋鎮。另一支蒙古軍攻破察納底州,攻佔帛兒格城。蒙古軍所到之處,望風披靡。
至此,蒙古軍已完成對匈牙利全境的佔領。於1241年夏秋兩季,蒙古西徵軍各路兵馬,集結於賽育河畔休整。同時指定土人,主治各地。是年冬,拔都復派兩軍渡過多瑙河,向西進行掃蕩。首先包圍河畔之思忒裡果尼牙城。該城深壕環繞,壁上建戍樓,城民以城堅可守,不以敵為意。
蒙古軍駐營於距城較遠的地方,造炮機30具,後進至城下,驅俘虜在敵壕邊樹起胸牆,在壁後設置投石器30具,猛射城牆,向城內投進沙袋,填滿城壕,爾後蒙古軍衝進城內,攻佔了思忒裡果尼牙城,但內堡未能攻下,因堡在高崗上。阿勒伯主裡亞城,亦因四面皆沼澤而倖免。
聖馬兒丁堡,雖被蒙古軍圍攻,因窩闊臺汗逝世,奉命班師而未攻下。這樣,匈牙利境內,只有此三堡未被蒙古軍攻佔。蓋不答城,已焚於火。有一支蒙古軍已進至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附近之紐思塔特。奧地利公孛海迷王、可鄰惕公、巴的侯、阿乞烈總主教合兵來抗擊蒙古軍。但蒙古軍未能繼續發展進攻,引軍北返。
蒙古軍攻破思特裡果尼牙城以後,由合丹率一軍追擊匈牙利國王別刺。別剌為躲避蒙古軍自禿羅志州走普勒思不兒。過多瑙河到奧地利避難。別剌又離開奧地利,攜其家屬走克羅阿惕境內之阿格剌木城避暑。別剌驚聞蒙古將合丹率軍前來,急走答勒馬惕。
匈牙利人亦多避難於此地之沿海諸城。別剌轉換住地,最後居住在特老附近之一海島。蒙古將合丹率軍經過思剌翁尼牙,行軍甚速,所過之地從來未遭兵禍。沿途居民皆逃入山林。合丹已知匈牙利王已抵海岸,在昔兒比由木河畔休整數日後,經克羅阿惕之境,進至思帕刺特羅城,因別剌王不在此地,遂進兵至特老,屯駐於別剌所棲海島之對岸監視。
合丹軍於1242年三月,全月中屯軍於此地,接著率軍進入答勒馬惕高地,棄刺古思沿岸,而相繼攻克迦塔羅、速阿吉嶽、德裡瓦思脫諸城。最後,他取道塞爾維亞,與拔都大軍會師。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