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藥物幹預措施達6000多種,《自然》評估後提出降低新冠傳播6招最有效

2020-11-18 瀟湘名醫

原標題:非藥物幹預措施達6000多種,《自然》評估後提出降低新冠傳播6招最有效

英國《自然·人類行為》雜誌17日公開發表的一項流行病學報告,歐洲科學家團隊對2020年3月至4月一些國家或地區採取的6000種非藥物幹預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侵入性較低的非藥物幹預,如有效的宣傳策略和政府支持,在遏制新冠肺炎傳播方面的效果或許和侵入性較強的手段(如封鎖措施)一樣有效。同時,研究結果和驗證結果都顯示,最有效的非藥物幹預是:取消小型集會、關閉教育設施、實施邊境管控、個人行動管控、全國封鎖和增加個人防護品的供應。

在缺乏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的情況下,各國政府紛紛採取非藥物幹預手段減緩病毒的傳播。由於這會產生經濟和社會影響,搞清楚哪些非藥物幹預最有效,將能夠讓利益干係人有針對性地採取幹預手段,減少病毒傳播率。

包括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科學家皮特·克裡梅克及其同事,採用了4種計算方法來模擬2020年3月至4月79個國家或地區採取的6068種非藥物幹預,以評估它們對於緩解新冠病毒傳播、降低病毒再生率的影響。

隨後,團隊又利用兩個包含226個國家或地區的42151種非藥物幹預的資料庫,對模擬結果進行了驗證。4種計算方法所揭示的最有效的非藥物幹預是一樣的,即取消小型集會、關閉教育設施、實施邊境管控、個人行動管控、全國封鎖和增加個人防護品的供應。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還發現侵入性較低的非藥物幹預,包括政府扶持弱勢群體、糧食援助項目、策略性宣傳保持社交距離和自我隔離,可以和侵入性較強的非藥物幹預(如封鎖)一樣有效地降低病毒傳播率。效果最差的非藥物幹預是環境相關措施,如清潔共享表面。研究人員發現,不同國家或地區的非藥物幹預的有效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實施幹預的速度、數量以及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因素。

研究團隊強調,沒有單單哪一項非藥物幹預能夠阻止新冠肺炎的傳播,需要針對各國或地區及其具體疫情來綜合實施相關幹預。他們稱現有數據時間有限,需要在各國或地區放鬆和/或重新實施幹預時,在更長的時間範圍內評估非藥物幹預的影響。(張夢然)

責任編輯: 小雲

【來源:科技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自然》評估後提出:降低新冠傳播6招最有效
    來源:科技日報非藥物幹預措施達6000多種,《自然》評估後提出降低新冠傳播6招最有效科技日報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人類行為》雜誌17日公開發表的一項流行病學報告,歐洲科學家團隊對2020年3月至4月一些國家或地區採取的6000種非藥物幹預進行了評估
  • 國際最新評估:取消小型集會等非藥物幹預遏制新冠傳播最有效
    中新網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發表一項流行病學研究論文,研究人員對2020年3月至4月一些國家或地區採取的非藥物幹預(NPI)進行評估的結果顯示,侵入性較低的非藥物幹預,如有效的宣傳策略和政府支持,在遏制新冠肺炎傳播方面的效果或許和侵入性較強的手段(如封鎖措施)一樣有效,而且最有效的非藥物幹預是取消小型集會、關閉教育設施
  • 復旦大學在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與非藥物性幹預措施效果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然而,由人口學特徵、疾病嚴重程度和接觸模式(例如接觸類型與累計接觸時長)等因素綜合驅動的新冠肺炎的傳播機制尚不清楚。此外,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尤其是在缺乏新冠疫苗的情況下,針對個體與群體的幹預措施如何調控新冠肺炎的傳播?如何使幹預措施既能考慮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特徵,又能最大化降低社會經濟成本?回答這些關鍵科學問題,可以明確哪些人群對於控制新冠肺炎的傳播最有效,進而制定、採取並及時調整幹預措施。
  • 學術頭條:輝瑞新冠疫苗將申請緊急使用,又一種致命病毒出現人際...
    當地時間 11 月 17 日,輝瑞公司執行長 Albert Bourla 表示,輝瑞公司已經收集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提交申請所需的安全性數據,可能在幾天內為其新冠疫苗申請緊急使用授權。高福等團隊發文:首次提出新冠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11月1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團隊的研究,發現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著顯著的免疫抑制,並首次提出COVID-19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可能進一步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和器官損傷的發生
  • 哪些非藥物幹預對控制大流行最有用?
    像新冠病毒這樣的新興大流行,在疫苗可用之前,非藥物幹預(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而不是非醫療)是控制疫情的主要措施。那麼,哪些破壞性小的非藥物措施對於疫情控制最有效呢?一項新的研究通過建模進行了評估。
  • Science|復旦大學餘宏傑課題組在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與非藥物性...
    此外,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尤其是在缺乏新冠疫苗的情況下,針對個體與群體的幹預措施如何調控新冠肺炎的傳播?如何使幹預措施既能考慮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特徵,又能最大化降低社會經濟成本?回答這些關鍵科學問題,可以明確哪些人群對於控制新冠肺炎的傳播最有效,進而制定、採取並及時調整幹預措施。
  • 英國研究:感染新冠病毒後,抗體水平會「迅速降低」
    從6月20日到9月28日,調查人員通過3輪檢測,搜集並追蹤了英國全國約36.5萬成年人的新冠病毒抗體變化情況。結果顯示,6月份尚有6%的參與者檢測到攜帶抗體。而在英國放鬆防疫措施、出現第二波疫情後,9月份檢測時只剩下4.4%的參與者有抗體。3個月內的3次檢測中,攜帶抗體的人數平均下降了約26.5%。
  • 新研究:中國及時採取新冠防控措施有效降低新冠病例數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3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細胞出版社與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合作創辦的期刊《創新》(The Innovation)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中國在新冠疫情暴發後迅速採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新冠感染病例數。這項研究由復旦大學IRDR國際卓越中心、環境系研究員王戎牽頭。
  • 「醉」譯獻 | 術後譫妄:圍手術期評估、降低風險和管理
    到目前為止,術後譫妄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降低風險的舉措,如恢復定向力、右美託咪定和褪黑素。此外,目前對降低術後譫妄風險的圍手術期最佳實踐方案(如禁食時間、麻醉選擇、圍手術期液體和血壓管理)的共識有限。  隨著加速康復路徑的發展,風險評估、降低風險和搶救治療的框架已經應用於幾種術後併發症(圖1)。
  • 復旦大學餘宏傑等在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
    回答這些關鍵科學問題,可以明確哪些人群對於控制新冠肺炎的傳播最有效,進而制定、採取並及時調整幹預措施。為此,餘宏傑課題組基於2020年1月21日至4月2日期間湖南省確診的SARS-CoV-2感染者的個案及其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數據,開展了一項流行病學模型研究,旨在闡述個體水平上新冠病毒傳播的異質性、非藥物性幹預措施實施後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特徵,以及針對個體與群體的幹預措施對新冠肺炎傳播的影響。
  • 老藥新用潛力如何?《自然》子刊探討新冠治療方案
    新冠肺炎暴發至今,尚無明確的特異性藥物或者疫苗可對付這一疾病。當地時間2月10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綜述藥物發現》(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在線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主題圍繞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藥物開發和治療選擇。
  • 天問一號飛行超3億千米;世衛稱新冠病毒在中國傳播水平極低丨科技早新聞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研究結果發表於16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來源:科技日報)研究團隊對最有效幹預措施的分析。
  •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年冬天,新冠疫情看起來會惡化
    Nature Medicine 發表的來自華盛頓大學等研究單位的論文顯示,根據美國現階段的非藥物治療的幹預策略,到明年2月28日,美國因新冠而死亡的人數將達到 511373 例為了評估特定病毒的感染是否隨季節變化,研究人員通常在每年多次在特定區域研究其傳播情況,並且要持續多年,這種研究方法對於現在正在暴發的新冠病毒來說,顯然太慢了。因此,研究人員嘗試通過研究世界各地的感染率來研究季節性變化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
  • 新冠治療藥物新觀點:三尖杉酯鹼可在早期完全清除病毒
    自新冠肺炎出現至今,各界一直在尋找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從機制上,我們在4月時有一個猜想,並提出了一個新觀點,癌細胞與病毒感染細胞的共同點,是細胞蛋白質合成功能的過度活躍,這是腫瘤細胞與病毒在自然選擇下的生存之道。很多抗癌藥物確實是通過抑制轉錄或翻譯來控制細胞的過度複製。
  • 新冠治療藥物新觀點:三尖杉酯鹼可在早期完全清除病毒
    「經過體外實驗和小鼠實驗後,我們發現,用藥後的3-5天後,就能完全清除體內的病毒。」自新冠肺炎出現至今,各界一直在尋找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從機制上,我們在4月時有一個猜想,並提出了一個新觀點,癌細胞與病毒感染細胞的共同點,是細胞蛋白質合成功能的過度活躍,這是腫瘤細胞與病毒在自然選擇下的生存之道。
  • 以色列發現兩種有效抵抗新冠病毒藥物,顯著降低病毒複製能力
    據當地媒體報導,以色列生物學研究所(IIBR)的科學家日前表示,兩種用於治療高雪氏病(Gaucher's disease)的藥物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並有可能在未來冠狀病毒暴發時作為廣譜抗病毒治療藥物。科學家發現,用於治療該疾病的藥物會產生可能具有抗病毒能力的糖鞘脂分子,它是細胞膜生物活性成分。實驗中,他們檢查了藥物Cerdelga和Venglustat,結果顯示這兩種藥對新冠病毒和其他潛在病毒均有效。
  • 自然子刊探討新冠治療方案:老藥新用潛力如何?附藥物清單
    新冠肺炎暴發至今,尚無明確的特異性藥物或者疫苗可對付這一疾病。當地時間2月10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綜述·藥物發現》(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在線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主題圍繞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藥物開發和治療選擇。
  • 英國找到第一種能夠顯著降低新冠死亡率的藥物,且價格...
    確診新冠的病人裡,新增死亡233人,累計死亡41,969人。2 今天聯合英國的醫療研究團隊,公布英國在新冠治療手段的研究上目前為止取得的最重大突破: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對於降低新冠患者的死亡率有明顯的療效! 這是經過英國嚴格的臨床實驗得出的結論。
  • 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新華社武漢8月25日電(記者李偉)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近日正式刊印了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是在前期總結武漢市公共衛生幹預措施與疫情流行趨勢關聯性的論文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 華中大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新冠病毒  新華社武漢8月25日電(記者李偉)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近日正式刊印了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是在前期總結武漢市公共衛生幹預措施與疫情流行趨勢關聯性的論文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