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藥物幹預措施達6000多種,《自然》評估後提出降低新冠傳播6招最有效
原標題:非藥物幹預措施達6000多種,《自然》評估後提出降低新冠傳播6招最有效英國《自然·人類行為》雜誌17日公開發表的一項流行病學報告,歐洲科學家團隊對2020年3月至4月一些國家或地區採取的6000種非藥物幹預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侵入性較低的非藥物幹預,如有效的宣傳策略和政府支持,在遏制新冠肺炎傳播方面的效果或許和侵入性較強的手段(如封鎖措施)一樣有效。
-
《自然》評估後提出:降低新冠傳播6招最有效
來源:科技日報非藥物幹預措施達6000多種,《自然》評估後提出降低新冠傳播6招最有效科技日報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人類行為》雜誌17日公開發表的一項流行病學報告,歐洲科學家團隊對2020年3月至4月一些國家或地區採取的6000種非藥物幹預進行了評估
-
哪些非藥物幹預對控制大流行最有用?
像新冠病毒這樣的新興大流行,在疫苗可用之前,非藥物幹預(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而不是非醫療)是控制疫情的主要措施。那麼,哪些破壞性小的非藥物措施對於疫情控制最有效呢?一項新的研究通過建模進行了評估。
-
復旦大學在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與非藥物性幹預措施效果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然而,由人口學特徵、疾病嚴重程度和接觸模式(例如接觸類型與累計接觸時長)等因素綜合驅動的新冠肺炎的傳播機制尚不清楚。此外,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尤其是在缺乏新冠疫苗的情況下,針對個體與群體的幹預措施如何調控新冠肺炎的傳播?如何使幹預措施既能考慮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特徵,又能最大化降低社會經濟成本?回答這些關鍵科學問題,可以明確哪些人群對於控制新冠肺炎的傳播最有效,進而制定、採取並及時調整幹預措施。
-
新研究:中國及時採取新冠防控措施有效降低新冠病例數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3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細胞出版社與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合作創辦的期刊《創新》(The Innovation)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中國在新冠疫情暴發後迅速採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新冠感染病例數。這項研究由復旦大學IRDR國際卓越中心、環境系研究員王戎牽頭。
-
新冠病毒進入爆發期 舊金山禁止公共集會
昨天美國衛生部門通過直升飛機向船上投放了新冠病毒檢測套件,首批45人檢測顯示21人被確診。 而本周引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緊急狀態的首名新冠感染死者,正是至尊公主號上一個航次的乘客,這批2500乘客結束舊金山-墨西哥行程之後,大多數回了家。目前停留在舊金山北部海上的是第二批2500乘客,這個航次在前往夏威夷途中被追回。
-
《科學》披露武漢「封城」效果:中國新冠感染少了96%
頂級研究機構的量化數據是:讓中國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總病例數減少96%,對疫情的遏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結果來自15家全球頂級研究機構的建模分析。當地時間3月31日,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美國和英國的22位科學家聯合完成的研究「中國COVID-19疫情暴發的最初50天內傳播控制措施的調查」。
-
再發Science: 華人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協同防控策略
新冠疫情期間歐洲不同區域之間人員流動性下降程度。(左)與2020年1-2月相比,3月21-28日人員流動的下降比例。(右)每周平均變化情況。通過構建基於旅行網絡的新冠肺炎時空傳播動力學模型,模擬了在採取不同幹預措施和解禁策略下,2020年4月4日之後6個月歐洲新冠肺炎疫情的可能發展趨勢,並評估了同步/非同步的防控和解禁措施對可能出現的下一波新冠疫情的影響。
-
學術頭條:輝瑞新冠疫苗將申請緊急使用,又一種致命病毒出現人際...
當地時間 11 月 17 日,輝瑞公司執行長 Albert Bourla 表示,輝瑞公司已經收集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提交申請所需的安全性數據,可能在幾天內為其新冠疫苗申請緊急使用授權。高福等團隊發文:首次提出新冠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11月1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團隊的研究,發現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著顯著的免疫抑制,並首次提出COVID-19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可能進一步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和器官損傷的發生
-
新冠疫情還未有效遏制,非洲又發現一種新病毒,致死率最高達90%
當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勢十分嚴峻,不僅病毒快速傳播依舊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在英國、厄瓜多和奈及利亞又發現了變異新冠病毒,這給國際社會疫情防控形勢造成打擊。可與伊波拉平級,伊波拉病毒不僅致死率極高,且至今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手段。
-
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新華社武漢8月25日電(記者李偉)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近日正式刊印了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是在前期總結武漢市公共衛生幹預措施與疫情流行趨勢關聯性的論文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
Science|復旦大學餘宏傑課題組在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與非藥物性...
此外,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尤其是在缺乏新冠疫苗的情況下,針對個體與群體的幹預措施如何調控新冠肺炎的傳播?如何使幹預措施既能考慮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特徵,又能最大化降低社會經濟成本?回答這些關鍵科學問題,可以明確哪些人群對於控制新冠肺炎的傳播最有效,進而制定、採取並及時調整幹預措施。
-
《柳葉刀》:評估候選新冠疫苗效果仍面臨挑戰
《柳葉刀》:評估候選新冠疫苗效果仍面臨挑戰國際戰「疫」行動本報記者 張夢然英國《柳葉刀·感染病學》雜誌近日發表綜述,突出強調了評估潛在新冠疫苗效力所面臨的關鍵挑戰,對「這款新冠疫苗會有效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供了重要見解。
-
華中大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新冠病毒 新華社武漢8月25日電(記者李偉)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近日正式刊印了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是在前期總結武漢市公共衛生幹預措施與疫情流行趨勢關聯性的論文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
諾獎得主:發展經濟和遏制新冠並非只能二選一,中國就是力證
封鎖只是控制病毒傳播的臨時措施,還是需要找到開放經濟和控制病毒間的最佳平衡。「現在只是暫時的情況,我們都希望最終能有有效的疫苗和藥物來遏制病毒。」拉馬克裡希南是一位出生於印度、在美國求學又定居英國劍橋的結構生物學家,現任英國皇家學會主席。2009年,他因「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研究」方面貢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核糖體是進行蛋白質合成的重要細胞器,了解其工作機制對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
天問一號飛行超3億千米;世衛稱新冠病毒在中國傳播水平極低丨科技早新聞
荷蘭萊頓天文臺天體物理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和天體化學模型師組成的國際團隊表明,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於行星和恆星的形成。研究結果發表於16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來源:科技日報)研究團隊對最有效幹預措施的分析。
-
鍾南山院士分享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的戰略和進展
同一天,輝瑞製藥帶來了新冠疫苗的好消息,他們與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共同開發新冠mRNA疫苗能有效阻止90%的感染。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鬥爭中,中國實施了快速的非藥物幹預,在闡明病毒傳播和臨床特徵
-
夏季上新!復旦最新科研成果等你來pick!
日前,相關研究成果以《人群接觸模式的變化塑造了中國新冠肺炎暴發的傳播動力學》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Science)主刊。研究人員對武漢和上海採取的幹預措施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增加社會距離引起了人群行為的改變,可大幅降低人均每日接觸人數,將主要接觸控制在家庭內部,從而有效減少了新冠病毒的傳播。
-
復旦大學餘宏傑等在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
然而,由人口學特徵、疾病嚴重程度和接觸模式(例如接觸類型與累計接觸時長)等因素綜合驅動的新冠肺炎的傳播機制尚不清楚。此外,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尤其是在缺乏新冠疫苗的情況下,針對個體與群體的幹預措施如何調控新冠肺炎的傳播?如何使幹預措施既能考慮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特徵,又能最大化降低社會經濟成本?
-
美國FDA:尚不清楚輝瑞疫苗對遏制新冠病毒傳播的效果
彭博12月8日消息,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的研究人員周二發布報告稱,輝瑞的新冠疫苗可預防有症狀的新冠病例,但尚不清楚這種疫苗是否能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該結論強調了有關新冠候選疫苗的一個主要未知因素,即新冠疫苗在遏制冠狀病毒擴散上將發揮多大作用。輝瑞執行長Albert Bourla周二表示,輝瑞預計將在2021年第一季度報告有關疫苗是否能遏制病毒傳播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