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我直接用t檢驗,竟然被拒稿了?

2020-12-06 言爸說育兒

01

為什麼不能直接用t檢驗?

辛辛苦苦收集數據寫文章,如果因為錯誤的統計方法,而被拒稿,豈不太冤了?

可能有人會問:統計有那麼重要嗎?我拿來數據直接用t檢驗分析,多簡單暢快了,怎麼還被拒稿了?

統計真的是很重要的,一般好一些的研究機構都會有專門做統計分析的人員。

如果用錯了統計方法,還可能得出錯誤的結果,「南轅北轍」之類的也時有發生。

舉個形象點的例子:

比如小轎車在平地上開很舒服,但在野地裡開,會非常辛苦,甚至是舉步維艱;在野地裡就得開越野車,但越野車在平地上開,又會比較費油。

對於非正態的數據,t檢驗可能得出錯誤結果,這時候就需要非參數檢驗;但對於正態數據,非參數檢驗效能比較低,所以又要用t檢驗。

至於選擇用t檢驗,還是非參數檢驗,確定數據是否是正態分布,就變得很關鍵。

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如果通過SPSS實現簡單快速的正態性檢驗。

02

如何進行正態性檢驗?

查看數據集:

共四個變量

sex性別 1男 0女

Age 年齡

Bmi體質指數

Disease 疾病狀態 1患病 0未患病

分析-描述統計-探索,打開探索對話框。

Disease進入因子列表框,age進入因變量列表,然後點擊統計模塊,在統計對話框中,勾選描述和離群值,點繼續;然後點擊圖模塊,勾選因子級別並置、直方圖、含檢驗的正太圖,點繼續,最後點確定。更直觀的操作步驟如圖所示。

結果:

03

正態性檢驗結果解讀

常見的統計學檢驗有Kolmogorov-Smirnov檢驗(KS檢驗)和Shapiro-Wilk檢驗(SW檢驗),當檢驗結果的p值小於0.05,則認為數據不滿足正態性。

本例中,因為SPSS軟體使用的是中文版本,結果解讀如下:

柯爾莫戈洛夫-斯米諾夫:即KS檢驗,適用條件為樣本量≥100。本例中,選擇KS檢驗,兩組年齡正態性檢驗的p值均為0.2,均大於0.05,故認為兩組年齡均符合正態分布。

夏皮洛-威爾克:即SW檢驗,適用條件為樣本量<100。

寫在後面

其實,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進行正態性檢驗的同時,也進行了離群值的檢驗。

如果大家對離群值感興趣,可以在文章下面點擊「在看」告訴我,如果此文「在看「數超過20個,有時間給大家聊聊離群值的快速識別與處理。

- END -

相關焦點

  • SCI論文被拒稿的所有問題都在這裡
    「我的文章第2天就被乾淨利落地拒了。」「我的文章被拒了5次,導師都說我衰,我都不知道要不要繼續投了。」「投出去毫無原因的被拒,鬱悶中……」「這算啥,我的文章返修後又被拒了,我沒地兒哭呢。」總之,被拒稿的結果千篇一律,被拒稿的理由卻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 sci編輯拒稿原因
    論文投稿sci期刊後,被編輯拒稿是難以避免的一種審稿結果。sci編輯拒稿,有一定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是作者需要了解,並在以後投稿發sci過程中要避免的。關於sci編輯拒稿原因,很多很多,常見的主要是以下幾種情況。
  • 三十年前Nature拒稿信你見過嗎?拒的還是諾貝爾獎成果
    來源:如沐風科研維修站搞科研除了要有紮實的實驗技能,心理素質也要過硬,不僅要扛得住來自導師的各種嫌棄,還要在被拒稿n次後依舊堅強。但實際上,很多諾獎級別的研究,在發表初期大概率也會被審稿人懟得很慘,跟很多新手小白的遭遇也是一樣的拒稿信甚至更為扎心。
  • 你見過三十年前Nature的拒稿信嗎?拒的還是諾獎成果...
    心理素質也要過硬要在被拒稿就曬出了自己1992年收到的Nature拒稿信Nature雜誌,卻遭到無情的拒稿接下來我們看看審稿人給出了怎樣的拒稿理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Nature以「檔期排滿了」為理由拒稿
  • SCI期刊拒稿看看什麼原因?
    當辛辛苦苦寫作的SCI文章被期刊拒稿的時候;當你滿心期待卻收到期刊編輯拒稿信的時候;當大大小小修改無數次之後依舊被拒稿的時候。或許你會覺得很委屈,明明自己都盡力做好了,為什麼還是會被拒?那麼,你是否想過為何你的稿件會被拒?
  • 你見過三十年前的拒稿信嗎?Nature給的,拒的還是諾獎成果
    搞科研除了要有紮實的實驗技能心理素質也要過硬不僅要扛得住來自導師的各種嫌棄還要在被拒稿原來三十年前的拒稿信是這樣子的......「這項發現會引起該領域其他研究者的興趣」這個意見還算是比較委婉,也是極為常見的甩鍋式拒稿,言外之意就是您還是另投別家吧...
  • 第一篇核心期刊論文的修成記,我被拒稿4次後終被錄用
    來源:募格課堂 作者:橙子花開我是一名「雙非」學校的學術型研究生。和大多數研究生的擔憂一樣,我也一直懷疑自己的論文到底能不能發表到核心期刊,尤其是當論文一次又一次地被意向的期刊拒稿之後,發表論文的信心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擊。然而,堅持就是勝利,在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之後,我終於發表了第一篇核心期刊論文。
  • 三十年前Nature的拒稿信,還是諾獎成果
    來源:中科幻彩搞科研,除了要有紮實的實驗技能之外,心理素質也要過硬,要在被拒稿n次後,依舊堅強。但實際上,很多諾獎級別的研究,跟很多新手小白的遭遇也是一樣的,拒稿信甚至更為扎心。比如201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得主,就曬出了自己1992年收到的Nature拒稿信。
  • 一稿多投被拒稿,確實是你的錯
    註:「Desk-Rejected」(直接拒稿)指沒有經過送審給同行而被編輯直接拒稿。ICLR 20201直接拒稿頁面連結:https://openreview.net/group?除了「一稿多投」,在同一個頂會/期刊投多篇內容重合度與相似度很高的文章,也有可能會遭到直接拒稿,被編輯列入黑名單。有些人是因為同時在多個頂會提交了abstract,在決定最終投稿會議後忘記撤下其他會議的摘要提交,但也另一些人是抱有「投機取巧」的心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 SCI論文被直接拒稿?原因可能出在這裡,實驗數據很關鍵!
    如今很多期刊雜誌意識到了這種情況,如果發現有錯誤的引用數據,都會直接拒稿,為什麼會造成實驗數據的錯誤呢?小易給你分析一下。第三個原因,實驗數據採集不夠,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樣本的數量,樣本的大小,都會對實驗的結論產生重大的影響,在理想狀態下,足夠多的樣本,經過實驗,篩選出有用的數據,但是實際過程中,就不好控制樣本的規模,得出的結論也就不一樣。
  • 學不來的狠人:論文被拒稿後,他怒幹一瓶病菌液
    當然,如果他們心情好的話,可能你只需要回到電腦前做一下修改,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是讓你感到絕望的一招 KO—— 直接拒稿。披星戴月、聞雞起舞的研究成果不被同行認可,直接被拒稿想必是科研生涯中最為痛苦的事情之一。或許多數人自認倒黴,就此放棄,但硬核的人會硬槓到底。
  • 學術分享|審稿人談審稿與投稿:從2篇拒稿說起
    反之,審理的這兩份期刊都是本行業認可度較高的期刊,那麼看上去「水平」較差的稿件就會被直接拒稿。審稿,在這時也在守護著自己與這本期刊的質量線。期刊很好,而審稿人放水,降低的是自己的個人信譽。
  • 假設檢驗、Z檢驗與T檢驗
    幾天前,我讀到一篇新聞文章,其中提到這次疫情「可能是季節性的」,在溫暖的環境下會有所緩解:所以我開始想,關於冠狀病毒,我們還能假設什麼呢?成人是否更容易受到冠狀病毒爆發的影響?相對溼度如何影響病毒的傳播?
  • t檢驗的目的_單樣本t檢驗的目的 - CSDN
    單樣本t檢驗:是用樣本均數代表的未知總體均數和已知總體均數進行比較,來觀察此組樣本與總體的差異性。若兩總體方差相等,則直接用t檢驗,若不等,可採用t』檢驗或變量變換或秩和檢驗等方法。 其中要判斷兩總體方差是否相等,就可以用F檢驗。
  • 被拒稿要腫麼辦?睡上一大覺!
    當被拒稿之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搞神馬?編輯們難道沒有看到我的論文有多麼重要麼?是不是瘋掉了! 用這個來形容我第一次被拒稿的經歷真得一點都不誇張。 我想要做的是,立馬向編輯們「開火」!幸運的是,我記得期刊Genome Biology的編輯Louisa Flintoft在一場BMC的Roadshow裡邊就告訴過年輕的科研人員,當面對拒稿時,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睡一大覺!
  • SCI拒稿原因有哪些?被拒後還能挽回嗎?
    學術研究人員或研究生在學術生涯中最常見的挫折之一就是被期刊拒稿,每次的論文投稿難免都會伴隨多次的拒稿。這的確令人沮喪,沒有成功投稿還是其次,主要是自己的研究想法和熱情無法被審查委員所認可,如果一直無法成功刊登甚至會懷疑自己做研究的能力。這個過程有長有短,全都取決於自己怎樣去處理情緒的問題,以及後續的改正進步措施。
  • 實驗停滯、文章拒稿率飆升:疫情下的科研人眾生相
    搬磚工:我老師,他應該不會親自給我餵老鼠吧…… 老鼠:我好得很,你不用管。 實驗室的液氮也都沒了。 搬磚工:也不知道等我回去,細胞們還認不認得我。
  • Transfer Desk | 被拒稿並不意味著結束
  • 第七章 t檢驗與u檢驗--第一節 t檢驗
    第七章 t檢驗與u檢驗   抽樣研究包含參數估計與通過假設檢驗作統計推斷這樣一些重要內容。前者在第六章最後一節中已經涉及,後者如X2檢驗,我們亦已有過接觸。本章將介紹兩均數相比時的假設檢驗。
  • 理解 t 檢驗與 F 檢驗的區別
    它主要用於:均數差別的顯著性檢驗、分離各有關因素並估計其對總變異的作用、分析因素間的交互作用、方差齊性(Equality of Variances)檢驗等情況。t檢驗過程,是對兩樣本均數(mean)差別的顯著性進行檢驗。惟t檢驗須知道兩個總體的方差(Variances)是否相等;t檢驗值的計算會因方差是否相等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