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三十年前的拒稿信嗎?Nature給的,拒的還是諾獎成果

2020-09-22 木木西裡科技

搞科研

除了要有紮實的實驗技能

心理素質也要過硬

不僅要扛得住來自導師的各種嫌棄

還要在被拒稿n次後依舊堅強

但實際上

很多諾獎級別的研究

在發表初期大概率也會被審稿人懟得很慘

跟很多新手小白的遭遇也是一樣的

拒稿信甚至更為扎心

比如201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得主

就曬出了自己1992年收到的Nature拒稿信

原來三十年前的拒稿信是這樣子的

......

1992 年,牛津大學年輕的教授 Peter J. Ratcliffe (將自己研究長達 3 年之久的「低氧狀態下的基因反應機制」投稿給Nature雜誌,卻遭到無情的拒稿,而2019年他與哈佛醫學院William G.Kaelin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Gregg L.Semenza,由於在低氧感應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而榮獲 2019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接下來我們看看審稿人給出了怎樣的拒稿理由:


審稿人一:

While it is clear from the essentially favorable comments of reviewer 1 that your finding will be of interest to others in the field.

「這項發現會引起該領域其他研究者的興趣」這個意見還算是比較委婉,也是極為常見的甩鍋式拒稿,言外之意就是您還是另投別家吧...


審稿人二:

reviewer 2 is not persuaded that they represent a sufficient advance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genetic response to hypoxia to justify publication in Nature.

這位審稿人認為「這個發現並沒有那麼重大」,言外之意也就是說,「你這發現不怎麼樣,不配在 Nature 上發表」...


多麼熟悉的扎心的感覺啊

原來大佬們也曾被Diss

原來我們竟然跟科研大牛一樣

收到過差不多內容的拒稿信

只不過大佬投是Nature...

故事的結局是

本文被PNAS雜誌接收

此後 Ratcliffe 教授又在 PNAS 期刊上

發表了另一篇相關研究

而這兩篇論文也正是2019年諾獎的重要評選依據

Nature也因當年的拒稿

而錯失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光環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小概率的偶然事件

頂級期刊的拒稿理由和審稿機制

曾在歷史上拒絕過一大批諾獎成果

那些年被拒稿的諾獎研究

甚至都能編輯成冊了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你見過三十年前Nature的拒稿信嗎?拒的還是諾獎成果...
    跟很多新手小白的遭遇也是一樣的拒稿信甚至更為扎心就曬出了自己1992年收到的Nature拒稿信原來我們竟然跟科研大牛一樣收到過差不多內容的拒稿信曾在歷史上拒絕過一大批諾獎成果那些年被拒稿的諾獎研究
  • 三十年前Nature拒稿信你見過嗎?拒的還是諾貝爾獎成果
    來源:如沐風科研維修站搞科研除了要有紮實的實驗技能,心理素質也要過硬,不僅要扛得住來自導師的各種嫌棄,還要在被拒稿n次後依舊堅強。但實際上,很多諾獎級別的研究,在發表初期大概率也會被審稿人懟得很慘,跟很多新手小白的遭遇也是一樣的拒稿信甚至更為扎心。
  • 三十年前Nature的拒稿信,還是諾獎成果
    來源:中科幻彩搞科研,除了要有紮實的實驗技能之外,心理素質也要過硬,要在被拒稿n次後,依舊堅強。但實際上,很多諾獎級別的研究,跟很多新手小白的遭遇也是一樣的,拒稿信甚至更為扎心。比如201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得主,就曬出了自己1992年收到的Nature拒稿信。
  • SCI拒稿原因有哪些?被拒後還能挽回嗎?
    學術研究人員或研究生在學術生涯中最常見的挫折之一就是被期刊拒稿,每次的論文投稿難免都會伴隨多次的拒稿。這的確令人沮喪,沒有成功投稿還是其次,主要是自己的研究想法和熱情無法被審查委員所認可,如果一直無法成功刊登甚至會懷疑自己做研究的能力。這個過程有長有短,全都取決於自己怎樣去處理情緒的問題,以及後續的改正進步措施。
  • 學不來的狠人:論文被拒稿後,他怒幹一瓶病菌液
    此時一種叫「審稿人」的「Boss」往往會出現在你幻想通關的關鍵途中,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之勢讓你分分鐘回到夢醒時分。當然,如果他們心情好的話,可能你只需要回到電腦前做一下修改,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是讓你感到絕望的一招 KO—— 直接拒稿。披星戴月、聞雞起舞的研究成果不被同行認可,直接被拒稿想必是科研生涯中最為痛苦的事情之一。
  • 《Nature》:論文被拒,如何翻篇?
    作為科研人員,每一篇論文的誕生猶如生孩子般:從實驗設計到數據採集,從奮筆疾書到刪除大改,終於完成的作品卻不能保證投稿即中,因此拒稿難以避免,Reject或許是每個科研人最痛恨的一個單詞。來自牛津大學的Lucy A. Taylor在《Nature》撰文,分享了如何去面對被拒稿的三種方法。
  • Transfer Desk | 被拒稿並不意味著結束
  • sci編輯拒稿原因
    論文投稿sci期刊後,被編輯拒稿是難以避免的一種審稿結果。sci編輯拒稿,有一定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是作者需要了解,並在以後投稿發sci過程中要避免的。關於sci編輯拒稿原因,很多很多,常見的主要是以下幾種情況。
  • 是不是從沒有人告訴過你,論文被拒了怎麼辦?
    8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我獨自一人在蘇黎世的辦公室裡打開拒稿信的那一刻。當時的我感覺自己失敗了。但我從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論文被拒只是一次挫折,不是一場失敗。你仍可以把它投到其它地方,或者繼續完善它。 我在學習接受被拒時所面臨的問題是,其他人的被拒幾乎總是不為人知。
  • SCI期刊拒稿看看什麼原因?
    當辛辛苦苦寫作的SCI文章被期刊拒稿的時候;當你滿心期待卻收到期刊編輯拒稿信的時候;當大大小小修改無數次之後依舊被拒稿的時候。或許你會覺得很委屈,明明自己都盡力做好了,為什麼還是會被拒?那麼,你是否想過為何你的稿件會被拒?
  • 拒稿率82%,諾獎得主也不例外:這本中國期刊何成領域頂刊
    壞消息是,就在同一天,他收到《光》拒稿信,最新論文被拒。「經常被拒稿,但是很高興。」數據顯示,這篇文章發表6年來,被引超過940次,引發諸多文章跟進。後來,數字編碼超材料入選了美國光學學會2016年最激動人心的30項光學成果,入選ESI的1‰熱點文章,也成為崔鐵軍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代表作。
  • 五問諾貝爾獎為什麼,拒領諾獎的大咖都有誰?
    拒領諾獎的大咖是真清高還是假清高,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諾貝爾獎是世界範圍內非常權威的一個獎項,如果獲得諾貝爾獎,可謂名利雙收。面對社會上的各種誘惑,他們拒領諾獎、拒絕採訪、隱於書後,是一群格格不入的「合群者」!
  • 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SCI論文被拒稿的所有問題都在這裡
    實驗室的師弟在投稿前,內心還是小小的躁動了一下。作為師兄師姐,作為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過來人」,我們紛紛給他打了好幾遍預防針:沒事,放心大膽地投吧小老弟!就算真被拒稿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呢!結果,師弟的文章剛投出去兩小時秒被拒,感覺他整個人瞬間都不好了。
  • 一稿多投被拒稿,確實是你的錯
    註:「Desk-Rejected」(直接拒稿)指沒有經過送審給同行而被編輯直接拒稿。ICLR 20201直接拒稿頁面連結:https://openreview.net/group?除了「一稿多投」,在同一個頂會/期刊投多篇內容重合度與相似度很高的文章,也有可能會遭到直接拒稿,被編輯列入黑名單。有些人是因為同時在多個頂會提交了abstract,在決定最終投稿會議後忘記撤下其他會議的摘要提交,但也另一些人是抱有「投機取巧」的心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 論文被拒稿後,全世界都在教你怎麼寫論文
    可從小袁了解的現實情況看,即使實驗數據好,創新創意方法都足夠,論文也按照期刊格式嚴格修改,依舊會在特定的時間巧妙的被拒稿!  那麼拋開大多數期刊約稿、側重、不符合收錄要求、潛規則等一切含糊不清的理由之後,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 論文不斷被拒?Science Nature告訴你該怎麼辦
    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如果研究成果已經十分引人注目,是否真的有必要進行其他實驗,補充一些對主要結論不重要的數據?第一作者是博士或者博士後,讓他們冒著成果被其他人搶先報導或者畢業延期的風險,這公平嗎?當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為不可抗因素被嚴重破壞時,出版機構和編輯是否應該重新考慮同行評審程序?鑑於有些成果的時效性極強,能否可以接受不是所有相關實驗數據都齊全的時候發表稿件?
  • 顏寧的deadline,36小時只睡2小時,搞定一篇《CELL》,一篇被拒
    CNS主刊論文最多的華人科學家,顏寧的高效率源自自身的努力,「36小時,兩杯咖啡,兩杯濃茶,兩杯紅酒,兩小時的睡眠:上線一篇論文《CELL》,被拒一篇論文,投出兩篇論文。。。。。修養一下,接著吵架(大牛被拒稿,一定會和reviewer進行探討,尋找被拒稿的原因,畢竟科研大牛們自己本身就是很多頂級期刊審稿人,性格較真有強迫症的顏寧,把與reviewer的交流戲稱為吵架)」。
  • 被拒稿怎麼辦?Virchow告訴你答案
    如果你被雜誌方拒稿,怎麼辦?應對方法有很多。其中,Virchow提供了一種思路。1847年,Virchow在柏林大學作為病理解剖學部任職,他可是1821年出生的,時年才26歲,正值創造力的鼎盛時期的他,雄心勃勃地寫了很多文章。但大部分都被當時德國醫學雜誌編輯們拒稿了,他們認為這位作者過於激進。Virchow這一下子怒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 還沒進評審就被拒:IJCAI 2020 近半投稿遭summary reject
    原創 一鳴、杜偉 機器之心機器之心報導參與:一鳴、杜偉你的 IJCAI 2020 論文被拒了嗎?IJCAI 2020 大會將於年中在日本橫濱召開。不少作者還未等 Rebuttle 和終審結果,就已經收到的拒稿信。拒稿信內容顯示,有近半論文在 summary reject 階段就被拒絕了。根據這些拒稿信的內容,很多研究者的工作在評審第一階段:summary reject 階段就被拒稿了,甚至沒能進入正式的審稿過程。
  • 研究表明:周末被拒稿率最高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最後的投稿日期也是有很多學問滴~想知道什麼時候投稿接收率最高嗎?,1.26,1.32,2.36(周六);所以說周六、日的拒稿概率高,而周二、三的接受率概高,這就是研究者稱的「周二-周三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