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的deadline
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就是時刻保持deadline的狀態,人們總會被各種拖延症所困擾,然而deadline是治療人類拖延症的最佳良藥,然而deadline雖然是拖延症的良藥,但是卻非常的費肝,畢竟deadline工作效率非常高,也讓很多具有強迫症的人們開啟熬夜的模式,近日,科研大牛顏寧在微博中公開了自己deadline的狀態,作為2019年發表CNS主刊論文最多的華人科學家,顏寧的高效率源自自身的努力,「36小時,兩杯咖啡,兩杯濃茶,兩杯紅酒,兩小時的睡眠:上線一篇論文《CELL》,被拒一篇論文,投出兩篇論文。。。。。開學這個deadline之前該做的都做完了。修養一下,接著吵架(大牛被拒稿,一定會和reviewer進行探討,尋找被拒稿的原因,畢竟科研大牛們自己本身就是很多頂級期刊審稿人,性格較真有強迫症的顏寧,把與reviewer的交流戲稱為吵架)」。
拿CNS主刊論文灌水的顏寧
對於所有的科研工作者而言,一輩子能在CNS主刊上發表一篇論文都會覺得非常滿足,然而顏寧卻可以拿CNS主刊論文灌水,在顏寧微博deadline中題到上線論文,是在2020年8月28日,在世界頂級期刊《Cell》 在線刊發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Blocking Sugar Uptake into the Malaria Parasite Plasmodium falciparum」的研究論文,作為基礎科研的原創性成果,顏寧團隊和清華大學的科研團隊發現抗瘧原蟲選擇性抑制劑C3361通過同時靶向PfHT1的正構和變構位點,為下一代抗瘧化學療法的發展提供了概念證明。雖然很多檸檬精們把顏寧的科研成果歸結於冷凍電鏡的使用,但是全球擁有冷凍電鏡的機構有很多,然而又顏寧這樣高產的科學家數量屬於鳳毛麟角,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顏寧有望超過自己的導師施一公,成為全球發表CNS主刊論文最多的華人教授。
敢於面對差距,才能做到超越
每當諾貝爾獎評選來臨之際,看到旁邊的日本教授連續多年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而中國只有屠呦呦老奶奶一人獲得諾獎,國內的媒體紛紛質疑國內的科研學者花費經費在研究些什麼?為何科研界不能象體育界參加奧運會一樣,為祖國爭光?畢竟國內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非常快,對於科研界的無法突破諾獎意見非常多,然而諾獎不是應用科技短平快項目可以獲獎的,諾獎大部分屬於突破性原創的基礎科研,都是屬於長時間的投入才帶來的結果,現在日本科學家連續多年拿諾獎,主要是上世紀,日本對科研領域的巨大投入,就拿國內反對的冷凍電鏡為例,國內頂級學府清華大學購買冷凍電鏡被稱為浪費金錢,而在日本一個40人的實驗室就可以獨享4臺電鏡,讓當時還在清華大學的顏寧驚嘆不已!
顏寧的成就源自努力,而不是當年國內支持「韓春雨」等人對顏寧的攻擊和污衊,說什麼顏寧全靠冷凍電鏡,沒有原創性成果,就是機械性的實驗員,因為嫉妒韓春雨的原創科研成果,才會發起對韓春雨的質疑!看過顏寧的Deadline,36小時只休息2小時,請問哪些人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