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學習6個秘密:大腦隨時在活化自己,要多挑戰它!

2021-01-21 迅達億針紡織

據研究,人僅僅意識到自身認知活動的5%,大部份的情感、行動是怎麼發生的,我們並不知其所以然,例如為何對某人一見鍾情、心情不好就亂買東西、或聽到一首歌突然流下眼淚。直到20世紀,科學家才有辦法觀測大腦活動狀態,發現重量不過1公斤多一點的大腦,掌握著人類命運的鑰匙,人會變得更好或更壞,關鍵都在大腦裡,「大腦產生觀念,觀念產生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又改變大腦,」認知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指出大腦塑造的循環。

數百萬年來,人類祖先克服無數險惡的環境與挑戰生存下來。現代人的大腦,可說是經過無數次升級改良的精品,足以適應各種各樣的狀況,也具有解決問題的無窮潛力。歸納整理對於大腦最新的研究與發現,你必須掌握幾個重點:正確理解大腦的運作趨向→善用啟發心智的方法→強化個人優勢,大腦就能幫助你發光發熱,成就最好的自己。

別再用錯你的腦

1.腦細胞會死,神經可塑性卻持續一生

人們常以為,聰明靈巧是天才的專利,事實上可能是你誤解自己的腦,它才無法盡情發揮。「成年人的大腦不能改變」這觀念其實大錯特錯。害得很多家長忙著在孩子連話都不會說時就送去「開發大腦」,以為這樣能確保孩子的聰明才智。

愈來愈多研究證明,成人的大腦依然具有可塑性,能因應環境改變及獲取新的訊息,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會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設定,不管是認識新朋友還是發明回家的新路徑。

美國腦神經科學家莫山尼克便是神經可塑性領域的頂尖翹楚之一,他研發的訓練軟體成功幫助學習障礙的孩子改進認知功能,針對銀髮族鍛鍊大腦的軟體則能改善老人衰退的記憶力、思考力和提高信息的處理速度。就算無法使用這些神奇的軟體,也可以磨利自己的大腦:記住,人的大腦非常害怕無聊。要去學完全嶄新的、需要全神貫注才學得會的東西,啟動大腦可塑性的控制系統。如果你每天走同樣的路線上班、工作早已駕輕就熟,社交圈裡只有老朋友……很遺憾,你的大腦可塑性系統已經僵化了。

「我們的大腦就是來演化對新奇的東西起反應的,如果要充分感受到自己活著,就必須不斷地學習,」這是《改變是大腦的天性》作者多吉醫師的忠告。努力幫大腦找新鮮的樂子吧!它會用心智年輕來感謝你。

2.大腦隨時在活化自己,要多挑戰它

「人終其一生90%的腦細胞都在沉睡,真正運用的不到10%」,這句廣告詞其實是一則沒有證據(甚至連來源都不清楚)的偽科學神話,卻誤導人類幾十年。

腦部掃描的研究顯示,大腦幾乎時時處於整體活化的狀態,例如你能邊讀這篇文章邊吃東西,就是大腦各個區域互相協調工作的結果。人的大腦為了生存絕不浪費任何能量,閒閒沒事幹的神經元馬上會被修剪取代,依據用進廢退的鐵則,大腦裡根本不會留著沒開發的腦細胞佔用空間。

多挑戰自己的心智,讓大腦神經元網絡連結得更密集,才是真正的全腦開發。

3.兩個半腦要合作,不可能單獨開發右腦

「左腦重理性,右腦重感性,人類未知的潛能都蘊藏在右腦中,開發右腦可以大幅提升所有能力」這種強調右腦的優越性,似是而非的教養迷思,讓許多父母心甘情願把錢掏出來讓孩子去「右腦開發」。但精密的腦部造影技術證實在嬰兒發展時期,大腦兩邊已能同時處理訊息,沒有所謂3歲前是右腦主導大腦,可用某種方法激發右腦活力,或6歲後優勢從右腦切換到左腦的說法。

大腦雖然的確分成左右腦,卻不是獨立運作,「將左右腦分開討論是很誘人的做法,但它們實際上是兩個半腦,原本就設計在一起工作,成就一個柔軟、單一、整合型的完整大腦,」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與醫學教育系教授,《左手、右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作者麥克麥納斯指出。

兩半腦間以胼胝體相連,協助左右半腦溝通協調,大腦的每項功能都需要兩個半腦通力合作。例如很多人以為欣賞音樂是右腦在主導,「右腦是對旋律很靈敏。但理解音樂結構變化(樂理)的能力,卻是左腦比較強,」中研院院士、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教授解釋,左右半腦各有相對優勢,分工合作才能處理好任務。

胼胝體正常相連的狀況下,左右半腦訊息交流的速度非常快,「千分之一秒就傳過去了,」洪蘭指出,不可能單獨訓練左腦或右腦,「也沒有用左手寫字鍛練右腦這回事,」她強調。 高效學習6個秘密

在腦科學定義裡,學習並非發生在固定的時間、場所或限於某些知識。當神經元受到刺激而連結重組,形成新的迴路使行為發生變化,就是學習。因此女孩子研究怎麼化美美的妝是學習,業務員想辦法提升業績是學習,甚至「在正確的時機說該說的話」都是學習。學習深深影響人生各個面向,順著大腦特性栽培,神經元網絡將更建構得更完善,宛如不斷開發擴建的新興城市。

1.大腦愈開心,學得愈好

近50年,科學家發現腦內的化學傳導物質,和建立神經細胞迴路密切相關。有些傳導物質能活化或抑制神經細胞,有些則能促進腦內特定的生化反應,加快學習的速度。化學傳導物質是否平衡,會影響學習的速度、記憶的穩固,「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正常,大腦運作就會失靈,」曾志朗指出。

帶來快樂感覺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便是提升學習效能的要角之一。當達成目標時,多巴胺會大量分泌令人欣喜莫名,同時也讓達成目標那個行為的神經迴路連結得更緊。而負責愈高層次任務的皮質區,神經細胞的多巴胺接受器愈多,「學會新事物、成功解決問題,都會讓多巴胺釋放,」曾志朗解釋,如此人才會積極突破困境、精益求精,不斷演化下去。

研究證實多巴胺會刺激大腦可塑性改變:行為開始→經過嘗試錯誤終於成功→得到成就感和報酬→多巴胺釋放快感湧出→固化達成該行為的神經迴路→增強嘗試的動機→再次做該行為。善用這個學習的良性循環,不分年齡、性格或際遇,誰都可以強化學習,重塑大腦。

■保持動機:達成目標、得到報酬的欲望,是促使人前進的動力。失去鬥志時,「尋找心中憧憬的前輩,效法他的一舉一動,可以幫助自己振作起來,」腦科學者、東京工業大學知能系統科學協力教授茂木健一郎認為,模仿是大腦重要的學習方式,僅僅只是觀察他人的動作,前額葉運動區的鏡像神經元也會活化,特別是愈欣賞的對象,愈能夠激勵自己見賢思齊。

而從小課題開始累積快樂的成功經驗,稱讚自己,會更有自信和動力克服難關。

■樂觀的威力:當人對未來有美好想像時,大腦負責情緒判斷處理的杏仁核及吻側前扣帶皮質會活化,覺得好事就在不遠處,更勇於行動。

專門製造巨大石油化學設備的日本日揮公司建設現場所長高橋直夫,30年來在世界各地負責建造石化設施,聞名全球石化界。目前在沙烏地阿拉伯現場管理高達7000多位各國員工,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麻煩,「笑著工作」卻一直是他的原則,「無論發生什麼困難,領導者都要像太陽一樣的開朗明亮,」他說。

笑不是逃避現實,而是無所畏懼、絕不放棄的宣示,不但穩定軍心,「更容易釐清事情的脈絡,綜觀全局解決問題,」高橋直夫的經驗中,笑的作用不可小覷。「裝笑也有相同的效果,」茂木健一郎指出,口角上揚做出笑的表情,和真心發笑活化的大腦區域相同,一樣能增加抗壓性,減少負面想法。

2.愛運動,頭腦更聰明

當你了解運動和心智功能的關聯,可能會怨恨過去常蹺掉體育課,「大腦是在走路運動時發展出來的,」生物學家、《大腦當家》作者麥迪納指出,人類祖先平均一天要走20公裡,支持大腦不斷演化的,「是奧林匹克比賽標準的身體。」

運動會使腦細胞得到更多氧氣和養分,還能增加神經生長因子BDNF的濃度,幫助神經元生長。常運動的兒童和青少年,能運用更多的認知資源做作業,持續力較好。一項英國研究顯示,兒童在上課前做5分鐘基本運動如手臂畫圈擺動,學習動機及效率都會提升。

麥迪納在辦公室放了一臺跑步機,休息時不是喝咖啡而是走路,他甚至在跑步機上邊走路邊回電子郵件。也許你沒辦法像他做得這麼徹底,至少多利用午休時間散散步,幫助大腦新陳代謝順暢。在學習的空檔安排肢體活動,不但能紓解壓力,更可以活化身體狀態,不容易分心。

3.努力、好奇、放鬆有助創意

發明LED,擁有多項專利的發明家侯隆雅克,有天躺在浴缸裡泡著熱水澡,扭著捲髮想實驗時,覺得天花板的燈太亮了,讓他眼睛不舒服,想把光線調暗一點,隔天他就開始研究調光器的組合配件。靈光一閃並不是天才的專利,人人都有潛力變成創意人:

■充分準備與練習:創造力不是一步登天,牛頓看到蘋果落下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他在頓悟之前,已孜孜不倦研究物理學,經常思考許多問題。

「基礎要先打好,」曾志朗認為,就像打棒球,練習愈熟練,身體各部位協調愈好,執行系統愈快達成自動化,監控系統才有時間思考、調整,舉一反三,處理球場上各種突發狀況。「大腦每個單位時間的認知能量是有限制的,」曾志朗說,如果執行一般任務就佔去大部份資源,大腦就只會因循過去的做法,變不出新把戲。

■強烈探索的欲望:當發現新鮮有趣的訊息時,前扣帶回會將情報傳到前額葉大腦皮質,由相當於總司令的前額葉大腦皮質,決定這時該活化哪一種神經細胞作出回應。「靈光乍現」就經常發生在這個過程中。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的人,前扣帶回和前額葉皮質間的聯繫迴路強壯,因此能儲備豐富的信息激發創意,反之事事習以為常,懶得一探究竟的人迴路便會弱化,自然沒有足夠的電力發光。

「要發揮創造力,必須不斷對世界發出疑問,」茂木健一郎建議,例如「真的是這樣嗎?」「這樣就夠好了嗎?」「自己還有什麼不足之處?」持續這樣的思考習慣,「一定會出現『啊!就是這個』的答案。」


■休息、放鬆讓好點子浮現:大腦持續處理某個主題而過度使用時,會出現「饜足」的現象,「一直拚命想,神經系統反而被關住,想不出新東西,」曾志朗解釋,這時候不能再鑽牛角尖,要暫時放下去做別的事,出去走走、睡一覺,釋放被關住的神經細胞重新連結整理,過一陣子再回來或隔天起床,往往就有新法。找出能單獨放鬆的場所也很重要,不管是浴室、計程車都好,「當大腦不會被太多不相關的情報幹擾,好點子才容易浮現,」茂木健一郎提醒。

4.三方法幫大腦專注

從小我們就被叮嚀上課要專心,不準偷看漫畫、傳紙條。但人的注意力原本就有極限,「大約過了10分鐘,人的注意力就會開始游離,」麥迪納博士指出。要幫助大腦集中精神,維持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可以試試:

■分段落:不要貪心想把訊息一次囫圇吞棗,尤其對初次接觸的新知識,要有時間休息讓大腦消化。開會、簡報時如果不想看到臺下昏沉打瞌睡,最好從基本的概念開始講解內容,循序漸進,效果會更好。

■要專心、不要一心多用:邊吃飯邊聊天這種自動化作業,對大腦並非難事,但邊開車邊講手機這種雙方都需要注意力的任務,就很容易出錯。如果一個人的作業過程一直被打斷,不只花更多時間才能完成,錯誤率也會提高50%。

■用情緒刺激當釣餌:大約每10分鐘左右,發現聽眾眼神渙散時,可以用和主題有關的故事或能引發情緒的事件,重新抓住他們的注意力。

5.理解、圖像,有助記憶力

英國音樂學者克萊夫是腦神經醫學上的知名病人:他因病失去記憶力,不但無法儲存新記憶,過去的記憶也被刪除一空。神奇的是,記憶只能維持幾秒鐘的他,仍能駕輕就熟演奏樂曲,保有個人的風格。人的記憶系統奧秘複雜,每個類型的記憶在大腦裡處理儲存的部位也不同,了解記憶系統特性,才能增加記憶壽命。

■分散比集中記得牢:例如一周後要考試,在一星期內10個不同的時段重複讀考試的內容,比起一口氣看10遍的效果更好。而需要記住的信息,最好經常溫習一下,再加入新的相關數據一起思考,便不會學了新的卻忘了舊的。

■搞清楚訊息的意義:不明就裡死背的知識很難被提取出來使用,愈了解學習主題的意義,多結合真實的經驗和具體例子,訊息會自動被儲存且持續較久。

■善用圖片優勢效應:圖片的學習速度與記憶效果,比口語或文字更強。將需要記憶的內容可視化、想像這些物體,或讓它們彼此產生互動關係(愈滑稽愈有用),會更容易回想起來。

■多練習:研究證實,將學習到的信息反覆輸出練習,更有助大腦迴路的定著。抱著參考書猛讀,不如大量解題;對銷售員來說,要熟悉產品的專業知識,比起猛背數據,多向顧客做簡報能更快上手。

6.睡得好睡得夠,才學得會

對身體肌肉來說,睡覺等於休息,但對大腦來說,睡眠時依然有許多任務要做。在快速眼動睡眠(佔睡眠周期80%),大腦裡的神經元送出各種電流訊號彼此交談,忙碌程度不下於清醒。睡眠會影響人習得和保持新技能的方式,睡眠被剝奪的人,創造力和決策能力都會變差。

愈來愈多研究發現,睡眠對「記憶的整序和強固化」很重要。學習、訓練之後睡一覺,可以讓作業的表現進步。熬夜K書雖然能暫時應付考試,知識卻無法進入長期記憶庫儲存,很快忘光光。如何利用睡眠的力量?專家建議:

■小睡片刻:人在下午的一段時間,會經驗短暫的昏昏欲睡,「午睡時區很重要,我們的大腦在這個時段工作效率不好,」麥迪納博士指出,休息個30分鐘,可以提高午後的認知表現。

■了解自己的作息型態:睡8小時只是通則,每個人還是有個別差異,也會隨年齡而變化。了解自己睡多久感覺最好,依照自己的睡眠需求安排行程,效率會更好。

■讓大腦在睡夢中複習:例如為期兩天的教育訓練課各有主題,講者可以先在第一天把全部內容大略介紹一遍,讓學員透過睡眠強化記憶,隔天再深入講解。


相關焦點

  • 活化大腦的15個習慣
    你的大腦說不定已經開始老化。持續放任不管的話,腦子會愈來愈老。有些人在40多歲,已經提早出現大腦老化的徵兆!難道我們要死心斷念,放任大腦退化嗎?不,不可以!從現在開始,已經進入「人生百歲」的時代,絕不能死心放棄。有一個神奇的方法,與其說是抑制大腦老化,不如說是促進大腦活化,使其保持青春。
  • 大腦的秘密:如何開發記憶寶庫讓學習更輕鬆?
    要想牢牢記住新事物,我們一定離不開了解關於遺忘規律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單詞也不例外。該研究發現我們大腦的遺忘規律是:(1)遺忘是學習之後立即開始的(2)遺忘進程是不均勻的,先快後慢;新學的知識在一天後如果沒有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經過差不多一周就忘得差不多了。
  • 趕緊告訴爸媽,這樣做可以活化大腦!!!記得轉給更多人知道哦
    如果可能,真不想患上認知症,希望永遠保持頭腦的年輕啊!我們在長壽之國---日本的各地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了一處非常令人驚奇的地方。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功能反而更好了。其中甚至有人大腦的年紀年輕了15歲。令人驚奇的健康賢者,隱藏在其中令人意想不到的返老還童的秘密是什麼呢?
  • 鍛鍊大腦、活化腦力的清單
    在這些腦力活化術中,有些是一直在做的,比如散步、適當的遺忘、利用睡眠保存記憶等等,有些是以前沒有做從書中受到啟發的,比如一天畫一張圖和安排無行程的一天等。其實,整本書裡所說的內容,不外是:要不斷吸收新鮮的知識,不要墨守成規地生活,要給大腦新的刺激,使大腦保持和增強活力,不要一味追求輕鬆省事,加速大腦老化。
  • 《學會如何學習》:由大腦工作原理入手,概括高效學習的8個方法
    前言: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只有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才能不被社會淘汰。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去努力學習,但就結果來說,光有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好比,有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付出了不亞於別人的汗水,但考試成績卻不盡如人意。因此,找到高效學習的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 「思維圖」讀書多≠懂得多,如何讓大腦真正高效閱讀、學習?
    信息知識的不需要多,關鍵在於能吸收、內化的底層知識(心理學、認知行為學、神經科學等元理論)有多少。所以今天分享的就是我上完L先生智識營第一課的「高效閱讀、學習法」後,對於信息接受和知識獲取的延伸思考、更多領域應用。
  • 《最強大腦》開播了,給孩子打造最強大腦,需要培養這6個能力
    《最強大腦》又開播了,有可以見證多少牛人的令人驚嘆的「超能力」記得之前看過最強大腦,被張夢南給圈粉了。最強大腦的秘密曾經在晉級賽中,張夢南要跟劉星圖PK點燈小世界,這個環節不僅需要大量的計算,還需要一定對對手心理的揣摩。劉星圖一路領先,而張夢南沉著冷靜分析局勢,穩紮穩打,慢慢的趕超。不顯山不漏水。
  • 現場|最強大腦高效學習法公開課
    「大家排好隊入場,家長坐在自己孩子的旁邊」,在路上教育老師們有條不紊地維持現場秩序。「現在很多學校都快放寒假了,很多家長都想在寒假給孩子充充電,聽說有最強大腦高效學習法公開課,家長立馬就給孩子報名了,因為報名人數眾多,所以活動分幾場進行。」在路上教育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 被科學家證實了的20個已知的大腦秘密是什麼?
    儘管科學家一個接一個科研成果讓們對記憶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但直到今天,科學家所發現所謂大腦的秘密也只冰山一角,在很程度上,大腦和記憶仍神秘的。研究人員認為記憶個過程,並且當你記憶的時候,實際上就把保存在大腦中零零碎碎信息進行重建。但讓人不解的是,究竟什麼東西引發大腦開始這個重建過程?
  • 一學就會,改變你的學習時間,記憶力秒變高效的2個方法
    一天中記憶力最好的時間,一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6-8點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整,消除了疲勞,從清零的「空杯」狀態開始復甦,不受繁雜信息的幹擾,使得頭腦清醒擁有很強記憶力,此時是進行學習的第一個最佳時間。20-22點(臨睡前)這個時間段大腦卸下白天處理繁雜信息的包袱,大腦處於放鬆、輕快的狀態,這是一天中記憶力最高效的時間段,達到了純粹記憶力最巔峰的時刻。概括地說,大腦6點的記憶力最清晰,8點的思考力最縝密,3點的創造力最彪悍,晚8點的記憶力最高效。
  • 從認知大腦學習規律到如何練習,學習力十倍提升的秘密(二)
    我們要儘可能把獲得的新啟發點與自己過去學習過的其他原理聯繫起來,用新原理解釋舊道理,這樣我們能更深刻的理解這個啟發點。這份工作是要專門花時間的。  5.這次討論中能夠給我的啟發,哪些可以立刻變成下一步的行動?我們要如何把他們運用到自己的生活裡。
  • 大腦簡史:廣泛學習
    昨天說到,新生兒的大腦已經具備了1000億個神經元,並通過樹突、軸突相連,形成了無與倫比的複雜網絡。另一方面,我們也時常會有這樣的疑問,人類絕對算得上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但為什麼剛出生的嬰兒除了吃奶就是哭泣,其他的什麼都不會,甚至不如動物呢?答案就是,即便大腦已經萬分複雜,但它的發育還遠未成型。
  • 學習好的孩子,「大腦司令塔」都很發達,3個訓練方法父母要收好
    最近常跟孩子一起做手工遊戲,一來是因為好玩,二來能很好激活孩子的大腦前額葉。前額葉是大腦很重要的一個腦區,我們的記憶力、創造力、行動指令、自控力與專注力都源於此,這也是是部分科學家把它稱之為「大腦司令塔」的原因。
  • 最強大腦挑戰
    最強大腦挑戰是一款非常魔性的遊戲,不僅能給你帶來很多刺激的玩法,還有意想不到的問題,海量的關卡等你來挑戰,你即將會面臨不同的問題,需要開動你的腦筋,無聊的時候隨時都能用來解悶哦!《最強大腦挑戰》遊戲優勢:1.最強大的大腦挑戰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益智遊戲,您將面臨許多考驗。
  • 戒掉自嗨式學習,重返高效閱讀
    什麼「認知升級」、「超級個體」、「關係攻略」,一個都不能少;知乎每天都要刷個兩三遍,有合適的live一定要聽,月薪三萬,年入百萬,這年頭不光要追究大數據,也要追求大數字;定期在朋友圈分享學習心得,並有一套自己的江湖話術。
  • 「最強大腦」吳天勝:左右腦齊「開工」,助你高效記憶
    用左右腦相結合原理,達到快速記憶目的吳天勝,世界記憶大師,中國首位世界記憶冠軍,江蘇衛視《最強大腦》國際賽冠軍選手,吉尼斯紀錄保持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生,歐洲最成功的知識類雜誌《FOCUS新知客》專訪人物,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專訪人物,中央電視臺《狀元360》記憶王大賽冠軍,中央電視臺《想挑戰嗎》「挑戰英雄」。
  • 不是你不夠努力,是沒有喚醒大腦。突破極限,學習力就是超能力
    也可以說,人類的大腦並不是鎖定在6、7歲就不再發育了,它就像肌肉一樣,越鍛鍊越發達。可能你已經踏入成年,但高效運用我們的大腦,依然可以讓我們實現夢想。01 從「腦子壞掉的孩子」到大腦教訓曾經,幼兒園裡有一個聰明的小男孩,因為小朋友的惡作劇摔壞了腦袋。
  • 如何高效學習英語?怎樣學好數學物理?從了解大腦組塊開始
    組塊指的是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一些小而緊湊的信息包,就像電腦文件壓縮成ZIP文件,壓縮著一組信息碎片。在你第一次見到一個全新的概念時,它有時看上去並沒有什麼意義,就像一堆亂糟糟的拼圖。當你全神貫注在某件事上的時候,就好像你的腦子裡有一隻章魚,這隻注意力的章魚會在必要時把它的觸鬚穿過工作記憶的四個插槽,從而幫助你把可能分布於大腦不同區域裡的信息給聯繫起來。注意,這和發散模式下的隨機連接不一樣,集中注意力從而將大腦的不同部分連接起來,並將不同的想法聯繫在一起,是專注模式下學習的重要部分,它也常常幫助組塊的初始創建。
  • 大腦的秘密 記憶去哪了?
    大腦的秘密 記憶去哪了?時間:2015-10-02 08:59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腦的秘密 記憶去哪了? 導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們都有自己偏好的歸檔系統,能將一桌子亂七八糟的物品分門別類,有序放入編有索引的檔案櫥櫃。那麼,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建立信息歸檔系統的呢?
  • 4個高效學習法,把時間效率最大化!
    學會如何學習,不斷為自己盤整裝備,隨時保持最佳狀態,才能在海量的碎片化知識中站穩腳步,抓住最佳的機會!1、放棄「沒有生產力」的學習要讓學習有效,關鍵在於有無判斷力與自制力,只讓「有價值的念頭」進入腦中。也就是:學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