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魯兵安團隊:雙金屬氧化物複合正極在鉀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2020-12-05 測試狗科研服務

【研究背景】

鋰金屬資源由於其分布不均以及儲量有限導致鋰離子電池(LIBs)價格相對較高,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要求。而鉀金屬因其自然儲量大、相比鋰金屬相近的氧化還原電位和較低的價格,使其是鋰離子電池最具吸引力的替代品之一。然而,鉀離子的半徑相較鋰離子更大,所以會在電極材料充放電的過程中使其體積發生變化,嚴重削弱了電極的穩定性。因此,開發高性能的鉀離子(KIBs)電池正極材料(尤其是鉀離子複合材料)來緩解電池體積的變化並用其構築高性能的鉀離子電池就顯得十分必要。

【研究成果】

近日,湖南大學的魯兵安(通訊作者)課題組報導了一種雙金屬氧化物Sb2MoO6/rGO複合正極,並將其用於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研究中,獲得了極高的放電容量和循環穩定性。

本文亮點:

將雙金屬氧化物Sb2MoO6和rGO的複合物作為鉀離子電池的正極,在100 mA g1和200 mA g1時分別達到了402 mAh g1和381 mAh g1的放電容量,且在電流密度為500 mA g1條件下,其具有較高的循環穩定性。

利用電化學表徵、原位X射線衍射(XRD)、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密度泛函理論(DFT)對高效電極的本質、鉀離子嵌入脫出的機理以及Sb2MoO6中Sb、Mo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

證實了Sb2MoO6中相的變化和鍵的斷裂順序,為鉀離子電池中金屬氧化物基電極材料的開發提供了基礎。

【圖文解析】

圖1a為Sb2MoO6不同視角的晶體結構圖。其中,四個Mo原子處於晶胞中心,Mo原子層的上下分別同四個Sb原子相連。本文利用氧化石墨烯(GO)納米片為模板,合成了Sb2MoO6納米片。XRD(圖1b)和拉曼光譜(圖1c)的結果中都出現了Sb2MoO6的特徵峰。此外,拉曼光譜中還證明了還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存在,其可以提高Sb2MoO6的導電性和儲存鉀離子時的倍率性能。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不同放大倍數的圖片則表明產物為納米薄片結構。

圖1 Sb2MoO6的晶體結構及其XRD、拉曼光譜和SEM圖

為了進一步研究產物的結構和成分,對其進行了TEM和EDS表徵。結果表明,Sb2MoO6形貌為納米薄片,結晶性良好,其中Mo、Sb和O元素分布均勻,這都與上述圖1的結果相對應。

圖2 Sb2MoO6納米片的TEM、HRTEM、HAADF-STEM和EDS元素分布圖

圖3為Sb2MoO6/rGO、Sb2O3/Sb8O11Cl2/rGO和MoO2/rGO的電化學性能表徵。從圖中可以看出,Sb2MoO6/rGO複合電極在100 mA g1和200 mA g1時分別達到了402 mAh g1和381 mAh g1的放電容量,此外,在電流密度為500 mA g1條件下,其經過100次循環後仍然表現出較高的循環穩定性。

圖3 Sb2MoO6/rGO、Sb2O3/Sb8O11Cl2/rGO和MoO2/rGO的電化學性能

為了更深入地揭示Sb2MoO6/rGO複合電極中Sb和Mo元素的功能,對產物進行了原位XRD表徵,並繪出了其等高線圖。TEM圖中不同放電階段產物的晶格條紋所對應物質與原位XRD結果一致。其中,非晶態K2O/MoO3的存在降低了Sb在形成合金和去合金化過程中對電池體積的影響,從而提高了電極的電化學穩定性。

圖4 Sb2MoO6/rGO複合電極的原位XRD和不同放電條件下的TEM

圖5為Sb2MoO6在鉀離子嵌入時的晶格結構變化圖。由於K+離子半徑較大,因此只能嵌入晶格中的對稱位點。K+離子的嵌入使得Sb2MoO6的晶格發生嚴重扭曲,並造成了四個Mo-O鍵的斷裂,從而擴大了其體積。隨著K+離子的持續嵌入,晶格中的Sb-O鍵斷裂,體積進一步增大。此過程也伴隨著Sb納米顆粒以及無定型Mo化合物的形成。最後,作者還採用DFT計算驗證了原位XRD和TEM的結果。

圖5 Sb2MoO6在鉀離子嵌入時的晶格結構變化

【本文小結】

本文利用GO作為模板,通過水熱法合成了Sb2MoO6/rGO複合正極,並研究了其在鉀離子電池中的性能。結果表明,該複合電極具有極佳的放電容量和循環穩定性。此外,本文還對其性能增強的機理進行了詳細系統地研究,揭示了其本質。本文為鉀離子電池中金屬氧化物基電極材料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導,也為鉀離子電池性能的提高指明了方向。

文章題目:Nature of Bimetallic Oxide Sb2MoO6/rGO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Potassium-Ion Batteries.

Adv. Sci., 2019,DOI:10.1002/advs.201900904.

相關焦點

  • SCMs|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自支撐負極材料:氮摻雜空心碳纖維
    近日,湖南大學魯兵安教授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具有多級結構
  • 協同離子擴散機制引入鉀離子電池的研究
    可充電電池在電子產品和大規模的電能儲存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在關於成本和穩定性方面的許多問題仍未解決。在眾多的鋰離子電池替代者中,由於鉀(K)的低成本和較低的標準電位,鉀離子電池在價格和能量密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 基於轉換類反應過渡金屬氧化物為無鋰正極的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電池
    尤其是,隨著金屬鋰電池和全固態鋰電池的發展,具有高能量密度無鋰/少鋰正極材料應用於固態電池逐漸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一直以來,在傳統鋰離子電池中,基於轉換類反應的過渡金屬氧化物(TMOs)一直作為負極活性材料。
  •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   記者7月2日從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洪傑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曲久輝院士團隊合作,在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支持下,在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吸附除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此類功能材料的開發及應用提供了新的科學線索,相關論文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和《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 利用超氧-過氧化物可逆轉化,實現大容量鉀離子二次電池|NSR
    近日,南京大學及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周豪慎教授團隊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研究論文,他們成功實現了超氧-過氧化物之間的可逆轉化,將其應用於鉀金屬二次電池的正極,並在此基礎上製備了大容量、封閉式、長循環的鉀金屬二次電池。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
    為獲得最高的能量密度,位於元素周期表左上方的金屬鋰成為了當今二次電池的第一選擇,其極負的標準電極電位(-3.04V)意味著其與正極組成全電池後,電池具有高的電壓輸出;而鋰金屬是最輕的金屬,這又意味著具有較高的克比容量。能量=比容量×電壓,因此鋰相關電池技術能量密度在現行電池中幾乎是最高的。此外,鋰離子電池還擁有體積小的優點。
  • 南京師大周小四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電池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成果(1):梳理了目前常見的鉀離子電池層狀正極材料,重點分析和探討了層狀正極材料的儲鉀機制和性能優化,並展望了未來層狀正極材料的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  層狀材料在鹼金屬離子二次電池中具有深遠的研究背景,從最初不含Li+的TiS2正極,到含Li+的LiCoO2,Li-Ni-Co-Mn-O三元材料,再到高容量的富鋰相;負極一側則有石墨,過渡金屬硫化物等。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 韓國推出新型複合催化劑 有效提升MAB電池的充放電性能
    他們將極薄的金屬氧化物薄膜沉積在鈣鈦礦催化劑表面,通過兩種催化劑之間自然形成的界面,提高新催化劑的整體性能和穩定性。金屬空氣電池(MAB)具有儲能高、重量輕、價格低廉等優點,被視為重要的電動汽車潛在應用技術。最近,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UNIST)下屬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催化劑,可以提高 MAB 電池的性能,比如充放電效率。
  • 東北大學理學院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東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劉曉霞教授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提出銨離子在氧化錳材料內部的存儲機制,豐富了儲銨材料能源化學基礎理論,並為製備新型高性能水系銨離子可充電電池提供了新的機遇。
  • 湖南大學物電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成功研發高容量高穩定性碘-鈉電池
    日前,一種新型的碘-鈉電池由我校魯兵安教授課題組研發成功,相關論文《An iodine quantum dots based rechargeable sodium-iodine battery》於10月24日在線發表於《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響因子15.23),博士生龔德才與博士後王斌為共同第一作者
  • 【中國科學報】高功率長壽命水系鉀離子全電池問世
    水系鹼金屬離子電池由於其固有的安全性,成為電網儲能的新興候選體系之一。然而由於很多電極材料在水中存在溶解現象、傳統水系電解液電壓窗口較窄等,大大限制了電極材料在水系電池中的選擇。  對於正極,富錳鉀基普魯士藍材料由於對水穩定且兼具高電壓和高容量的優點,成為水系鉀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首選,但是,其在低鹽濃度電解液中循環時存在嚴重的溶解問題。
  • 鋁離子電池電極與電解液材料研究獲進展
    它利用地殼上最豐富的金屬元素之一的」鋁」做為電池材料,由於一個鋁離子與鋁原子間的轉換,能夠有三個電子的得失,使其理論比容量僅次於鋰,具備高度開發潛力。   從80年代開始,美國聯信公司、美國康乃爾大學、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印度理工學院等單位皆陸續投入鋁離子電池開發,使用石墨、氟化石墨、金屬氧化物、導電高分子等材料做為正極,但皆未得到理想的放電電壓(<1.7V)與足夠的充放電循環(<100次)。
  • 教授研製鋁離子電池:登上《自然》雜誌 多家企業願買斷
    近日,一則湖南大學教授研製鋁離子電池新聞引發網友關注,據悉在iphone等使用鋰電池的手機上需要1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充電量,在該鋁電池上1分鐘即可完成。湖大教授研製鋁離子電池是否可靠引來網友質疑。據悉目前國際頂級學術刊物《自然》在線發表《快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論文。並且數家知名企業希望買斷此專利。有網友稱,能上《自然》雜誌證明非常靠譜,中國人不應該妄自菲薄。
  • 氧化鋯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中的應用
    目前,國內外主流市場研究的熱點主要為其中兩類,一類是新能源電池車上作為動力用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是一種低溫燃料電池;另外一類是應用在分布式電站和汽車輔助動力等領域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表1為目前燃料電池的五大類型及其性能參數。
  • ...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Joule》上發表 首次成功構建柔性鉀離子電池
    鉀元素儲量豐富,成本低廉,且具有較低的氧化還原電位(-2.92V),鉀離子電池體系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發展,柔性電池作為柔性電子設備的關鍵部件,也引起了學界極大的研究興趣。目前,鉀離子電池的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而柔性鉀離子電池的研究此前未見報導。柔性鉀離子電池的研究難點有三個:一是缺乏有效的正極活性材料。
  • 物電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在儲能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原標題:物電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在儲能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日前,我校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在儲能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楊鈺樺博士為第一作者、魯兵安教授為通訊作者,在ACS Nano(影響因子12.88)發表了題目為《Bacteria Absorption-Based Mn2P2O7-Carbon @ Reduced Graphene Oxide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的論文。
  • 龐歡AEM最新綜述:過渡金屬基MOF在能量存儲中的應用
    2.3 Ni基MOF及其衍生物的應用 在儲能器件中,MOF一般通過兩種途徑進行應用:一是通過以該材料作為前驅體碳化得到所需的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氧化物與碳的複合材料,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得到單種金屬氧化物或其與碳材料的複合物;二是直接利用製備得到的原
  • 固態電池什麼時候可以商用_全固態電池電極材料
    另外,能量密度也不能滿足大型電池的要求。對於電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電極材料及其界面進行改性,改善電極/電解質界面相容性;二是開發新型電極材料,從而進一步提升固態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正極材料   全固態電池正極一般採用複合電極,除了電極活性物質外還包括固態電解質和導電劑,在電極中起到傳輸離子和電子的作用。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騰飛等綜述:設計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或鋰金屬電池...
    固態電解質材料 固態電解質相比於液態電解質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使得它在下一代電池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然而,單一類型的固態電解質室溫離子電導率低以及不穩定的電解質/電極界面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其大規模的開發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