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鉀離子電池最新優秀工作總結
在本研究中,通過在還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碳點(CDs@rGO),構建了柔性三維結構的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該三維結構的CDs@rGO薄膜具有利於電解液進入活性位點的通道,可有效增強電子/離子的傳輸和擴散。此外,CDs引入的大量缺陷和含氧官能團,可有效提升比容量,提高倍率性能,改善電化學性能。
-
南京師大周小四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電池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隨著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領域被廣泛地應用,人們對鋰資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然而,鋰元素在地殼中的儲量僅為0.0017 wt%,無法滿足大規模儲能及電動汽車等領域日益發展的需求。因此,從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用的角度來看,尋求低成本、高安全和長循環壽命的新型二次電池體系至關重要。
-
新生代二次電池技術,誰將成為明日之星?
鋰離子二次電池以其清潔高效、質量輕、容量大等優點,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設備電源中。近年來,隨著電動車等大型動力系統技術的發展,對二次電池的需求逐漸向大功率、低成本邁進,而且在能源和環境問題的日益加劇下,綠色可再生資源成為研究的熱點。
-
基於碳點@氧化石墨烯紙的柔性鉀離子電池負極
此外,CDs引入的大量缺陷和含氧官能團,可有效提升比容量,提高倍率性能,改善電化學性能。這種獨立且靈活的CDs@rGO負極在100 mA g-1的電流密度下具有310 mAh g-1的高比容量,初始庫倫效率(ICE)約為44.4%;在200 mA g-1的電流密度下循環840次後仍保持244 mAh g-1的比容量;即使經歷連續6次電流變化後,在500 mA g-1的高電流密度下也可以提供185 mAh g-1的比容量。
-
我國科學家開發全球首個超過500Wh/kg鋰金屬軟包電池
有鑑於此,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均設定了開發出能量密度高達500 Wh/kg的二次鋰電池發展目標。經典的基於三元正極材料體系鋰電池的工作原理是基於過渡金屬(TM)相關的陽離子氧化還原反應,但受限於陽離子活性容量,該類電池容量難以達到500 Wh/kg,而氧元素有關的陰離子氧化還原活性則有望大幅提升電池能量密度,成為了目前二次電池體系研究的熱點前沿。
-
協同離子擴散機制引入鉀離子電池的研究
最近對鉀離子電池的研究層出不窮,但大多集中在對新型電極材料的開發上,而對鉀離子存儲與傳輸機理的研究尚缺少深刻的認識。然而,這恰恰是鉀離子電池技術取得突破的關鍵。鉀離子電池依靠鉀離子在正負極之間脫嵌來存儲釋放能量,但負極材料大多為不含鉀的材料,因此正極材料作為鉀離子的主要提供者,貧鉀材料顯然不是理想的正極材料,鉀型水鈉錳礦(K-Birnessite)也受限於此。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
為獲得最高的能量密度,位於元素周期表左上方的金屬鋰成為了當今二次電池的第一選擇,其極負的標準電極電位(-3.04V)意味著其與正極組成全電池後,電池具有高的電壓輸出;而鋰金屬是最輕的金屬,這又意味著具有較高的克比容量。能量=比容量×電壓,因此鋰相關電池技術能量密度在現行電池中幾乎是最高的。此外,鋰離子電池還擁有體積小的優點。
-
分子原位自組裝構建雙原子共摻交聯結構碳材料實現鉀離子的快速穩定存儲
基於碳材料穩定交聯結構和氮、氧原子摻雜的協同作用,該雙原子共摻碳材料表現出優異的鉀離子存儲特性。【研究背景】相較於傳統鋰離子電池,鉀離子電池因金屬鉀具有儲量豐富、價格低廉等優勢,近年來受到極大關注。 【工作介紹】近日,上海理工大學鄭時有教授與復旦大學孫大林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分子原位自組裝製備氮氧雙原子共摻雜網狀結構碳材料(NOCN)的策略,基於碳材料穩定交聯網狀結構和氮、氧原子摻雜的協同作用,該材料作為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不僅具有高的可逆容量,同時亦表現出優異的倍率及長循環特性,
-
北化楊儒、王峰教授團隊合作:構建高性能鉀離子混合電容器新策略
在種類繁多的混合電容器中,鉀離子混合電容器(PIHCs)因堪比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與超級電容器相似的功率密度和循環性能以及豐富的鉀資源而備受關注。然而,由於鉀離子的尺寸遠大於鋰/鈉離子,本就動力學緩慢的PIHCs電池型負極面臨著比鋰/鈉離子混合電容器更嚴峻的動力學缺陷。因此,推動PIHCs進一步實用化的關鍵在於設計製備具有與電容型正極的動力學相匹配的快速電化學反應動力學的電池型負極。
-
二次電池大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33520.htm 能反覆充電的電池稱為二次電池,亦叫蓄電池,它作為電子設備的關鍵部件之一受到注意,對以行動電話為首的小型設備的無線化、輕量化貢獻頗大。
-
【中國科學報】高功率長壽命水系鉀離子全電池問世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博士生蔣禮威在研究員胡勇勝和副研究員陸雅翔的指導下,利用鐵部分取代錳的富錳鉀基普魯士藍為正極、有機染料苝豔紫紅29 (PTCDI)為負極,及22 mol/L的三氟甲基磺酸鉀水溶液為電解液,成功構建了一款水系鉀離子全電池。該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能源》上。
-
北化楊儒、王峰教授團隊合作:構建高性能鉀離子混合電容器新策略
在種類繁多的混合電容器中,鉀離子混合電容器(PIHCs)因堪比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與超級電容器相似的功率密度和循環性能以及豐富的鉀資源而備受關注。然而,由於鉀離子的尺寸遠大於鋰/鈉離子,本就動力學緩慢的PIHCs電池型負極面臨著比鋰/鈉離子混合電容器更嚴峻的動力學缺陷。因此,推動PIHCs進一步實用化的關鍵在於設計製備具有與電容型正極的動力學相匹配的快速電化學反應動力學的電池型負極。
-
二次電池是什麼_二次電池有哪些_二次電池充放電方程式
什麼是二次電池 二次電池又稱為充電電池或蓄電池,是指在電池放電後可通過充電的方式使活性物質激活而繼續使用的電池。利用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可以組建成一個新電池,即當一個化學反應轉化為電能之後,還可以用電能使化學體系修復,然後再利用化學反應轉化為電能,所以叫二次電池(可充電電池)。
-
湖大魯兵安團隊:雙金屬氧化物複合正極在鉀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研究背景】鋰金屬資源由於其分布不均以及儲量有限導致鋰離子電池(LIBs)價格相對較高,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要求。而鉀金屬因其自然儲量大、相比鋰金屬相近的氧化還原電位和較低的價格,使其是鋰離子電池最具吸引力的替代品之一。
-
NSR文章集錦 | 太陽能轉化與利用
https://doi.org/10.1093/nsr/nwx100https://doi.org/10.1093/nsr/nwz030https://doi.org/10.1093/nsr/nwx051
-
清華大學:發現利於鉀離子電池大規模儲能的陰極材料
近日,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特殊的陰極材料,這種材料可以用於更穩定的鉀離子電池儲能系統。據悉,這種新材料可以使儲能系統在2000次循環之後仍能夠保留94%的容量,每個循環的容量衰減為0.003%。
-
終極二次電池「鋰空氣電池」進入早期實用化階段
根據三家公司的發表,鋰空氣電池循環壽命受電解液量和面積容量比的影響。除了用於反應的氧外,還開發出了伴隨副反應生成的物質的定量測定法,能夠精密評價整個電池反應中反應物、生成物的情況,成功地確定了影響壽命周期的主要因素。
-
鋰-氧電池技術獲突破,電子存儲容量將翻倍
打開APP 鋰-氧電池技術獲突破,電子存儲容量將翻倍 蓋世汽車網 發表於 2020-03-19 09:04:51 (文章來源:蓋世汽車網) 據外媒報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Linda Nazar教授宣布,其研究團隊首次實現四電子轉換(four-electron conversion),該技術將實現鋰-氧電池(lithium-oxygen,Li-O2)的電子存儲容量翻番。
-
Small:碳包覆的鈦酸鉀負極材料助力高性能鉀離子混合電容器
近些年來以鋰離子電池為代表的鹼金屬二次電池在便攜能源市場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加。然而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受到了鋰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和價格波動的影響,難以滿足大規模化儲能的需求。鉀離子混合電容器(PIHCs)因其還原電勢低,綠色環保且地殼中鉀資源儲備豐富,在保持鉀離子電池較高的能量密度的同時又兼具電容器優異的功率密度,有望成為大規模電化學儲能的首選。
-
能源周報:AM、AEM、AFM、Joule等大合集
相應的正極在300次循環後表現出優異的長循環穩定性,每循環的容量下降僅為0.013%,電壓衰減為1.76 mV。這項工作為開發高能量密度應用的富鋰錳基氧化物正極提供了新的思路。這個Se@納米籠/CNT陰極顯示出顯著的可逆容量(0.1 A g-1時為623 mAh g-1)和超長循環壽命(1.0 A g-1下3500次循環後為274 mAh g-1)。本文的設計為先進鹼金屬硫系電池多功能Se主機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