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國四大鹽湖、五大提煉技術路線!關於鹽湖提鋰的一切都在這裡...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溶劑萃取法

將老滷先進行除硼後,加入FeCl3溶液形成LiFeCl4,用磷酸三丁酯(TBP)-煤 油萃取體系將LiFeCl4萃取入有機相,成為LiFeCl4+2TBP的萃合物,經酸洗滌後用鹽 酸反萃取,再經蒸發濃縮、焙燒、浸取、去除雜質等工序,可得無水氯化鋰,最後加入碳酸鈉生成碳酸鋰。

此方法優點是適合從相對較高鎂鋰比鹽湖滷水中提取鹽 酸鋰,但是在萃取工藝中需要處理的滷水量大,對設備的腐蝕性較大,存在萃取劑的溶損問題,在實施過程中對設備材質的要求較高,適合於高鎂高鋰(一般要求鋰含量達到2克/升)的滷水資源。

由於廢液有機物含量過高會對鹽湖造成很大的汙染,萃取法在越來越高的環保標準下無法達到行業要求。

溶劑萃取法主要是大華化工。 大華化工擁有大柴旦鹽湖80平方公裡礦區採礦權。大柴旦鹽湖現已探明晶間滷水含氯 化鉀285.9萬噸;硼45萬噸;鋰30.19萬噸(碳酸鋰當量161萬噸)。鎂鋰比為65:1,鋰含量在0.38g/L左右,提鉀後老滷水含鋰量為2.5g/L,在青海排名第二。

公司的大柴旦鹽湖開發項目總投資12.5億元,分三期開發建設。一期開發產品有:年產氯 化鉀5萬噸;硼 酸1.2萬噸;硫酸鉀鎂肥9萬噸,氯化鋰(碳酸鋰)4500噸以及副產品;二期、三期重點開發鉀系列產品,鎂系列產品和鈉系列產品。

目前公司有碳酸鋰產能約5000噸,剛投產建成電池級碳酸鋰1萬噸。 採取萃取法提鋰,成本可以控制在2萬/噸左右,缺點是設備腐蝕嚴重,物料分離困難,需要大量的鹽 酸酸化處理,因此需要配套產酸設施,汙染嚴重;萃取劑殘留有機物汙染環境。

吸附法

吸附生產工藝首先是對鋰有選擇性的吸附劑將鹽湖滷水中的鋰離子吸附,然後再將鋰離子洗脫下來,達到鋰離子與其他離子的分離,便於後續工序轉化利用。該工藝的關鍵是鋰吸附劑,要求吸附劑可排除滷水中大量共存的鹼金屬,鹼土金屬離子的幹擾,選擇性吸附滷水中的鋰離子,並具有吸附容量高、強度高。

該方法特別適用於高鎂低鋰滷水中鋰的分離(鎂鋰比為500:1或更高),也適用於鋰含量相對比較低的露水(鋰含量一般在300毫克/升以上),在這種滷水中選擇性好,與其他方法相比有較大的優越性。離子吸附法的生產效率高,脫吸後的鋰離子含量(mg/L)為原料滷水中的3倍以上。吸附交換法的最大優點是從經濟和環保上都有很大的優越性,且工藝簡單、回收率高、選擇性好。

吸附法+膜濃縮主要是藍科鋰業在使用。

藍科鋰業主要資源為察爾汗鹽湖,其總面積5856平方公裡,折合成碳酸鋰計約717.5萬噸。鹽湖老滷鎂鋰比為400:1,鋰離子濃度為0.25g/L。

公司2011年引入佛山照明手中俄羅斯吸附法技術,經過多年測試,在2014年完成鹽湖提鋰完整生產線,在進行工藝改造,對吸附法改造、吸附劑優化、廠區、設備進行優化提升後,2017年開始放量生產(同時對設備進行更新、添加Na濾膜、新增24吸附塔提前布局未來3萬噸碳酸鋰擴產做準備、強制蒸發設備)。2018年上半年生產了5002噸,今年以優質的工業級碳酸鋰為主。

公司現有運轉的吸附塔有88座,預計2018年的產量達到1萬噸左右,目前公司正通過在加工環節中加裝除硼裝置來實現今年一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的目標。

公司採取前段吸附+後端膜+化學沉鋰的技術路徑。藍科的滷水濃度低(0.1-0.2克/升),需要吸附劑,再用淡水洗滌,使得鎂鋰比降到5:1。在通過攔截得到精製氯化鋰(濃度0.5克/升),再加壓滲透得到4-5克/升溶液。

2018年藍科鋰業工藝改良,膜法鎂鋰分離工藝替代陽離子樹脂脫鎂工藝。單塔洗淋後的合格液(鎂鋰比例為500:1)提供給啟迪水務,通過啟迪水務膜 法工藝,經過啟迪水務提純後的濃縮液(鎂鋰比例為3:400)交由藍科鋰業鹽田晾曬後生產碳酸鋰產品。

目前,藍科鋰業新增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規劃總投資為32億元,實際投資可能20多億。藍科鋰業單噸碳酸鋰完全成本約4萬(2.33億/8000噸),經過技改成本有所下降,製造成本與青海鋰業相近。

膜法

膜法主要是電滲析法和納濾膜分離法。

電滲析膜分離技術已在柴達木盆地東臺鹽湖進行工業化生產,該技術用於分離鎂鋰重量比1:1-200:1的鹽湖滷水,經過一級或多級電滲析器,利用一價陽離子選擇性離子交換膜和一價陰離子選擇性 交換膜進行循環(連續式、連續部分循環式或批量循環式)工藝濃縮鋰,加入純鹼沉澱出碳酸鋰,產生的母液可循環利用。該方法適用於相對高鎂高鋰的滷水中解決鋰與鎂和其他離子的分離。但其工藝要求是相對淡滷水一般含鹽量低於100克/升的原料,否則會造成分離效果不好,成本大幅度升高,該工藝特點是設置簡單,操作方便,不汙染環境,但分離效率不高,濾膜使用周期較短。

電滲析法將含鎂鋰鹽湖滷水或鹽田日曬濃縮老滷通過一級或多級電滲析器,利用一價陽離子選擇性離子交換膜和一價陰離子選擇性離子交換膜進行循環工藝濃縮鋰,加入純鹼沉澱出碳酸鋰,產生的母液可循環利用。

採用電滲析法+納濾膜的東臺鋰資源公司+青海鋰業(東臺吉乃爾鹽湖)。

東臺鹽湖是青海鹽湖中鋰濃度最高的一個鹽湖,可開採儲量核定244萬噸LCE,滷水鋰濃度平均超過0.4g/L,鉀超過10克/升,支持每年生產4萬噸碳酸鋰的持續可開採規模。

鋰資源公司規劃2萬噸產能,第一條產線(1萬噸)在2018年投產。第二條1萬噸產線預計2020年之前開始,第三條1萬噸產線2020年之後。東臺鹽湖未來提鋰提升空間主要來自鋰資源公司。

公司購買鹽湖所的離子膜交換技術,在電滲析法的基礎上使用納濾膜,主要是靠陰陽電極把鋰離子和氯離子分離出來離子膜交換技術(從5g/L到15g/L),得到氯化鋰溶液,後端再單獨除雜濃縮到30g/L,最後沉澱法,生產出電池級碳酸鋰。

一期1萬噸碳酸鋰工廠,投資成本約4億元。外圍電廠等配套投入較高,碳酸鋰工廠本身需投資2.78億左右。膜損耗率為5%/年左右。

納濾膜分離法

膜分離技術兼有分離、濃縮、純化和精製的功能,又有高效、節能、環保、分子級過濾及過濾過程簡單、易於控制等特徵。其中,納濾膜分離技術是近年來國內外開發研究較多的一種新型膜分離技術。

用納濾膜+反滲透膜技術的主要是恆信融。

公司從事西臺吉乃爾鹽湖鋰資源的開發利用,老滷購自中信國安,價格隨季節性波動。

2017年11月9日,公司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正式建成投產,主要產品為工業級碳酸鋰(99.2%),目前已經有能力提取電池級碳酸鋰,但雜質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後端會加工藝段處理雜質,電池級產品會慢慢上來,主要考量加工成本和時間成本的問題。未來可能繼續提產。目前產量是20噸/天,預計很快能達產。明年可能幹到3萬噸或更多。目前產量是20噸/天,預計很快能達產,未來產量可達3萬噸以上。

相關焦點

  • 目前在鹽湖滷水提鋰的主要方法都有哪些?
    僅青海和西藏鹽湖滷水中鋰的遠景儲量就與世界其他國家目前已探明的總儲量相當。目前鹽湖滷水提鋰的主要方法包括沉澱法、溶劑萃取法、煅燒浸取法、碳化法、吸附法、膜分離技術和電滲析技術等,具體方法如下:一、沉澱法1、.碳酸鹽沉澱法碳酸鹽沉澱法原理是向濃縮除硼後的滷水中加入強鹼除去鈣鎂離子,再用純鹼沉澱出碳酸鋰產品。
  • 千裡鹽湖不了情——記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研究員王敏
    在選擇就業志願時,王敏五個志願全都填的是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成為全校轟動一時的焦點人物,受到學校和北京市的表揚。從此,王敏與西部結下難捨情緣,與鹽湖成為終身「戀人」。中國的鋰儲量位居世界第四,可直到20世紀末,中國的鋰鹽消費市場一直被國外壟斷,就是因為鹽湖裡鎂的含量高,鋰的含量低,高鎂鋰比的鎂鋰分離是一個世界性技術難題。
  • 鋰行業專題報告:雅保的全球鋰業版圖,對於中國鋰產業的啟示
    另外在技術層面,公司開發出了一項提升鹽湖提鋰回收率的新工 藝,未來可在不擴大滷水抽取的前提下提高碳酸鋰的產出。鋰資源開發歷程:礦石、鹽湖從取捨到並重,從美國到全球 在鋰資源環節,雅保及其鋰業務前身經歷了利用鹽湖提鋰替代礦石提鋰,最後又轉向礦石與 鹽湖並重的局面,同時也從開發美國本土的礦石、鹽湖資源,轉向開發全球最優質的鋰資源。
  • 溶劑萃取法分離提取鋰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通過對萃取工藝的創新與強化、新型萃取設備結構研究、連續化智能化過程在線監測、過程放大規律等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集成,研究人員建立了溶劑萃取技術從含鋰溶液(高鎂鋰鹽湖滷水、高鈣鎂低品位含鋰滷水、沉碳酸鋰母液、廢舊鋰電池回收液等)中高效綠色分離鋰鹽的數位化工藝包。
  • 小鯨產業鏈|中國鋰礦石行業上中下遊分析
    中國鋰礦石行業上遊分析 鋰礦石產業鏈上遊主體為鋰礦石開採設備供應主體,包括民用爆破器材生產商及礦山機械設備製造商。據頭豹研究院,中國民用爆破器材行業具有準入門檻高、行業監管嚴格、市場開放程度有限、競爭相對溫和、行業存在區域性壟斷等特點。
  • 中國的鹽湖,到底有多美?
    ▲中國主要鹽湖的分布及其區劃。 製圖/王躍由於我國鹽湖分布廣泛,按照鹽湖形成的地貌、地質構造條件和物質構成特點,可劃分為四個鹽湖區:青藏高原鹽湖區、西北鹽湖區、東北鹽湖區和東部分散鹽湖區。每個鹽湖區內,都有自己的「當家花旦」,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這些鹽湖,用自己的方式,影響甚至改變著中國。
  • 鋰價持續走高,誰最受益?|漲價潮誰受益⑧
    冰點的回暖2017年之前,受新能源汽車興起及消費電子廣泛應用影響,鋰價不斷上漲。隨著各鋰礦廠商不斷擴產及鋰鹽開發超預期,鋰價於2018年初年進入下行通道,當時碳酸鋰(99.5%電池級/國產)的價格從最高17萬元/噸下降至2020年8月的4萬元/噸,降幅高達76.47%。數據來源:Wind目前鋰資源的提取來源主要有三方面:鹽湖提鋰、鋰輝石提鋰、雲母提鋰。
  • 蓄力謀變的柴達木——海西鹽湖工作會議今日在德令哈召開
    青海鹽湖集團代表在會上表示,鹽湖股份以利用好鹽湖資源,建設好循環經濟,發揮好示範作用,用5-10年建成全球鎂鋰鉀行業最大的領軍企業為目標,努力培育特色的鹽湖經濟,著力打造鹽湖循環經濟升級版和中國循環經濟先行區。支持鹽湖鉀肥走出去,推進剛果布鉀肥項目,以鹽湖循環經濟模式建設黑角臨港工業區。
  • 中國最大鹽湖在高質量發展中「重塑」
    據鉀肥分公司技術人員介紹,企業的鉀肥生產已邁入純綠色生態進程,鉀肥生產過程中的正浮選工藝、冷結晶浮選工藝、兌滷鹽工藝等五套生產工藝的技術創新,給這裡的鉀肥生產天然注入「綠色基因」,使得這裡的鉀肥生產遠比其他肥料生產更具綠色發展優勢。
  • 鹽湖股份:2018年年度報告
    鋰是主要戰略新興產業的「關鍵原料」。當前和可預見的未來,新能源、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等主要戰略性新興產業都離不開鋰原料。鋰資源主要分為滷水鋰資源及礦石鋰資源。滷水鋰資源主要為氯化物、碳酸鹽、硫酸鹽三種形式。從區域分布來看,鋰資源產量主要集中在澳洲、智利、阿根廷和中國,4國佔比達95%。全球鋰資源儲量折金屬為1350萬噸,主要分為鹽湖鋰資源和礦石鋰資源。
  • 碳酸鋰價格上漲有限,贛鋒鋰業如何稱霸全球鋰業?
    與特斯拉不斷新高的市值共同宣告新能源汽車已成大勢所趨的,是8月底開始漲個不停的鋰價。據SMM(上海有色金屬網)數據,碳酸鋰價格已自年內最低點3.98萬/噸左右反彈至5.15萬/噸。對於在鋰價低谷苦苦掙扎了幾年的鋰供應商們來說,下面這種悽慘的財報起碼幾年之內不會再有了。
  • 鹽湖綠色勘查技術研討會在西寧召開
    7月24日,「新理念 新成果 新鹽湖——鹽湖綠色勘查技術研討會」在西寧召開,全國相關領域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匯聚一堂開展技術交流,共同研討柴達木盆地鹽湖資源勘查與開發技術。        研討會由青海省自然資源廳、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中化地質礦山總局、青海省專家人才聯合會主辦,青海省柴達木綜合地質礦產勘查院、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地質研究院、青海省柴達木鹽湖資源勘探研究重點實驗室承辦。這是總結近五年來在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做好柴達木盆地鹽湖資源勘查,共商開發技術的一次具體行動。
  • 「科普」鹽湖
    鹽湖是鹹水湖的一種,一般位於乾旱地區,含鹽度很高,礦化度通常大於35克/升。鹽湖富集著多種鹽類,是重要的礦產資源。鹽湖中沉積的各種鹽類礦物約達200種。鹽湖中可以大量開採石鹽、鹼、芒硝和鉀、鋰、鎂、硼、溴、硝石、石膏、醫用淤泥等重要原材料,以滿足化工、農業、輕工、冶金、建築和醫療等不同行業的使用。鹽湖同時富集有硼、鋰、溴、銣、鍶、鋇、鈾等價值很高的稀有鹽類。
  • 鹽湖股份:「內外兼修」踐行綠色發展使命
    地處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依託察爾汗鹽湖豐富的鉀鎂鹽礦床發展壯大的共和國鉀肥「長子」——鹽湖股份,也正在這場「綠色革命」中謀求著新的發展方向,踐行著自己的綠色使命。降能耗、再利用 深入推進高效清潔生產鹽湖股份位於察爾汗鹽湖循環產業園,公司經過多年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循環經濟模式,建成了技術先進、產品多樣、規模集約的鎂鋰鉀鹽綠色循環利用產業基地。
  • 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大鉀肥生產國 自給率提升至58%
    碳酸鋰、高純氫氧化鎂、金屬鎂、純鹼等一批工業化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初步形成了以鉀資源開發為龍頭,鋰、鎂、鈉硼等資源梯級開發綜合利用的工業體系。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王孝峰表示:「60年來,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中國鉀肥生產取得了巨大成就,開創了自己獨特的鉀肥生產工藝,2017年全國鉀肥產量達到970萬噸實物量,成為世界第四大鉀肥生產國。」
  • 察爾汗鹽湖,中國最大的天空之鏡,是茶卡鹽湖的56倍
    談到「天空之鏡」,許多人都會想到茶卡鹽湖,如一塊巨大而精緻的湖面,鑲嵌於大地之上,映出世間萬物,但是向青海深處走去,有一個更大的湖面,它是中國第二大的鹽湖,面積僅次於烏尤尼鹽湖,是茶卡鹽湖的56倍,也是察爾汗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