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大學發現水分解制氫中鉑催化作用好的真實原因 或設計鉑替代品

2021-01-12 蓋世汽車資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早就知道,鉑是目前分解水制氫的最佳催化劑。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了,為何該種貴金屬如此有效,而且得出的結果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結果。

(圖片來源:布朗大學)

據論文作者所說,該項研究幫助解決了一個困擾大家近一個世紀的問題,而且有助於設計出比鉑更便宜、更豐富的新型催化劑,以生產氫氣,可能有助於減少化石燃料的排放。

布朗大學工程學院副教授兼該研究的首席作者Andrew Peterson表示:「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廉價、有效的制氫方法,就能夠為無化石燃料和化學製品的許多實用解決方案打開大門。氫可用於燃料電池,而燃料電池可以用於氫動力汽車,與過量的二氧化碳結合可以製造燃料,與氮結合可以製造氨肥料,可以利用氫氣做很多事情,而如果要分解水制氫,就需要一種更便宜的催化劑。」

Peterson表示,要設計新型催化劑首先需要了解是什麼讓鉑在此種反應中如此特別,這也正是該項新研究的目的所在。

長期以來,鉑作為催化劑用於分解水制氫如此成功因為其具備「金髮女孩」準則(剛剛好就是最適合的)結合能。理想的催化劑需要在反應中,讓分子既不要太鬆散,也不要太緊湊,而是剛剛適中。將分子結合得太松,會很難讓反應開始;如果太緊,分子又會粘在催化劑表面,使反應難以完成。氫的結合能在鉑中恰好能夠完美的平衡水分解反應的兩個部分,因此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就是鉑是很好的催化劑的原因。

但是Peterson表示,有理由質疑是否此種說法正確。例如,有一種稱為二硫化鉬(MoS2)的物質具有與鉑類似的結合能,但是,在水分解反應中,催化作用比鉑差得多。因此,表明結合能並不是全部原因。

為了弄清楚發生了什麼,Peterson與同事研究了鉑催化劑在水分解反應中的表現,他們研發了一種特殊的方法,以模擬單個原子和電子在電化學反應中的行為。

分析表明,當反應速率較高時,具備「金髮女孩」準則結合能的鉑,在其表面結合的氫原子實際上根本不參與反應。相反,此類原子棲息在鉑的表面晶體層中,而且也是惰性的旁觀者(不參與反應)。參與該反應的氫原子與假定的 「金髮女孩」準則結合能相比,能量要弱得多。此類氫原子不棲息在晶格中,而是坐落在鉑原子之上,可以自由相遇,形成氫氣。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正是鉑表面的氫原子的自由移動才讓鉑具有如此高的活性。

Peterson表示:「這告訴我們,尋找 「金髮女孩」準則結合能並不是正確的設計高活性區域的原則,我們建議設計一種催化劑,能夠讓氫處於高度流動和活性的狀態。」

布朗大學Peterson實驗室專門使用計算機模擬來設計新型催化劑,該團隊計劃利用新發現,開始尋找鉑的替代品。

相關焦點

  • 貴金屬磷化物的合成及電催化分解水的研究進展
    通過施加外部電壓驅動, 析氧催化劑在陽極作用, 析氫催化劑在陰極作用, 將水分子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高效電催化劑是降低過電勢最有效的途徑, 設計具有高催化活性和催化穩定性的電極材料以大幅度降低陰極和陽極的過電勢, 從而能夠降低工業電催化制氫的能耗. 鉑(Pt)是目前最普遍的商用HER電催化劑, 其催化性能優異, 特別是在酸性條件下具有高的交換電流密度和低的塔菲爾斜率.
  • [趣味化學]太陽能分解水研究的回顧
    因為氫燃燒後只生成水,不但不會汙染環境,而且是便於儲存和運輸的可再生能源。如果在光解水制氫的過程中,只消耗太陽能而不消耗其他物質,那麼太陽能光解水制氫將是從根本上解決能源短缺問題的最理想的途徑。然而,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自五十年代初以來,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還找不到一個反應體系能在可見光照射下把水同時分解為氫和氧。
  • 權威論文揭示電解水制氫鉑金屬催化劑用量可大減 離規模化應用又近...
    中國日報合肥6月10日電(記者 朱立新)近日,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子刊《自然·能源》雜誌以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團隊的科研成果,稱在電解水制氫催化劑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科學家們在保持催化制氫效果不變的情況下,大大降低了催化劑的用量,從而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 中國學者水制氫有妙招 針尖讓催化劑原子「無法偷懶」
    中新社合肥6月6日電 (吳蘭 範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日消息,該校科研人員在電解水制氫研究中出妙招——巧妙設計出遍布針尖的「松球結構」催化劑,在保持制氫效果不變情況下,與商業鉑碳催化劑相比,鉑金屬的用量僅約原來的七十五分之一。
  • 印度科技學院研發低成本催化劑:加速水分解產氫
    ,從而加速產生氫氣,是邁向大規模製氫的重要一步。產氫廣泛採用的一種方法是利用電將水分解,氫氣是燃料電池、電池盒零排放汽車所需的清潔能源。在電解水的過程中,會產生兩個主要反應之一,稱為析氧反應(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該反應非常慢,大大限制了整個水分解過程的效率。研究人員都專注於研發更好的催化劑,即能夠保持中性的同時又可加速反應的材料。
  • 印度科技學院研發低成本催化劑加速水分解產氫 供燃料電池/零排放...
    (圖片來源:印度科技學院)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印度科技學院(IISc)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低成本的催化劑,能夠加速水的分解,從而加速產生氫氣,是邁向大規模製氫的重要一步。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高效鹼性電解水制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高效鹼性電解水制氫 2018-07-24 09:36:00來源:中安在線
  • 新加坡研發低成本催化劑 可提升水分解制氫的效率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一組參數,可以決定低成本催化劑尖晶石氧化物效率,這一發現打破了利用電解(用電分解水)從水中提取氫所遇到的瓶頸。
  • 澳洲高校研發更便宜催化劑 可快速分解水制氫供氫動力汽車使用
    現在,澳大利亞高效研發了一種鎳鐵催化劑,能夠快速制氫。蓋世汽車訊據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領導的一個科學家研究小組展示了一種更便宜、更可持續的方法以製造氫氣,為氫動力汽車提供動力。至今為止,人們普遍認為「水分解」過程中的標準催化劑是貴金屬釕、鉑和銥,而現在地球上儲量豐富的鐵和鎳將能夠取代此類貴金屬。新南威爾斯大學化學系教授Chuan Zhao表示,在水分解的過程中,兩個電極將對水施加電荷,讓氫氣從水(水由氫與氧構成)中分離出來,成為燃料電池的能量來源。
  • 美國深入了解電化學催化工藝 有助於實現水分解高效大規模製氫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工程學院(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ngineering)的研究人員與康納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以及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合作,將讓利用水高效大規模製氫即將成為現實
  • 碳點用於光催化分解水制氫!中國石油大學最新研究進展
    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是獲取氫能的理想方式,開發高效的光催化劑成為氫能領域研究的熱點。
  • 高效水煤氣變換制氫研究獲突破
    大幅提升催化劑反應活性和長效穩定性2月20日,從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傳出消息,該院馬丁教授與大連理工大學石川教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溫曉東研究員課題組合作,研發出高效水煤氣變換制氫催化劑,大幅提升了催化劑的反應活性及長效穩定性,在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科研人員製備出液體中穩定存在還原態單核鉑原子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質轉化技術研究張宗超研究員團隊在液態聚二甲基矽氧烷-聚乙二醇(PDMS-PEG)-乙醇-水溶劑體系中,通過乙醇將二價和四價的鉑離子還原,成功地合成了能夠穩定存在,並在矽氫加成催化反應中表現優異的金屬態鉑原子。
  • 科學網—新型光解水制氫助催化劑研製成功
    ,大幅度提高光解水制氫性能,為開發低成本、高性能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徑。 光解水制氫是一種可以直接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氫能的途徑。助催化劑可以促進太陽能產生的電荷與反應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已廣泛應用於光催化領域中。貴金屬鉑材料早已證實是一類優異的光解水制氫助催化劑,但由於其成本高,人們一直在尋找降低鉑用量的方法。 熊宇傑小組設計出一類具有原子精度殼層的鈀—鉑核殼結構助催化劑。
  • 浙理工團隊用O2替代Pt,實現可見光高效催化分解水制氫
    為克服上述光催化制氫領域存在的技術瓶頸,我們有必要開發全新的可見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在光催化甲醇等犧牲試劑水溶液制氫過程中,最終生成的H2,其中一個H原子出自甲醇,而另外一個H原子來源於H2O;也就是說,水和甲醇分子都參與了該反應。經典光催化理論認為水分解制氫屬於高能壘反應,該類反應的△G > 0(在光催化全分解水生成H2和O2過程中,△G = 237.1 kJ/mol),而且催化反應動力學較慢。
  • 研究揭示黑磷化學活性構建高效鉑磷催化劑的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課題組在黑磷化學活性和催化應用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Rapid Activation of Platinum via Black Phosphoru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黑磷對鉑基電化學析氫催化劑的快速活化作用》)為題在線發表於
  • 大連化物所實現電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氫制氫
    硫化氫是一種在石油化工中廣泛存在的有毒氣體,但同時也是一種潛在的制氫原料。目前工業上採用克勞斯方法處理硫化氫,但只回收得到硫粉,氫組分以水蒸氣的形式被排放,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電催化分解硫化氫是一種溫和高效的方法,可以通過陰極析氫、陽極產硫,同時實現氫氣和硫粉的分離與回收。
  • 哈工大《Angew》:電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特種化學電源研究所團隊在單原子Pt電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利用醯胺基團(N-C=O)的供電子效應來調節單個原子Pt的電子結構的策略,並表現出優越的電解水制氫性能。目前,原子級分布的鉑原子已經成功地錨定在各種載體材料上,在各種催化反應中表現出了優越的催化性能。SACs中金屬原子與周圍配位環境的相互作用一直被認為是調節單位點催化活性的一個重要參數,但是,這一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通常也沒有很好的研究方法,特別是對於通過熱解方法製備的SACs。
  • 新型二氧化鈦表面室溫下可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原標題:新型二氧化鈦表面室溫下可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記者近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成功構建了一種新型的銳鈦礦二氧化鈦表面模型,可實現二氧化鈦可見光吸收及催化活性大幅提升,可為清潔能源開發提供新的路徑。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
  • 最新研究:最大限度的利用燃料電池中的鉑
    電極催化是燃料電池能量轉換的關鍵因素。由於貴金屬如鉑被用作催化劑,提高效率是氫燃料電池的主要研究方向。這應該通過在電極結構中儘可能地分散貴金屬,同時保持必要的穩定性來實現。研究人員不僅在電極上研究鉑的結構,還在碳基板上進行研究。研究小組負責人讓-弗朗索瓦?德裡萊解釋說:「如果碳太光滑,鉑顆粒就會聚集。」通過一種新型的中孔碳結構,研究人員想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即鉑粒子除了保持原來的形狀和特徵外,還要停留在它們應該停留的位置,甚至在運行數千小時之後也不會離開它們的初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