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排序標準不能僅憑「行為現代性」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在人們的觀念中,人類沿著一條不斷前進的軌跡進化,早期人類在行為上越接近於現代人類,其進化出現得越晚。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紐約大學人類學家研究認為,早期智人的行為與「現代」人類更接近,行為的現代性不能作為進化排序標準,而應更多研究行為的變化性。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出版的《當代考古學》上。

人類起源研究開始於歐洲,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記錄,一直被當作早期行為和非歐洲人的對比標準。在舊石器時代晚期(4.5萬至1.2萬年前),歐洲首次出現了智人化石和複雜的石器工具技術,還有雕鑿的骨制工具、複雜的投射武器、先進的用火技術、洞穴藝術、珠鏈和其他個人裝飾品。類似的行為普遍存在,與現代人類非常接近,因此考古學家將這些行為作為人類行為現代性的證據。

論文作者、紐約大學石溪分校的人類學家約翰·希認為,考古學家一直在尋找「行為的現代性」的證據,認為「現代行為」是智人的品質特徵,但也應當研究「行為的變化性」。

幾十年來,人類學家以「行為現代性」為標準,將早期的「古代」非洲人和亞洲人和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進行對比,來解釋二者之間在「人類革命」中的差異。「人類革命」指的是人類從生理到行為上的根本性改變。然而最老的10萬年到20萬年前的非洲和南亞智人化石,並不能清晰一致證明他們的行為具有現代性。人類學家並不認可時機、步距等進化方面的指標,但一致認為早期智人的行為與「現代」人類更接近。

最早使用石器工具的證據是在25萬年至6000年之前的東非。根據對那些石器工具的製造策略系統地對比研究,約翰·希認為智人的行為在早期和晚期發生了變化。考古證據顯示,智人的工具製造策略從最早開始就一直在變化,尤其是石器工具技術的變化,更解釋了工具製造策略隨著風險和利益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在更需要切削鋒刃、運輸效率更高、功能更多的工具的時候,會產生相應的工具。不需要一個「人類革命」來解釋這些變化,只要從行為生態學的角度來深入分析就行。

約翰·希認為,從考古角度研究人類起源,將研究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祖先按照「行為現代性」這一標準排序是在浪費時間。因為僅在智人群體中,行為的變化就涵蓋了很大進化範圍,理解人類行為的更好途徑是在具體的適應策略中研究行為變化的起源。

相關焦點

  • 早期智人行為與現代人類更接近
    在人們的觀念中,人類沿著一條不斷前進的軌跡進化,早期人類在行為上越接近於現代人類,其進化出現得越晚。
  • 圍繞現代性的思考,如何影響對史前人類普遍性和獨特性的認識
    這些人類生活在大約2-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屬於晚期智人,一直被視為現代歐洲人的祖先。而生活年代更早的尼安德特人,儘管早在1856年就被人們發現,卻一直被認為是在進化過程中被淘汰滅絕的獨立物種,甚至不被認同為「人類」。直至2010年以來,一系列基因組比對研究發現,大部分非洲以外的現代人基因中,都含有少量尼安德特人的遺傳信息。
  • 現代性的塗層危機
    四、質樸社會:形式主義的內在破解  現代性、城市社會是人類文明的新階段,但現代性、城市社會遠未成熟。形式主義、塗層社會的出現與流行,是現代性與城市社會已經發展又不盡成熟的表現;而現代性與城市社會的不盡成熟又是形式主義和塗層現象生成、蔓延的重要原因。
  • 進化心理學家稱「強姦」是人類「自然」行為
    進化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是:繁衍是人類最基本的本能,對此男性和女性有著截然不同的觀念,這種觀念自古如此:由於承擔著在惡劣生存環境中受孕、懷胎的使命,所以女人選擇男人的標準,主要集中在男人是否熱忱、健康、忠實,是否善於捕獵、烤獵物等。相比之下,男人由於不必承受懷孕之苦,同時性又是男人完成傳宗接代使命的最有效途徑,他們在擇偶時就相對隨便一些。
  • 文化尋根能否解決現代性危機?
    作者引用德國社會學家烏爾裡希·貝克的看法稱:「作為一種社會理論和文化診斷,風險社會這個概念指現代性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工業化社會道路上所產生的威脅開始佔主導地位,這就提出了發展的自我限制問題以及從潛在的威脅出發對已獲得的標準進行重新制定的任務。」
  • 人類起源謎團,進化史上的20萬空白期,智人竟成為唯一「人類」
    而在這個時期進化掉體毛是無法抵禦寒冷的。所以這是違背進化論的理論,外國學者列舉了一些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別:比如害怕陽光直射、骨骼密度、皮膚的韌性,肌肉的發達程度以及自身的恢復能力等等。他想表達,除了人類其他的動物甚至植物都是符合「達爾文」這個進化論的理論,唯獨人類有很多地方與進化論格格不入。
  • 現代性起源於什麼?
    這樣一來,「現代性」便被描繪成一種「與過去決裂」的絕然二分模式。然而,早在20世紀初,這種關於「現代性」起源的傳統理論就開始受到不少質疑。法國歷史學家艾蒂安·吉爾森 (étienne Gilson)率先提出:「『新時代』締造者的許多關鍵思想實際上都是從其中世紀前輩那裡借來的。」
  • 生物為何會進化出性行為?
    性選擇和性假說的關注點往往都放在生物的後代上,在對性行為進化史研究發現的證據顯示,僅圍繞「什麼對後代和整個物種而言最為有利」的理論並不全面,研究總是忽略了性交給個體帶來的直接益處。  研究人員正在重新審視性行為、以及與之相關的細胞和生理過程對生物個體的影響。
  • 論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
    通過對現代性「資本」原則的揭示,馬克思為我們完整地呈現出現代社會生活的面貌,從抽象的人類學之一般規定上升到對現時代的具體說明,「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當然,在這三對範疇裡,生產力、經濟基礎、社會存在無疑具有基礎性地位,但這並不意味著生產關係、上層建築、意識形態處於馬克思現代性批判的視野之外,這種統一性的基礎根植於人類的實踐活動。在關於現代性存在論基礎的闡釋中,馬克思的理論框架其實是一個層級系統。在該系統中,社會生活諸領域並不是並行關係。其中,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活動的基礎,人類的其他各種活動都是建立在這種活動基礎之上的。
  • 美國發現一隻會「說話」的黑猩猩,行為像人類,它還能持續進化嗎
    我們都學過現代的科學理論,知道人類都是由上古猿猴慢慢進化出來的,可是在古代因為當時科學條件的限制,古人並不知道人到底是怎麼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所以他們只能編造出一個神話體系的世界,而人就是神造出來的。在我國古代就流傳這女媧用泥巴捏出萬物的神話傳說,而在歐洲則是宙斯手下的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之後生下了世界上第一個人。
  • 靈長類動物智商排序 猩猩位列第一
    在人們的印象中,黑猩猩和大猩猩擁有和人類最近的親緣關係,是最聰明的動物。然而在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公布的一份靈長類動物智商排序中,位居榜首的卻並非是黑猩猩和大猩猩,而是猩猩。  親緣關係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15日報導,在這份包括25種靈長類動物的排序中,猩猩以其出色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拔得頭籌。通常被認為智力與人類最為接近的黑猩猩屈居亞軍,蜘蛛猿排在第三位。猩猩和黑猩猩與人類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似性都達到96%。之前的分子研究也顯示,黑猩猩與人類有更親密的親緣關係。
  • 舊體詩的現代性問題
    其中兩個方面的爭鳴最為詩壇和學界關切:一是現當代舊體詩是否具備進入現當代文學史的資格,二是現當代舊體詩創作能否獲得文化精神上的現代性。  現代性是在與古代性的比照中呈現自身質性的,其要義在於物質和精神的持續融舊出新,即對於時代生活動態,尤其精神文化動態的熱誠反映與介入。這樣的現代性,並非今世才有而是自古有之。
  • 文明演進中的技術、社會與現代性重構
    社會制度與技術發展的適應關係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技術與現代性之間存在的同樣是一種複雜的歷史關聯性,二者之間是一種「相互建構」。人類需要檢視現代性的技術理性,以交往理性重塑行動者的公共空間。因此,我們對技術概念的認識和理解一定要放在一個歷史發展的動態過程中去,不能將其簡單的「抽象化」,對現代技術的解釋不能脫離其現代性背景。[5]「技術社會」與文明演進中的技術全面認識技術與社會結構變遷的關係需要整合技術發展的歷史鏡像和當代特徵,反思新技術革命的特徵及其帶給人類的新挑戰與新機遇。
  • 現代人類行為是如何形成的?
    也許來自非洲的關於我們人類如何起源的數據能夠回答這個困擾我們很久的問題。智人的出現是人類進化歷史上重要的裡程碑,現代人類都屬於智人或智人的後代。很多學者都認為,人類起源於現在的非洲東部,然後慢慢開始遷移和擴散到世界各地。對於人類行為的起源,進化心理學主張:人類語言、思維和情感是伴隨人類進化而緩慢出現的。
  • 金耀基:現代性論辯與中國社會學之定位
    (註:Byran Turner,Max Weber,From History to Modernity,London, Routledge,1992,p8. )韋伯與啟蒙的關係不同於杜凱,他與"啟蒙"之間是有一距離的,他對"啟蒙方案"有相當的保留,假如理性是啟蒙的中心價值,那麼,韋伯看到了理性(包括最有代表性的科學理性)的限制(如理性不能解決意義之問題),如果啟蒙方案視科學--理性的成長會帶來人類的自由與解放
  • 人類進化史
    人類進化史?人類從類 人進化到人類的標準就是文 明的誕生,刨除神話故 事等不可考證的依據。原始 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遊牧民族封建化,參見查理曼大帝 ,遼國定都)現代社會之中發生變革、融合。說到底就是人類相對與大自然的認識自然與改變自然的能力,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化,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相輔相成。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講,人類社會發展是爆炸式的。
  •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理解現代性之一
    我們的世界不僅擺滿了豐富的物品,也被各種各樣的觀念所轟炸,發展的、增長的、現實的、未來的、心理的、進化的、歷史的。這些社會觀念如同我們能消費的那些物品一樣,令人興奮,也讓人疲憊。這,就是一幅典型的現代畫圖景,生活在現代的人們每天要面對的事情,也許我們已經習慣,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內化為身體的一部分,但偶然間爆發的社會革命、身體的不適,還有更多的諸如精神層面的焦慮、抑鬱,都在提醒著還沒有進化完全以適應現代社會的我們,現代性是存在的。
  • 猩猩與人類基因如此相似,它們為何沒進化成人類?
    眾所周知,像黑猩猩這樣的靈長目人科動物,它們所擁有的基因與人類的基因極高相似,然而,我們之間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創造能力都存在著巨大差異。所以,當你看到正在樹上吃水果的黑猩猩時,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疑問是否和我一樣:它們到底有哪些地方與我們不一樣,所以才一直沒能進化成人類?
  • 從異化到物化:馬克思的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
    馬克思將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確立為人的本質,逐步把現代性批判奠定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基礎上,逐步放棄了「實然」與「應然」的抽象思辨。《德意志意識形態》概括了「物化現象」:「我們本身的產物聚合為一種統治我們、不受我們控制、使我們的願望不能實現並使我們的打算落空的物質力量,這是迄今為止歷史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 人類進化的四個階段!
    地球人類必須明白,人由靈魂和靈魂的載體(肉體或其它形體)組成,以靈魂同載體的關係、方式和生命自由自在的程度為標準,可以把人分為四個大類,依次是:物人、智人、神人、宇宙人。一、物人:其特點是重視物質、重視現實、重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