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二次爆發存隱患 中國科研團隊有重大進展

2021-01-08 健康界

醫訊君語:鍾南山日前接受採訪表示,中國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次爆發的「巨大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近日,中國科研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感染的抗體,且有助於疫苗研發。

據新華社5月18日報導,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稱,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

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參與這項研究。

報導稱,研究人員從一名新冠康復患者的外周血單核細胞中分離出4種人源單克隆抗體。實驗顯示,這4種抗體對新型冠狀病毒均有中和能力。其中,分別被稱為B38和H4的兩種抗體能夠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與其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

此前多項揭示新冠病毒感染機制的研究表明,該病毒主要通過其表面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與人體細胞上的ACE2結合實現感染。實驗顯示,B38和H4分別識別受體結合域的不同表位,小鼠實驗證實了這兩種抗體能降低感染小鼠肺部的病毒量,展現出了治療效果。兩種抗體還可被混合使用以便更有效抑制病毒感染。

另外,研究團隊還解析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區域與B38形成的複合物結構,從而揭示了B38阻斷病毒感染的分子機制。

研究人員介紹,篩選到的兩種抗體具有進一步被開發成治療新冠病毒感染藥物的潛力,並為疫苗設計提供了基礎。目前兩個抗體已在相關公司進行產品轉化,未來有望用於新冠患者臨床治療。

當前中國國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日前接受採訪表示,中國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次爆發的「巨大挑戰」。

鍾南山還提到,武漢地方政府在疫情爆發之初曾隱瞞關鍵數據,但中央政府在1月下旬開始主導應對疫情後,官方數據都正確無誤。

相關焦點

  • 全國首例、二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完成,有何重大意義?
    驅動中國2020年2月17日消息,昨天晚間來自多家媒體的消息顯示,在法律政策允許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後,2月16日全國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完成,備受各方關注。據悉,參與解剖工作的法醫病理學專家、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劉良對媒體表示,進行病理解剖有利於明確新冠肺炎發病機制,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治療。
  • 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關取得系列研究進展丨亮點成果
    近年來,中科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進一步增進公眾對中科院亮點工作的了解,同時促進院屬各單位進一步加強對重大成果的傳播推廣,特啟動「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篩選」活動。中科院相關職能部門現已推薦候選條目,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投票,相關得票數將作為正式當選條目的重要參考依據。
  • 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進展如何?科學家來答疑了
    根據新冠肺炎應急需求,圍繞「可溯、可診、可治、可防」的防控需求,明確了臨床救治方案的優化和藥物篩選、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疫苗研發、動物模型構建這五個主攻方向。 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學方面,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的來源與已知家禽家畜的關係,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的源頭。
  • 遼寧科研人員在病毒檢測、新冠肺炎預防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今年以來,在大連民族大學&34;建設目標的指引下,生命科學學院持續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克服新冠疫情給科研項目實施帶來的影響,引導學科團隊勇挑重擔,逐步、有序地推動實驗研究復工,加快學術發展、提升學術水平,先後在生物工程學科領域內的頂尖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學院學術水平和影響力穩步提升。
  • 幼兒園存重大火災隱患被督辦
    火災隱患曝光臺 幼兒園存重大火災隱患被督辦 2020年11月5日 >    本報衡陽訊  近日,衡陽南嶽區一家幼兒園因存在重大火災隱患被政府掛牌督辦,督促被掛牌單位及時整改重大火災隱患。
  • 疫情是否會在秋冬季節二次爆發?現在的南半球已經有了答案!
    如果新冠病毒的疫苗沒有很快研製出來的話,新冠肺炎在秋冬季節反彈是肯定的事,因為秋冬季節氣溫波動大,低溫時人體的免疫力下降,而新冠病毒又屬於呼吸道疾病,在秋季時繁殖能力會增加。新冠肺炎會在秋冬季節發生反彈,也是醫學界的共識,我國的鐘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談到:全球疫情還未結束,中國仍然面臨危險,尤其是要警惕第二波疫情的爆發;不過我們有信心,能避免疫情在中國出現二次爆發,即便疫情有擴散趨勢,我們成熟的疫情應對體系,也能防止疫情的持續蔓延。
  • 香港一新冠肺炎康復者二次感染細節 詳細情況曝光
    香港一新冠肺炎康復者二次感染細節 詳細情況曝光  8月25日,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有關「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二次感染」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25日下午,研究團隊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該團隊日前通過次世代高通量基因測序法,發現一名年輕患者首次和二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由此證實了全球第一宗人類重複感染新冠肺炎的個案。
  •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報導北大謝曉亮團隊新冠肺炎科研進展
    4月28日中午12:00,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中國新聞》欄目對新冠肺炎疫苗高校科研攻關的階段性成果進行了報導。北京大學教授、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謝曉亮接受採訪,介紹了其所帶領的團隊進行中和抗體藥物研發的情況。
  • 中國團隊剛發表的新冠病毒頂級論文,被質疑圖片造假、捏造數據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科研工作者投入抗議戰鬥,科研成果不斷,截至5月11日,僅bioRxiv和medRxiv這兩個預印本平臺就上線了超過3200篇新冠研究論文。連發 Science、Nature 頂級論文2020年5月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等多個團隊合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Rapid 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candidate for SARS-CoV-2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曾於2020年4月20日提前發布在預印本 bioRxiv
  • 一些國家新冠疫情的二次爆發,會影響到中國嗎?
    現在有些國家新冠疫情已經二次爆發,那麼會影響到我們中國嗎?隨著冬季漸漸來臨,流感等病毒日漸活躍,雖然不能夠斷定新冠病毒是否也同樣如此。如果只是單純的二次爆發,還有解決問題的經驗,但是如果病毒在長時間的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變異,那將非常的棘手。
  • 法德再次封城,中國有可能二次爆發疫情?鍾南山解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已經蔓延了半年多,不僅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同時也大大地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儘管許多國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成功防控了疫情,但是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第二波疫情又再度來襲。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全球臨床研究進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幹細胞被應用到了重症以及危重症的救治研究當中,在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國已經啟動了多個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已發表的數據證實了這種療法的初步療效。在國際上,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以及以色列等國家也紛紛批准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幹細胞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抗疫創新療法。
  • 王福生院士: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臨床研究進展
    在最早期的臨床研究結果中,王福生指出,他與團隊主要回答了三個問題:「第一揭示患者肺部有典型的ARDS 病理特徵;第二揭示了這些損傷屬於異常免疫損傷,並促進了疾病的進展;第三,我們提出應用低劑量的激素治療和免疫調節治療可以提高臨床的療效。」在世衛組織專家考察中國武漢等疫情後所寫的考察報告中,就大段引用了王福生團隊的上述研究結果。
  • 「天琴計劃」重大進展!科研綜合樓一期項目竣工驗收
    「天琴計劃」重大進展! 據悉,由珠海建安集團承建的中山大學「天琴計劃」科研綜合樓(一期)項目已於近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標誌著「天琴計劃」項目建設迎來重大進展。
  •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超過4600萬 鍾南山:中國爆發二次疫情可能性很低
    隨著北半球冬季的到來,流感季可能導致新冠病毒肺炎加重傳播,目前全球確診都超過4600萬了,每天依然在高速增長。不過鍾南山表示中國二次爆發的可能性很低。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視頻連線參加了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辦的首屆「健康中國·中醫藥促進大會(西柏坡)高峰論壇」。
  • 世衛組織權威專家:中國新冠疫情二次爆發將是大概率事件
    艾爾沃德博士說「他親眼目睹了中國為抗擊新冠病毒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堅決措施」。 艾爾沃德博士在抗擊小兒麻痺症,伊波拉疫情等國際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領域擁有近30年豐富經驗。現在他又把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阻擊新冠病毒疫情上了。艾爾沃德博士是WHO總幹事譚德塞博士的高級資深顧問。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時間:2020-09-15 22:52:50  來源:西安新聞網
  • 鍾南山團隊:蘇州雷允上六神膠囊(丸)等中藥有抑制新冠病毒作用
    2月18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重點介紹廣東目前疫情防控科技攻關進展情況。針對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的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以及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楊子峰對現場記者提問做出回答。
  •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陝西這位教授從未缺席,研究成果被國家採納!
    在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中,莊貴華組織團隊教師、研究生分兩個支援組參加了陝西省和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分析疫情數據,研判疫情走勢,提供技術支撐和建議(每日提供疫情分析簡報,三日提供一次疫情全面分析報告)。
  • 科研團隊利用數學模型驗證有了結論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張運 趙婷婷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二次爆發的可能性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擔憂。那麼,我國的疫情防控政策到底如何?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怎樣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10月19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揚州大學了解到,該校林支桂教授科研團隊利用數學模型刻畫了在我國公共衛生四級應急響應機制下採用分階段實施幹預措施控制疫情的發展,驗證了國家早期採取公共衛生應急預案一級響應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並對國內疫情防控的措施和成效進行數據化解構,系統分析了原理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