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解剖,學習解剖必備知識

2021-02-12 醫者俱樂部

       人體結構是複雜而奇妙的,通過科學研究,科學家獲得迄今為止最清晰的人體內部3D圖像,今天我們藉助科學家的視角,來一起看一下真實的內臟結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人類可以靈活的使用工具,雙手是重要原因。手是人體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科學家認為,手是使人能夠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其餘兩個器官是可以感受到三維空間的眼睛和能夠處理手眼傳來的信息的大腦。在400萬年的進化史中,人類的手逐漸演變成了大自然所能創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

       面肌屬於皮肌,薄而纖細,起自面顱諸骨或筋膜,止於皮膚,使面部呈現各種表情,又稱表情肌。面肌主要集中在眼裂、口裂和鼻孔的周圍。面肌由面神經支配,面神經受損時,可引起面癱。

展示面部區域的許多血管

(紅色為動脈,藍色為靜脈)和神經(灰白色)

       頭皮上有很多神經末梢。有些神經末梢距離大腦很近,頭皮上的信息,很容易傳入大腦。手指在頭皮上按摩,能輕柔地刺激頭皮上的神經末梢,通過神經反射,使大腦皮質的思維功能增強。當人們遇到某些問題想不到良策時,常好用手指在頭皮上撓來撓去,使思路開闊,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撓頭,就是最簡單的,比較單一的,一種頭皮按摩法。

       人眼視覺器官包括眼球、視路和附屬器。眼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眼中由鞏膜、角膜及其內容物組成的大體上像球狀的眼位於眼眶內,後端有視神經與腦相連。眼球的構造分眼球壁和內容物兩部分。

       牙齒不僅能咀嚼食物、幫助發音,而且對面容的美有很大影響。由於牙齒和牙槽骨的支持,牙弓形態和咬合關係的正常,才會使人的面部和唇頰部顯得豐滿。

       嵴椎骨是椎骨的通稱。嵴椎骨由椎體、椎弓、髓棘、椎體橫突、前關節突和後關節突等各部構成。註:嵴椎骨構成嵴柱,但不等於嵴柱。

       腎位於嵴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藉以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及某些廢物、毒物,同時經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質,如葡萄糖、蛋白質、胺基酸、鈉離子、鉀離子、碳酸氫鈉等,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及維護酸鹼平衡。這張腎臟解剖圖是在紅色乳膠注入動脈和藍色乳膠注入靜脈之後拍到的。

       胸腔下界以膈與腹腔分隔。胸腔內有中間的縱隔和左右兩側的肺以及胸膜腔。體腔的一部分,是由胸骨,胸椎和肋骨圍成的空腔,上部跟頸相連,下部有橫膈膜和腹腔隔開。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內。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臟是人體內臟裡最大的器官,是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並在身體裡面起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作用。肝臟對來自體內和體外的許多非營養性物質如各種藥物、毒物以及體內某些代謝產物,具有生物轉化作用。通過新陳代謝將它們徹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體外。

       肝臟在哪裡呢?比較容易的理解就是:右肋骨最下一根,往裡就是。肝病的疼痛表現在右上腹痛:包括右上腹痛,以肝區持續隱痛、鈍痛為主,夜間及勞累後尤其嚴重,需要引起重視。

如果您是一位基層醫生!請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基層醫生們自己的平臺《 鄉醫學會》

基層醫生共同關注的全國鄉醫學會平臺

                  

相關焦點

  • 分享:《肌肉骨骼系統肌動學:復健醫學基礎》《基礎肌動學》《解剖列車》
    今天來分享三本書,具體電子版可以後臺輸入《肌肉骨骼系統肌動學復健醫學基礎》 輸入:肌礎,提取碼od03《基礎肌動學
  • 神經解剖學習筆記:大腦解剖知識
    本次主要總結腦的解剖。思路如下:1、     腦可以簡單理解為灰質(包括大腦皮質和基底神經核)和白質(投射、聯絡、連合纖維)組成。所以先學習灰質結構、白質結構及灰白質與腦室系統的空間位置關係。4、     神經外科手術定位知識點總結:在了解解剖、功能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學習頭皮、顱骨、腦表面、中央核區、腦室解剖結構的對應關係。5、     斷層解剖。目錄:一、灰質、白質、腦室解剖:(一)腦表面解剖surface anatomy of brain:葉Lobe,溝/裂sulcus/fissure,回gyrus。
  • 顳骨基礎解剖知識複習
    今天僅僅對顳骨大體的基礎解剖進行複習,後續有機會再深入學習。顳骨基礎解剖知識複習顳骨(temporal bone)是一種不規則的(irregular)含氣骨(pneumatic bone),位於顱骨的兩側和顱底(base and side of the skull)。
  • 一個基礎的解剖知識帖(不定期更新)
    了解一點解剖知識,會更容易理解一些專業話術。 先上解剖體位: A解剖基礎體位:(我家的小白來做示範) 1、身體直立,面向前方,兩眼平視 2、兩足併攏,足尖向前 3、上肢自然下垂,掌心向前。 得先知道解刨體位才能繼續講之後的知識。
  • 家兔解剖方法及高清解剖各器官圖片
    家兔解剖步驟   1、將已處死的家兔腹面朝上置於解剖盤上,用水溼潤腹中線的毛,用解剖剪在腹部開一
  • 大學想學解剖專業,有什麼推薦的專業?
    如果你考進了醫科大學,學醫的話無論什麼專業,都要學習人體解剖學。人體解剖學的課程是研究正常人的人體結構,它分為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和斷層解剖學等。其中斷層解剖學是影像專業主要研究的,因為他們要做CT。只是除了臨床和婦幼專業要親自解剖之外,其他的專業可能是解剖的機會不是很多。
  • 甘肅醫學生手繪解剖圖「醫藝碰撞」(組圖)
    中新網蘭州12月12日電 (記者 崔琳 魏建軍)神秘細膩的頭骨、精巧神奇的心臟、緊緻有力的肌肉、半邊肉體半邊骨架的「卓別林」、用心彈唱的女性骷顱……近日,甘肅中醫藥大學的醫學生們手繪百餘幅人體解剖圖參賽,藉助醫學與藝術碰撞的火花,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此次比賽,由該校書畫攝影協會發起,先後收到160幅作品,其中17幅作品獲獎。
  • 溫醫大版手繪解剖圖走紅 每個學醫的都是隱形畫家
    有一種手繪,叫解剖手繪。當你全身206塊骨骼,639塊肌肉,10大系統全部畫在紙上的時候,你能想像出是什麼效果嗎?近日,溫州醫科大學官方微信分享了15張由該校醫學生手繪的人體解剖圖驚豔到了眾人:「這哪是手繪的啊,明明就是印刷出來的!」
  • 醫學生的解剖繪圖:一群被「耽誤」的靈魂畫手
    作品中,赫本的人體被由表及裡層層剖析,逐步分解,軀體部分以骨骼表現其線性的構造輪廓,以血液的流動表現其內在的生命活力;手臂部分別通過其肌肉精確描繪,試圖展現人體肌群、骨骼的力量,平衡、姿勢及其優雅感的完美結合,以解釋人體外形與內在結構的迷人聯繫。(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骨單位》:骨單位呈圓筒狀,又稱哈佛氏系統,是長骨骨幹的主要結構單位,位於內、外環骨板之間,數量多。
  • 生活科學實驗—解剖豬肋骨
    為了讓豬體現出更大的價值,所以在開火前我進行了一次「嚴肅而專業」的理論實踐活動——豬肋骨解剖!用郭教授的話說,取肋軟骨屬整形外科醫生的入門級操作,它能考驗一個醫生的解剖理論知識,耐心、細心程度,這些都是好的整形外科醫生必備的條件。所以,我認為,取不好肋軟骨的整形醫生都不配吃排骨!!
  • 創世紀壁畫局部笨拙 解剖專家稱暗藏大腦解剖圖
    創世紀壁畫暗藏大腦解剖圖  忘了達·文西密碼吧!美國兩名腦外科專家近日發現,米開朗基羅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頂部繪製的名畫《創世紀》,竟然隱藏著人體器官的解剖圖像。或許是米開朗基羅希望在自己的畫中展示出他的解剖學知識。
  • 「醫學生的幽默」讓解剖圖看起來一點也不恐怖(圖)
    楊豔敏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12日電 (記者 崔琳 魏建軍)神秘細膩的頭骨、精巧神奇的心臟、緊緻有力的肌肉、半邊肉體半邊骨架的「卓別林」、用心彈唱的女性骷顱……近日,甘肅中醫藥大學的醫學生們手繪百餘幅人體解剖圖參賽,藉助醫學與藝術碰撞的火花,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此次比賽,由該校書畫攝影協會發起,先後收到160幅作品,其中17幅作品獲獎。目前,百幅手繪解剖圖仍在展出。
  • 跟骨的解剖與生物力學,純乾貨分享!
    要想做好跟骨骨折的治療,掌握其解剖與生物力學是必備基礎。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跟骨的解剖與生物力學相關知識,高效的提升臨床治療水平,下面給大家帶來骨科大咖俞光榮教授的精彩課程!點擊視頻,跟隨大咖學習跟骨的解剖與生物力學↓↓↓視頻節選自俞光榮教授《跟骨骨折治療技術進階課程》本系列課程由俞光榮教授精心打造,共計13課時,都是教授幾十年臨床經驗總結及手術操作技巧精講,幫助大家少走彎路、快速習得手術技能,課程上線至目前已超過12.2萬人次參與學習交流。
  • 「上解剖課的屍體是自己帶還是學校發?」
    解剖課,職業認同感的開始解剖學是現代醫學的基礎課程。剛開始醫學理論課學習的時候,對於自己是醫學生的概念還不是很強烈,直到上了解剖課。從看書背骨頭肌肉的名稱開始,到真正上手摸骨頭,最後拿手手術刀,在瀰漫著福馬林味道的狹小解剖室裡真刀真槍的解剖屍體,我終於從心底認同了自己的醫學生的身份。
  • 【解剖】腦組織解剖圖 超逼真 !
    來源:騰訊科學,轉自:醫學之聲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艾伯特-荷頓(Albert Rhoton)博士收集了大量精美的人類腦組織3D解剖圖像。同時,它還是一個重要的中樞:負責在腦組織和軀體之間傳遞感覺和運動(肌肉活動)信息的神經元從腦幹穿過。
  • 人體解剖的黑暗故事
    第一次人體解剖公元前3世紀初,許多地中海一帶的學者到埃及交流學習,那裡的統治者並不禁止人體解剖。土耳其學者希羅菲盧斯躍躍欲試,他是歷史上有記錄的第一個進行人體解剖的醫師,也被稱為「科學解剖學之父」。當時,希羅菲盧斯獲得國王的批准,對已處決的死囚進行了解剖,第一次發現了大腦的分區以及神經,並且認為大腦才是思想產生的部位,他還定義了很多解剖學概念,比如「十二指腸」。
  • 魯迅為何偏愛「解剖」的隱喻?
    早期的中國醫學攝影不僅承擔著向西方人傳播有關中國疾病知識的任務,同時也能幫助中國的醫生學習西方的醫療技藝。一方面,有關中國人身體的印象開始更為廣泛和深入地在西方建立。另一方面,伴隨著西方各類醫療知識一同進入中國的還有全新的對身體的「觀看」模式。
  • 【解剖】腦組織解剖圖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艾伯特-荷頓博士收集了大量精美的人類腦組織3D解剖圖像,人們可通過
  • 用3DSlicer學習顱腦斷層解剖
    有了合適的素材就可以用3DSlicer來學習顱腦解剖,如下面的斷層解剖,你可以隨意的取得某一個層面的圖像甚至三維結構,而不僅僅局限於冠狀位、矢狀位或水平位。可以了解某一結構同時在水平位、冠狀位和矢狀位上的顯示。
  • 了解基本的解剖結構,讓你的瑜伽練習更安全有效!
    隨著現代瑜伽的發展,瑜伽體式的編排融入了解剖學的知識,兩者緊密相連。結合解剖學的瑜伽習練,讓瑜伽更加科學,更有利於習練的安全與身心健康。有很多人對身體的肌肉和結構還不太了解,導致理解不了口令中需要做功的具體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