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幣】我們來了......

2020-04-26 欽藏郵幣社

4月24日,在慶祝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之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

【火星幣】我們來了......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


【火星幣】我們來了......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標識

按照計劃,2020年我國將通過長徵五號,發射火星探測器,並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中國火星探測值得期待,那些與「火星」相關的紀念幣也值得回味

一、火星幣

火星(Mar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

【火星幣】我們來了......

火星的火紅色,自古就吸引著人們。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西方自古稱之為「(戰神)馬爾斯星」。

【火星幣】我們來了......


【火星幣】我們來了......

二、火星隕石

火星隕石(Martian Meteorite),是指受到小行星的巨大撞擊後而逃逸火星引力,進入地球引力範圍,最後隕落到地球表面的火星碎塊。

1815年10月3日,一塊火星隕石墜落在法國上馬恩省(Haute-Marne)的夏夕尼村(Chassigny),隕石的主要礦物為橄欖石。

【火星幣】我們來了......

2013年斐濟發行的法國夏夕尼(Chassigny)隕石火星彩色銀幣

2016年紐埃發行了火星隕石NWA6963彩色銀幣。火星隕石NWA6963,2011年9月由摩洛哥隕石獵人首先發現。

【火星幣】我們來了......

火星隕石NWA6963彩色銀幣

2017年紐埃發行了太陽系系列火星紀念幣。該幣整體呈拱形,採用鍍銅仿古工藝,呈現了火星水手號峽谷的地貌。引人注目的是,硬幣上鑲嵌了一粒NWA7397火星隕石的碎片——這顆隕石發現於摩洛哥斯馬拉附近,重達2.1千克。

【火星幣】我們來了......

2017年紐埃還發行了一枚太陽系天體鏤空鑲嵌火星隕石彩色銀幣。

【火星幣】我們來了......

2017年庫克群島發行的火星隕石仿古銀幣。

【火星幣】我們來了......

除了銀幣之外,2016年查德發行了一枚火星隕石金幣。

【火星幣】我們來了......

三、火星觀測與探測

古時人們觀測火星大部分是為了佔星,而以科學研究為目的的觀測大致在十七世紀之後。1609年伽利略用自製望遠鏡觀測火星,開創了人類用科學儀器研究火星之先河。

2009年庫克群島發行了火星觀測400周年仿古鍍銅紀念銀幣。該幣鑲嵌了NWA4925火星隕石,獲得了2010年俄羅斯「硬幣之星」評選的「獨特概念獎」,併入圍2011年度世界硬幣大獎「最佳當代事件幣」提名。

【火星幣】我們來了......

1996年,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其關於真實的火星地表景觀的報告中,列舉了探測火星的九大理由,論證火星是人類可以探索的距離地球較近的行星之一,從長期來看,火星是一個可供人們移居的星球。

【火星幣】我們來了......

從1971年開始,人類就開始派遣探測車造訪火星。但直到1997年「探路者號」宇宙飛船登陸火星,「旅居者」號探測器持續工作83個火星日以後,才宣告成功。目前,通過對火星探測車採集的樣本和拍攝的照片進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這為火星殖民的構想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2011年奧地利發行了「機器人技術的演變-火星探測機器人」紅芯銀鈮雙色紀念幣。該幣獲得了2013年度世界硬幣大獎「最佳當代事件幣獎」。正面由為仿達文西名畫《維特魯威人》的機器人、二進位代碼、齒輪、國名及面值構成,《維特魯威人》是達文西在1487年前後創作的一幅素描,用以表現完美比例的人體,畫面中,機器人取代了人體,表明機器人技術已經日臻成熟。背面圖案為火星探測車、火星地貌及浩瀚宇宙。目前人類使用的正是機器人火星探測車,它們是探索火星的先驅之一。

【火星幣】我們來了......

2011年11月26日,「好奇號」發射升空,隨後順利進入飛往火星的軌道,這是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2012年8月6日,「好奇號」在火星著陸,展開了為期兩年的火星探測任務。

【火星幣】我們來了......


【火星幣】我們來了......

2014年多哥「好奇號」火星漫遊車紀念幣

從古至今,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

【火星幣】我們來了......

2009年庫克群島—太陽系行星紀念幣

期待「天問一號」探測器,承載中國航天的光榮與夢想,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的篇章。

【火星幣】我們來了......

2015年奧地利—「宇宙學」銀鈮雙色幣


【火星幣】我們來了......

2013年庫克群島—宇宙探索銀幣

也期待著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重大突破。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能發行關於火星題材的紀念幣。

相關焦點

  • 我們來了
    我們確實不能夠通過逃避生活來找到平靜,因此「從現在起我準備寫出每個我腦子裡出現的該死的東西,一種因長期浸潤於高雅文化而產生的愚蠢的傲慢。 」「我的嘴腹瀉可打字機卻便秘 。」Susan Sontag 說她不在乎這話髒不髒,學習寫作的唯一之路就是寫,說我正在思考,這個藉口不夠好。所以我現在開始寫,也請你不要輕信我的人生偏見。
  • 我們從哪裡來?
    今天的話題是:我們從哪裡來?人類從哪裡來?物種的起源是什麼?世界從哪裡來?這些是一個有史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因為所有的人,在天性活潑的年紀,都會好奇自己的來處,宇宙和生命的源頭是哪裡,希望了解最初的最初。
  • 火星,我們來了
    火星我們來了但是去火星究竟有多難?火星上有可能會發現什麼?今天就來說說...登陸火星到底難在哪裡?天問一號著陸器前端有一個整流罩,這是一個隔熱裝置,用於保護天問一號的著陸器,其使用的是航天級的耐熱材料製造,這方面我們不存在技術瓶頸。
  • 我們從哪裡來
    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不論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任何時期都要面臨這個課題。在我們有限的生命旅程裡,有的人為了儘可能探尋到更多答案而嘔心瀝血,為後繼者留下了寶貴的資料!自古,人們都認為人類是神創的,直到達爾文進化論觀點出來和現代科學研究的進步,我們知道了人類是由猿進化而來的。
  •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所以我們似乎不能在確定量上得到絕對立腳點,那麼我們能否能夠從自然法則中尋求一道絕對法則成為我們的認識起點呢?很自然地想到;能量從高向低擴撒的性質。這似乎是個絕對的邏輯起點,但是既然如此,那麼最初的能量匯聚又是怎麼來的呢?這世界所有的一切能量都是由於匯聚能量再重新釋放而來啊!
  • 《後來的我們》不如我們重新來過?
    我們總說:「看著別人的故事,留著自己的淚」,不是因為容易感動,而是由於,也曾經有過如別人的故事般的經歷,才會感觸頗深。看《後來的我們》,看得淚流滿面,這淚水,不僅僅是流給這個百轉千回的十年愛情,這淚水,也流給了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遺憾,和時光遠處的錯過,這是一部特別讓人共情的影片。
  • 《守望者》——我們守望人類,誰來守望我們?
    由眾多幕畫面拼接而成的片段,在電影伊始就暗示了我們很多東西。仔細觀察畫面左側,我們可以確認這是老爺的父母,而這個被揍的男人就是槍殺老爺父母的歹徒。守望者的存在以及夜梟一代的行為,直接導致了蝙蝠俠可能在這條時間線上不會出現。
  • 「嫦娥五號」我們來了
    就像誓師大會上深空站站長所說:「我相信,只要我們有了『四顆心』,上下一心,下定決心,堅定信心,工作盡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嫦娥五號」我們來了!來源:我們的太空
  • 生生不息,指日可待——2021我們來了
    不平凡的2020即將收尾嶄新的2021向我們揮手而來2020有歲月可回首2021有前程可奔赴一份份蛋糕預祝著我們步步登高一張張生日卡蘊含著老班的祝願「執著於夢想,純粹於當下」是對我們高三人最好的詮釋王者歸來正當時揚帆遠航乘風浪紫氣東來鳳凰臺琪樹花開共賀彩雨過天晴祥雲盤崢嶸百尺我為峰馬蹄踏遍曉夢歸陽春白雪第一人孫家有子大胸懷義字為先天下開 居安思危不辭苦寧有功名衣錦還高標藝絕成千古婧盡百年豪氣存溫文爾雅何處來
  • 鳳凰英語,我們來啦!
    Part2 我們的教學理念交際教學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強調溝通技巧的訓練,因為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只是表達意見,或者僅具備語法能力,還要具備語言的多樣功能,運用信息互補(Information Gap)、自由選擇(Choice)、響應(Feedback)等方式,來表達語言真正的自由。
  • 讓我們來認識中微子
    2015年10月6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將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加拿大物理學家阿瑟
  • 火星,你好,我們來了!
    大國重器,中國力量,天問一號飛向火星,實現首次火星個探測,這是我們國人的自豪和驕傲。祝福中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來越好!
  • 我們來了!
    火星,我們來了!
  • 我們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
    我們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這個哲學問題至今為止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所不同的看法,小編也有小編不同的看法。我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好理解。往小了說是我們本身的起源。往大了說可以認為是世間萬物的起源。我們來源於我們的父母,父母往上說來源於人類。而人類的起源,就開始複雜了,可能是猴子,也可能是其它。再往上我們還要研究物質的起源。所以這是個極其複雜的問題。
  • 我們的血液是從哪兒來的
    要說到我們的血液是從何而來的,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心臟,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血液是心臟「製造」的,但這種想法真的是大錯特錯!血細胞其實是從骨頭裡「長」出來的。講得更具體一些,是骨髓腔內的骨髓承擔了「血細胞加工廠」的角色。骨髓又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有造血功能的主要是紅骨髓。除骨髓外,還有些器官也參與造血,包括胸腺、肝、脾、淋巴組織等 (肝、脾主要是胚胎期造血器官,出生後停止造血)。
  • 太陽,我們終於來了!
    太陽,是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一顆恆星,也是唯一一顆可以詳細研究的恆星。它為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但同時也會對地球產生重大影響。 從古至今,太陽引發了人類太多的思考,我們對這顆耀眼的恆星充滿了好奇:它為什麼會發光?它是永恆存在的嗎?它的結構是什麼?它有哪些顯著特徵?它會對地球造成哪些影響?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科學家不僅發展出了相應的理論基礎,還建造或發射了各種探測器,層層揭開太陽的神秘面紗。
  • GWAS分析,我們也來點高端的
    如何讓我們更方便的進行自主化分析操作,如何在海量的數據中挖掘我們需要的有用信息,百邁客雲將帶領大家進入科技服務2.0
  • 火星,我們來了!
    因此,我們研究火星的現在,或許可以預測地球的未來。目前,全世界科學家們都在努力探究,甚至寄希望於把這個神秘紅色星球慢慢改造成為一個綠色星球、最後成為一個藍色星球,以適宜人類居住。為什麼要去火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有科學家認為,火星是人類唯一可能實現大規模移居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