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誰告訴的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她顯然很把這個理念當回事,早早開始謀劃未來。
3歲能誦唐詩;7歲提筆寫小說;12歲作品便被印成鉛字;初中立誓要像林語堂一樣用英文寫就世界暢銷的小說:"要比林語堂還要出風頭,我要穿最別致的衣服,週遊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她在《童言無忌》中寫道。
都說張愛玲早慧,這種"慧"多半是張愛玲自己的選擇,就像許多人選擇庸碌一樣,她清醒自知地選擇了不凡。
17歲那年,《大美晚報》刊登了她的一篇全英文散文,文章講述了她被父親幽禁在家、她智脫牢籠的經歷。文章一見報,張愛玲便大出風頭,成名之路就此拉開序幕。
但張愛玲似乎是一個"美國夢"的擁躉者,少時在雙語學校就讀,大一點就一心想出國留學,在國外闖出一片天地。不過她繼母從中作梗,挑撥得張愛玲父親把她毒打一頓,然後禁閉她半年之久。
她脫逃以後還是沒能如願在國外留學,反而中了輟學魔咒,通過了倫敦大學入學考試卻無緣就讀,在香港大學求學遇到戰亂只能肄業,去聖約翰大學被老師排擠無奈退學。留學夢死,但她好歹練就了一身英語真功夫。
張愛玲被譽為"最有可能把《紅樓夢》精準翻譯成英文第一人",足見世人對她雙語功底的認可。雖然她少年成名,但不能抹去她的勤奮和執著,在港大她發奮讀書,獎學金就拿過兩次。對於學習英語,張愛玲很有一套別出心裁的方法,她大方教授給弟弟張子靜。
一、少年時期沉浸在英語環境裡
張愛玲的家庭"洋味"很濃,她幾乎就成長在雙語的環境裡。
她的雙親和姑姑英文造詣極高,父親張志沂英文小說不離手,還在天津津浦鐵路局做過英文秘書;母親黃素瓊久居歐洲,英文不在話下;姑姑張茂淵也曾留學英國。
而張愛玲自己幼年起便接受雙語教育,8歲前父親請了英語家教,上學後在聖母瑪利亞女校就讀,這所教會學校以英文教學聞名,盛行美式教育,國文課甚至因為也因英文而被邊緣化。
1937年,張愛玲從聖母瑪利亞女校畢業,圖為畢業照
少年時期能處於一個雙語環境裡對學好英語來說是如虎添翼,在這樣一個氛圍中,英語處於一個被需要、被使用的地位,學習者自發認可英語的重要性,發展英語能力就像餓來吃飯困來眠一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現在的大部分家長都有一定的英語儲備,如果做不到每天和孩子英語對話,起碼可以為孩子選擇英語素材營造一個雙語環境,比如一起看英語光碟,一起看英語原聲電影,鼓勵孩子用英語寫日記和閱讀,讓孩子從小培養出"使用英語"和"自發吸收英語"的習慣。
如果是高中生、大學生或成人,可以學習張愛玲的另一個方法,把自己泡在英語裡。
張愛玲有個愛好,就是大段大段地背英語,她自己能背下莎士比亞的大半劇本;待到她去港大讀書,她便極力避免使用中文了,那會兒她想爭取到公派去牛津大學的機會,一直在作準備,無論是生活交流、做筆記、讀書、寫信、參加徵文比賽,她一律只用英文。就這樣,張愛玲的英語達到可以給外刊寫影評、散文、翻譯小說的地步。
二、 找準學英語的動機
張愛玲學習英語的動機一直極其強烈。
初時為了好玩,年少時為了實現超越林語堂的鴻鵠大志,再大一些則是為了去歐洲和母親團圓。
但更重要的是,她好似一直都很清楚地掌握著自己的人生軌跡。
她說自己:"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
她就像我們身邊那些學霸一樣,不甘平庸、不甘平凡,於是從不肯放棄對自己的鞭策。她是一個始終繃緊弦在生活的人,注意力、時間基本投注在人生目標上,這也是她如此高產的原因。
所以,學習英語找到動機也很重要。你可以為了考高分,可以為了當第一,可以為了在需要使用英語的重大場合出盡風頭,只要動機足夠強烈,一直朝著動機努力,你在成就目標的同時,目標也會成就你。
三、自創"雙語重複書寫"大法
這是張愛玲的秘笈。
不要以為不經寒徹骨就能有梅花香。
張子靜在回憶錄裡寫當初張愛玲如何教他練英文,這個方法不僅提高英文能力,還提高中文寫作能力——張愛玲會先用中文寫文章,寫完以後把它改寫成英文的,英文寫完了又對照著翻譯成中文,然後又譯成英文。每一次的轉譯都要求避免使用前幾次翻譯已經用過的句子、詞彙,就這樣,張愛玲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其實別看她從小在雙語環境裡長大,她初到香港時英語也不怎麼高明,她結合了自己的愛好興趣,發明了這一方法。
一般人提到中文寫作都是一個頭兩個大,本身沒有寫作愛好和寫作習慣,就不太願意使用這個方法,就算嘗試兩天,也會因為太過麻煩而懶得堅持。實際上,這個方法並不要求一開始就從長篇大論寫起,可以只寫幾個句子、一個段落,寫不出來也可以藉助工具書和其他一切資源,但無論如何也要自己動筆操練,只要堅持練習反覆轉譯,無論你寫多長,英語讀寫能力都能提高。
由@英語學習方法原創首發,歡迎轉發,但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做有觀點,有態度,有情懷,還有學習方法的教育號!帶你輕鬆學英語,快樂聊教育,喜歡我記得關注哦!
更多精彩閱讀:
詩詞一戰成名,萬眾矚目下淡定考清華,武亦姝的未來還有多少驚喜
康熙精通8國語言?關於學霸皇帝的外語學習,你更應看清這些真相
回國時,帶回30多箱珍貴資料,北外博導:學英語,這3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