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Rxiv | 基於結構的高效PROTAC分子設計策略

2021-02-12 BioArtReports
蛋白質靶向降解嵌合體(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aeras,PROTACs)是一種雙功能的小分子,由三個部分組成:結合靶蛋白的配體,結合E3泛素連接酶的配體和中間的linker(Nat Chem Bio觀點丨蛋白質靶向降解PROTAC療法的研究進展)。近期,PROTAC在臨床試驗中取得的積極結果再次點燃了蛋白質靶向降解研究(好消息!首次證明PROTAC藥物在人體試驗中安全有效)。靶蛋白-PROTAC-E3三元複合體的形成決定了靶蛋白被泛素化和降解的效率[1]。另外,linker部分也會影響PROTAC的選擇性[2]。目前,傳統的基於結構的小分子藥物設計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但是仍然缺乏合理的PROTAC設計策略。研究人員常常需要進行大量的化學合成,然後逐個測試它們的活性,才能篩選得到符合要求的PROTAC分子。2020年5月30日,美國Fox Chase Cancer Center的John Karanicolas課題組和以色列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Nir London課題組在bioRxiv上傳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使用基於Rosetta軟體的方法設計PROTAC分子。兩篇文章提出的計算流程都很相似。首先,與各自配體結合的靶蛋白和E3連接酶被輸入到Rosetta軟體中進行對接,期間保持兩個配體的距離在一定範圍內(圖1A)。此外,依據特定的配體,以及兩個配體之間的距離,研究者可以設計出各種各樣的linker,每種linker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構象(圖1B)。然後,作者根據最優的靶蛋白-E3連接酶的對接結果設計新的linker,或者對特定的linker進行優化(圖2)。接下來,兩篇文章都用結構已被解析的CRBN-PROTAC-BRD4三元複合體(PDB 6bn7,6bn8,6bn9)驗證了這套計算方法,發現計算機模擬的結果可以很好地重現三元複合體的構象。最後,作者們也用這套方法設計了一系列新的PROTAC分子。圖2. 根據第一步得到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來設計linker綜上所述,這兩篇文章都有效地解決了同時進行蛋白-蛋白對接和蛋白-小分子對接的難題,提出了新的基於結構的PROTAC設計方法,即用距離參數來限制蛋白-蛋白對接,然後基於蛋白-蛋白對接結果來探索PROTAC小分子的構象。受到晶體堆積的影響,通過X射線衍射的方法解析出來的靶蛋白-PROTAC-E3三元複合物的構象有可能是不正確的[3]。因此,使用這兩項工作提出的計算方法可以同時分析數以百計的三元複合物的組裝模式。但是,這些計算方法都還是以靜態的晶體結構為基礎,或許只有冷凍電鏡才能夠捕捉到三元複合體的組裝動態。

原文連結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27.119354v1.full.pdf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27.119347v1.full.pdf

1. Bondeson DP, Smith BE, Burslem GM, BuhimschiAD, Hines J, Jaime-Figueroa S, Wang J, Hamman BD, Ishchenko A, Crews CM.Lessons in PROTAC Design from Selective Degradation with a Promiscuous Warhead.Cell Chem Biol. 2018; 25:78-87 e5.2. Olson CM, Jiang B, Erb MA, Liang Y, DoctorZM, Zhang Z, Zhang T, Kwiatkowski N, Boukhali M, Green JL, Haas W, Nomanbhoy T,Fischer ES, Young RA, Bradner JE, Winter GE, Gray NS. Pharmacologicalperturbation of CDK9 using selective CDK9 inhibition or degradation. Nat ChemBiol. 2018; 14:163-70.3. Nowak RP, DeAngelo SL, Buckley D, He Z,Donovan KA, An J, Safaee N, Jedrychowski MP, Ponthier CM, Ishoey M, Zhang T,Mancias JD, Gray NS, Bradner JE, Fischer ES. Plasticity in binding confers selectivity in ligand-induced protein degradation. Nat Chem Biol. 2018;14:706-14

相關焦點

  • bioRxiv生信好文速覽
    上個月6號,biorxiv上post出了一篇獨特的預印本(preprint):來自biorxiv的創建團隊的Richard Server等人,以
  • [bioRxiv] ROP-GEF3是根毛髮生所必須的重要調控因子
    Trichoblasts是負責根毛形成的細胞類型,在根毛開始形成時首先需要在Trichoblasts細胞質膜上的形成特定的極性分布的根毛髮生結構域(RHID)。Rho型GTP酶(ROPs)是RHID形成的第一個分子決定因素之一,在後面的極性生長中同樣發揮核心作用。然而,將ROP定位到RHID並開始向外生長的分子參與者至今依然不是很清楚。
  • 綜述:基於DTP結構的高效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設計
    [3,2-b:2『,3』-d]吡咯(DTP)的MPM作為對稱/不對稱FREAs和無摻雜空穴傳輸材料(HTMS)的設計進展,以期對材料設計和器件策略提出見解,以獲得更高的功率轉換效率和穩定的太陽能電池性能。
  • bioRxiv:科學家基於CRISPR-Cas12技術開發出了一種超靈敏、快速...
    2020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題為「An ultrasensitive, rapid, and portable coronavirus SARS-CoV-2 sequenc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CRISPR-Cas12」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基於
  • bioRxiv速覽 | 拓撲異構酶專題
    Wojciech Kaspera, Wojciech Szopa, Mateusz Bujko, Bartosz Czapski, Miroslaw  Zabek, Ewa Iżycka-Świeszewska, Wojciech Kloc,  Pawel Nauman, Bartosz Wojtas, Bozena Kaminska連結:https://www.biorxiv.org
  • bioRxiv|廈門大學夏寧邵團隊合作發表基於SARS-CoV-2 S蛋白假病毒系統用於篩選中和抗體相關文章
    歡迎點擊上方BioResearcher關注我們廈門大學夏寧邵教授,張天英博士,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志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疾病預防控制所黃保英副研究員在bioRxiv
  • Angew Chem|計算模擬設計大環PROTAC分子
    但是目前linker都是鏈狀分子,通過大環化作用限制分子的生物活性構象是合理設計功能性化學探針有吸引力的策略。作者首次提出大環PROTAC策略,基於VHL:MZ1: BRD4複合物晶體結構和分子動力學(MD)模擬輔助下,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大環PROTAC,並通過晶體解析驗證了設計的合理性和MD模擬結果的可靠性。
  • BioRxiv到底是什麼期刊?為什麼突然火了?
    特別是幾位印度老學者在 BioRxiv 發文懷疑2019-nCoV可能是人造病毒後,這個雜誌在微信朋友圈更火了。處於好奇,作者剛剛用谷歌檢索 「BioRxiv」 and "武漢" 竟然顯示有近36萬條目!那麼BioRxiv究竟是什麼類型的期刊呢?
  • 4月bioRxiv生信好文速覽|galaxy聯合創始人離世
    需要注意的是,biorxiv將拒絕你的研究成果在其上發布,如果你的文章是:針對新冠肺炎的、純生信的、藥物作用或療效的預測。為此,biorxiv聯合創始人Richard Server發推表示這是團隊深思熟慮的結果:The balance we have to strike is speeding up science but also minimising potential for harm。
  • BioRxiv已有8篇論文關注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整理丨BioArt編輯部2020年1月23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
  • 技術革新:多片段DNA分子的組裝
    撰文 | Leon責編 | 雪月把各種線性DNA分子組裝在一起是分子生物學實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們一般依賴於限制性內切酶和DNA連接酶來完成這些操作,如把一段DNA插入到質粒中【1】。由J.無論DNA片段的長度如何,在三種酶的介導下,多個片段可在單一反應中連接成完整的雙鏈DNA分子。Gibson Assembly被證明是一種高效組裝質粒的方法,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使用。首先,兩端有同源部分的DNA片段在T5外切酶的作用下,3』同源部分被暴露出來,互相進行配對重組。然後,DNA聚合酶會把缺口補齊。
  • Survey | 基於生成模型的分子設計
    這種基於「試錯」的創新方法往往成本高昂且少有成效,一種新材料的研發可能需要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和長達20年的時間。分子的反向設計方法與傳統方法不同的是,其不再從結構推導性質,而是預先選擇屬性參數,通過結構和屬性之間的反向映射來推斷出滿足這些屬性的未知分子。
  • 被Nature翻牌的bioRxiv——冷凍電鏡發展到原子級別解析度水平
    來源:Paul Emsley / 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它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宇宙」:顯微成像技術首次看到了單個原子!Nature 新聞報導了2020年5月22日同時發表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的兩篇關於冷凍電鏡裡程碑式的突破,將解析度提高到單個原子水平。這一突破鞏固了cryo-EM在繪製蛋白質結構圖譜中的主導工具地位。
  • 基於結構的蛋白激酶抑制劑設計
    圖1 催化以及鉸鏈區殘基構型蛋白激酶抑制劑的設計策略在多種FDA批准的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劑的研發史中,基於結構的分子設計一直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小分子激酶抑制劑的先導化合物大多可通過高通量篩選、虛擬篩選或者基於碎片的篩選獲得。
  • bioRxiv:華人科學家開發出AIOD-CRISPR技術,可快速超靈敏地可視化...
    2020年3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來自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健康中心生物醫學工程系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開發一種新的基於CRISPR的低成本診斷平臺,以便檢測包括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在內的傳染病。
  • bioRxiv:科學家構建出了首個COVID-19開源全原子模型
    2020年6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SARS-CoV-2是誘發COVID-19的主要原因,刺突蛋白或S蛋白會促進病毒進入到宿主細胞內;日前,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國立首爾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首個全長S蛋白的開源全原子模型,相關研究結果非常重要,因為S蛋白在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內扮演著關鍵角色
  • 基於偶氮苯的大環芳烴:合成、晶體結構和光控分子封裝及釋放
    基於偶氮苯的大環芳烴:合成、晶體結構和光控分子封裝及釋放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4:09:43 浙江大學化學系黃飛鶴課題組經過不懈努力,設計了一種基於偶氮苯的大環芳烴以實現光控分子封裝和釋放。
  • JMC|賽諾菲研究基於AI的分子從頭設計
    AI的從頭分子設計研究結果。自動化分子從頭設計已經被研究了大約20年,儘管許多工具已經被建立起來,許多成功的案例也已經被知曉。分子自動化從頭設計仍然沒有被普及開來。其中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設計的分子很難被合成出來。
  • 新冠病毒受體親和性為SARS10-20倍:首次電鏡解析S蛋白結構
    論文連結: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1.944462v1冠狀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 S glycoprotein)是疫苗、治療性抗體的研發以及臨床診斷的關鍵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