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又有16萬農牧民告別吃水難

2020-11-28 搜狐網

  人民網西寧8月3日電(記者陳沸宇郅振璞)為保證農牧區人畜飲水安全、改善農牧民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今年,青海省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投資力度,上半年共落實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資金19600萬元。截止目前,全省已有16萬多人、68萬頭(只)牲畜的安全飲水和飲水困難問題得到解決,為今年完成解決農牧區20萬人的飲水困難和安全飲水問題的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

  受自然地理和歷史等因素影響,青海省農牧區群眾居住分散、地處偏遠,很不利於實施人畜飲水解困工程。另外,由於地形條件複雜、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傳統的居住環境和人畜飲水工程超期服役及老化失修等原因,也直接或間接造成了當地人畜飲水困難等。

  「數十裡管道地底下埋,清泉水流到了莊稼人的鍋臺。」這是青海群眾頌揚人畜飲水工程的一首「花兒」。農牧區人畜飲水解困工程的實施,使海東、海南、海北、黃南、海西、玉樹、果洛等農牧區的廣大群眾告別了人背畜馱、吃水難的歷史,極大地改善了農牧民群眾的生存環境和生產條件,減輕了群眾負擔。同時,飲用乾淨衛生的自來水,也減少了疾病的發生,節省了醫療開支。

相關焦點

  • 青海今年要讓15萬農牧民喝上「乾淨水」
    人民網西寧2005年3月6日電記者郅振璞報導:「溫總理報告說『讓人民群眾喝上乾淨的水』,說出了青海人多年心聲,我們水利人渾身是勁,要把農牧民飲用乾淨水作為第一要務」。正在黃南藏族自治州調查水情況的青海省水利廳廳長劉為民,看了溫家寶總理在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上的報告直播,感到總理一句句,一項項都說到青海農牧民的心上了,我們一定要加快農牧區乾淨飲水工程,今年要解決1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爭取超額完成任務。  劉為民說,青海農牧區群眾過去飲用高氟水、高砷水、苦鹹水、汙染水,加上局部缺水,涉及173萬群眾吃水困難。
  • 青海常牧鎮農牧民"我們用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
    2006年,對於貴德縣4.6萬飲水困難的農牧民群眾來說,是一個難忘的年份,當清清的甘泉流進一家家小院時,很多人的眼睛溼潤了……    貴德縣常牧鎮卻加村村民項曲激動地說:「過去吃水要到2公裡以外的地方去挑水吃,水質雖然渾濁,但村民們還是天不明就要去挑水,因為去晚了放養的牲畜就會衝上來跟人搶水喝。
  • 青海農牧民行得通走得暢
    近年來,各級各部門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易地扶貧搬遷等方面精準發力,實現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行委)全部摘帽,53.9萬貧困人口告別行路難、用水難、上學難等問題。近日,中國記協、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全國性行業類媒體記者走進青海,感受高原蝶變。
  • 青海:五年162萬農牧民喝上「放心水」
    這是青海農牧民對國家人畜飲水工程用「花兒」方式表達的心情。  一條條管道將「清泉」引入千家萬戶,一頭連著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大投資,一頭連著廣大農牧區群眾的民生情、小鍋臺;這條管道在「十二五」的五年,讓160多萬各族群眾告別了靠人背、牲畜馱,或利用自建的一些簡易飲水設施來解決飲水的過去,喝上了乾淨衛生的「放心水」。
  • 青海化隆:無電村民告別「煤油燈」
    「有一次下山充手機,忘記帶充電器,氣得再不想用手機了!」馬達吾子老人的鄰居哈乃飛說,「村裡馬乃家是從德令哈搬來的,已經買了電視,他說看見飛機了,我也打算買。有了電,我們和世界面對面了。」目前,卡時代村已有10戶農牧民48口人解決了用電問題,後期村裡陸續還會有一些農牧民能用上電。「挖坑栽電線桿,兩個人挖一個兩米的坑大概兩天,看似挖坑其實是鑽山,太難了!」
  • 青海海晏縣:讓「特殊」牧民喝上方便水
    □本報通訊員 何毅 記者 李永玲  5月初,陣陣爆竹聲和群眾的歡呼雀躍聲響徹德州草原,看著清澈的水從機井口噴湧而出的那一刻,一位老牧民激動地說:「我們再也不用為吃水難而發愁了,德州村民要謹記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牢記黨的恩情。」  據了解,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甘子河鄉是一個以藏族為主的純牧業鄉,共有7個村。
  • 新疆皮山縣賽圖拉鎮60戶農牧民告別無電歷史
    新疆皮山縣賽圖拉鎮60戶農牧民告別無電歷史 2014-07-18 11:35:15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18日電 (記者 陶拴科)距離新疆皮山縣434公裡的賽圖拉鎮60戶村民即將告別終年無電歷史
  • 青海:「民生水利」確保百萬農牧民喝上放心水
    青海新聞網訊  記者自青海省水利廳獲悉,青海省把解決民生水利作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從五個方面入手,力爭使群眾共享水利發展的成果,目前仍存在的100多萬農牧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將在「十二五」期間全面解決。  青海省水利廳廳長劉偉民說,水利工作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青海省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別較大,有很多關係民生的水利問題亟待解決。
  • 「十一五」期間青海省127萬農牧民喝上安全水
    各地水利部門及時總結在人畜飲水安全項目建設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從加強項目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入手,有序推進工程建設,全力打造精品工程,保障了農牧民群眾可持續獲得安全飲用水。尤其是在牧區,飲水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牧區的特點,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工程建設形式和規模,有效解決了廣大牧民群眾的吃水問題。  "十二五"期間,我省還將進一步加大人畜飲水工程的實施力度。計劃5年內再解決128萬名農牧區群眾的飲水困難和不安全問題。
  • 哈爾濱市12.7 萬戶居民本月告別吃水難 敷設二次供水管線約175公裡
    生活報11月13日訊 部分既有小區二次供水設施設備管線老化損壞滲漏、未配備水箱、泵抽供水、棄管等諸多問題造成了居民吃水難。解決城市供水「最後一公裡」,是百姓居民熱切希望的大事。11月12日,來自哈爾濱市住建局的消息,2018年至2019年期間,哈爾濱市全面開展吃水難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維修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二次供水管線敷設,共約175公裡,整合改造二次供水加壓泵站110處,目前正在進行成套設備安裝及調試工作,預計11月中下旬按期實現供水目標,實際受益居民將達到12.7萬戶。
  • 青海農部分牧民住「太陽房」用「沼氣灶」
    新華網西寧7月17日電(記者王大千)記者16日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青海高海拔地區太陽能建築一體化
  • 青海三江源區1.7萬牧民喝上放心水
    青海三江源區1.7萬牧民喝上放心水 來源:新華網 2009年09月29日09:28   新華網西寧9月29日電 (記者何偉)記者29日從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獲悉,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實施4年來,已取得明顯成效.在惠及民生的人畜飲水項目上,目前已使1.7萬名當地牧民喝上了放心水。
  • 青海野生動物攝影師緣何屢獲國際大獎?
    一項項環保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改變了農牧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省有14.51萬人像次丁一樣成為生態管護員,人們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與生態環境、與野生動植物的關係。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天峻片區,如果雪豹吃了誰家的羊,牧民們往往會說,吃就吃了吧,它也要吃東西,也有孩子要養活啊。
  • 哈爾濱:維修改造二次供水設施 破解老舊小區吃水難
    央廣網哈爾濱11月12日消息(記者遲嵩)記者從哈爾濱市住建局獲悉,為提高城市整體供水質量,解決城市供水「最後一公裡」,確保二次供水水質、水壓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哈爾濱市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全面開展吃水難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維修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二次供水管線敷設,共約175
  • 青海加快"戶戶通電"工程 讓更多農牧民看上奧運
    新華網西寧8月5日電(葉超 仵玉琴)筆者從青海省電力公司了解到,今年該公司全力以赴加快農村「戶戶通電」工程實施進度,以保障更多生活在偏遠地區的各族農牧民群眾收看上北京奧運會比賽的電視節目。
  • 山頂要鑽200米深水井 300山民吃水將告別下山提
    山頂要鑽200米深水井 300山民吃水將告別下山提 2011-11-01 07:26:00    作者:張璐 戴偉   來源:齊魯晚報  我要評論 關鍵詞: 楊俊寶 吃水 山民 下山 海拔
  • 河北定州市西城區西關西街望恆街居民吃水取暖難
    一、吃水問題。我們三戶為城中村居民,位於河北定州市西城區西關西街望恆街(原西關電影院西側老107國道東側)於2019年10月14日交給自來水公司3000元,為自來水接口費建築施工費,可一晃一年過去了,至今自來水也未給接上,吃水是個大問題,望有關部門儘快給予解決答覆。二、取暖問題。
  • 巴裡坤縣:奶驢養殖帶動農牧民增收
    近年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大力支持當地特色農牧企業和合作社發展壯大,引進了以驢奶加工為主的企業,帶動農牧民發展奶驢養殖業。  每天早上10點,巴裡坤縣利農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爾恰提·拜山拜克都會到花麒奶業有限責任公司交售驢奶。  30 歲的葉爾恰提家在巴裡坤縣石人子鄉,2014 年,他從塔裡木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
  • 青海冬蟲夏草市場調查
    建設一處上檔次、有規模的現代化交易中心,打造地方名貴土特產品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帶動以冬蟲夏草為代表的高原動植物資源走向國際市場,已經勢在必行!  2009年6月,青海新千國際冬蟲夏草大世界在西寧建成並開業。新落成的這一冬蟲夏草交易中心總投資1.2億元,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
  • 青海海西州:牧民的當下生活令人驚嘆不已
    新華社客戶端湖南頻道9月3日電(劉非小 謝道怡)藍天、白雲、山脈、草原、戈壁與湖泊,這是預存在腦海中的青海美景元素。 8月底9月初,我們參加了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青海中心承辦的「改革開發40周年全國媒體海西行」活動。回顧在青海海西州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所見所聞,感觸最深的卻是海西州牧民們生活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