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院士朱健康:海外人才歸來正當其時

2021-01-13 中國青年網

  朱健康,國際著名植物生物學家、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學領軍科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普渡大學生物化學系和園藝及園林系傑出教授。他1988年赴美留學,2000年受聘於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擔任植物科學系教授,曾任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整合基因組學研究所所長,在植物抗旱、耐鹽與耐低溫方面取得傑出成就。在世界植物科學領域,他是論文引用率最高的科學家之一,是毫無爭議的學科「領頭羊」。2012年,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朱健康通過國家首批「千人計劃」被引進回國。

  目前,他是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組長、博士生導師。

  記者:您如何評價目前中國在植物生物學領域的發展情況?

  朱健康:中國有大量的鹽鹼地,乾旱、半乾旱地區佔據了近半國土面積,所以加強植物抗乾旱、耐鹽鹼、抵禦低溫高溫等方面的研究,對中國來說特別重要。也因為這個原因,中國政府對相關研究比較重視,支持力度很大。有了這些支持,中國在前十幾年,特別是最近不到十年的研究進展特別好,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

  記者:關於中國的變化,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朱健康:太多了。中國變化太大了,我們感覺有點跟不上。多數變化都是特別好的,比如交通的變化——中國高鐵的發展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我有一個高中特別要好的同班同學,從事的就是高鐵領域研究,每次看到他我都特別敬佩。這只是一個方面,中國很多方面的發展都特別好。

  記者:這些變化在您的工作中有哪些體現?

  朱健康:從一個學者、研究人員、科學家的角度來說,這幾年我一直都有這樣的想法:以前我們國家相對比較落後,底子比較薄,特別是在科學技術方面,個人要想在學術和研究方面有好的發展,一般都需要到國外去留學、訓練。但現在已經不一樣了,以前出去的留學生和研究人員掌握了技術,取得了一些成就,現在是回來的時候了。現在國家發展這麼快,帶來很多非常好的機會,大家都在想辦法抓住這些機會,使自己的事業發展得更好,對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記者: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今天的中國,您會選什麼?

  朱健康:今天的中國,可以用「高、大、上」來形容。高,中國的城市現代化基礎建設做得非常好,高樓大廈林立;大,高鐵也好,高速公路也好,還有商場等等,規模體量都很大;上,中國的很多地方都很高端,比如外國朋友到中國來旅遊,就很感嘆中國的機場要好於世界很多國家甚至美國。

  記者:您如何看中國的國際角色?

  朱健康:中國的角色正在轉變的過程中,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很多世界上的重大問題,以前由西方國家主導的內容,如貿易全球化、應對氣候變化等,未來可能都需要中國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扮演好國際角色和國家的實力分不開。在科學技術發展方面,我們國家已經有了很好的政策。現在的人才政策比以前都要好,有了好的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全世界範圍內的優秀人才,把國家建設得更好,實力更強,擔當全球領導者之一的角色就水到渠成了。

相關焦點

  • 皖籍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逆境中學會成長
    中新社合肥7月7日電 題:皖籍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逆境中學會成長作者 張強 趙強「看似弱小的生命,同樣蘊含著堅韌不拔的力量,正如植物能在逆境中成長,治學、人生也當如此。」
  • 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朱健康指海歸是趨勢(圖)
    【搜狐IT消息】6月12日消息,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英雄不問出身低」,華人朱健康就是典型的實例。他從一名每日挑糞割草的農家子弟,甚至歷經大學「重考」的挫折,如今能搖身一變,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士,一部分要歸功於「老師」。
  • 朱健康領銜中科院上海逆境生物學中心
    白春禮表示,由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聯合共建的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將採用與國際接軌的管理和運行機制,實行「人才特區政策」,在用人、財務、管理及考核方面實行靈活政策,為科學家創造一流的創新環境。朱健康教授是國際著名的植物生物學家、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學領軍人物,2010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中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訪問大連化物所
    7月8日,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應邀到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訪問,並作了題為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plant abiotic stress resistance的學術報告。大連化物所相關研究人員和研究生聽取了報告並與朱健康進行深入的交流。
  • 學校領導會見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
    學校領導會見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 2020-10-19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省海外華僑華人健康諮詢平臺用戶覆蓋五大洲
    北京時間24日上午,結束了在河北省海外華僑華人健康諮詢平臺上的遠程視頻問診,身在加拿大溫哥華的華人宋女士反饋說。剛生完孩子不久的宋女士,在國內親屬的介紹下,預約了該平臺「VIP雲診室」,諮詢有關新冠肺炎防治、產後腰痛、神經痛等問題。河北省中醫院麻醉科(疼痛門診)主任醫師、該院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成員郝巍對宋女士的諮詢做了解答。
  • 我國基礎科學人才緊缺!施一公:美國生命科學,華人佔2600人
    西湖大學首任校長、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教授曾說:美國有34個州,在研究型大學生命科學院裡,擔任生命科學學科的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的華人大約有2600人,其中教授超800人。施一公院士作為從美國歸來的愛國科學家,他說出的話還是有很大的分量的,就比如同樣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顏寧教授就在美國工作。
  • 喜報:武漢大學健康產業聯盟名譽會長王小凡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年院士增選名單,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徐紅星教授、校長竇賢康教授分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和地學部院士,武漢大學生科院77級校友、武漢大學健康產業聯盟名譽會長王小凡教授當選外籍院士!     武漢大學健康產業聯盟名譽會長陳東升、會長田源、執行會長楊志、監事長於剛等領導代表聯盟對王小凡名譽會長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表示熱烈祝賀!        王小凡教授, 癌症生物學家。新疆烏魯木齊人。
  • 海外華人學者管理科學與工程協會第二次國際年會
    製造與服務管理的科學與藝術  海外華人學者管理科學與工程協會第二次國際年會  「如果你在供應鏈運作上不具有競爭力的話,就乾脆不要競爭。」通用電器公司的總裁傑克韋爾奇曾這樣說。國際製造業領域在過去幾十年中最重大的變化就是中國崛起成為世界工廠。這對任何產業的供應鏈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做客農生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講座第一講
    3月13日,現任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術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的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信息樓8樓做客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如何建立好的生物學研究體系」的報告。本次講座也是農業與生物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 建設生態文明環境倫理正當其時
    主持人的話 建設生態文明環境倫理正當其時   ■劉湘溶  工業文明在經歷了幾百年的狂飆突進以後已經日益暴露出其自身難以化解的深層矛盾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導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人才是國家繁榮昌盛的根本所在。一直以來,在我們國家,傑出的人才也有不少,尤其是科研領域更是人才輩出,不過其中卻有很多都流失到了海外。所以,如今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要如何留住人才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 川普「助力」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或將引爆頂級人才歸國潮
    2最近一段時間,白宮越來越肆無忌憚惡意打壓華人科學家,很多優秀人才不得不被迫出走。而這些人才的歸來,於中國而言無疑是錦上添花。可以說為中國CV領域的發展和人才的啟蒙培養做出了貢獻。而朱教授歸國的緣由,或許從他過往作品和訪談中查出端倪。
  • 2020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多位華人當選!
    本年度共有多位華人當選2020年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詳細名單如下:喬傑,北京大學喬傑,女,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安達市,1990年參加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獲得者,科技部「生殖與發育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等。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 又一華人院士在美被捕,理由荒唐至極,這只會加速他們回國的進程
    又一華人院士在美被捕,理由荒唐至極,這只會加速他們回國的進程 不管什麼時候,人才都是一個國家最重要、最寶貴的財產。尤其在經濟、科技等領域,高端人才更是各個國家爭相拉攏的重要資源。
  • 湖南航天產業幸遇「伯樂」 ,這場高峰論壇正當其時!
    據了解,本屆「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將齊聚行業院士專家、航空航天與醫療領域龍頭企業等代表,以打造更具國際化水平的增材製造技術交流的全媒體傳播平臺為目標,現場共同探討增材製造技術國內外發展前景及趨勢,為廣大用戶企業及技術研發單位未來的發展指引正確方向。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與交大師生交流「如何...
    3月13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術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閔行校區圖書信息樓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如何建立好的生物學研究體系」的精彩報告。本次講座也是農業與生物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 德國華人教授會商助推中德科教合作
    原標題:德國華人教授會商助推中德科教合作  新華網柏林4月19日電(記者班瑋 郭洋)中德科教合作中活躍著一個特殊的小群體——在德國高校任教的華人教授。他們近日在德國明斯特舉行了第七屆年會,會商加強兩國科教合作大計,表示願在兩國未來科教合作中扮演「智力加油站」和「搭橋人」的角色。
  • 朱邦芬院士:和中學生朋友談談世界一流科研人才的成長之道
    朱邦芬院士1948年1月出生於上海市,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11月20日下午16:00,由朱院士帶來的,以《和中學生朋友談談世界一流科研人才的成長之道》為主題的講座在深中新校區學術報告廳準時開始。
  • 環保壓力增大 國產PPS纖維正當其時
    環保壓力增大 國產PPS纖維正當其時 2010-05-25 00:00:00 來源:來源:全球紡織網 作者:紡織服裝周刊     全球紡織網5月25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