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被航天事業「耽擱」的設計機構

2021-01-15 藝術與設計雜誌

2月11日,一條#NASA立掃把挑戰#的話題

突然衝上微博熱搜榜前排

NASA和掃把有什麼關係?

難道NASA終於決定放棄飛船改用飛天掃把了?

再看看各大群聊裡轉發的消息

原來網傳NASA的一項「新發現」和掃把有關。

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

立馬引起了網友們的注意

一時間微博、微信群聊、朋友圈

立馬引起了網友們的注意

一時間

微博、微信群聊、朋友圈

都成了家用掃把小型展覽會

NASA 媒體新寵

近年由NASA逐漸成為媒體新寵,在 NASA 面前,杜蕾斯完全都要靠邊站。自帶話題屬性的體質,讓 NASA 隨意發個照片就能收穫成千上萬點讚,登上全世界頭條 so easy,至少在 14 個社交媒體平臺上開設了 500 多個帳戶,坐擁 Instagram 4 千多萬、Twitter 3 千多萬、Facebook 2100 萬左右的粉絲。

▲NASA 擁有4千多萬粉絲的 ins 帳號

在各種項目的視覺設計上,也決不含糊。

這個政府機關到底憑什麼能成為社交媒體寵兒?

NASA 全稱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它成立於 1958 年的埃森豪威爾時代。1961年5月25日,第35 任美國總統John F. Kennedy 在演說中道出,「在1970 年前,美國將會把一名太空人成功送到月球上並把他安全帶回來。」正是這一句話,直令美國全民將資金與精神投放於NASA 的發展。

▲第35 任美國總統John F. Kennedy

NASA LOGO EVOLUTION徽章進化史

首先當然是著名的「肉丸」標誌。這也是普及率最高的一款,1959年由James Modarelli設計。

▲Photo by Jessie Hodge via Flickr

不過這個標誌很快就被棄用。1972年,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發起了「聯邦圖形改進計劃」,以提高美國政府機構的設計和傳播的標準,NASA也在候選機構之列。於是在1975年,由 Danne & Blackburn 設計的「蠕蟲版」 NASA 標誌問世,還製作了視覺設計標準手冊。

▲1975年,極具現代感的極簡紅色logo

▲1983年,NASA的制服和太空衣上的蠕蟲標誌。

▲1988年,發現號發射升空,機翼上的NASA蠕蟲標誌。

1992年,NASA再度啟用「肉丸標」,一直沿用至今。這個標誌的藍底代表星球,閃爍的星星代表太空,環繞的NASA的白色弧線代表太空旅行,紅色的那個像箭頭的圖形代表的是用於進行風洞測試的超音速機翼模型。

▲2001年7月21日,太空人麥可·蘭登·格恩哈特在國際空間站進行艙外作業。背上清晰可見「肉丸標」。

除了在自己的logo上下功夫,NASA的航天任務也都用心設計。

▲大名鼎鼎的阿波羅計劃的徽標,從地球奔向月球

▲1969年7月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穿著太空衣的胸前是NASA的肉丸標、他的名字以及阿波羅11號的任務徽標。

NASA 聯名設計史

說起NASA瘋狂聯名的原因,讓人驚掉下巴。

追溯到1967年美國阿波羅1號的一次例行測試中出現突發狀況,3名太空人不幸喪生,從此NASA在美國人民心裡的形象一落千丈。此時的NASA慌得一匹,想迅速扳回形象。於是寄希望於當時美國最具人氣的卡通形象——史努比。

這隻整天做著太空夢的狗狗,簡直太對NASA的口味。於是在漫畫之中,作者添加了很多宇宙相關的元素,通過這種方式普及航空航天的理念

阿波羅10號登月艙的名字是史努比,NASA「僱傭」它成為飛船的守護犬。那次的任務完成得十分成功,部分NASA人認為是這條神犬的法力加持。後來,史努比參與過的NASA任務,確實沒失敗過。NASA的優秀員工獎就叫做「銀色史努比」,徽章上是穿著太空衣的史努比。

LEGO × NASA:給我一塊樂高,還你一個宇宙

俘獲大小兒童的玩具品牌 LEGO 樂高,一直作為最有價值的消費品牌之一出現在各大影響力的列表中,這次也拋開我們熟悉的救火車、貨車,挽著 NASA 的小手把自己送到了天上去。推出了與真實火箭比例為 1:110、完成後達 1 米之高的阿波羅 11 號,以及可拆解的一整套飛船等等。

IKEA × NASA:從太空獲取地球生活解決方案

當國家在研究太空技術時,「愛搞事」的宜家也趕來聯手 NASA,把自己的設計師扔到美國猶他州的火星沙漠研究站裡參加火星太空員的訓練,藉助太空生活極端的環境,以期尋找更好的地球生活解決方案,順手推出了將於 2020 年上線的名為「RUMTID」的系列太空家具。

Nike × NASA:在月球上行走

聯名熱點當然少不了潮鞋大腕兒 Nike,為了慶祝 NASA 探月計劃 50 周年,Nike 以探索太空旅行為設計靈感,打造了名為「Nike Air Force1「NASA」」以及「Nike Huaracche「NASA」」的聯名鞋款。

Coach × NASA:把太空穿在身上

別驚訝,NASA 和 Coach 也組 CP 了。在 NASA 的時尚潮席捲之下,從裝飾著星星圖案的手袋、到帶有 NASA 名稱與標誌的配件、襯衫、夾克、毛衣等等,Coach 在 2017 年與 NASA 合作推出的 Coach Space 系列,同樣成為了年輕人的 Fashion icon。

相關焦點

  • NASA:一個被航天事業耽誤的設計公司
    不過,你也別以為 NASA 的注意力都在工業設計上面,它們在平面設計也是非常執著的。阿波羅計劃的標誌(圖源:nasa.gov)(圖源:nasa.gov)而除了標誌,NASA 的下屬機構 JPL(噴氣推進實驗室)還負責製作一些紀念海報和科學海報,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幫助大眾了解複雜的科學發現。JPL 的科學家們為海報的設計提供思路,而海報的製作,則是由 JPL 的視覺創意團隊 The Studio 完成。
  • 香港科學家容啟亮: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添磚加瓦
    「中國的航天事業不是同哪一個國家去競爭,它的穩步成長,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義務,就是它拉動很多我國產品的創新,還有就是技術的發展。」近日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研發的香港科學家容啟亮如是說。
  • 手抄報圖片: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1957年10月,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使人類突破了地球表面的限制和地球大氣的屏障,從此揭開了航天世代的序幕。  我國自1956年建立了研製火箭的專門機構以來,成績顯著。隨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業研製、生產、試驗與協作體系。航天事業有了迅速的發展。  1964年6月,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在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在各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中,我國衛星的質量最大(173kg)。
  • 盤點航天事業 弘揚航天精神
    盤點航天事業弘揚航天精神
  • 助推「嫦娥探月」的桂林姑娘:驕傲成為航天事業的一顆螺絲釘
    她是孫靜,是一位來自桂林的姑娘,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一名工程師,在本次探月任務中,擔任火箭控制系統伺服機構崗位負責人。孫靜告訴記者,伺服機構的作用是對火箭進行姿態調整,是火箭的執行機構,在發射任務當天,她負責的部分順利完成時,她也鬆了一口氣。「此次發射任務特別穩。如果順利,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帶回2千克月球樣品,堪稱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學而思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
    10月21日,學而思與中國航天基金會戰略合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發布會上,學而思被中國航天基金會授予「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稱號。 從1956年10月8日中國首個火箭飛彈研究機構成立開始,我國航天事業經歷了60餘個春秋發展——從東方紅到北鬥;從神舟五號到天宮一號再到玉兔二號……每一個腳印,都讓中國人對未來,對地球之外的無限宇宙,更有勇氣,也更有探索的信心。
  • 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已完成整體關鍵性設計審查
    NASA已經完成了對「地面系統研發與運行」(GSDO)項目的關鍵性設計審查,修改後的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的地面服務將能夠為NASA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射做好準備(定於2018年的某個時候)。 由於某些顯而易見的原因,尖端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的開發受到了航天界絕大多數媒體的關注,尤其是地面發射系統的架構重塑和實踐。
  • 康師傅宣布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 將探索方便麵與航天食品的對接
    新京報快訊(記者夏丹)今日(11月9日),康師傅在25周年之際與中國航天基金會籤約,正式對外宣布康師傅已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助力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並將參考航天食品的標準,嘗試探索方便麵與航天食品對接的可行性。
  • 從NASA到SpaceX:美國商業航天的隱秘往事
    NASA誕生至今,經歷了從舞臺中央到漸隱幕後、從行政機構到「半身入海」、從陷入「聲望陷阱」到製造「地球危機」,再藉由SpaceX打開商業航天的突破口……美國人的航天發展史上,有著眾多鮮為人知的隱秘往事。
  • 學而思網校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
    #34;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榮譽稱號。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學而思網校總經理劉慶遜等嘉賓出席活動。此次戰略合作是中國航天基金會首次與教育行業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深度合作,是航天事業與教育事業攜手向前的重要一步。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表示,航天強國這一偉大目標的實現,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圓滿成功
    ,也是一個新的突破,標誌著美國的載人航天向著常規化發射邁出第一步。這次發射的成功,給美國的航天事業帶來了新的希望,以後常規化發射,不用再「寄俄籬下」了。剛剛發射的、載有4名太空人的龍飛船,不僅意味著美國和NASA再次恢復載人航天能力,也標誌著商業航天走向了新時代。
  • nasa現在接受了讓阿提米斯登陸者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建議
    相關:nasa與商業夥伴合作的登月計劃「走向工業:我們對美國發達的阿爾泰米島登陸者的最後呼籲就在這裡!」美國宇航局局長Jim Bridenstine星期一在推特上宣布。「對於nasa團隊和公司在2024年之前迎接人類重返月球的挑戰,我深感榮幸。我們等不及要看你的提案了。」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寫道,太空飛行硬體的開發可能需要6到8年的時間。
  • 他們是神舟飛船的締造者,更是我國航天事業的中流砥柱
    它是實現人類航空航天理想,使先進的設計思想變成現實的重要保證。一般來說,航空航天類專業學生的就業與國防事業的掛鈎比較緊密,大致面臨著系統內和系統外的分別。隨著實現中國人首次登月的夢想的實現,航天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包括航天飛行器總體設計、航天產品推進技術、航天產品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航天產品光電通信技術、航天產品能源系統設計、航天產品
  • 德雲社周九良助力航天事業,打開宇宙之門,古裝造型太吸睛
    為了見證這一時刻並宣傳普及航天文化,中國航天建設集團官方文創品牌機構與某文化創意公司攜手拍攝了航天創意大片。  本次航天創意大片邀請的主角便是德雲社周九良。  因為本名有個「航」字,所以這次周九良助力航天事業被粉絲起了一個響亮的宣傳語「宇宙航行,與周航行」。
  • 揭秘:NASA如何為美國經濟做出重要貢獻
    「在這個載人航天的新時代,NASA正在為地方和全國的經濟做出貢獻,推動那些未來關鍵領域行業的增長,並為美國提供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 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說,「每年NASA只投入聯邦預算的0.5%,就能產生可觀的經濟年產出。
  • 王永志:為我國航天事業圓夢的「常勝將軍」(下)
    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上的最尖端科學,載人航天技術是人類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作為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載人航天工程開展的前提是綜合國力強盛,有一定的財政支持,有從事航天事業的骨幹人才隊伍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由於各種原因,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著手載人航天工程。
  • 我國航天事業傳來資訊!!!
    剛進入12月份我國的航天航空事業便傳來了好消息。我國的五號嫦娥系列登月探測器成功著陸在預設的登月區。並且與地面航天站連接正常,將開始實行原定的長達兩天的作業工作。讓我們一起為祖國的航天航空事業喝彩吧!註:圖片與文章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
  • 外交部:中國航天事業完全用於和平目的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有關中國躋身火星探測行列是為了加大對太空主導權爭奪的說法不符合事實,中國的航天事業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中方願同世界各國開展航天領域國際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汪文斌說,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成功發射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自主火星探測之旅。
  • 中國航天事業「成績單」
    加強商業航天活動監管,特別是在遵守國家安全法、國際空間條例、進出口管制、發射場及試驗場安全管控等方面嚴加監管,確保合法合規。發揮商業航天機制靈活、創新性強等優勢,鼓勵其積極開拓空間目標監測、碎片移除等國際商業市場,在國際太空活動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一個「飛天」夢。
  • 首批航天服材料將登陸火星
    她來自NASA位於休斯敦的詹森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 in Houston),是一名高級航天服設計師,正在為月球和火星開發新的航天服。因此,羅斯急切地等待著前不久剛發射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登上火星,它攜帶著史上首批送去紅色星球的航天服材料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