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得能製藥追逐兒童藥新藍海 小藥企也有大市場

2020-11-28 人民網河北

原標題:滄州得能製藥追逐兒童藥新藍海 補短板 小藥企也有大市場

如果單以企業規模而論,滄州得能製藥有限公司只能算是個「小角色」。地處青縣的得能製藥廠區佔地僅20餘畝,樓房略顯陳舊,這裡與許多大型現代化製藥企業有著不同的觀感。

如果看企業發展前景,得能製藥又顯得活力十足。公司總經理張永生說,他們的兒童藥訂單不斷,其中小兒消食片全年訂單已經排滿,今年銷售額將增長2倍,達到3000萬元以上。

現在生產線滿負荷運行,不愁銷路,可幾年前得能製藥還在倒閉的邊緣徘徊。張永生說,2011年時企業曾生產過20多種藥品,年終卻虧了幾百萬元。「都是普通品種,市場上類似產品很多,我們的藥沒有競爭力。」

得能製藥曾經的困局並不鮮見。資料顯示,新版GMP認證實施以來,全國已有近兩千家藥企處於停產狀態,其中藥品雷同、產能過剩造成虧損是重要原因。省食藥監局有關人士介紹,小小一粒牛黃解毒片,全國竟有近500家企業生產,產品同質化引來價格戰等惡性競爭,藥品質量也難以保證。

一方面是藥品雷同,另一方面卻是兒童等群體無藥可吃。專家介紹,我國國產藥品批文共17萬多條,專用於兒童的不足3000條。由於兒童藥品種少、規格少、劑型少,兒童用藥普遍以成人藥品代替,「小兒慎用或酌減」等描述讓人無所適從。省醫藥行業協會有關人士分析,這主要還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產品質量不高、針對性不強,產能已經脫離了需求和市場。

經市場研判和省市監管部門建議,得能製藥決定專注生產兒童藥。這是一個正確而又艱難的選擇。需求意味著市場,有分析認為我國兒童藥市場將達千億級。但需求又不會輕易帶來效益,由於研發困難、生產條件苛刻、利潤偏低等原因,兒童藥是多數藥企並不願吃的「蛋糕」。

為在兒童藥市場打出一片新天地,得能製藥把突破口選在自己有一定生產歷史和優勢的助消化藥和感冒藥領域。「我們選擇最好的原料,嚴格按照生產工藝製造質量過硬的好藥。」生產部負責人何學軍介紹,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和省鼓勵政策出臺以及公眾用藥意識提升,他們的兒童藥逐步打開了市場,企業也實現盈利。拿起一盒小兒消食片,何學軍頗為自豪。「目前國內只有兩家企業擁有該品種藥品批准文號,許多經銷商和消費者就是衝著『小兒』這兩個字購藥的。」

思路轉換天地寬。目前,該公司的幾種兒童藥已銷售到全國20多個省市,並和幾家國內知名藥企開展了業務合作。「今後,我們還將嘗試進行新藥品研發,全力追逐兒童藥新藍海。」張永生表示。

短評

創新供給要有補短板思維

近幾年,國內消費者「海淘」的產品中,增加了「藥品」這個有些刺目的選項。這揭示了國內藥品企業的安全和品質短板。兒童身體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藥品使用與成人有很大差別,但藥企卻沒有做到為兒童量身定製藥品。應該說,大眾消費的產品產能沒問題,但符合特定市場需求的產品供給卻十分不足,這種現象在許多領域都不同程度存在。

找準了創新供給的方向,得能製藥抓住幾款普通兒童藥,通過提供優質產品,最終獲得了市場認可。我省是藥品產業大省,得能製藥的做法具有借鑑意義。

推而廣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認認真真找短板,切切實實補短板。各行業的企業家們不妨以補短板的思維制訂企業發展戰略,針對消費者特定需求,實現有效供給。國內經濟正從粗放向集約、從簡單分工向複雜分工的高級形態演進,有針對性地提供優質產品,將會變陷入困境為重煥生機。(記者馬彥銘)

相關焦點

  • 科興製藥今日登陸科創板 重組蛋白藥物領軍者聚焦生物藥藍海
    怎樣獲得持續穩定的研發投入對製藥企業而言至關重要。藉助資本市場實現融資是一個很好的做法,特別是科創板的科技創新屬性可為藥企發展提供巨大的支持。」一位醫藥行業投資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當前,科興製藥聚焦生物藥主航道,多線布局生物藥研發,此次登陸科創板將有助於提升公司核心產品產能,加快生物藥研發進程,進一步助力公司更好地拓展生物藥藍海市場。
  • 廉價藥短缺、藥價上漲,背後原因是原料藥壟斷?製藥企業、原料藥企...
    第二批帶量採購結果出爐時,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製藥企業與原料藥企的戰爭將越來越激烈,未來製藥企業市場拼的就是原料藥。原料藥的質量、價格等直接傳導至下遊製藥企業,如一直在風口浪尖上的廉價藥短缺、藥價大幅上漲等,很多都是受制於原料藥壟斷。在上述結果出爐之後,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試圖聯繫部分原料藥企進行採訪未果,他們都選擇了噤聲。
  • 澤璟製藥:趕上時代紅利,輸給「拖延症」
    越來越多藥企、資本投身創新藥事業,推動著創新藥的發展進步,但並非所有藥企都能脫穎而出。進入創新大比拼後,競爭愈發激烈,速度/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me-too」玩家。「Me-too」極其考驗藥企對時機的把握。該策略成功的核心是,在原研藥專利到期、後續新機製藥物上市之前獲批,依靠低價優勢爭奪原研藥的份額。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賽道分析
    早在11月9日根據國家藥監局的公示,貝達藥業自主研發的ALK抑制劑鹽酸恩沙替尼膠囊(貝美納)正式在中國獲批上市,適應症為用於此前接受過克唑替尼治療後進展的或者對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非小細胞癌)患者,即二線治療。
  • 2020中國-阿聯創新投資大會:國內生物製藥業瞄準中東藍海市場
    國內生物醫藥創新企業在過去二十年經歷了飛速成長,一如當年的國內家電產業,從最初國外進口,到消化吸收,進而創新超越,本土創新藥同樣遵循這條發展路徑,已經開始在國際市場佔據越來越多的份額。2003年非典期間,除了低水平的仿製藥,國內基本沒有生物製藥創新企業,因此在非典爆發後一段時間都無法查明病原體。
  • 20家藥企角逐國內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 齊魯製藥有望率先「撞...
    阻斷腫瘤血管生成,貝伐珠單抗市場前景可期貝伐珠單抗——作為抗腫瘤血管生成的代表性藥物,廣泛應用於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如轉移性的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腦神經膠質瘤、腎癌、卵巢癌和宮頸癌等,並已經成為以上惡性腫瘤治療指南全球推薦的標準方案。
  • 多發性骨髓瘤市場未來或達300億:小病種,大市場,中國藍海
    但因為原研滲透率不高,仿製藥時間也尚短,我國的多發性骨髓瘤市場仍然是一片藍海,未來有無限的機會。據國信證券預測,我國多發性骨髓瘤未來市場能達到300億,這塊蛋糕將如何瓜分?一起來看看這份行業報告。美國CAR-T產品:主要有6款治療MM處於臨床階段新基:血液病領域的龍頭公司新基公司靠反應停(沙利度胺)老藥新用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起家,自該產品上市後,公司深耕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市場,以沙利度胺為起點,通過自主研發、合作開發等多種形式,逐步形成了沙利度胺衍生物、組蛋白酶抑制劑、PD-L1單抗、BCMA
  • 一級致癌物入嬰兒藥 九問漢森製藥
    ②5味藥還是4味藥?  根據漢森製藥四磨湯口服液網站上介紹,四磨湯口服液源於明代古方《痘疹金鏡錄》中所載秘方四磨飲,根據資料顯示其方子為檳榔、木香、枳殼、烏藥。  曾擔任醫生多年的現上海某藥企負責人提到,中成藥的審批比化學藥要寬鬆很多,很多藥品只做過動物和毒理實驗,藥品的作用機理是什麼、藥代動力學怎麼樣都是一團亂麻。漢森製藥證代在接受採訪中提到,是多種化合物起到作用,不會針對單一成份進行說明。意思是即使檳榔有毒,放在一起就沒毒了,這種說法也必須要有證據,是不是有研究或者臨床試驗證明。應該對到底那種成份起作用,起作用的化合物是什麼進行研究。
  • 武田製藥管線被藥企新秀海森收購,背後有怎樣的戰略新布局
    來源:vb動脈網根據海外新聞,武田製藥在2020年12月21日宣布與海森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籤署協議,剝離在中國內地的部分處方藥業務至海森生物製藥。在滿足監管要求並完成交割後,武田將收到3.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08億元)的交易總額。根據公開的財報信息,作為賣方的武田製藥在收購夏爾之後,已經超過阿斯利康、安進等,成功擠進全球十大藥企。
  • 媒體曝19種廉價特效藥被替代消失 藥企揭密
    呂坪是北京悅康凱悅製藥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自從前些日子心臟用藥魚精蛋白再度出現斷貨以來,他所在的藥廠開始走入公眾的視線。而隨著魚精蛋白的斷貨,醫藥圈裡的人們猜測,又有一款特效藥要消失了。一般來說,一種藥效好的低價藥品從市面上消失,有個相當「委婉」的過程:短缺、續供、再度短缺、消失。「直接消失會引起市場的劇烈震動,監管部門也會出面的,要先預熱。」一位藥企的人士說。
  • 突破藥丸:生物製劑新時代的致勝給藥戰略
    製藥企業陸續推出更好更精準的治療藥物,並通常需要採用注射、靜滴或其他非傳統方式給藥。給藥方式並非時髦術語,但至少有三點使其對製藥公司至關重要:生物類似物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在研品種面臨劑型研發挑戰、應用生物製劑的疾病領域和病人群體不斷增加。創新的給藥方式不僅可以改善病人用藥體驗,提升這些新治療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還可以幫助製藥公司擴大銷量和市場份額。
  • 390億美元併購後,阿斯利康(AZN.US)在罕見藥領域藥企中實力幾何?
    從交易規模上看,此次併購金額達390億美元,是2020年以來最大的生物製藥交易。從併購的領域看,這是繼武田(TAK.US)以624億美元收購罕見病藥物公司夏爾(SHPG.US)之後,跨國藥企又一次重金押注罕見病領域。
  • 成都藥企上榜全球製藥公司百強
    本報訊 (記者 程怡欣) 近年來,成都生物醫藥企業在製藥、生物科技高附加值領域「走出去」,不僅在全國競爭中站穩腳跟,國際競爭力也日益增強。記者昨日獲悉,在歐洲醫藥諮詢公司Novasecta發布的全球製藥公司100強榜單中,我市企業科倫集團位列第75名,成為我國西部唯一上榜的企業。 這份榜單按照所有製藥企業2018年集團總收入(包括製藥業務外收入)進行排名,以便更充分地對醫藥行業進行基準分析,中國共有8家藥企上榜。 科倫集團是一家年銷售收入超過400億元的高度專業化創新型醫藥集團。
  • 搶百億抗抑鬱藥市場?國產藥企紛紛入局,有公司靠仿製藥年入7億
    百億大蛋糕的巨大誘惑,再加上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醫保談判等醫療政策的落地推進以及原研藥專利的到期,國內藥企早已開始在抗抑鬱藥領域進行布局。近年來,包括天士力、復星醫藥、仟源醫藥、尖峰集團、華海藥業、科倫藥業、恆瑞醫藥、恩華藥業、太極集團、人福醫藥、普羅醫藥等多家上市藥企都在抑鬱症仿製藥等領域有所動作。
  • 深度報告:從成熟市場看港股研髮型藥企價值重估|中生製藥|石藥集團...
    大市值藥企如輝瑞、吉列德通過併購豐富產品組合獲得成長,中型藥企如因賽特醫療、亞力兄製藥通過自我研發創造具有核心價值的藥品,新晉的小型生物製藥企業雖未盈利,其研發管線被二級市場給予估值。國外的創新藥物研發對於中國新藥研發之路具有借鑑意義。我國創新藥研發時代來臨:規模雖小、增速較快:從產業層面來看,中國新藥研發十餘年積累已逐漸進入收穫期。
  • 國家藥品局:我國仿製藥行業進入加速整合期,力勢超印度仿製藥!
    印度仿製藥大量出口美國,對美國本土的仿製藥產業也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不過近年來,印度仿製藥在美國市場上也遭遇美國的競爭。最直接的原因,是FDA加快了對仿製藥的審批,印度仿製藥企有了更多競爭對手。不過印度依舊保持低成本,競爭力依舊對美國保有優勢。 印度製藥為什麼能「開掛」發展,快速崛起,其實這個與印度的一個政府的體制有關,就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高價藥反制系統」。
  • 行業研究|盤點中國神經系統藥銷售TOP10
    先聲藥業的依達拉奉(商品名:必存)早在2003年已經在國內獲批上市,是用於治療腦卒中的首仿藥,也是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依達拉奉注射劑。2019年全國銷售額為9.37億元,佔公司總營收18.6%。目前國內共有先聲藥業、山東羅欣、華潤雙鶴、揚子江藥業、齊魯製藥等十多家藥企拿到了依達拉奉注射劑的生產批文,適應症均為腦卒中。不過,已申請一致性評價的廠家有先聲東元、齊魯製藥、吉林博大、揚子江等9家。
  • 中國藥企研發抗癌藥有多難?-虎嗅網
    這一年中,數家中國藥企向NMPA提交了各自的PD-1抑制劑創新藥,其中首款獲批上市者是君實生物的「拓益」。與美國藥企百時美施貴寶「O藥」和默沙東「K藥」相比,「拓益」價格十分低廉。這意味著在PD-1抑制劑這一創新藥領域,中國藥企與國際先進藥企展開了正面競爭。
  • 乳腺癌:帕博西尼仿製藥與原研藥如何選擇?
    由美國輝瑞製藥開發的愛博新,中文譯為帕博西尼,通用成分名Palbociclib,在發達國家的商品名為Ibrance,在不發達國家的商品名為Palbace,劑型為口服膠囊劑。 帕博西尼(Palbociclib)是細胞周期素依賴性激酶(CDKs)CDK4和CDK6抑制劑,主要用於治療乳腺癌。
  • 知名藥企,總裁換人
    其中,有6個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4個產品(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獲得NMPA批准上市;4個品種進入III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另外還有15個產品已進入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