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孔子家鄉在山東曲阜,然而孔子後裔在莆田,卻少人知曉

2021-01-08 棠梨子樹下

孔子家鄉山東曲阜,有孔林,孔廟和孔府等古蹟,名 聞世界,眾所周知。

然而,孔子的四十一世孫於唐代定居莆田,並於宋代創建孔氏家廟和涵江書院,卻少人知曉。

按莆田涵江孔氏譜系:孔子三十七世孫孔齊卿,唐建中間(780-783年)官兗州司馬,襲封文宣公。其別子孔文整,歷官南頓溧水縣尉,居泗州漣水縣臨淮鄉進賢裡。傳 至四十一世孔仲良,以明經歷任全椒縣尉、青陽縣丞,大 和間(827-835年)以儒林郎來任莆田縣令。居官廉明有惠政,不幸在任病逝(墓在九華山麓),其家屬貧不能歸。 因寓居縣西5裡,地猶名孔裡(今城廂區泗華村孔裡),後定居涵頭之紫璜山(今涵江區),亦名孔裡。宋紹興廿五年 (1155年)秋冬間,朱熹之友括蒼人吳任(孔氏之婿)以仲良與其父的告身(唐政府任命狀)7件請朱熹鑑定,朱考校元豐版《孔氏襲封家譜》皆合,勘審不謬。因以告興化知軍傅自得,立孔子四十九世孫孔宜戶籍,免其徭役。

淳熙七年(1180年)孔宜子幼夏,預鄉舉。淳祐五年 (1245年)知興化軍楊棟、涵頭鎮官鄭雄飛建書院和孔廟, 置田產供孔氏子孫讀書。景定五年(1264年)知軍徐直諒請額,理宗御書「涵江書院」賜之。書院山長一職聘朱熹 表侄祝洙(其父祝穆即纂《方輿勝覽》者),元大徳間聘上饒人徐如楫,至大間由五十三世孔敬山、子叢孫、孫克萬相繼充任.明代學制,不列書院,遂罷山長。

後書院屢修屢圮,六十二世孔淳勉呈報福建總督張斌, 成化元年(1465年)興化府知府嶽正,奉省文親到實地査 勘,見基址卑狹,遂毀三真君廟,重新修建孔廟,有大成 殿、大成門、根星門、泮池、璧水橋。泮池上建49級石瞪 道,泮池前建正學門木坊。大成殿之西建思聖堂,前為明 德堂,後為孔氏世居宅院,通道處匾曰「闕裡一脈」(群眾今仍呼為孔裡)。其北通頂鋪大街路口處建石坊,刻理宗御書「涵江書院」。

萬曆十四年(1586年)六十五世孫孔時中(庠生)疏 請朝廷發還前此拍賣天下書院田產的涵江書院祭田。奉部批:「每代擇孔氏子孫賢者一人,列名學校,主守祭祖。」

清初,海疆軍事頻仍,孔廟又毀,康熙元年(1662 年)六十八世孫孔昌期倡修,嘉慶十九年(1814年)重新修建正學門。20世紀50年代後,孔廟、書院建築群均被拆 改,現只存正學門木坊(以及49級石磴道),今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孔氏世居的孔裡,還存有幾座明清舊式民宅建築,孔 氏子孫還是按照曲阜孔府規定沿用的世代昭穆字行,現在 有:「繁、祥、令、德、維、垂、祐」等7代500多人口。

12世紀末,涵江孔氏有一支散處仙遊縣楓亭,淪為民 戶,供役于楓亭驛。朱熹知漳州過楓亭宿驛中,怪其姓氏, 詢知其系出於涵江,因告知地方官,就其所居建孔子廟,令其供祀,免其差役。廟在今楓亭鎮下街,明末尚存。

另有一支孔子四十五世孫孔任與子克權,於建炎初 (約1127年)避亂來閩,家於龍溪。明正德四年(1509 年),官給其裔孫孔篤堯衣巾,主觀瀾書院祭祀。嘉靖時禁設書院,裔孫孔天從赴京陳請改為家廟。

相關焦點

  • 孔子家鄉的楷樹與楷雕
    □戴永夏  2007年12月30日上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偕夫人來到孔子的家鄉曲阜遊覽,得到當地政府贈送的兩件珍貴禮物:一尊楷木雕刻的孔子像
  • 《獅子王》導演迎娶孔子後裔
    倒是他們的父親、曾任美國山東同鄉會會長的孔祥瑜曾於數年前回山東曲阜參加過祭孔活動。  「真不好意思啊,我女兒其實中文都不怎麼會說。她大二的時候,去北京大學語言學院學習過兩個多月的中文。但她平時練習的機會太少了,主要是沒有語言環境,也就是聽還都聽得懂。」孔媽媽說著說著又笑了。  「中文都不怎麼會說」的孔令華還是給自己的婚禮增加了許多中國元素。
  • 孔子三千弟子廣為流傳,家族墳墓更可謂是世界之最,多達10萬餘座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家族墓地佔地最廣的居然是中國有名的孔夫子,堪稱世界之最,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的影響力  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孔子其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其弟子遍布四海,桃李天下,孔子三千弟子廣為流傳,稱頌萬世。孔子和其弟子一起編撰的著作《論語》至今仍是萬古傳頌的書籍。
  • 山東一城市,被譽為「東方耶路撒冷」,是「孔聖」的故鄉!
    他的思想現在已經影響了數十億人。他就是生於東周末年的魯國孔子。他一生為他的理論而努力,他的思想在死後沒有得到認可,但後來他的理論和思想影響了幾十代人。而且他還開創了私立學校的先例,讓普通人也能享受平等的教育。孔子生於宋代,後定居陬邑(今山東曲阜)。曲阜現在是濟寧市下的一個縣級市,也是偉大的孔子的故鄉,在這裡你可以處處感受到孔子文化的氣息。山東濟寧還有一個聖人,叫孟子,亞洲聖人。
  • 周澤雄:孔子塑像的可疑意義
    別說正對長安街,改天我們把孔子像弄到月球上去,國人大概也會訇然叫好。話說回來,即使在我們的文化先賢中挑一位最不必急於立碑塑像的人物,同樣非孔子莫屬。理由很簡單:孔子塑像還少嗎?中國各地有著不勝其數的孔廟文廟(兩者大體是一回事),其中任一座都巍然矗立著「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清順治二年(1645年)給孔子的加封〕雙手交疊的藹然形象。
  • 【讀傳記】《孔子的故事》之:孔子終於出走
    這些美女和駿馬已經到了曲阜南門外了,暫時停留在那裡。鬧得十分轟動。但還沒敢進城,怕的是孔子反對。魯定公雖然聽說,也沒敢公然去,便打發季桓子先去偷看一下。季桓子怕別人認出來去報告孔子,便穿上便衣,偷偷去看了三回,越看就越捨不得。於是季桓子和魯定公商量,裝做到各處去巡視,但一巡就整天釘在南門外,沉醉在那些歌舞裡了。他們對於政事也不大過問了。
  • 孔子求道於老子,何為道?
    孔子求道於老子,何為道?文/棍掃山河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當時社會上學識最淵博的學者之一,受到後人的敬仰,並被後人尊為「孔聖人」。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問道與老子,在老子的指點下悟的生命的真諦,從此專心研究學問,造福於人。
  •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為何孔子卻姓孔,他到底跟誰姓
    這裡我來說說孔子家世:孔子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夏曆八月二十七日),死於公元前479年3月4日(周敬王四十一年,魯哀公十六年,夏曆二月十一日),享年七十三歲。孔子的祖先,是宋國(國都在今河南商丘縣)貴族。宋的始祖是微子啟。微子啟卒,由弟微仲即位。
  • 看看孔府「老文物」裡的新亮點 曲阜文物數量全省居首
    、孔子故裡,曲阜一直以其悠久的歷史、眾多的文物古蹟而聞名。出門在外的濟寧人也都喜歡用一句「孔子是俺老鄉」介紹自己。在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中,曲阜的文物數量在山東省、濟寧市均居首位,同時也位列全國前十位。這些物質遺存作為曲阜過往的見證,在吸引各地遊客的同時,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 孔子不姓孔?孔子後人怎麼樣了?孔融因不孝而被殺?
    當時魯國的政權被「三桓」,即魯桓公的後代,季孫、叔孫、孟孫控制著,其中勢力最大的是季孫氏,這一年,季孫氏要宴請士這個階層的人來吃飯,想看看有多少人還能為其所用。孔子聽到消息後,認為自己的父親是士,那麼自己也應該是士,於是也去參加宴會,結果到門口,被季氏的家臣陽虎攔住,「孔子要絰,季氏饗士,孔子與往。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孔子由是退。」
  • 在古代可以被「封神」的人物,孔子被稱為文聖人,嶽飛和他齊名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的領域,在每一個領域都有非常有能力的人,可謂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國有上下5000年的文明歷史,更多優秀的人也一直被傳頌著,甚至可以說這些人是在歷史上登峰造極的人,如果可以"封神"的話,我相信下面這幾位一定會是可以被封神的人。
  •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孔子問道解迷惑,老子出關名流傳!
    孔子向老子求教孔子很造虛好學,當時老於名聲很大,孔子決定去拜見老子,向他請教禮的問題。於是孔子一路風塵僕僕地從魯國山東曲阜來到周王都洛陽。那天老子剛洗了頭,正在晾頭髮。原來老子利用晾頭髮的時候,完全進人了一個寂靜的、虛無的、深邃的奇妙世界,邀齡到萬物本來開始的地方,即事物的生機話潑的原生態中去了。孔子奇怪地問道:「這種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老子神秘地一笑說:「達到這種境界是最高層次的審美,是最高層次的快樂,能夠體味到這些的就是最高境界的人了!」,孔子的心靈被震動了,老子的形象在他心目中變得無比高大,無比智慧,無比光輝!據說孔子拜見老子回去以後,幾天沒有講話。
  • 文旅點染山東畫卷|棗莊臺兒莊古城|山東|文旅|研學旅行|孔子博物館...
    山東棗莊臺兒莊古城景區夜色迷人。高啟民攝(人民視覺)今年,山東出臺了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召開了全省旅遊發展大會和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擘畫了文旅融合全域推進的圖景。文博築基科技添力到孔子博物館時恰逢周六,孩子們正在學做孔府糕點、拓片,體驗記裡鼓車。
  • 人生三大不幸,孔子全佔其二,另一不幸竟是被妻拋棄
    孔子孔子的第一大不幸:少年喪父。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原宋國人士,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在那裡定居,任職陬邑大夫。《孔子家語》記載,叔梁紇最先娶了施氏,一連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
  • 一代宗師孔子出生之謎
    中國封建社會綿延幾千年,孔子作為儒家思想這種封建統治思想的創始人,受到歷代統治者的加封,頭銜眾多,成為萬世師表。可是,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的出生情況如何呢?這個問題頗為引人注目。
  • 孔子故鄉的專科院校,剛辦一年就升本,實力還在飆升
    很多人評判大學優劣只看重學校現在的風光,對其背後的文化積澱視而不見。由此,也就導致了不少學生經常會忽略一些雖並不知名,但來頭很大,且實力不俗的高校,如曲阜師範大學。 但眾所周知,往往名氣越大的高校,報考難度反而會越高。而該校雖知名度不太高,但實力卻不容忽視,且報考還會相對容易。 綜合實力 據學校官網信息,該校自1955年辦學開始後,僅歷時一年,即於1956年就升格為本科院校,1970年甚至直接改名為山東大學。
  • 在全世界孔子與屈原誰的影響力更大?
    孔子與屈原在中國的影響太大了,許多人被他們之中之一的精神所導引著。但是在這裡,卻有一件大可對照的事看出來了,這就是:受了孔子的精神的感發的,是使許多絕頂聰明的人都光芒一斂,願意作常人,孟軻是這樣的人,朱熹也是這樣的人!反之,受了屈原的精神的影響的,卻使許多人把靈魂中不安定的成分攪醒了,願意作超人,賈誼是一個例,李白也是一個例。
  • 孔子的後裔受後代王朝豐厚恩賞,溥儀繼位沒多久也是恩賞不斷
    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自從漢武帝劉徹採納董仲舒「罷黜百 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以後,孔子學說一直被尊為中國封建文化的正 統。歷代封建統治者都把孔子尊為聖人,不斷地加諡追封,至清朝時, 更為尊孔。順治二年(1645年)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 康熙帝親書「萬世師表」匾額懸於大成殿,雍正帝追封孔子先世五代為 王,即肇聖王、裕聖王、貽聖王、昌聖王,啟聖王,乾隆帝曾將他的女 兒嫁給第七十二代衍聖公孔憲培。對孔子的後裔,歷代帝王也不斷封賜。清朝封孔子的後裔為衍聖 公。清代的最後一位衍聖公是孔令貽。
  • 山東曲阜孔林「上不落烏鴉,下不招蛇」,是什麼含義?你知道嗎
    大家有沒有聽過「上不落烏鴉,下不招蛇」,其實說到山東曲阜孔林這個地方是非常神奇的,這裡是有非常的的樹林的,並且非常茂密的,但是去沒有看到鳥類,雖然這麼多的叢林,但是卻沒有蛇,則會害死很奇怪的,下面就說一下這方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