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氣溫持續攀高 專家:工作中高溫中暑可認定工傷、獲賠償

2021-01-08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8日消息(記者王晶)6月開始,全國多地迎高溫熱浪。伴隨氣溫上升,各地高溫津貼也陸續進入發放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有關高溫補貼的發放更加備受關注。而為了避免高溫津貼成為「紙上清涼」,多地出臺具體措施,保障其落地。全國總工會也於近日下發《關於做好2020年職工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工會督促用人單位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不得以防暑降溫飲料和必需藥品充抵高溫津貼。

滬蘇浙贛四地津貼最高 海南省發放時長7個月

6月7日,記者從全國總工會獲悉,根據2012年修訂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

由於我國南北溫差較大,對於高溫津貼發放的具體方式,全國並未作統一規定,記者梳理發現,多數省份是在6月至8月或9月之間。從發放時長來看,其中海南省的發放時間最長,為4月1日到10月31日,時間跨度長達7個月。

記者還注意到,目前已有28個省份公布高溫津貼標準,其中高溫津貼分為按月、按天和按小時發放三類。

目前來看,按月發放的地區中,高溫補貼金額排在前列的省份有上海、江蘇、浙江以及江西,其中江西的補貼金額最高,規定高溫津貼不能低於300元;浙江和江西則有「室外」「室內」之分,浙江現行的高溫津貼標準為室外作業人員300元/月,室內作業人員200元/月;最低的省份,則是廣東省,每人每月的標準是150元,每年6月到10月發放,連發5個月,相對其他省份周期較長,發放的月數僅少於海南、重慶。

而在按天發放的地區中,高溫補貼標準最高的是陝西,規定每天高溫補貼的金額達到25元。最低的則是貴州和寧夏,規定每天高溫補貼的金額達到8元。

與此同時,同樣按天發放高溫津貼的天津,發放標準與職工月平均工資掛鈎,計算方法為: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21.75×12%。而在上述28省份中,河北省是按小時發放高溫津貼,室外作業工人2元/小時,室內工人1.5元/小時。

高溫津貼誰能領?怎麼領?不發怎麼辦?

2012年6月,人社部等4部門制定了《辦法》,規定了具體的高溫津貼制度。《辦法》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

全國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也介紹,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值得注意的是,實際上高溫津貼作為勞動報酬的組成部分,並不是可發可不發的「福利」。此前,人社部也表示,高溫補貼是高溫環境下勞動者的工資組成部分,是納入工資總額,需要繳納個稅的。

為此,不少地方也發文提醒用人單位,發放高溫津貼要遵章辦事,謹防落入三大誤區,即:第一,用綠豆湯等實物衝抵高溫津貼;第二,認為職工少數時間在高溫下工作,故不發高溫津貼;第三,將高溫津貼計算在最低工資標準內。

為此,不少網友關注,到底誰能享受高溫津貼?

據全國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俗來講,只要用人單位安排了高溫作業,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單位的勞動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溫津貼。

也有網友擔心,如果單位不發高溫津貼怎麼辦?四川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用人單位在發放高溫津貼上違規,勞動者可以向工會尋求幫助。工會組織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用人單位應當及時改正。用人單位拒不改正的,工會組織應當提請有關部門依法處理,並對處理結果進行監督。

律師:因高溫作業導致中暑 可申請工傷補償

據記者了解,高溫津貼標準由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在上述《辦法》中規定,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

不少網友提出疑問,室內辦公有空調,也能收到高溫補貼嗎?

北京康達(瀋陽)律師事務所劉嘉熙在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時談到,如果用人單位不能合理調節好工作場所溫度的,需要支付相關津貼。而支付標準會因各省市規定差異有所不同。

劉嘉熙繼續解釋道,比如,重慶有關高溫補貼發放的規定曾明確,室內工作場所溫度在33℃以上35℃以下的,高溫補貼按每人每天不低於5元標準發放;35℃以上37℃以下的,按每人每天不低於10元標準發放;37℃以上的,按每人每天不低於15元標準發放。「例如一個每天在辦公室吹空調的白領,即使室外高達37℃,而其所在辦公室的室內溫度為26℃,就不能獲得高溫補貼。」

也有網友提問,工作中高溫中暑能認定工傷嗎?可獲賠償嗎?

劉嘉熙表示,根據國家規定,勞動者因高溫作業或者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經診斷為職業病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業病目錄也將物理因素所致中暑列入職業病範疇。根據高溫作業人員的職業史(主要指工作時的氣象條件)及體溫升高、肌痙攣或暈厥等主要臨床表現,排除其他類似的疾病,可診斷為「職業性中暑」。

劉嘉熙談到,國家衛健委發布國家職業衛生標準也規定常見發生中暑的作業包括高溫、強輻射作業等。所以,勞動者如果「職業性中暑」是可以申請工傷的。此外,因高溫停工的,也不允許企業降工資。

不過,今年受疫情衝擊等影響,部分小微企業支付高溫津貼可能面臨實際困難。

劉嘉熙說,從各地高溫補貼的標準來看,實際上標準可以說並不是很高,一般來說集中在6到8月,建議用人單位可以採取靈活辦公等方式。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減少高溫時段作業,減少因高溫引起的工傷現象出現,從另外的角度上來說,也是減少了成本。

劉嘉熙也提醒勞動者,如果發現自己高溫作業應該享受的權益受到侵害,可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投訴,也可直接撥打12333投訴。

相關焦點

  • 工傷認定期盼「加速度」
    他曾代理過一次「折騰」的工傷認定,歷經勞動仲裁、勞動關係一審、工傷認定申請、工傷認定一審、工傷認定二審、勞動能力鑑定申請、工傷賠償勞動仲裁、工傷賠償一審、工傷賠償二審、工傷賠償執行、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申請、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一審、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二審、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執行等10餘場官司,勞動者在受傷7年後才收到工傷賠償。
  • 日本多地出現高溫天氣 東京5人疑似中暑死亡
    中新網東京8月11日電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消息,日本多地近期出現高溫天氣,東京都有5人疑似因中暑而死亡。 據日本氣象廳消息,11日日本大範圍地區出現高溫天氣,多地氣溫超過35攝氏度。截至當天下午2時,群馬縣伊勢崎市最高氣溫為40.4攝氏度,刷新了當地紀錄,也是今年截至目前日本國內觀測到的最高氣溫。
  • 日本持續高溫天氣 東京地區26人中暑死亡
    受太平洋高氣壓影響,日本多地近來持續高溫,僅東京地區本月因中暑死亡的就有26人。8月13日,一名佩戴口罩的女子走在日本東京的一處荷花池中。(新華社/美聯)據東京都監察醫務院統計,僅本月11日、12日兩天,東京都中暑死亡人數達14人,死者多為60歲以上老人。日本總務省消防廳日前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本月3日至9日一周內,全國因中暑被救護車緊急送醫的患者人數增至6664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達3836人。
  • 全球多地異常高溫:「地球一直在變暖」
    據新華社北京電 這個夏季,全球多地氣溫直逼歷史最高。  今年6月底7月初,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等多地連續數日最高氣溫超46℃。最熱的加州「死亡谷」地區氣溫高達53.3℃,這也是「死亡谷」自1994年以來的最高氣溫。中國南方多地同樣被高溫侵襲。一向夏季涼爽愜意的瑞士,今年也遭遇30年來最熱的7月。
  • 日本多地出現高溫天氣 東京79人因中暑死亡
    原標題:日本多地出現高溫天氣 東京79人因中暑死亡 中新社東京8月18日電 (記者 呂少威)近期受高氣壓影響,日本多地出現4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天氣,因中暑被緊急送往醫院甚至死亡的人數不斷增加。
  • 可以同時主張工傷和人身損害賠償嗎?
    職工如果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或許有人就要問了:享受了工傷賠償,還能不能要求人身損害賠償?其次在歸責原則方面,工傷保險制度是為了保障受傷害職工的合法權益,現在遵循的主要原則為責任補償原則,即無過失補償原則;而人身損害賠償的歸責原則與之相比就要複雜得多,其歸責原則體系是以適用過錯責任為主,而以適用無過錯責任作為例外。
  • 「老工傷」人員認定難題:工傷與疾病有無因果關係?
    「老工傷」人員認定難題:工傷與疾病有無因果關係?近日,(濟寧)壹粉「左先生」通過齊魯壹點情報站反映,他想證明自己的疾病與工傷是有因果關係的,於是向濟寧市人社局申請勞動能力鑑定,可卻遲遲未能進行。對此,濟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能力鑑定科工作人員表示,首先應由單位提交「老工傷」人員確認申請,工傷認定後可按規定手續程序進行勞動能力鑑定。  左金英收集了大量的材料,但「老工傷」人員一直無法認定。
  • 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專家解讀極端天氣為何頻發
    近日,全球多地出現罕見高溫,多地遭受高溫炙烤、甚至引發災情。地球似乎發燒了。朝鮮近日氣溫比往年同期高7度在朝鮮,大部分地區在入伏前後出現高溫,連日來平均氣溫比往年同期高出7攝氏度左右,為1981年以來最高。朝鮮一些城市的氣溫甚至超過了當地氣溫觀測以來的最高紀錄。
  • 東京148人因中暑死亡!高溫天氣侵襲日本,極端天氣在多地上演
    ,8月份因為中暑死亡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48人,而且伴隨著高溫天氣的持續,這個數字仍然在增長之中。日本多地高溫突破40攝氏度根據日本方面的天氣數據,在8月份,日本的最高氣溫達到了41.1攝氏度,追平日本最高氣溫紀錄。
  • 海南為何出現持續高溫天氣?省氣象專家這樣解釋
    5月1日~8日,海南省共有12個市縣出現了連續高溫天氣過程。其中8日儋州(40.7℃)、澄邁(40.8℃)、昌江(40.3℃)達40℃以上,另外,全省共有54個鄉鎮最高氣溫在40℃以上。多地最高氣溫均突破當地5月歷史同期極值。預計,海南省本次高溫天氣過程將持續至10日。
  • 【有事@12348】十級工傷,我能領到多少賠償金?
    市司法局收集了各管理單位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與當前熱點相關性高、社會關注度高、涉及金額較大的案例。經過篩選,形成了上海12348公共法律服務十大優秀案例(第二批)。即日起,「上海市司法局」微信公眾號將繼續為推出【有事@12348】欄目,為大家推送這些優秀案例。今天刊發【有事@12348】(十四):十級工傷,我能領到多少賠償金?
  • 日本多地連日來氣溫創新高 東京103人中暑死亡
    【日本多地氣溫創新高,東京103人中暑死亡】共同社8月19日報導,日本多地連日來氣溫創新高,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表示,10日至16日全國有12804人疑因中暑送醫。截至18日,東京都已有103人因中暑死亡。
  • 2020版: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1-10級、工亡)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決定受理的,應當出具《工傷認定申請受理決定書》;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出具《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四多長時間作出工傷認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出具《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
  • 這些工傷預防基本知識,你得知道!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柏勞動者有職業活動中,因接解決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二、用人單位在預防工傷事故和職業病危害方面有哪些義務?工傷保險的宗旨不限於工傷的救治和康復,從源頭來看,工傷的預防更為重要,只有工傷預防做好了,職工才能減少因工傷亡,工傷保險制度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 中國最冷城市呼倫貝爾高溫44度 1天10多人中暑
    今天(4日),北方多地仍以晴熱為主,內蒙古大部、東北地區中南部、新疆吐魯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區有
  • 工人被認定9級工傷 老闆僅付2萬元欲「私了」
    本報訊 受傷被認定為9級工傷後,老闆僅付了2萬元,就想了結整件事。近日,經鐘樓區法律援助中心幫助,這位打工者拿到了8.3萬元賠償款。林某是位農民,10多年前就在常州一家機械廠當操作工。2015年4月17日,林某在工作中不慎從爐臺滑下受傷,醫院診斷為左跟骨骨折,經鑑定,該傷為工傷,工傷認定的級別是9級。事故發生後,公司支付了2萬元工傷賠償和3個月的工資後,稱事情已經一次性解決。之後,公司就讓他在家休息,既不發工資,也不通知他上班,後續醫藥費也無人支付。2016年6月,走投無路的林某隻能向鐘樓區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 勞務派遣未買社保產生工傷 兩方都不認應該由誰承擔賠償
    但是現實工作中還是有很多勞務派遣員工反應在用工單位被區別對待,與正式員工待遇相差甚遠,勞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證。以工傷賠償為例,《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第十條 被派遣勞動者在用工單位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的,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依法申請工傷認定,用工單位應當協助工傷認定的調查核實工作。勞務派遣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可以與用工單位約定補償辦法。
  • 海南為何出現持續高溫天氣?氣象專家解析高溫成因
    5月1日~8日,海南省共有12個市縣出現了連續高溫天氣過程。其中8日儋州(40.7℃)、澄邁(40.8℃)、昌江(40.3℃)達40℃以上,另外,全省共有54個鄉鎮最高氣溫在40℃以上。多地最高氣溫均突破當地5月歷史同期極值。預計,海南省本次高溫天氣過程將持續至10日。
  • 日本多地氣溫創新高:東京103人中暑死亡 大多數因未用空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冠疫情尚未完全控制,日本東京近日又接連出現高溫天氣。據日媒消息,日本多地連日來氣溫創新高,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表示,10日至16日全國有12804人疑因中暑送醫。較上周的6694人,增長了92%。
  • 高溫來襲多地氣溫突破35攝氏度 中央氣象臺持續預警
    今年首輪高溫天氣來襲,我國多地氣溫已突破35攝氏度。據新華網5月16日消息,高溫天氣席捲我國多地,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預警:繼5月15日華東部分省市、重慶、海南中北部出現35℃以上高溫,16日這些地區繼續出現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