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有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在上海、合肥和北京。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被業內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被各大城市所追崇。對於上海、北京的入圍,多數人認為在情理之中。但合肥的當選,不少城市表示不服。然而,你要是看懂了中國科學院高校的布局,或許就不會有這樣的看法了。

據悉,我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由國家科技部和發改委認定,建設科學中心是中科院為主導,所以,建設的關鍵在中科院。那你對中科院了解多少?

中科院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在行政級別上與教育部平級。她下轄100多個直屬法人事業單位性質的研究所、兩所大學(中科大和國科大)和共建單位(包括一所共建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多家機構。在合肥的中科大成立於1958年,位於北京的國科大由1978年成立的中科大研究生院發展而來。
在人才培養上,中科院採用科教融合的政策,中科院各研究所(院、臺、站、中心)招生時在兩所大學之一名下報名,學籍由兩所大學之一管理、學位由兩所大學之一頒發。可以說,「科教融合」是中科大和國科大培養人才最大的特色,依託各個研究所培養研究生,研究生院承擔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工作,研究所負責學生的科研實踐和學術指導。
其中大部分研究所與國科大融合,少部分(金屬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南京地質古生物所、蘇州納米所、蘇州醫工所等)與中科大融合。
現在知道中科大和國科大為什麼厲害了吧,這次的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建設的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到了中科院,其實中科院早就為了這三個國家科學中心,做好了準備工作。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北京,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設在北京懷柔。2004年中科院就開始建設國科大雁棲湖校區,蓋校區座落在懷柔雁棲湖風景區,依山傍水、風景優美; 先期在這裡建設國科大,不顯山不漏水,不少人還覺得距離市區偏遠。這次把北京國家科學中心重點搞到了這裡。北大等名校才反應過來,趕緊開始拿地建設,遠遠地落在了國科大後面。

再看上海,國家綜合科學中心設在了張江,2013年創建的中國科學院與上海聯手新辦的上海科技大學選址就在張江高科技園中區,是建設中的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區域。
至於合肥,她和中科大的依存關係就更不用說,可以說沒有中科大就沒有今天的合肥。早在2014年中科院啟動"率先行動"計劃,優先啟動了中科院大科學中心的建設。其中,由合肥物質科研院和中科大聯合申請獲批的"中科院合肥大科學中心",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那麼早就開始謀劃,有了中科院的支持,合肥自然應該當選。
從上可見,中科院為三大綜合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早已在下一盤大棋。三城市的當選,都是經過深謀遠慮和科學決策,再有城市爭論合肥是否夠格,只能是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