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晚年向右轉了嗎?他的最後一課像一份世界的屍體解剖報告

2020-12-04 澎湃新聞
《福柯的最後一課:關於新自由主義,理論和政治》書封

法國左翼學界一直以來有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福柯晚年向右轉了嗎?

最近,關於這一話題的一本小書,《福柯的最後一課:關於新自由主義,理論和政治》在中國出版。身為法國八零後青年學者的拉加斯納在書中展現了曖昧的立場:一方面駁斥了法國左翼學界中流傳的「福柯晚年向右轉」的說法,也就是說,他認為米歇爾·福柯在1970年以後對新自由主義的研究並不等於福柯轉向了新自由主義;但是另一方面,他又認為福柯「既不讚美新自由主義,也不對其進行譴責」,而是把新自由主義「看作一種非常獨特的思想,看作一個富有想像力的場所」。這兩種認識似乎相互矛盾。

要理解這種矛盾,我們就不得不深入到福柯的「最後一課」,也就是福柯晚年在法蘭西學院的講演錄《生命政治的誕生》(1978-1979)。這本書的標題雖然是講生命政治問題,但其內容主要是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系統下,左派面臨想像力危機

然而,福柯分析的「新自由主義」和我們通常理解的全球資本主義的「新自由主義」是有一定區別的。按照大衛·哈維在《新自由主義簡史》中的說法,自1980年代以來,從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美國總統裡根開始,資本主義實行了私有化、市場化和放鬆管制的新自由主義政策。這一政策的後果是全球經濟危機。1998年發生了東南亞金融危機,而從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至今沒有結束,歐洲多國經濟崩潰。而福柯所言的新自由主義則是指1970年代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和法國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實行的經濟政策。福柯稱之為新自由主義治理術,將其源頭追溯到二戰後百廢待興的聯邦德國在建時期的新自由主義理論和實踐。

雖然福柯的新自由主義並不等同於今天全球資本主義實行的新自由主義,但是兩者是有交集的。兩種新自由主義一脈相承,有著共同的理論先驅,即以哈耶克、米塞斯領軍的朝聖山學社。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幾乎是新自由主義的《聖經》。福柯在《生命政治的誕生》中直接批判了哈耶克的國家恐懼症,是左派與哈耶克的為數不多的正面交鋒之一。

「國家恐懼症」是福柯給新自由主義取的一個別名,他認為這是一種「批判的通貨膨脹」:第一,它把神權國家、管治國家、官僚國家、法西斯國家、極權國家(指社會主義國家)一勺燴了,各種國家之間的區別被抹殺了;第二,它對社會保障體系的批判用在對集中營的分析上也同樣成立;第三,國家恐懼症過於敏感,惡意貶低國家,連砸壞電影院窗子的人被起訴都可以被認為是國家法西斯化的表現;第四,在新自由主義眼中,無論如何,市場經濟都是沒有缺陷的,有缺陷的一定是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現實驗證,只憑猜想就可以斷定國家會不斷擴張權力,控制市民社會。

因此,拉加斯納裡並未刻意區分福柯講的新自由主義和今天的新自由主義。他在《福柯的最後一課》中指出,新自由主義使利己主義、個人利益佔據了統治地位,而任何高尚的原則、超越的價值規範乃至社會團結都陷入了危機。不僅如此,面對新自由主義的全球一體化,左派還陷入了「想像力的總體危機」。換言之,左派集體失語了。左派既無法系統揭露新自由主義,又只能談論秩序、國家和調控等話語。這些「新左派」話語顯然不同於傳統左派階級鬥爭、人類解放的話語了。由此甚至可以認為,左派已經集體向右轉了。在阿爾方斯·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中,小男孩呆呆望著窗外,尋思著德國兵會不會強迫法國的鴿子也說德語。今天,左派也只能呆呆望著全球資本主義,被迫學習說「新自由主義」這門「德語」。

「生命政治」對新自由主義的洞悉

在拉斯加納裡看來,重建左派、重建批判理論乃至解放實踐,就成為左派——或者說,全世界追求進步的人士——的當務之急。而在反對新自由主義的鬥爭中,福柯的新自由主義研究應當成為一種被激活的理論資源。

福柯的貢獻在於,他並沒有像傳統左派那樣,簡單地把新自由主義看作是一種反動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而一棍子打死,而是深入探討了新自由主義這種世界觀的邏輯和假設前提。在這方面,福柯與傳統左派拉開了距離,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轉向了新自由主義。拉斯加納裡指出,福柯的工作實際上是要質疑新自由主義在國家、民主、市場、自由等傳統概念上添加的刻板成見,也就是「市場是民主的、自由的;國家是反民主、反自由的」。在這裡,福柯沿用了他早年的知識考古學方法和70年代以來的譜系學方法。用拉斯加納裡的話說,這是一種思想的大掃除,它要徹底質疑我們從不質疑的、以為是天經地義的那些範疇,尤其是市場和自由。

《生命政治的誕生》分析的是新自由主義的治理術。新自由主義與古典自由主義的區別在於,古典自由主義要求自由放任,反對國家幹預市場,而新自由主義是要建立市場的絕對霸權。在古典自由主義中,不僅存在著市場的經濟理性,也存在著國家理由和政治理性。古典自由主義旨在國家和市場之間劃出清晰的邊界,防止國家越界幹涉市場的自由競爭。新自由主義則把市場當作真理化的體制,市場不再是一個特殊的空間,而是普遍性本身。自由競爭的市場理性取代了國家理由。新自由主義不是反對國家幹預市場,而是只要一種幹預,一種「確立市場對社會的全面調節」的幹預。國家成了為市場保駕護航的工具,這也是新自由主義國家的合法性所在。

在《生命政治的誕生》中,福柯關注的是新自由主義的核心價值——「自由」。自由似乎是自由主義的鎮山之寶,隨時拿來打人的番天印。拉加斯納裡認為,自由是指多元性、異質性,然而這種多元論成了絕對主義的一元論。為此,新自由主義甚至重新解釋了啟蒙傳統。他們摧毀了啟蒙傳統對公共財富、普遍意志(「公意」)、集體利益等主題的強調,實際上也就摧毀了社會這個概念。哈耶克把市場想像為一種自發秩序,自發性、自然性才是新自由主義的實質。因此,福柯嚴肅地提議,應該把自由主義改稱為「自然主義」。拉加斯納裡認為,新自由主義看似是市場烏託邦,實際上是為維持資本主義的現狀服務的。

福柯指出,經濟人假設是新自由主義的基石。新自由主義否認社會實體的存在,認為原子化的利己主義個人(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無法總體化的。福柯看到傳統馬克思主義並不質疑總體化觀點,它用總體性的鬥爭模式(階級鬥爭)掩蓋了局部鬥爭和被邊緣化的、被排斥的少數人的現實。但反過來,新自由主義的解構總體性時抬高多元性,這仍然是用一種壓制主體、使公民臣服的主權模式。因此,新自由主義的治理術並沒有取消社會的總體性權力,而是使之無處不在,並彌散於社會的各個角落。

這樣一來,新自由主義用於解構社會的「社會並不存在」一語也就被福柯解構了,成為「解構之解構」。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福柯在法蘭西學院最早提及生命政治的那個講演錄為何要以「必須保衛社會」為題了。社會的統治權力現在是以分散的、局部的方式起作用的。而所謂社會,其實就是社會內部的各種局部鬥爭。因此,左派的鬥爭模式應該從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模式轉向各種局部鬥爭。醫院、精神病院、監獄、大學,統治權力無所不在,但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能用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一言以蔽之」。

後現代轉向與新的左派策略

這麼看來,福柯並非向右轉,而是轉向了後現代。利奧塔說後現代的標誌是宏大敘事的終結和小敘事的興起,然而嚴格說來,福柯並不是後現代主義者。因為「人的解放」這一宏大敘事是福柯終生未曾放棄的。只不過在論證方式上,他拋棄了傳統解放政治的總體性歷史觀和集體行動的策略,代之以眾多獨特的局部鬥爭的策略。借用現象學的口號,可以把福柯的這一轉向描述為「面向鬥爭本身」。

那麼,在新自由主義的治理下,人的解放可能性何在?福柯認識到,新自由主義治理術是一種防止過度治理的藝術。在福柯看來,這表明了兩種自由主義的對立,也就是新自由主義和傳統的政治自由主義的對立。政治自由主義總以為國家是法治的自由的場所,是公共意志的體現,因此總是以法律和公正的名義進行抗爭。福柯反對這種策略,他指出,把人設定為法律主體,仍然是一種讓人屈服的權力話語,這種抗爭的結果只能是重蹈覆轍,即強化國家的統治權力。福柯提出的新策略是,站在被治理者的鬥爭和訴求一邊,而不是站在國家和治理者一邊。這一來,福柯就顛倒了新自由主義。儘管新自由主義也反對政治自由主義,反對國家權力的過度,但它是站在國家和治理者的立場上這麼做的。

因此,拉加斯納裡明確指出,所謂福柯晚年向右轉的說法,並不成立。福柯只是在尋找新的左派策略。這是因為資本主義發生了變化,它不再是馬克思《資本論》分析的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也不是列寧分析的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面對新自由主義的全球資本主義,左派的鬥爭策略乃至理論基礎當然都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福柯提出的「被治理者的局部鬥爭」新策略,就是他的新自由主義研究的最終結論。

最後一課,福柯的卡桑德拉之歌

福柯的最後一課,毋寧說是天鵝之歌,是他的卡桑德拉之歌。他冷靜地宣布了噩耗,像在宣讀一份世界的屍體解剖報告。這種客觀中立的口吻是一種刺骨的冷酷。福柯看穿了新自由主義一切使人屈服的花招,他拒絕服從,但也無可奈何。

事實上,所謂福柯的最後一課其實並不是他的最後一課,1980年起,福柯繼續在法蘭西學院針對自我治理的技術進行了演講。他從古希臘羅馬的文獻中,發現了一種不屈不撓的抵抗知識分子的形象:直言者(說真話的人)。直言者肆無忌憚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不惜冒犯政治權威和大眾,這是福柯內心的寫照,也是他的生命形式。同時,福柯本人只能作為新自由主義治理術的一部分,在法蘭西學院給粉絲們上課。

他的天鵝之歌是悲鴻哀鳴,是獨唱,而不是大合唱的領唱。他的局部鬥爭策略,其實是失敗的。福柯離開了法國,去美國做講演,恐怕就是絕望使然。表面上看,福柯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批判的一生。然而,從他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以及他隨後的生活道路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福柯隱性的一面:絕望的一生,悲哀的一生。或許,這才是福柯真正的最後一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耶魯醫學生陷「屍體猥褻門」,你在解剖課上這樣做過嗎?
    耶魯醫學生陷「屍體猥褻門」,你在解剖課上這樣做過嗎?假如遺體捐贈者的親友看到,死去的父母、好友的一片丹心被如此玩弄,又會作何感想?醫學生的未來是醫生,我們難保不會做出推測:今天,如何對待屍體,明天,就會如何對待病人。這是很恐怖也很真實的現狀。
  • 美國解剖外星人屍體有何秘密?前工作人員透露真相!
    外星人在接受盤問後就死了,美國人隨後對其屍體進行了解剖。就在去年,英國的電視臺播放了對這個外星人進行屍體解剖的錄象帶,據發行商介紹,這是兩年前由「51號基地」裡秘密帶出來的。目前這個錄像帶的拷貝正在英國商店裡大量出售,而把這盤錄象帶帶出基地的那個人——他們稱之為維克多——已經不在人世了。
  • 福柯與他同時代的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巴塔耶與利奧塔
    汪民安又考察了福柯對快感概念的使用。快感概念,最廣為人知的使用是在福柯《性史》的第二卷《快感的運用》(L'usage des plaisirs)中。福柯在這裡確實把快感和主體聯繫在一起,這也是福柯和德勒茲一個重大分歧:德勒茲希望摧毀主體,但福柯研究的主題恰恰是主體如何成型、主體是如何塑造而成的。晚年的福柯主要討論了古希臘人的主體性如何形成。
  • 「上解剖課的屍體是自己帶還是學校發?」
    從看書背骨頭肌肉的名稱開始,到真正上手摸骨頭,最後拿手手術刀,在瀰漫著福馬林味道的狹小解剖室裡真刀真槍的解剖屍體,我終於從心底認同了自己的醫學生的身份。當年,我們大概6-7人合作解剖一具屍體,還記得我們那組分配到的是一具老年女性屍體,可能時間有點長,被福馬林泡得有點乾癟,皮膚深褐色。上課前,老師帶領著我們向給屍體鞠躬默哀,感謝其為醫學做貢獻。儀式雖短,卻讓我們領會到了感恩之心。有些醫學院還尊這些屍體為「大體老師」。
  • 醫學院生猛女大學生:解剖屍體 與骷髏合影(圖)
    張蕾這個學期的最後一節解剖課  今年大二的張蕾是天津醫科大學七年制醫學影像的學生,她這個學期最後一節解剖課是解剖盆腔。像往常一樣,進解剖室之前,她戴上醫用手套,穿好白大褂,但是沒有戴口罩,她是全班唯一不戴口罩的人,別的同學都受不了福馬林刺鼻的味道。開始她戴了一兩次,覺得憋得慌,後來隨著進解剖室次數的增多,她逐漸適應了福馬林的味道。
  • 鬼故事:午夜圍觀師兄解剖屍體,發現被解剖竟是自己!
    畢竟三樓的標本是比較重量級的——整具整具的屍體標本陳列——想想還是讓人起雞皮疙瘩。況且還是晚上十二點到一點這個傳說中陰氣最重的時刻。    不過,在這樣的時候來到這樣的地點,總是會有些事情發生的。    就在我抬頭準備往樓梯間摸去的剎那,我似乎看見一個人也從二樓很快速地向三樓移動。
  • 開啟傳染病屍體解剖實驗室新篇章——P2+屍體解剖實驗室落戶武漢
    符合相關要求的生物防護水平的屍體解剖室為何一室難求?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病理科盧德宏教授認為運營成本投入大,平時利用率不高是屍體解剖室短缺的原因。而社會上醫患關係的日趨緊張、醫學人文教育普及的不到位都是屍體解剖數量減少、屍體解剖室逐漸廢用的原因所在。
  • 揭露宇宙丨埃默裡·史密斯解剖外星屍體的工作 89
    ●他挺身而出,揭示他在新墨西哥沙漠深處-秘密生物設施中的工作。 ●你可能在紀錄電影《天狼星》見過他,因為他解剖了阿塔卡馬類人形屍體。 ●在本集介紹中,他告訴我們他在新墨西哥州,被納入柯特蘭空軍基地的秘密軍事試驗設施。他的任務是解剖外星人的身體組織樣本。
  • 世界最古老木乃伊狗屍體解剖!不恐怖,可以看
    它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內密封保存了1.24多萬年,科學家對它進行屍體解剖,揭示出這隻史前野獸在毛皮、牙齒甚至生命最後時刻吃了什麼等方面的驚人細節。專家表示,屍檢結果會對研究古老的狗種提供「巨大幫助」。這些殘骸屬於一條古老的狗。它立即被命名為圖馬特狗。放射性碳分析顯示,它約有12450年的歷史。
  • 「布鞋院士」李小文去世 最後一課站著講了2小時
    記者見到了地理學與遙感學院的黨委書記葛嶽靜,她在306醫院送李小文先生走完了最後一程。兩個晚上沒有好好休息的她有些憔悴,臉上掩蓋不住悲痛的表情。葛書記向記者展示了拍攝於1月7日的送給李小文院士「感動師大」證書的照片,「這是和李院士的最後一張合影了。」  記者了解到,1月9日上午,李小文在家中暈倒,當天下午,他開始吐血,醫生診斷為門脈高壓,這是肝硬化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 揭秘高校另類專業課:邊看書邊練解剖屍體(圖)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專業學習上,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被福馬林燻得眼淚直流、喉嚨發癢  學校:浙江大學 專業:臨床醫學  解剖課的地點,是在陰森、封閉的地下室進行嗎?至少,浙大醫學院不是。一樓,開窗通風的一大間實驗室裡,用多扇玻璃移門隔成解剖間和課堂。
  • 解剖外星人的絕密照片被曝光
    1947年7月,在新墨西哥州羅斯威爾地區偏遠的沙漠地帶,一個神秘的飛行物從天而降,一場世界範圍的推測由此展開。墜毀的神秘物體真的會是外星來客嗎? 而美國空軍的調查報告前後矛盾,一個個知情者或遭恐嚇或神秘失蹤,讓人感覺在真相背後,隱藏著一個又一個精心策劃的騙局。
  • 情人節歌曲:向左轉向右轉
    >情人節歌曲:向左轉向右轉2015-01-28 14:33:09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選自專輯  歌曲歌詞:  [00:23.11]終於看雜誌 不再先看他的星座運勢  [00:31.65]分手後頭一次 接完他的電話安然無事  [00:39.89]昨天掉的淚 是明天的詩 青春就該有故事  [00:48.69]向左轉向右轉 都會有新的答案  [00:54.41]世界很寬 越釋然越勇敢  [00:59.60
  • 秘聞:世界最精美人體解剖圖集 來自納粹博士和大屠殺屍體
    中國小康網8月21日訊 老馬 一部60多年前出版的人體解剖圖集,今天仍是許多外科醫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書中每一幀解剖圖的細節和色彩在當今世界仍無出其右者。這部人體解剖圖集是奧地利納粹黨人彭科夫博士歷時20年完成的項目。他是奧地利解剖學家,維也納大學教授,狂熱支持希特勒,加入納粹後職位迅速上升。他從1938年開始每天穿納粹制服去上班。他擔任維也納大學醫學院院長後,立刻清洗教職員工,所有猶太人都被開除,其中包括3名諾貝爾獎得主。
  • 醫學院上解剖課時,「屍體」是從哪裡來的?說出來你或許不相信
    就比如解剖。這個解剖可不是說的小兔子小老鼠的解剖,而是人體解剖。到這裡有些人不禁要問了,醫學院每年「解剖」的屍體,都是從哪來的?1——死刑犯的屍體這是很久之前的一種獲取屍體標本的方法了,有一些罪犯因為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被執法部門執行了死刑之後,家屬也是不想再認領這些看似親人的壞人,以致於在死了之後就會被拉到學校解剖室!當然了,現在這種獲取屍體的方法幾乎不再使用。
  • 達文西共解剖30多具屍體 所作人體解剖圖生動清晰
    晶報記者 王卓芬  對人體解剖的興趣有據可依  我們已知達·文西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博學者,他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通才,除了繪畫,他還擅長雕刻、數學、物理、天文、音樂等,同時,他還是一個解剖學家。
  • 七夕情人節歌曲:向左轉向右轉
    >七夕情人節歌曲:向左轉向右轉2016-08-04 09:33:5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向左轉向右轉LRC歌詞  [ti:向左轉向右轉]  [ar:梁靜茹]  [al:美麗人生]  [offset:500]  [00:02.00]曲/蔡健雅 詞/姚若龍 編曲/黃韻仁  [00:04.00]精品網頁  [00:06.00]  [00:23.23]終於看雜誌  [00
  • 福柯是怎麼把新自由主義理解得如此錯誤的?
    因此,我們可以對那些無休止的魔法語言(incantations)持懷疑態度,例如,將馬克思和福柯融合在一些宏大的綜合中,而事實上,在福柯生命的最後,他在尋求「擺脫馬克思主義」。對於那些試圖讓福柯成為一個敵視新自由主義的思想家的人,事情也是如此。福柯對新自由主義的分析有何貢獻?
  • 解剖上百屍體 上海一線女法醫屍檢從不帶口罩
    原標題:曾從「猝死」中找出他殺證據,這名16年解剖上百屍體的上海一線女法醫屍檢從不帶口罩  通過屍體解剖揭秘非正常死亡事件背後的真相    讓「貧血猝死」者「說」出他殺的真相    「勘查現場,只要作案,總會留下痕跡。解剖鑑定,屍體會『說』出真相。」
  • 大學解剖課的屍體從何而來?使用完畢後,又會如何處理?
    大學解剖課的屍體從何而來?使用完畢後,又會如何處理?而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醫生做手術的時候,都是需要動刀子的,因此學醫的人,如果選擇的是這一方向,就會上解剖課。而解剖課的解剖對象,就是一些真人的屍體。那既然如此,大學解剖課的屍體從何而來?使用完畢後,又會如何處理?關於這一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很多人都想像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