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國際形勢和安全環境的新變化

2020-12-02 人民論壇網

[摘要]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我國安全形勢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化,軍事技術和戰爭形態正在出現革命性變革。認真學習理解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決策和指示要求,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國當前所處的歷史方位,深入思考和科學分析國際戰略形勢和我國安全環境呈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新趨勢,認清我國由大向強發展關鍵階段的時與勢,對於研判形勢、把握大勢、指導工作,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確判斷形勢,是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一般認為,戰略運行的基本原理,是「戰略判斷、戰略決策、戰略規劃、戰略實施、戰略評估」五個環節的循環。可見,戰略判斷是所有戰略活動的前提和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雲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察。」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對當前的國際戰略形勢與我國安全環境的新情況新變化新趨勢,進行深入思考和科學分析,從而正確理解黨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各項工作。

正確認識國際形勢的新變化

從總體上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世界格局向更加均衡的多極化方向發展。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的國際形勢正處於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正在發生一系列歷史性變化。

(一)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

國際力量消長變化是國際形勢發展演變的基本動力。當前,國際力量對比出現了新的特點和趨勢,突出表現為「一升一降」。「一升」是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大國實力快速上升,「一降」是指西方國家整體實力相對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實力總體上經歷了從巔峰到下降的過程。1945年它的GDP佔世界一半以上,1970年降到31.3%,中間有所起伏,到2012年下降到21.4%。西方七國2007年佔世界GDP的比重為54.8%,到2013年下降到46.6%,6年持續下滑,下降了8.2%;而金磚五國2007年佔世界GDP的比重為13.8%,到2013年上升為21.2%,上升了7.4%。此外,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墨西哥、土耳其等近20個發展中國家,經濟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大國經濟實力快速上升,是一種群體性崛起,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自地理大發現以來,國際社會經歷了三次國家崛起的高潮:第一次從15世紀開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等西歐國家相繼崛起;第二次從19世紀後半期開始,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先後崛起;而今天,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是第三次。與前兩次不同,這次崛起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是群體性崛起。過去,國家崛起都發生了很多次戰爭,比如西班牙、葡萄牙、美國、日本等都是如此。今天,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與前兩次大不相同,總體上是和平崛起,是合作共贏的崛起。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是改變世界的歷史性事件,也是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根本標誌。

(二)全球治理體系結構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

全球治理體系結構,是指國際社會通過一定製度和規則來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組織或體系。比如說,在國際政治和安全領域,聯合國就是具有最廣泛意義的全球治理的一種體系結構。在世界經濟領域,有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三大全球治理組織。大國之間圍繞全球治理體系結構所進行的鬥爭,其實質是主導權之爭,也就是老的規則、制度誰來修訂,新的規則、制度誰來建立。長期以來,在全球治理中,美國等西方國家始終處在主導地位,無論是規則的制定,還是制度的建立,都是他們說了算。廣大發展中國家只能服從,如有違抗,輕則制裁,重則軍事幹預。在西方國家實力相對下降的大背景下,以西方為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越來越難以應對全球性危機。「9·11」事件後,美國打了十多年反恐戰爭,也擊斃了賓·拉登,但今天的恐怖主義不僅沒有消除,而且還日趨嚴重,「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興起就是典型的例證。當前,西方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出現了「三個不靈」:一是越反越恐,說明美國領導的反恐體系越來越不靈了;二是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持續發展,說明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經濟金融體系越來越不靈了;三是面對中東亂局,美國既想領導世界,又心有餘而力不足,說明美國主導的國際安全體系也越來越不靈了。歐巴馬說:「感覺這世界好像轉得太快,快到沒人管得住它。」與此相對應的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作用不斷增強。比如,發展中國家建立了「金磚銀行」,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得到了廣泛響應。這是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重大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三)亞太地緣戰略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

21世紀以來,亞太地區的整體實力不斷上升。目前,亞太地區的經濟總量已經佔到了全世界的53%以上。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亞太經濟規模第一次超過歐洲,是18世紀工業革命之後,世界經濟重心的又一次轉移。美國2009年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宣稱自己是太平洋國家,要在2020年之前將60%的海空軍力量轉移到亞太。普京再次執政後,明確提出俄羅斯既是歐洲/大西洋國家,也是亞洲/太平洋國家,提出了回歸亞太的「東進」戰略。歐盟公開聲稱在亞太地區不能被邊緣化。日本乘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之機,圖謀實現政治和軍事大國目標。印度積極推行「東向」戰略,強調「再亞太化」。澳大利亞2012年出臺了《亞洲世紀的澳大利亞》戰略文件,將發展與亞洲國家關系列為2025年前對外戰略的主要目標。世界大國將對外戰略的重點轉向亞太,這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基辛格在2013年說過,過去400年間主導世界的大西洋世界權力中心現在轉向亞太。亞太成了大國關注的焦點,已經並將繼續帶動該地區地緣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在亞太地緣戰略格局中,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幾百年來西方國家主導亞太、一統天下的局面將逐步改變。這樣一個歷史性變化正在發生,正在發展。

(四)國際經濟、科技和軍事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

國際競爭主要表現為經濟、科技和軍事競爭,但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競爭,都取決於科技實力。可以說,科技競爭格局決定了經濟和軍事競爭格局。當前的科技競爭,主要圍繞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展開。人類社會發生過兩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第一次是18世紀,以蒸汽機為代表;第二次是19世紀,以電氣和化工為代表,現在是第三次,以再生能源和網際網路為代表;與前兩次相比,今天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涉及的領域更廣泛、影響更大。一些基礎科學領域,比如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識本質等正在取得突破性進展;一些新材料和新技術,比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加快發展;一些效率更高的生產工具,比如機器人和3D列印技術等,開始廣泛應用到許多行業。這些正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全新的面貌。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佔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從歷史上看,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最終決定了大國興衰。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成就了英國的「日不落帝國」夢想,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造就了美國的世界霸業,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同樣為大國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國在近代落後挨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科技落後,根源是錯過了前兩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現在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在借勢布局,搶抓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先機,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前所未有,必須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力爭超越。

相關焦點

  • 正確認識國際形勢和安全環境的新變化(3)
    正確認識我國安全的新特點當前的外部環境對我總體有利,國家安全形勢總體可控,我國仍將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同時面臨著日益嚴峻、日益複雜的安全威脅和挑戰。
  • 如何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
    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複雜的變化,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形勢帶來變化,形勢也決定任務。我們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準確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
  • 正確認識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
    7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一連用了六個「穩」字布局下半年經濟工作,其中就包括「穩預期」,就是要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打消市場的焦慮情緒,理性判斷我國經濟未來走向,推動人們對經濟形勢的主觀反映與經濟發展的客觀軌跡協調同步。宏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比較複雜。
  • 國際戰略形勢研討:新世紀新戰略新篇章
    來自各個方面的專家學者就當前國際形勢分專題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本專欄刊登其中部分觀點。 ·我安全形勢面臨四大挑戰 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 孟祥青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安全環境可以概括為總體穩定,局部緊張,形勢複雜化。未來我國安全環境的變化有幾點值得關注。
  • 正確認識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
    辯證看待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機遇挑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一重要判斷,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發展階段形勢任務的清醒認識和科學把握,為我們黨和國家謀劃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從國際形勢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錯綜複雜。
  • 正確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
    正確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之一「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
  • 運用科學思維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堅持運用科學思維作出的戰略抉擇。
  • 人民網評: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新發展階段
    ,從理論和實際、歷史和現實、國內和國際相結合的高度,分析了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理論依據、歷史依據、現實依據,對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何為新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標誌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戰略判斷,必須正確認識和深刻把握。
  • 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正確認識國家生物...
    原標題: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正確認識國家生物安全體系 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指出,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 經濟大家談|正確認識「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
    這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抓住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和樞紐,正確認識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性,是更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前提。對此,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學教授、副院長,北京大學中國民營企業研究所所長王在全進行了深入分析。
  • 解振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 中國都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解振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 中國都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2017-   中新社柏林5月22日電 (記者 彭大偉)針對當前國際氣候治理進程存在的不確定性,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22日在柏林表示,各方應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和《巴黎協定》確定的基本原則,加速落實已經作出的承諾,決不能倒退。
  • 求是網評論員: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形勢,研究部署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工作,強調:「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 馬凱:用好分析方法 提高科學判斷經濟形勢的能力
    科學分析判斷經濟形勢,說到底就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藉助於成熟的經濟學基本理論和分析工具,努力把握經濟形勢分析工作的規律,歷史、客觀、全面、辯證地分析和研究經濟運行的主客觀環境、條件、現狀和趨勢,從中引出對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
  • 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解決中國發展問題
    關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正確認識把握我國發展環境的「變」與「不變」,是運用唯物辯證法把握大勢和駕馭全局的卓越成果  深刻複雜變化中的國內外環境,要求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發展觀,統攬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善於在日趨錯綜複雜的國內國際環境中準確認識「變」與「不變」及其辯證關係。
  • 正確認識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
  • 國際形勢出現新變化:吹填黃巖島,打造鐵三角?
    南海形勢出現新的變化,需要引起我們警惕,並重新審視南海布局,針對新情況作出新調整,尤其是作為南海戰略要衝的黃巖島,需要納入新的開發計劃。由於在島礁控制方面,我們起步較晚,數量上並不佔優勢,越南至今已佔據29個島礁,菲律賓佔9個,馬來西亞佔9個,汶萊宣稱對南通礁擁有主權。黃巖島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 未來15年國際經濟格局變化和中國戰略選擇
    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仍將延續,但內涵與條件發生變化,機遇和挑戰都是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面對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中國要充分利用大國優勢,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積極推進改革開放,主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 疫情局勢下,2021考研政治形勢與政策大綱解析分析變化
    大家都了解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及形勢與政策這門學科,雖然叫「當代」,但真正考試的範圍僅限於一年,也就是2020年1-12月,國內外發生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事件。2020年的世界離不開一個醫學名詞——新冠肺炎。
  • 新時代推動國際理解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新時代國際理解教育的深入發展須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以順應國際形勢複雜變化,更好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儘管二者融合仍面臨一些挑戰,但只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地推進教材改編、教師培訓等,將取得良好效果。
  • 中央最新定調經濟形勢!注意,宏觀政策有細微變化,附解讀
    會議就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進行了簡要闡述,對十四五到來之際所面臨的環境進行了判斷,對當下的經濟形勢進行了研判,對下半年經濟工作基調和計劃進行了詳細說明。在這其中,宏觀政策出現細微變化;四月會議中未曾提到的資本市場,在本次會議中被再次提及;關於房地產市場的基調則幾乎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