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戰略形勢研討:新世紀新戰略新篇章

2020-11-30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2006年會暨國際戰略形勢研討會於12月5日下午在文新大廈舉行。會議由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文匯報社承辦。來自北京國務院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防大學、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以及上海社科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軍隊將領等150餘人參加了會議。

來自各個方面的專家學者就當前國際形勢分專題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本專欄刊登其中部分觀點。

·我安全形勢面臨四大挑戰

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 孟祥青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安全環境可以概括為總體穩定,局部緊張,形勢複雜化。未來我國安全環境的變化有幾點值得關注。第一,隨著中國國家利益的拓展,中國作為全球性國家的特徵越來越明顯,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摩擦和衝突有所增多,安全環境更加錯綜複雜。突出表現在經濟貿易,海上權益之爭,海外華人的權益保障,與周邊國家政治外交的糾紛等。因此,我國的安全環境中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增加,並帶有突發性和難以預測性。

第二,中國由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對國際事務有越來越重要影響力的大國,並在國際上被各種戰略力量視為合作夥伴或者競爭對手,標誌著中國在21世紀新的國際形象和新的角色定位。中國在21世紀的國際形象就是要「和平發展合作」,國際角色就是「參與、合作、改造」——積極參與國際制度和國際規則,同時改造國際體系。這種角色的變化要求我們在安全戰略的選擇上不能固守現行思維,而要進行複雜決策,既要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又要竭力避免被推到國際社會矛盾的焦點位置。新的國際角色要求我們處理好國際責任和國家利益的關係。

第三,國內安全問題國際化和國際安全問題國內化的趨勢,造成我們在安全選擇上的餘地有限,制約因素越來越多。國內安全問題如果處理失當,藉助國際信息平臺,在很短時間內,就會蔓延到全球;很多我們的內政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們與相關國家的安全關係。因此,我們國內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要更多考慮地區穩定和國際社會的承受能力。

第四,我國在傳統安全威脅尚未完全解決的情況下,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挑戰日益上升,需要同時應對這兩類安全挑戰,解決難度比較大。

因此,和平與安全是兩個相互聯繫但又相互區別的概念,和平環境不等同於安全環境。在今後10到20年間,我國很可能處於一個沒有大規模戰爭的、總體和平條件下的「脆弱安全期」,但是不能排除爆發局部地區衝突的可能性,因此我們仍然要在和平環境中高度重視國家安全需求。

·中美須謹慎處理兩國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副所長 張宇燕

美國這個國家非常強調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強烈信奉世界上存在著適用一切社會的政治制度,存在著超越歷史、民族、文化傳統的普遍價值。今年1月18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在喬治敦大學首次提出美國的轉型外交,就是要在全世界範圍內「支持民主,結束暴政」,把所有的國家都改造成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這種政治主張與其價值觀念是一脈相承的。

同時,美國這個國家具有鮮明的商人心態,也就是實用主義。他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談判的,關鍵是價格。

美國還有一個基本特點,即這是一個利益集團交織、並進而在相當程度上操縱了政府政策的國家。

此外,美國政府的力量在美國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中非常強大,管制非常嚴格。比如,聯邦政府在加利福尼亞一個州的僱員就有30萬人,聯邦的國有企業的產值佔美國GDP的12%。

在國際上,美國是一個對國際規則高度敏感和依賴的國家,它的利益和國際規則緊密聯繫在一起。

中美關係主要存在5個方面的問題,就是安全、貿易、智慧財產權、能源和臺灣問題。在安全方面,美國指責中國政策不透明,對於中國發展第三代核潛艇、研製戰術核武器、增加軍費開支和中國對外戰略意圖都有疑問。在貿易方面,美國對於巨大的貿易逆差也是耿耿於懷,不斷向中國施壓。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美國指責中國對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力,嚴重損害美國的利益。能源方面,對於中國在非洲和拉美尋求能源,美國指責中國破壞了能源供應體系。臺灣問題則歷來就是中美之間最敏感的問題。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和戰略性要求兩國必須謹慎處理兩國之間的關係。

總的來說,中美兩國已達成兩個普遍共識。第一,兩國都認識到美中關係是最重要的。第二個共識是美中關係充滿了不確定性。

近年來,中美關係經歷了一個很大的變化。過去是我們對美國的需要大於美國對我們的需要,如今中美之間的互相需要是大致持平的。主要表現在:第一,在能源需求上,中美都是最大的能源進口國,有共同的利益和需求,有共同維護世界能源結構的責任;其次,在我們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持有美國政府的債券3500億左右,這意味著我們幫助把美國的利率水平壓了下來。美國的經濟繁榮就是靠低利率維持的;第三,我國大量低價優質產品出口到美國,把它整個價格指數壓了下來,對它抑制通貨膨脹幫助很大。第四,我國遵守世界貿易組織體系及現行的其他各種貿易體系的規則,不進行挑戰。這是我們對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貿易體系的很大支持。

·中日關係在曲折中向前發展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日本研究室主任 吳寄南

中日關係經歷的變化可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描繪。最近國務委員唐家璇在會見日本客人時,指出中日關係已經走出持續5年的僵局。在前不久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河內首腦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日本首相安倍又進行了雙邊會談。

中日首腦會晤成果豐富,有不少實質性成果。首先,兩國決定建立戰略互惠關係。這個建議是安倍向胡主席提出的,中方欣然接受,並寫進聯合公報。在這之前,日本一直認為與美國是盟國,是戰略關係,與中國不是戰略關係。這表明日本對中日關係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第二個成果是達成共識,兩國首腦進行頻繁互訪,就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高層對話。第三,日方承諾,不讚美軍國主義,也不美化甲級戰犯,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中方給予積極評價,堅持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分歧,特別是在東海問題上堅持共同開發的大方向,這也是安倍向中方提出的。過去是中國提出共同開發,日本予以拒絕。

但中日之間還存在一系列深層次的結構性對立,特別是在領土爭端、臺灣問題、東海油氣問題上,稍不注意就會引起兩國的對立和摩擦,所以兩國關係改善的道路也絕不會一帆風順。以下幾個因素值得特別重視:第一,雖然中日兩國綜合國力差距已大大縮小,但是中國目前在很多領域仍落後於日本,大體上只相當於日本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發展水平。日本民族一向有崇拜強者傳統,在兩國綜合國力還沒有達到一定平衡點之前,日本朝野思路很難發生根本轉變。

第二,日本右翼保守勢力依然擁有一定的影響。安倍團隊是由鷹派色彩很濃的年輕政治家組成的,在很多問題上,與我方的分歧不是很容易就能消除的。比如,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以及日本要不要擁有核武器的問題。

第三,從安倍訪華來看,恢復首腦互訪比較容易,但是國民感情的改善需要很長時間。兩國國民對對方的親近感下降是個不爭的事實,要改變這一狀況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但是,中日兩國可以克服各種障礙,迎來改善關係、發展關係的重大轉機。2007年的中日關係基本是有曲折,有風波,總趨勢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朝核問題陷僵局 難現實質性進展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戰略研究室主任 夏立平

東北亞是中美日俄四大國戰略利益互相交匯和碰撞的地區,朝鮮半島安全問題直接和臺灣問題,也就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相聯繫。

朝鮮在10月9日進行的核試驗基本成功,表明朝鮮目前的核技術比較先進。朝鮮和美國在核問題上都犯了戰略性錯誤,導致現在形勢異常複雜。布希政府放棄了柯林頓政府對朝接觸政策,採取對朝強硬政策,表明美國不希望看到朝鮮半島出現緩和局面,而是希望朝鮮半島處於一種帶有一定緊張局面的穩定狀態,以保持充分的理由在韓國和日本駐軍。但是,布希政府的失敗在於,他挑起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後,卻沒有辦法控制危機。

朝鮮方面在冷戰結束後,失去了來自俄羅斯和東歐的援助,面臨嚴峻的外來威脅。照理說,朝鮮要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首先應該與中國、韓國等鄰國搞好關係。但是,朝鮮把維持和平的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認為只有與美國搞好關係,才能保證其政權安全。因此,朝鮮目前在核問題上的一系列動作都是為了促使美國和它進行雙邊談判,實現美朝關係正常化。這個戰略思維是不正確的。

朝鮮核試驗給予美國和日本以藉口聯合發展飛彈防禦體系,擴充軍備,引起東北亞整個地區局勢緊張,對國際核不擴散機製造成嚴重的衝擊。

眼下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即將重新啟動。但是朝鮮不會輕易放棄發展核武器的努力。美國政府目前的戰略重點在中東,不太可能做出重大的政策調整,而是繼續執行對朝強硬政策,因此,六方會談恐怕一時難以取得實質性成果。(來源:文匯報 編輯:陳凡)

相關焦點

  • 湖南省新聯舉辦加強新階層人才隊伍建設助力「三高四新」戰略研討...
    (1月8日,湖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舉辦了「加強新階層人才隊伍建設、助力『三高四新』戰略研討活動」。)  (活動圍繞「加強新階層人才隊伍建設、助力『三高四新』戰略」主題進行研討交流。)圖片均由 任泉/攝 )  星辰在線1月8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王重浪 通訊員 張衛山)1月8日,湖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在長沙市嶽麓區湖南金融中心楷林國際大廈舉辦了「加強新階層人才隊伍建設、助力『三高四新』戰略研討活動」。
  • 正確認識國際形勢和安全環境的新變化
    [摘要]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我國安全形勢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化,軍事技術和戰爭形態正在出現革命性變革。認真學習理解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決策和指示要求,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國當前所處的歷史方位,深入思考和科學分析國際戰略形勢和我國安全環境呈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新趨勢,認清我國由大向強發展關鍵階段的時與勢,對於研判形勢、把握大勢、指導工作,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正確判斷形勢,是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
  • 中國空軍新戰略與新安全觀 空天一體是戰略選擇
    20世紀中後期,發達國家興起的信息建設,使航天成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軍事領域的新的制高點。人類進入信息社會以後,特別是衛星通信和網際網路的普及,已經時刻離不開以衛星為主的空間基礎設施的支持和保障。國家的領空安全與空間安全聯繫越來越緊密,沒有空間安全,就不可能有領空安全,也沒有國家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和軍事安全。空天戰略利益與國家戰略利益日趨融合,速度日益加快。
  • 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新篇章
    原標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新篇章  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領導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獲得解放的指導思想,它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理論形式和實踐方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表現形式,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必然隨著社會實踐的推進不斷完善和發展。
  • 樓春豪:新冠肺炎疫情與印度對外戰略新態勢
    官方信息顯示,印度政府1月初即開始關注疫情形勢,並通過加強入境體溫檢測、停航、撤僑等措施,在整個2月都將新冠疫情確診病例控制在個位數。3月以來,受歐美和中東輸入性疫情影響,印度國內疫情快速擴散,政府不斷升級疫情防控力度,包括停發籤證、停止國際航班進出港等,3月25日-5月31日更實施了全球持續時間最長的「封城鎖國」。
  • 書寫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港口發展紀實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 題:書寫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港口發展紀實  新華社特約記者  這是一條跨越古今之路。他提出打造「向海經濟」,指出北海具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底蘊,我們現在要寫好新世紀海上絲路新篇章。  港口,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心中,始終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在福建寧德任職時,習近平認為,沿海地區要想富,要先建港。
  • 人民日報新論:大國崛起需要「戰略定力」
    有效發揮崛起戰略的作用,既需要準確的戰略評估,保持清醒的戰略頭腦,也需要處理複雜局面的戰略定力。   所謂定力,是一種在複雜形勢下抵制誘惑、排除幹擾、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目標和首要挑戰上的能力,從而有效應對挑戰,達成有利結果。它體現為在把握事物發展規律、認清事物宏觀走勢的基礎上,冷靜沉著地行動。   當前的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複雜的變化,對國際形勢截然不同的判斷層出不窮。
  • 戰略研究丨面向2035的新材料強國戰略
    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後期,材料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開展新材料強國戰略研究,對支撐我國製造強國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材料是製造業的兩大「底盤技術」,信息技術與新材料深度融合,共同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發展。
  • 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歷史新坐標上的戰略謀劃!
    據此,黨的十三大正式確定了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即: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實現溫飽;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再翻一番,達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再翻兩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三步走」發展戰略,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具體化為切實可行的步驟。
  • 立足新階段深化對擴大內需戰略的認識
    第四,擴大內需戰略需要不斷調整供需關係,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就要不斷調整供需關係,保持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這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需要,也是擴大內需戰略所追求的目標。無論國內循環還是國際循環,都需要打通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各個環節。
  • 在「四大四新」戰略引領下構建新安全——溫州空管站開展安全管理...
    (通信員:焦素菊)2020年伊始溫州空管站黨委就提出以「四強空管」建設為統領,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持續深化「四大四新」發展戰略,全力打造 「六個中心」,著力提升「六項能力」,不斷完善現代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溫州空管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主要工作思路。
  • 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與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
    如果說他對於國內形勢的分析和判斷是愈來愈脫離實際的話,那麼他對於國際形勢的分析和判斷則愈來愈接近或符合實際。三個世界劃分戰略思想的提出,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雖然,如前所述,這一戰略思想當中也包含有某些不切實際的認識,但只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觀察和分析形勢,這一缺陷是不難彌補的。這也說明了實事求是在毛澤東思想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主導作用。
  • 郭雲濤:國際競爭呈現新特徵
    原標題:國際競爭呈現新特徵(刷新見解)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對國際競爭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不斷深化,改變了國際競爭的內涵和具體形態,國際競爭呈現一些新特徵。
  • LEVI STRAUSS公司宣布全球水資源新戰略,重點聚焦供應鏈中形勢最...
    作為全球資源管理的延伸,新戰略為全球供應商制定了節水目標,旨在通過集體行動顯著減少整體用水量並加強對水資源流域的管理舊金山(2019年8月22日)— Levi Strauss公司 (LS&Co.)今天宣布了一項全新的水資源戰略,進一步推動其對全球供應鏈中水資源利用的思考(特別是在已面臨缺水壓力的地區),同時為生產過程中的水資源管理制定全新方案。
  • 就業形勢穩中向好,社保水平顯著提升,房山創造就業新篇章!
    就業形勢穩中向好,社保水平顯著提升,房山創造就業新篇章!>"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房山區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總目標,堅持保障改善民生、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各項工作,通過政策引領,服務聚力,技能培訓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守護勞動就業水平,使全區就業工作保持總體穩定,就業質量不斷提升。
  • 凝心聚力 共謀發展 我校召開「新農科」建設和學校發展願景戰略...
    」建設和學校發展願景戰略研討會,共謀學校未來發展事宜。研討會上,國務院參事、圖書館館長何秀榮以「全球化、發展階段與我們的學科發展」 為題,發展規劃處處長曲瑛德以「新時代農科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項目進展匯報及思考
  • 正確認識國際形勢和安全環境的新變化(3)
    正確認識我國安全的新特點當前的外部環境對我總體有利,國家安全形勢總體可控,我國仍將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同時面臨著日益嚴峻、日益複雜的安全威脅和挑戰。
  • 舒印彪: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六穩」「六保」注入新動能
    今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國際能源需求短暫急劇下滑,相對過剩的能源供應導致能源價格大幅下跌,同時產業鏈韌性和供應鏈柔性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暴露。為此,我們必須把握國際能源發展大趨勢,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重要論述精神,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築牢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根基。
  • 新華聯集團與中國世紀文旅集團展開戰略合作洽談
    8月17日,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在北京新華聯大廈會見了來訪的中國世紀文旅集團董事長王茂亮一行,雙方就開展文旅項目的戰略合作進行了深度洽談。新華聯文旅發展公司獨立董事丁明山,總裁苟永平,常務副總裁楊雲峰,副總裁杭冠宇、劉華明,助理總裁楊朝偉、朱君良以及中國世紀文旅集團副董事長許明,常務副總裁丁銳,副總裁左陽、左濤等一同參加會談。中國世紀文旅集團成立於2003年10月,是一家綜合型投資控股公司,在全國布局文化、旅遊、康養、體育、商業和城市開發等產業。
  • 俄羅斯的新戰略:三分歐亞大陸
    外界預計,由於兩國的財政預算高度依賴石油收入,俄羅斯和伊朗可能因此採取收縮戰略;有人甚至希望,伊朗在壓力下放棄核計劃,俄羅斯放棄幹涉烏克蘭。2015年底,俄羅斯公共支出減少10%,被認為是國際制裁和油價下跌壓力日趨沉重的結果。因為俄羅斯財政收支平衡,油價需要維持在每桶1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