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開不進大東北:續航裡程不準、充不進去電、充電樁難找

2021-01-14 新浪財經

來源:首席人物觀

就像重慶不適合自行車一樣,東北也不適合新能源車——至少在現階段是如此。

作者 | 倪文

01

抗爭

哈爾濱車主李好和他的北汽新能源,扛過了2021年的第一波寒潮。

最低零下30℃,即使在我國最北部的這座省會城市,這樣的低溫也不常見。事實上,這已經低於南極的平均溫度,在同樣溫度的崇禮滑雪場,南極來的企鵝們,已經因為食欲不振腹瀉等症狀,被送進了保溫箱。

李好原本很擔心那輛開了三年半的新能源車。

用東北話說,李好被「扔」過道上一次。

去年一月,他開車去取東西,因為不順利,多跑了些路。半路上,電量顯示還有近20%,李好本來以為能堅持到家,結果,車一下就沒動力了。好在當時正處於橋的中下段,是下坡路,利用慣性,車好不容易晃悠到橋底。

當時距離最近的充電樁還有一公裡——那是李好走過的最漫長的一公裡。

他先停在原地緩了會,嘗試重啟。當時,儀錶盤已經顯示不出公裡數,只亮著一隻黃色的小烏龜圖形。好在還能繼續走,時速差不多10km/h——相當於中速騎行一輛自行車。李好對龜速行駛有了新的認識。

用了十五分鐘,車終於爬到終點。充電樁的線被凍得硬邦邦的,李好用了大力氣才把彎捲成一摞的充電線抻直,給車充上電之後,他跑去最近的商場等待。這是他唯一的選擇,車在充電時,有的車可以開暖風,有的車不能,很不幸,李好屬於後者。而在大東北,坐在不開暖風的汽車裡,與身處冷庫毫無區別。

那也是一場漫長的等待。因為天氣太冷,平時一個半小時就能充滿的電,那天,李好等了三個小時。

「挺過冬天就好過了」。他安慰自己。

為了讓這輛北汽安然過冬,李好做了很多準備。他在2017年夏天買車,趕在入冬之前的10月,他便在車裡安裝了燒柴油的駐車加熱器,跟雪地胎同一時間裝好。他在手機裡安裝了哈爾濱所有充電樁場站的APP。以防萬一,可攜式充電槍也車中常備物。

冬天開車時,他幾乎不開暖風,只用駐車加熱器。在東北,通常一輛400km裡程的新能源車,如果冬天不停在車庫,充滿電只能跑250km,如果開暖風,則只能跑到170km左右,不及裡程的一半。

李好選擇了「保護」裡程。

但駐車加熱器起效慢,打暖需要15-20分鐘。於是,到冬天,李好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樓給車預熱,即便如此,剛鑽進車裡時,他還是得穿著最厚的羽絨服,戴好毛線帽和手套。

也有來不及的時候。不預熱,直接走,車倒是沒問題,但人就像坐在冰箱裡,車裡人一哈氣,玻璃上就會生起霧氣和冰花。沒辦法,他就一邊開車,一邊拿卡使勁刮。

02

異類

就像重慶不適合自行車一樣,東北也不適合新能源車——至少在現階段是如此。

社交網站隨處可見關於新能源車在東北的段子:

「開門,上車點火,開空調,起步,前方左轉充電樁」;

「請問我們黑龍江零下40度適合買什麼電動車?買個帶發電機的電動車,一邊燒油發電,一邊給車充電」;

「誰家解決了電池在東北的使用,誰就會主宰未來」;

「在東北開電車,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充電的路上」;

微博用戶LycheeSong在2019年2月分享了自己的體驗,他的新能源車在東北只開一周就閒置了,因為只要開出去,停車等紅燈洗車的時候就會被人問,車多少錢,開得咋樣,平均一天有10次。

李好也被當成異類。身邊一直有人告訴他:你這車,換個電池就得五六萬——他買車也就花了7萬。

他倒是不在意。經濟帳讓他心安理得:相比燃油車的加油費用,電車充電一晚上不足10塊錢,一年下來,至少能省一萬二。開上幾年,車錢就省回來了,相當於免費白開。此外,保養費用也要便宜很多。

當然,這與他的職業也不無關係。

他是一位新能源車的銷售經理,此前幹了14年汽車銷售,兩年前,因為看好新能源車,轉型進入現在的公司,一家低價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

但在入手電車時,在職公司的品牌被李好排除在外。

對比三個國產品牌後,他選擇了北汽,原因就兩點:北方生產的新能源車,耐寒性相對強;哈爾濱有4S維修店。另外兩個品牌,最近的4S店都設在瀋陽,這意味著,一旦車出現大問題,要移動600多公裡的距離,太不方便——李好朋友就遇到過類似情況。車壞了一個零部件,等廠家寄來,再等技術人員上門安裝,用了一個月。這期間,車都不能使用。

李好的車沒有開出過哈爾濱市。黑龍江的其他城市,充電樁很難找。

在東北,地庫加充電樁的配置,短途代步的使用場景,是車主們購買新能源車的必要條件。二者缺一,使用體驗就會驟然下降。

東北人齊一鳴定居在北京。去年,她開著新能源車回了老家,一出山海關,充電樁明顯變少。

「高速服務區好像一個都沒看到。」好在她開的是油電混合車,最後用油開回了哈爾濱,但她不無擔心,「聽說這樣很傷車」。

回到哈爾濱,她也沒能找到自己車所需的慢充充電樁。好在家裡還有燃油車,那段時間,電車就在小區裡擱置了。

03

生意

2014年4月,剛剛完成Space X火箭發射的馬斯克乘坐私人飛機來到北京。在酒仙橋的恆通商務園裡,他參加了中國首批8位特斯拉用戶的交車儀式,其中包括後來創辦理想汽車的李想,以及曹國偉、俞永福等一眾大佬。

一場瘋狂的新能源造車運動,在春天埋下伏筆。

此後6年裡,特斯拉股價猛漲,1月7日,特斯拉股價觸達816.04美元,創歷史新高,較2014年底的44.48美元增長1734.6%。

國內造車新勢力也成為資本寵兒,前半場,是數額不斷被刷新的融資額,後半場,是瘋狂的股價:2020年,蔚來漲幅逾十倍,市值超過寶馬、通用等巨頭;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則分別上漲328%和243%。

然而,上述種種,都與東北都無關。

一道山海關,生生把新能源車生意隔絕成兩個世界。2019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56萬輛。其中,黑吉遼三省總銷量4225輛,佔比僅0.75%。

李好只能在虛擬世界裡感受這些,在哈爾濱,他所處的公司業務很小眾,主要銷售新能源貨車和商務車。前者主要面向物流行業,嚴格來說,這也是政策的產物——2018年,哈爾濱出臺新規,針對貨車制定了嚴格的限行條例。而新能源的輕型、微型貨車,不受此限制。

好在,新能源貨車的訂單雖不多,但銷售提成高。每賣出一輛車,李好能拿到的提成,比傳統燃油車多出2到3倍。

相比普通車主,李好更真切感知著新能源車在東北的水土不服。

每到冬天,門店的維修業務就會倍增。續航裡程不準、充不進去電等等,各種各樣的毛病纏上車主。寒冷,宛若一塊試鍊石,敲裂了新能源車背後並不成熟的生產鏈條。

李好覺得,廠家的裡程算法有問題——它無法根據氣溫變化而改變。而這一漏洞,很可能是由於廠家急於把產品推向市場,測試不全面所導致。

當然,電池本身的續航能力也堪憂。

微博用戶「泡椒水蜜桃」稱,特斯拉的說明書明確提到,在零下20度停放超過24小時,會對電池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據我了解,現在廠家成批生產電池,沒有能真正扛到-25℃以下的。」李好很無奈。他只能建議車主:儘量把車停在地庫,如果沒有地庫停在背風的地方。

店員們也曾頭腦風暴,想因地制宜,創造為車保暖的辦法,比如用熱風機吹、用棉被把車圍上,電池再單獨包上等等。然而,在酷寒面前,全是無用功——包上棉被的車內,只比室外高2度。

退貨也時有發生。李好賣過一輛車,一周後,車主來退貨,他沒轍,只能折價1萬幫忙轉售。此後,每個客戶的使用場景和條件,他都會一一問清楚。

剛過去的2020年,李好所在的門店,在全國大區銷售排名毫不意外地墊了底。然而,從經理到一線銷售,所有人都很淡定——反正年年如此。

而處於珠三角的深圳則是該品牌銷量最好的城市。「(深圳)一年能賣出1萬多臺,我們就是人家的零頭,兩年能賣出上千臺。」

李好喜歡馬斯克,他的賺錢目標之一,就是將來買輛特斯拉。

2020年12月27日,是讓李好感到高興的日子。特斯拉在哈爾濱開了首家體驗店,他雖然沒有去店裡,但當天就把消息轉發到了朋友圈。

距離東北的春天還有2個月,到時候,門店又會迎來旺季——雖然旺季銷量跟南方城市的淡季都沒法比,但李好總是懷抱著希望。

至少未來三年,他都不會離開這個行業。他積極捕捉著細微信號,比如,目前佔哈爾濱市場份額最大的充電樁APP,兩年前還沒有,現在,在全城已經鋪了十幾個場站。

當然他也清楚,最關鍵的,還是電池。

有時候這也確實叫人疑惑:馬斯克能造出飛往火星的火箭,怎麼就造不出能在東北正常行駛的特斯拉?

(應受訪者要求,李好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新能源車的續航裡程水分到底有多大?
    這個最大的續航裡程,是廠家集合所有對新能源車,最有利的條件測出來的結果。 比如說要用最小的輪圈,環境溫度要控制到電池效率最高的溫度,不能開空調,也不能開暖氣,也不能用其他電子設備等等,條件非常嚴苛的。
  • 電動汽車冬季續航「魔咒」:續航裡程腰斬充電換電排隊兩小時
    冬季續航問題一直存在,但今年遭遇北京-20℃左右的極寒挑戰讓他徹底對新能源車「心寒」了,1月6日他辦事結束準備開車回家,但僅在戶外停了三個小時,車的續航已經無法支持到家,緊急之下找到一個百貨商場底下停車場進行充電,但前面已經排了超長的隊伍,在電量不足,無法取暖的情況下,段先生足足凍了兩個多小時才充好了電勉強開回家。於是便有了報導伊始的那段肺腑之言。
  • 電動汽車冬季續航「魔咒」:續航裡程腰斬 充電換電排隊兩小時
    冬季續航問題一直存在,但今年遭遇北京-20℃左右的極寒挑戰讓他徹底對新能源車「心寒」了,1月6日他辦事結束準備開車回家,但僅在戶外停了三個小時,車的續航已經無法支持到家,緊急之下找到一個百貨商場底下停車場進行充電,但前面已經排了超長的隊伍,在電量不足,無法取暖的情況下,段先生足足凍了兩個多小時才充好了電勉強開回家。於是便有了報導伊始的那段肺腑之言。
  • 新能源車冬季續航縮水遭吐槽 磷酸鐵鋰電池成本佔優受青睞
    受超低溫影響,新能源汽車續航縮水嚴重。不少新能源車的實際續航只有NEDC(歐洲續航測試標準)的五折至七折左右,導致新能源車車主「不敢開空調」 「不知道下班還能不能開回家」「時刻處於焦慮中」。續航縮水車主抱怨多入冬以來,北京遭遇多年不見的極寒天氣,新能源汽車車主也隨之遭遇了很多尷尬。
  • 新能源車為什麼沒人要_買新能源車後後悔教訓
    新能源汽車弊端   現如今咱們國家是一直提倡買新能源汽車,但是你會發現在市場上新能源車實在太少了,幾乎很難在街邊看到幾輛,那麼新能源車除了充電難,以及買保險不給你保電池問題外,還有哪些原因導致車主對新能源車望而卻步呢?
  • 充不進電,裡程狂掉……車主:說多了都是淚
    「剛買車時充一次電能行駛400km,現在只能跑200km了,就算是使用快充,電量充到90%後就充不進去了。即使不開空調,90%的電量也只能跑170~180km。」「做夢都想不到,來的時候好好的,回不去了。」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在東北的雪天裡,純電動汽車隱藏式門把手被凍住彈不開的經歷。
  • 新能源車的續航裡程,到底有多大水分?冬季更明顯
    最近祖國大地遭遇了一場寒潮,網上關於新能源車續航的話題層層堆疊。不可否認寒潮對於新能源車的續航存在影響,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廠家標註的續航裡程就一定是貨真價實的嗎?小木查了查資料,發現一些有意思的地方,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廠家宣傳的續航裡程幾分真幾分假?
  • 新能源車為啥不在車頂加一塊太陽能板?網友:那也跑不了幾公裡!
    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彬彬周美好傳說,汽車現在是人們出行的最佳選擇,汽車也有傳統燃油車,還有新能源車,今天就來講講系能源汽車!汽車現在基本上是每個家庭都有,畢竟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給家裡添一輛汽車,也沒什麼不好!
  • 空調只敢開到20°C,降溫了新能源車主挺難的……
    對此相關專家表示,冬季新能源車主可以通過降低車內智能產品的使用率來保證續航能力。  兩年前,家住通州的梅女士購買了一輛新能源車。「這輛車冬季充一次電後的續航裡程在300公裡左右,比夏天少了100多公裡。我從家到單位大概有25公裡,冬天單程要用掉8%的電量。
  • 充電10分鐘續航450公裡?新快充標準一出,特斯拉優勢不再
    一說到特斯拉,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藉由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東風,而迅速崛起,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霸主的車企,之所以能獲得這麼高的地位,與特斯拉引以為豪的兩大優勢密不可分,其一是受益於其電控性能良好,使得續航裡程較高,其二是其選配的V3超級充電樁,最大輸出功率為250KW,能達到充電5分鐘續航
  • iOS12充不了電怎麼回事?iOS12充不進去電解決方法
    但測試版終究是測試版,在穩定性上是絕對比不上iOS11.4的。在更新了iOS12測試版之後,我已經發現了不止一個BUG了。除了之前iOS12 BUG匯總文章中提到的天氣閃退、App無法加載圖片之外,今天小編遇到了一個比較嚴重的BUG——無法充電。iOS12充不了電怎麼回事?
  • 寧願蓋棉被開車也不敢開空調?車主:我買的不是車,是電動爹
    電動車的缺點是不能跑遠的地方,如果要去遠的地方要提前計劃,電瓶一年下來續航大打折扣。原來可以開70公裡一年後45公裡,外表卻漂漂亮亮新車一樣!像我一年下來大概就四千公裡的樣子不需要走遠地,用電動車也挺好,城市內走走小巧靈活!但是續航是硬傷!唉,反正已經買了就將就將就。
  • 汽勢微調查:續航裡程、價格和造型三要素左右新能源車決策
    儘管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巨大,但是續航裡程、價格和造型,排在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時最關鍵的三要素。這是汽勢Auto-First廣州車展進行的一項微調查得出的結果。  與此同時,插電式混動車型也成為眾多車企布局的市場之一,無論是豪華品牌中的奔馳GLE 350 e 4MATIC插電式混合動力、路虎發現運動版P300e,還是合資品牌中的威蘭達插電混動版車型、東風標緻508L PHEV、一汽豐田榮放雙擎E+,都豐富了車企在華的新能源車型陣營。
  •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商機
    但是,可以從《規劃》中看出,未來的支持重點是在用稅收優惠等手段,對「生態主導型大企業」,換電、公共充電樁建設,以及出行、停車優惠,公共領域用車電動化等方面進行支持,著力點在於打通「使用新能源車」這方面的環節,打消潛在車主的用車顧慮,而不是過往政策支持的「購買」環節。
  • 80萬的國產純電SUV、豐田氫能源車!北京車展五款熱門新能源車點評
    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消費市場,所以,每年在國內上市的新能源車型層出不窮。2020北京車展,又有不少新能源車亮相。以下,我們就帶來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五款車型的相關分析。
  • 摸底當家車(三)|日系品牌暗藏「光環」 ,新能源車爭議中「升溫...
    開網約車肯定要想辦法儘可能省錢。現在,車出了什麼故障或需要保養,我都會在第三方維修店解決,很便宜。」據了解,之所以網約車司機不選擇價格比緊湊型轎車更便宜的小型轎車,原因在於相關政策規定。《北京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規定,在本市申請辦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的車輛,5座三廂小客車車輛軸距不小於2650毫米(含新能源車)。
  • 青島純電車寒冬調查:「說多了都是淚」、「車還在,電沒了」……
    而車就不行了,特別是電動汽車,其續航裡程成為車主過冬最頭疼的事,經常是在外放置一晚,「車還在,電沒了」;而在充電方面,原來的快充也變成了「蝸牛般的速度」。此次,記者就走訪了多位島城電動車的車主,感受一下他們過冬的酸甜苦辣。特斯拉Model 3:明星電動車過冬也是個難題今年年初,特斯拉徹底火了一把。
  • 不養「電動爹」,你永遠不知道冬天有多冷
    這天氣開空調吧,擔心車開不到公司,不開空調又擔心人到不了公司。」「不敢跑高速,生怕續航挺不住;不敢開暖風,就怕續航掉的猛。」這些吐槽來自這樣一群人。他們或是看中了部分城市對電動汽車不限號、不限行等優惠政策,或是為了節能環保,或是單純地想體驗新科技,於是購買了電動車。
  • 充不滿、掉電快、靜置也縮水……磷酸鐵鋰版Model 3冬季續航斷崖式...
    張明磊(化名)是北京地區一位新晉磷酸鐵鋰電池版Model 3車主,其提車時間在2020年12月20日前後。提車第一晚,他的新車續航就縮水近70公裡。「我都嚇壞了,要是這樣,多停放幾晚,車子就不用再開了。」張明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 冬天實測26分鐘電量從30%充至80% 進口大眾e-Golf一日輕體驗
    續航裡程的縮短、充電效率的降低,新能源車的冬季續航要打幾折?要不要為了延長續航去忍受沒有空調的嚴寒?這些問題,成為了新能源車主和新能源車待購群體最為關心的問題。然而,作為新能源汽車頻道編輯的我,很不幸在下雪天裡接到了一輛純電動車—進口大眾e-Golf。那在冬天裡開純電動汽車,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