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hru Oishi 團隊 JACS:分子量1328的兩性醇Amphidinol3的全合成

2020-08-27 化解chem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化解 chem

更多經常,歡迎訂閱

簡介

Amphidinol 3 (AM3)是一種由腰鞭毛蟲amphididinium klebsii產生的強有力抗真菌藥。AM3鏈狀碳上存在大量的立體中心,利用稀缺的天然產物很難確定其絕對構型,因此最初提出的結構分別於2008年、2013年和2018年進行了三次修改(見下圖Amphidinol 3紅色部分)。但是,通過全合成確定該分子的結構是最可靠的方法。自從AM3發現20年後,該分子通過5個步驟快速組裝3個結構片段完成了首次全合成,確證了修改後的結構。

Tohru Oishi 團隊通過對AM3的全合成,建立了合成兩性醇同源物的一般策略,設計併合成了一種人工簡化的與AM3相似的抗真菌活性,其抗真菌活性與AM3相當。

該成果發表在JACS上( DOI: 10.1021/jacs.9b11789)。


如圖1所示,Amphidinol化合物家族均有相同的母核結構,區別在於兩端碳鏈的差別。


AM3具有長親水多元醇鏈、高取代的四氫吡喃環體系和疏水多烯單元為代表的顯著結構特徵,在合成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在AM3結構未修改之前,已有Cossy, Paquette, Roush, Rychnovsky,和Crimmins報導了一些關於AM3的合成研究。最近,Evans和Yadav分別報導了正確的絕對構型的C1-C31和C1-C28片段的合成。到目前為止,由於AM3的結構複雜性和多次結構修正,還沒有完全合成。


合成策略

如圖式1(Scheme 1)所示,作者設計了一個高度匯聚式的AM3(1)合成路線。目標化合物1將通過三個片段組裝合成:

1)末端烯烴2 (C1-C29部分)和碘烯烴3 (C30-C52部分)通過Suzuki-Miyaura反應進行偶聯

2)上述合成部分,與碸4 (C53-C67部分)經過Julia-Kocienski 烯烴化完成合成。

末端烯烴2由(R)-環氧丙醇經過19步反應製備,片段4由4-丙基-1-醇經過5步反應合成,母核骨架3則以炔丙酸乙酯經過35步反應合成,所說的步驟數是以最長線性序列(LLS)表示,在文章支持信息(Supporting Information)中總結了合成序列和總步驟(TS)的細節。在這一合成策略中,面臨的挑戰主要是片段2 (MW 1844)和3 (MW 1747)之間的偶聯。


AM3的全合成


作者合成得到關鍵片段234後,開始探索AM3的全合成:

首先,使用標準的Suzuki-Miyaur偶聯反應(點擊閱讀詳情)條件,嘗試端烯2和碘代烯烴3的偶聯,結果僅以42%的產率得到5(C1-C52部分)。隨後,通過模型反應進行探索,作者發現碳酸銫水溶液的濃度對該偶聯反應影響巨大,最終使用濃度為1 M的碳酸銫水溶液,偶聯產率提高至77%,順利完成了關鍵片段5的合成。

隨後,使用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經過兩次反應,以75%的收率脫去PMB,隨後再經過Swern氧化將伯醇定量轉化為醛6

接下來,醛6和碸4THF和HMPA為4:1的混合溶劑中,低溫下(-78 oC)經強鹼KHMDS處理,以E:Z = 10:1的比例,75%的產率合成產物7(分子量達到3458)。

最後,為了在溫和條件下脫去全部的矽基和環戊二烯縮醛保護基,將化合物7在THF中用HF·Py處理,隨後滴加乙二醇和甲醇,經過兩次這樣的操作過程,再通過高效液相色譜(HPLC)純化,最終以58%的收率製備得到AM3。

合成得到的AM3與天然獲得的AM3光譜數據一致,包括比旋光的符號與大小,這證實了2018年修改後的AM3結構即為天然產物結構。


Amphidinol的一般合成策略


作者基於Amphidinol3的合成研究,提出了Amphidinol同系物的一般合成策略:

1)先分別合成類似片段片段234

2)然後應用合成AM3的後5步反應合成其同系物


同系物11的合成


作者應用一般合成策略,順利的完成同系物11的合成。這也顯示了他們提出的一般策略的通用性。


Bryostatin 1的合成


同系物11的抗真菌活性採用與AM3相似的圓盤擴散法進行評估,同系物11的MIC值估計為20個,與AM3 (MIC = 8個)相當。


評述

Tohru Oishideng等人報告了AM3首次通過三組分的耦合以高度收斂的方式完全合成。隨後,基於AM3的合成一般策略,他們也合成了一種人工模擬的AM3(同系物11),並利用該合成樣品進行了構效關係研究。結果,同系物11與AM3具有相當的抗真菌活性。

相關焦點

  • Stoltz 團隊JACS: (–)-Scabrolide A的全合成
    Stoltz團隊的一篇全合成:The Total Synthesis of (–)-Scabrolide A。該文章報導了第一次全合成的去甲二萜類scabrolide A。首先合成兩個手性衍生片段,通過聚合偶聯方便地引入天然產物的全部19個碳原子。
  • 南科大JACS:高張力天然產物分子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李闖創教授等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發表題為論文,首次報導了高張力天然產物分子4β-Acetoxyprobotryane-9β,15α-diol的不對稱全合成
  • 【JACS】東南大學熊仁根教授團隊在分子鐵電科學領域獲新進展
    近日,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熊仁根教授團隊首次提出並利用全氟取代策略成功設計合成了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全氟苄胺)2PbBr4。這是在「東南大學十大科學與技術問題」啟動培育基金的持續資助下,以及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江蘇省「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所建立的「鐵電化學」學科基礎上,熊仁根教授團隊取得的又一重大階段性進展。
  • 南科大李闖創團隊實現罕見高張力天然產物的首次全合成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李闖創團隊在國際知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簡稱JACS)發表論文,報導了具有罕見高張力的、合成難度大的複雜天然產物4b-acetoxyprobotryane-9β,15a-diol的首次全合成。
  • 【JACS】華東理工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分子機器研究獲新進展
    生物分子馬達在生命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生命體內的ATP合成酶、進行物質運輸的驅動蛋白等,是實現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受到生物分子馬達的啟發,化學家們設計合成了一系列人工分子馬達和分子機器來模擬其運轉和功能。
  • PE分子量分布形狀對加工性能的影響,發了篇《JACS》!
    複數粘度隨分子量分布指數的變化,測試條件:160℃,0.1 rad/s。研究者發現在低剪切頻率下,As> 1的聚合物粘度更高,隨著分子量分布指數的增加,不同形狀加寬之間的η*差值急劇增加到2倍,這是由於當高分子量聚合物質量分數大時,會導致大量聚合物纏結,因此在低剪切速率下η*更高。
  • 北京大學羅佗平課題組JACS:箭毒蛙毒素類似物的不對稱全合成
    因此,它的合成引起了無數化學家的興趣。最近,北京大學化學院的羅佗平課題組在JACS上報導了有關箭毒蛙毒素類似物( )-Batrachotoxinin A的不對稱全合成,文章DOI:10.1021/jacs.9b12882。
  • 福建物構所水溶性鑭系分子籠的設計合成及雙模態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慶福研究員團隊與暨南大學陳填烽教授團隊以及深圳大學李霄鵬教授團隊合作,近期在水溶性高核鑭系分子籠的設計合成及其雙模態成像應用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 南科大李闖創JACS:高張力天然產物的首次全合成
    根據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順式和反式[55]並環之間存在約13 kcal/mol(計算)和6.4 kcal/mol (實驗)的能壘差別(圖1A),這使得反式[55]並環結構的合成極具挑戰性。迄今為止,只有五個具有反式[55]並環的天然產物分子(1-5,圖1B)得到了全合成。
  • JACS:膜蛋白化學全合成及單分子通道檢測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副研究員鄭基深在清華大學教授劉磊和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長麟共同指導下發展了膜蛋白化學全合成新方法,合成了全長流感病毒通道蛋白M2及內向整流鉀離子通道蛋白Kir5.1膜嵌入結構域,並和強磁場中心的博士生餘木合作,應用單分子通道檢測方法實現了化學全合成的跨膜通道蛋白的功能檢測。
  • JACS報導華理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分子機器研究新進展
    生物分子馬達在生命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生命體內的ATP合成酶、進行物質運輸的驅動蛋白等,是實現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受到生物分子馬達的啟發,化學家們設計合成了一系列人工分子馬達和分子機器來模擬其運轉和功能。
  • JACS:全可見光範圍調控聚合物納米光子晶體
    MIT麻省理工學院Timothy M Swager、韓國科學技術院Bumjoon J Kim等報導了能夠反射不同顏色的光子橢球聚合物納米粒子的合成,通過樹枝化刷狀嵌段共聚物在乳狀液蒸發溶劑過程中的自組裝過程反應
  • 【有機】JACS:Ramberg–Bäcklund反應合成偕位二氟烯烴
    在偶聯反應中,碸類化合物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由於二氟烯烴在藥物化學中有著重要應用,通過這類化合物合成二氟烯烴吸引了化學家的廣泛興趣。雖然Hu課題組可以採用重氮化合物合成全取代的二氟烯烴,但仍舊缺少直接和模塊化的方法來合成這類化合物。最近,加拿大女王大學化學系的Cathleen M.
  • JACS:協和藥物所胡友財研究團隊揭示自然界第一例分子間Diels-Alder反應環化酶
    近日,化學領域頂尖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在線發表了藥物所國家重點實驗室胡友財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
  • 我校劉愛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科研成果
    Soc. 2020, 142, 3222-3230, DOI: 10.1021/jacs.9b13289)。青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該文的第一作者單位和第一通訊單位,劉愛驊教授、Serge Cosnier教授和Elisabeth Lojou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JACS為國際公認的頂級化學類綜合性期刊,論文涉及化學、材料、生命科學及生物醫學等諸多領域,影響因子為14.695。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提出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分子設計...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通過單邊延展合成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CS, DOI: 10.1021.jacs.9b08988)。
  • C&EN:年度最酷的七大分子
    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馮新亮教授和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的Klaus Müllen博士率領的團隊合成了這朵「太陽花」(J. Am. Chem. Soc. 2017, DOI: 10.1021/jacs.6b12630)。
  • 浙師大付大偉團隊合作在分子鐵電領域取得系列階段進展
    近日,浙江師範大學生化學院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研究團隊與南昌大學國際有序物質科學研究院共同努力合作,在分子鐵電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階段進展。明星分子Dabco和類Dabco的奎寧環系列工作連續發表在化學領域頂級期刊JACS和Angew.
  • 李闖創課題組JACS:(-)-Vinigrol的不對稱全合成
    李闖創博士師從國內有機合成大牛楊震教授,在世界合成新星Phil S. Baran組從事博士後研究,回國開展獨立研究後,在全合成領域做出了大量傑出的工作。今天介紹李闖創教授通過Type II [5+2]方法簡潔地不對稱合成(-)-Vinigrol。從3-甲基丁醛開始,經過15步線性步驟,完成(-)-Vinigrol的不對稱全合成。該成果發表在JACS上(J. Am.
  •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COFs膜的製備途徑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自上而下製備超薄分離膜需先合成高質量高厚徑比COFs納米片再組裝成膜。自下而上一步法成膜則為簡便、高效製備COFs膜提供了可能。但在常規液-液界面聚合中,液相單體分子擴散速率慢,聚合結晶過程耗時長達72小時。通過升高聚合溫度縮短COFs合成時間會造成液-液界面擾動,易致膜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