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歡吃的東西,所以每個人對美食的理解也不一樣,喜歡吃辣的人把人生鮑魚放在他的眼前,他可能都不屑一顧,不喜歡吃蘑菇的人再好吃的蘑菇也引不起他的興趣。民以食為天,吃東西這是一個生物的本能,也是生命能夠維持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人類還沒有產生意識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進食了,所以吃這一行發展了這麼多年,被發明出來的美食數不勝數,每個國家都有代表作,甚至一個村都有村裡特別擅長的一道菜。美食就是能讓人吃了之後很快樂的一頓飯,人在餓的時候吃東西就能得到一種很強的幸福感,相反,如果人在很撐的時候還逼著他吃東西,那就像是受刑一樣。今天我們說的這部電影名字叫《南極料理人》,看了這部片子才知道為什麼美食也能擁有治癒能力。
電影絕大多數都在描述人類,如果拋開人類不談,那我們腦海中出現的就是動畫卡通片,這是電影的兩大主題,其實電影的主題包羅萬象,只要導演能夠想出來拍攝技術跟得上,那就什麼都能拍得出來,與動物為視角的電影不是也拍得不錯嗎?《南極料理人》主題和名字相匹配,說的就是美食,觀眾們在看的時候也是大飽眼福,最好在觀劇的時候能準備一些東西吃,餓著肚子看電影可是很難受的事情,不過你手中的零食可能會變得索然無味,因為這部劇中出現了太多好吃的東西。如果說電影有什麼特別的,那就是這幾個大字:根據真人事件改編,日本拍攝的有關美食的電影,基本上都是以治癒為主題的,南極料理人顧名思義做飯的人在南極,南極可是一個很冷的地方,除了企鵝和魚類,應該看不到其他的東西。
故事劇情沒有什麼高深莫測的,總共時間兩個小時,貫徹全篇的就是兩個字:溫暖,在南極有一個考察隊,裡面的成員各司其職,有觀察天氣的,有觀察冰河的,還有修機械的,包括醫生和通訊員,最後的一位就是廚師,每一個職業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特別是這位廚師西村,為了來這裡工作,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把他們丟在家裡,自己的一個人跑到外面給別人做飯,甚至還被人瞧不起。要說用最直觀的文字去形容南極,那就是一望無際的白,所以為了消除這種寂寞,西村決定用美食來治癒對人內心的孤獨,每天吃的每一頓飯、每一口菜都是精心準備的,特別是米飯,在日本米飯是非常出名的,可惜筆者從來沒有吃過,飯糰的味道和口感據說很好,本來米飯裡是不放什麼東西的,可是為了讓遠離家鄉的隊員們通過美食感受到家的味道,
西村雖然是一個廚師,但他卻知道自己的隊員到底有多麼辛苦,這裡的溫度市場能達到零下50度,工作環境已經艱苦到不能再艱苦,如果吃不飽的話,身體產生不了足夠的熱量,他們在外出事很有可能會因此暈倒,在這裡暈倒的基本上和自殺差不多,每過半天時間,這些隊員都會飢腸轆轆的到西村面前,看看今晚做的飯到底是什麼?當小隊隊長拿起了桌子上的一個飯糰放進嘴裡的時候,就好像路飛找到了羅傑留下的寶藏一樣,滿臉都是欣慰而且滿足的笑容,西村看到這一幕也非常高興,有人認為他做的東西好吃,就是對他最大的鼓勵。
導演的拍攝手法主要在詮釋人們的情緒,我們能夠從演員的表情中看到他們現在的情緒到底是什麼樣的,唯一在情緒上起到波瀾的應該就是男主角吃了一口隊友給他炸的雞腿,兩隻眼的眼淚算是停不下來了,雖然是一個大老爺們兒,被東西好吃到哭有些磕磣了。這個小隊任務結束的時候,西村戀戀不捨地看向他們,對他們的離開無可奈何,又不知道該怎麼挽回,這段經歷相信在他們幾個人的心中都會永遠銘記,只是跟那幾個人比起來,西村要記下的更多,心情不好的人推薦你去看這部電影,看完之後一定能治癒你內心的缺口,讓你覺得黑暗的世界還是有一絲光明的,反正筆者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的是渾身舒暢心情大好,歡迎你也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