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1997年6月20日,備受期待的「第三次圓頂觀測站冬至慶祝會」終於揭開帷幕。食堂被布置一新,充滿節日氣氛。作為此次「料理馬拉松」的第一場宴席,西村大叔推出了包括18道菜餚的中華料理,平均每位大叔可以享用兩道菜!
復刻《奇蹟餐廳》
冬至慶典的第四天,終於迎來了「重現奇蹟餐廳菜譜」的日子。可是,我的情況相當糟糕。在前一晚,我參加了「世界名酒匯」,從日本酒開始,到威士忌、紹興酒、 阿誇維特酒、伏特加等等,世界各地的酒類幾乎喝了個遍,我已不再年輕的身體裡,來自蘇格蘭、俄羅斯、日本、瑞典、中國的酒精像妖怪大戰一般興風作浪。如果可以的話,我現在很想去競選「日本禁酒協會」會長。我無力地把臉搭在桌子上面,這時當日的副廚「盆」來跟我搭話,說話時他頭上猶如日冕一般倒立的毛髮輕輕搖動。
「今天的全套料理從哪裡開始著手?」
「煩死了!日本人當然是從煮飯開始!我才不想吃西餐呢!」我的內心在暴躁地吶喊,但嘴上卻順從地說道:「從製作派皮開始……讓我再休息一下,洗個澡,喝點水,再休息一下,然後再做……」盆轉身離開房間,我從他的背影可以感受到他生氣了。大概過了兩個小時,我才像慵懶的青蟲一樣開始動手了。
■影片《南極料理人》中,大叔們正襟危坐參加冬至法式宴會,作為服務生的川村小哥為大家上菜。
首先製作派皮,房間與冷藏庫只隔了一條走廊,做派皮和牛角麵包之類的非常方便,大幅節省了夾奶油時頻繁出入冷藏庫的時間,免得手忙腳亂。當我拿著派皮出入房間時,身體內的乙醇軍團也好像跟我約好似的紛紛撤退了。我來回忙碌著,使得宴會的準備得以勉強推進並準時開席,下面介紹下當天宴會的主要工作人員:
組織者兼侍酒師……平澤隊員
服務生……川村小哥
主廚……我
助手兼糕點師……西平盆
■在影片《南極料理人》中,作為主廚的西村和川村小哥正在後廚忙碌。
其他隊員都是客人,他們穿上久違的正裝,打上領帶,好像真的準備在高檔餐廳裡用餐一樣,搞得現場氣氛有些拘謹壓抑。看著他們正襟危坐的樣子,我說道:「今日大家不用顧忌太多的禮儀,請放鬆心情用餐。」這是我的開場白,而潛臺詞是「我可不知道什麼餐桌禮儀!」當天宴席呈上的菜餚如下:
開胃小菜:雞尾酒杯涼拌淡菜,佐智利辣醬油
前菜:凍肉冷盤、肥肝慕斯
湯:清燉水魚與西洋松露湯
沙拉:新鮮肥肝與圓頂自產蔬菜沙拉,佐鳳尾魚醬
魚:挪威海螯蝦與扇貝派,佐美式龍蝦醬
雪葩(法餐第一道菜後的甜點):藍色柑香酒雪葩,佐黑莓果醬
肉:烤鴨肉,佐檸檬汁
甜點:蕎麥粉可麗餅包冷凍草莓,佐英式奶油
■在影片《南極料理人》中,西村為冬至宴會製作的精美法餐。
平澤隊員在烹飪間隙除了嘎嘣嘎嘣地吃著零食,還在用餐期間談笑風生,將宴會氣氛搞得相當熱鬧。
最後的晚宴
在享用了法式大餐後,漫長的冬至料理馬拉松也抵達終點,開始了最後的晚宴。這次晚宴是以法式大餐時扮演顧客的隊員們為中心,主題是爐端燒,也就是日式燒烤,至於食材內容之前已經徵詢過大家的意見,早早做好了準備。用於炭烤的食材如下:
魚:遠東多線魚、鯡魚、香魚、青花魚、穿成串的鹹沙丁魚、柳葉魚、扇貝、鰤魚鰓骨、鮭魚、烏賊、竹莢魚、五棘帆魚、牡丹蝦、日本囊對蝦、大龍蝦等等;
肉:烤雞、雞翅、豬裡脊、帶骨小臘腸、雞腿、牛舌、牛肉塊;
蔬菜:烤土豆、玉米、蘆筍、秋葵、青椒。
我們把這些食材整齊地擺放在餐盤裡,本山隊員還為我們準備了一些下酒菜,有冷豆腐、毛豆、醃鹹品、醃菜和飯糰等。烤爐由佐藤隊員親手製作,將一個一鬥罐切成兩半後再以鐵管焊接而成。這個成品製作得非常好,以至於想到過後要扔掉就覺得非常可惜。之後,我們每次舉行室外燒烤都會用上這個烤爐。
■日式燒烤爐端燒採用的豐富食材,以新鮮海產為主,非常誘人。
有了炭烤爐,我們的爐端燒烤店就開張了。在南極木炭對於我們來說是最佳的燃料,即使在缺氧低溫的環境下依然可以釋放出大量的熱能。以前參加第30次越冬隊時,我們曾在風速10米/秒、零下40度的惡劣環境下舉行室外燒烤,當時同樣依靠木炭的獨特優勢。要是我們在越冬之前與木炭生產商達成協議,幫助宣傳木炭在極地環境下也能正常使用的優點,或許生產商會為我們提供整個越冬期使用的木炭吧。我曾經狡猾地尋思過這個計劃,但已經晚了。
宴會以堅硬的凍豆腐、解凍的毛豆拉開了序幕,這也是慶祝漫長越冬生活過半的冬至節的最後一場盛宴。不久,宴會就出現了狀況。為了儘可能減少低溫的影響,圓頂基地的建築物幾乎都是密閉結構,你可以想像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型冷藏庫內。此次宴會我們以炭烤方式進行,隨著時間推移燒烤產生的煙氣漸漸在室內積聚起來,最初朦朦朧朧的,然後像薄霧,最後就像洪水一樣淹沒了我們幾個開懷暢飲的大叔。雖然室內裝有一個換氣扇,但根本不足以將從炭爐升起的煙霧排到戶外,以至於整個房間都瀰漫著煙霧,那種濃度如何形容呢,也許到最後我們每個隊員根據體型不同,會變成煙燻秋刀魚或煙燻培根吧。
■在食用爐端燒時,將穿上竹籤的食材插在炭火周圍的灰燼中,慢慢烤香。
在宴會之前,我們故意關掉了火災警報器,煙霧再大也沒有響起警報聲,不過我真的覺得自己快要死了。最終,我抱著必死的覺悟,將熱得發燙的烤爐搬到了走廊裡,徹底分離了火源與會場,這才重新活了過來。不過,我們穿著羽絨服在寒冷的走廊裡繼續吃喝,我和負責燒烤的福田醫生喝著紙盒包裝的月桂冠,那酒像是浸入心脾一般。雖然之後的越冬生活還很長,但現在確實有了歸期臨近的現實感。每次喝酒,我們都不停地碰杯,但這一次「乾杯」讓我刻骨銘心。
美雪電影節
為了讓疲於宴會的身體得到恢復,在冬至節的最後一天,我們安排在由我命名的「美雪劇院」裡看電影。為此,我們準備了堆得像小山一般高的飯糰、煎蛋和三明治,邊吃邊看。第一部放映的影片是《阿拉伯的勞倫斯》,我們身處於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卻看著銀幕裡貝都因人忍受著乾燥酷熱和乾渴穿越沙漠地帶,那種感覺特別怪異。不過,黃褐色的沙漠與白色的南極反差很大,但我感覺兩種地方也有幾分相似之處,比如南極也沒有流動的水,生活環境也很惡劣,雖然一冷一熱,但如果赤身裸體暴露在戶外,都必死無疑。
■影片《阿拉伯的勞倫斯》中的鏡頭,在南極看沙漠的確有些奇怪。
其實說這些也沒有什麼意義。在南極看電影的觀感與在日本時幾乎發生了180度的轉變,平時不感興趣的電影此時竟也覺得非常有趣,而原本非常喜歡的電影在這裡卻顯得索然無趣。舉個例子,在昭和基地有一部非常受歡迎的影視作品《紅色鈴蘭》,反反覆覆地播放了一遍又一遍。這是一部關於愛情的影視劇,按照我以往的品味,是非常反感這種談情說愛的影視作品,每次看到這類影片都會嗤之以鼻。然而,當我成為第30次越冬隊員後,在昭和基地看到這部劇集卻完全被迷住了,深陷其中。
《紅色鈴蘭》是一部電視連續劇,有隊員將原版膠片帶到了昭和基地,用16釐米放映機播放,深受隊員們的喜愛。劇集的女主角是由西田佐知子扮演,性格優柔寡斷,經常被易於嫉妒的戀人玩弄,是一部悲劇式的戀愛故事。如果重新翻拍的話,我敢斷言收視率絕對不會超過1%,在我看來這就是一部弱智作品。另外,扮演女一號情敵的女二號竟是「富士真奈美阿姨」,看到「阿姨」一邊說「我是一個好女人」,一邊跳著拉網小調「勾引」劇中男二號的一幕時,說實話,我真想狠狠地揍她一頓。總之,這部《紅色鈴蘭》長期佔據著昭和基地越冬隊第一人氣影片的位置。
■日劇《悠長假期》的兩位主演木村拓哉和山口智子。
如今在圓頂基地人氣第一的電影是《修女也瘋狂2》,連續劇則是由木村拓哉和山口智子主演的《悠長假期》(也深受小切我的喜愛)。也許這種不需要多動腦,結局皆大歡喜的片子最適合越冬隊員的胃口吧。我們給予一致差評的影片是東映的科幻電影《恐龍和怪鳥的傳說》,一看就知道是高明的山寨作品。該片講述了一位在富士山的樹林中迷路的女性在一處山洞中發現了恐龍蛋。不知為何,那名女性迷迷糊糊地出現在一個工地上,被人送到醫院後又不明原因的死掉了。這個開場讓我的腦子裡充滿了無數個問號。復活的蛇頸龍應該是食草系動物,結果沒有吃草,開始吃人和馬;喙嘴翼龍像拉冬(一種怪物之名)一樣變成在空中飛旋的大怪獸;從事生物調查的主角看到一條誤入室內的青蛇竟嚇得六神無主。總之,這就是一部顛三倒四、支離破碎、荒唐透頂的電影。
■備受圓頂大叔們指責的科幻電影《恐龍和怪鳥的傳說》。
在觀看這樣的電影時,我很快就會進入夢遊世界,常常不知道影片的最後結局。等我醒來的時候,周圍已經空無一人。僅僅這一部電影就足以讓我的「美雪劇院」陷入破產危機。關於這部電影,我們幾個人多次交換意見看法,甚至有人說能拍出這種電影的導演說不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平澤隊員忿忿不平地說:「回到日本我要去找這個導演,當面問他為何會接受拍攝這樣的電影?還要問他拍攝的意圖是什麼。」不知道他有沒有真的跑去問……
我們還觀看了約翰·卡本特導演的《怪形》,片中人物被外星異形輪番附體,然後相互傷害,片中的情節設定和場景與我們小小的南極基地太過相似,因此只播放了一次。囉嗦了半天,在整個越冬期內我們認真觀看的錄像只有岡本真夜的音樂專輯《留在21世紀的歌》,當「唯獨眼淚變得堅強……」的片頭曲響起,那個可愛的小姐姐就像在鼓動我似的,我的眼淚頓時就流了下來,並不是每次聽到都會流淚,可能有時正好戳中我的淚點吧。
總之,持續一周的「冬至節」以「電影節」為尾聲落下了帷幕,明日就是越冬期下半程的開始了。
下期預告:隨著冬至節的落幕,圓頂越冬生活的下半程開始了。每年7月是新一屆南極觀測隊隊員集合的時期,而昭和基地負責新隊員徵集的鈴木隊員也開始處理關於接替圓頂基地人員的事情,為了向新隊員致敬,西村大叔製作了菜包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