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料理人》南極炭燒

2021-01-15 騰訊網

前情提要:1997年6月20日,備受期待的「第三次圓頂觀測站冬至慶祝會」終於揭開帷幕。食堂被布置一新,充滿節日氣氛。作為此次「料理馬拉松」的第一場宴席,西村大叔推出了包括18道菜餚的中華料理,平均每位大叔可以享用兩道菜!

復刻《奇蹟餐廳》

冬至慶典的第四天,終於迎來了「重現奇蹟餐廳菜譜」的日子。可是,我的情況相當糟糕。在前一晚,我參加了「世界名酒匯」,從日本酒開始,到威士忌、紹興酒、 阿誇維特酒、伏特加等等,世界各地的酒類幾乎喝了個遍,我已不再年輕的身體裡,來自蘇格蘭、俄羅斯、日本、瑞典、中國的酒精像妖怪大戰一般興風作浪。如果可以的話,我現在很想去競選「日本禁酒協會」會長。我無力地把臉搭在桌子上面,這時當日的副廚「盆」來跟我搭話,說話時他頭上猶如日冕一般倒立的毛髮輕輕搖動。

「今天的全套料理從哪裡開始著手?」

「煩死了!日本人當然是從煮飯開始!我才不想吃西餐呢!」我的內心在暴躁地吶喊,但嘴上卻順從地說道:「從製作派皮開始……讓我再休息一下,洗個澡,喝點水,再休息一下,然後再做……」盆轉身離開房間,我從他的背影可以感受到他生氣了。大概過了兩個小時,我才像慵懶的青蟲一樣開始動手了。

■影片《南極料理人》中,大叔們正襟危坐參加冬至法式宴會,作為服務生的川村小哥為大家上菜。

首先製作派皮,房間與冷藏庫只隔了一條走廊,做派皮和牛角麵包之類的非常方便,大幅節省了夾奶油時頻繁出入冷藏庫的時間,免得手忙腳亂。當我拿著派皮出入房間時,身體內的乙醇軍團也好像跟我約好似的紛紛撤退了。我來回忙碌著,使得宴會的準備得以勉強推進並準時開席,下面介紹下當天宴會的主要工作人員:

組織者兼侍酒師……平澤隊員

服務生……川村小哥

主廚……我

助手兼糕點師……西平盆

■在影片《南極料理人》中,作為主廚的西村和川村小哥正在後廚忙碌。

其他隊員都是客人,他們穿上久違的正裝,打上領帶,好像真的準備在高檔餐廳裡用餐一樣,搞得現場氣氛有些拘謹壓抑。看著他們正襟危坐的樣子,我說道:「今日大家不用顧忌太多的禮儀,請放鬆心情用餐。」這是我的開場白,而潛臺詞是「我可不知道什麼餐桌禮儀!」當天宴席呈上的菜餚如下:

開胃小菜:雞尾酒杯涼拌淡菜,佐智利辣醬油

前菜:凍肉冷盤、肥肝慕斯

湯:清燉水魚與西洋松露湯

沙拉:新鮮肥肝與圓頂自產蔬菜沙拉,佐鳳尾魚醬

魚:挪威海螯蝦與扇貝派,佐美式龍蝦醬

雪葩(法餐第一道菜後的甜點):藍色柑香酒雪葩,佐黑莓果醬

肉:烤鴨肉,佐檸檬汁

甜點:蕎麥粉可麗餅包冷凍草莓,佐英式奶油

■在影片《南極料理人》中,西村為冬至宴會製作的精美法餐。

平澤隊員在烹飪間隙除了嘎嘣嘎嘣地吃著零食,還在用餐期間談笑風生,將宴會氣氛搞得相當熱鬧。

最後的晚宴

在享用了法式大餐後,漫長的冬至料理馬拉松也抵達終點,開始了最後的晚宴。這次晚宴是以法式大餐時扮演顧客的隊員們為中心,主題是爐端燒,也就是日式燒烤,至於食材內容之前已經徵詢過大家的意見,早早做好了準備。用於炭烤的食材如下:

魚:遠東多線魚、鯡魚、香魚、青花魚、穿成串的鹹沙丁魚、柳葉魚、扇貝、鰤魚鰓骨、鮭魚、烏賊、竹莢魚、五棘帆魚、牡丹蝦、日本囊對蝦、大龍蝦等等;

肉:烤雞、雞翅、豬裡脊、帶骨小臘腸、雞腿、牛舌、牛肉塊;

蔬菜:烤土豆、玉米、蘆筍、秋葵、青椒。

我們把這些食材整齊地擺放在餐盤裡,本山隊員還為我們準備了一些下酒菜,有冷豆腐、毛豆、醃鹹品、醃菜和飯糰等。烤爐由佐藤隊員親手製作,將一個一鬥罐切成兩半後再以鐵管焊接而成。這個成品製作得非常好,以至於想到過後要扔掉就覺得非常可惜。之後,我們每次舉行室外燒烤都會用上這個烤爐。

■日式燒烤爐端燒採用的豐富食材,以新鮮海產為主,非常誘人。

有了炭烤爐,我們的爐端燒烤店就開張了。在南極木炭對於我們來說是最佳的燃料,即使在缺氧低溫的環境下依然可以釋放出大量的熱能。以前參加第30次越冬隊時,我們曾在風速10米/秒、零下40度的惡劣環境下舉行室外燒烤,當時同樣依靠木炭的獨特優勢。要是我們在越冬之前與木炭生產商達成協議,幫助宣傳木炭在極地環境下也能正常使用的優點,或許生產商會為我們提供整個越冬期使用的木炭吧。我曾經狡猾地尋思過這個計劃,但已經晚了。

宴會以堅硬的凍豆腐、解凍的毛豆拉開了序幕,這也是慶祝漫長越冬生活過半的冬至節的最後一場盛宴。不久,宴會就出現了狀況。為了儘可能減少低溫的影響,圓頂基地的建築物幾乎都是密閉結構,你可以想像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型冷藏庫內。此次宴會我們以炭烤方式進行,隨著時間推移燒烤產生的煙氣漸漸在室內積聚起來,最初朦朦朧朧的,然後像薄霧,最後就像洪水一樣淹沒了我們幾個開懷暢飲的大叔。雖然室內裝有一個換氣扇,但根本不足以將從炭爐升起的煙霧排到戶外,以至於整個房間都瀰漫著煙霧,那種濃度如何形容呢,也許到最後我們每個隊員根據體型不同,會變成煙燻秋刀魚或煙燻培根吧。

■在食用爐端燒時,將穿上竹籤的食材插在炭火周圍的灰燼中,慢慢烤香。

在宴會之前,我們故意關掉了火災警報器,煙霧再大也沒有響起警報聲,不過我真的覺得自己快要死了。最終,我抱著必死的覺悟,將熱得發燙的烤爐搬到了走廊裡,徹底分離了火源與會場,這才重新活了過來。不過,我們穿著羽絨服在寒冷的走廊裡繼續吃喝,我和負責燒烤的福田醫生喝著紙盒包裝的月桂冠,那酒像是浸入心脾一般。雖然之後的越冬生活還很長,但現在確實有了歸期臨近的現實感。每次喝酒,我們都不停地碰杯,但這一次「乾杯」讓我刻骨銘心。

美雪電影節

為了讓疲於宴會的身體得到恢復,在冬至節的最後一天,我們安排在由我命名的「美雪劇院」裡看電影。為此,我們準備了堆得像小山一般高的飯糰、煎蛋和三明治,邊吃邊看。第一部放映的影片是《阿拉伯的勞倫斯》,我們身處於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卻看著銀幕裡貝都因人忍受著乾燥酷熱和乾渴穿越沙漠地帶,那種感覺特別怪異。不過,黃褐色的沙漠與白色的南極反差很大,但我感覺兩種地方也有幾分相似之處,比如南極也沒有流動的水,生活環境也很惡劣,雖然一冷一熱,但如果赤身裸體暴露在戶外,都必死無疑。

■影片《阿拉伯的勞倫斯》中的鏡頭,在南極看沙漠的確有些奇怪。

其實說這些也沒有什麼意義。在南極看電影的觀感與在日本時幾乎發生了180度的轉變,平時不感興趣的電影此時竟也覺得非常有趣,而原本非常喜歡的電影在這裡卻顯得索然無趣。舉個例子,在昭和基地有一部非常受歡迎的影視作品《紅色鈴蘭》,反反覆覆地播放了一遍又一遍。這是一部關於愛情的影視劇,按照我以往的品味,是非常反感這種談情說愛的影視作品,每次看到這類影片都會嗤之以鼻。然而,當我成為第30次越冬隊員後,在昭和基地看到這部劇集卻完全被迷住了,深陷其中。

《紅色鈴蘭》是一部電視連續劇,有隊員將原版膠片帶到了昭和基地,用16釐米放映機播放,深受隊員們的喜愛。劇集的女主角是由西田佐知子扮演,性格優柔寡斷,經常被易於嫉妒的戀人玩弄,是一部悲劇式的戀愛故事。如果重新翻拍的話,我敢斷言收視率絕對不會超過1%,在我看來這就是一部弱智作品。另外,扮演女一號情敵的女二號竟是「富士真奈美阿姨」,看到「阿姨」一邊說「我是一個好女人」,一邊跳著拉網小調「勾引」劇中男二號的一幕時,說實話,我真想狠狠地揍她一頓。總之,這部《紅色鈴蘭》長期佔據著昭和基地越冬隊第一人氣影片的位置。

■日劇《悠長假期》的兩位主演木村拓哉和山口智子。

如今在圓頂基地人氣第一的電影是《修女也瘋狂2》,連續劇則是由木村拓哉和山口智子主演的《悠長假期》(也深受小切我的喜愛)。也許這種不需要多動腦,結局皆大歡喜的片子最適合越冬隊員的胃口吧。我們給予一致差評的影片是東映的科幻電影《恐龍和怪鳥的傳說》,一看就知道是高明的山寨作品。該片講述了一位在富士山的樹林中迷路的女性在一處山洞中發現了恐龍蛋。不知為何,那名女性迷迷糊糊地出現在一個工地上,被人送到醫院後又不明原因的死掉了。這個開場讓我的腦子裡充滿了無數個問號。復活的蛇頸龍應該是食草系動物,結果沒有吃草,開始吃人和馬;喙嘴翼龍像拉冬(一種怪物之名)一樣變成在空中飛旋的大怪獸;從事生物調查的主角看到一條誤入室內的青蛇竟嚇得六神無主。總之,這就是一部顛三倒四、支離破碎、荒唐透頂的電影。

■備受圓頂大叔們指責的科幻電影《恐龍和怪鳥的傳說》。

在觀看這樣的電影時,我很快就會進入夢遊世界,常常不知道影片的最後結局。等我醒來的時候,周圍已經空無一人。僅僅這一部電影就足以讓我的「美雪劇院」陷入破產危機。關於這部電影,我們幾個人多次交換意見看法,甚至有人說能拍出這種電影的導演說不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平澤隊員忿忿不平地說:「回到日本我要去找這個導演,當面問他為何會接受拍攝這樣的電影?還要問他拍攝的意圖是什麼。」不知道他有沒有真的跑去問……

我們還觀看了約翰·卡本特導演的《怪形》,片中人物被外星異形輪番附體,然後相互傷害,片中的情節設定和場景與我們小小的南極基地太過相似,因此只播放了一次。囉嗦了半天,在整個越冬期內我們認真觀看的錄像只有岡本真夜的音樂專輯《留在21世紀的歌》,當「唯獨眼淚變得堅強……」的片頭曲響起,那個可愛的小姐姐就像在鼓動我似的,我的眼淚頓時就流了下來,並不是每次聽到都會流淚,可能有時正好戳中我的淚點吧。

總之,持續一周的「冬至節」以「電影節」為尾聲落下了帷幕,明日就是越冬期下半程的開始了。

下期預告:隨著冬至節的落幕,圓頂越冬生活的下半程開始了。每年7月是新一屆南極觀測隊隊員集合的時期,而昭和基地負責新隊員徵集的鈴木隊員也開始處理關於接替圓頂基地人員的事情,為了向新隊員致敬,西村大叔製作了菜包烤肉……

相關焦點

  • 南極料理人
    在北極,有海豹有企鵝有北極熊,縱然是極寒之地,但是也有動物的存在,而在南極,茫茫天地歸於虛無,除了一片純白什麼都沒有。電影「南極料理人」就是以南極為背景所拍攝的一部電影,雖然電影拍攝地是在日本北海道,但是電影的氣氛渲染得非常好。
  • 《南極料理人》看了這部片子才知道,為什麼美食也能擁有治癒能力
    今天我們說的這部電影名字叫《南極料理人》,看了這部片子才知道為什麼美食也能擁有治癒能力。電影絕大多數都在描述人類,如果拋開人類不談,那我們腦海中出現的就是動畫卡通片,這是電影的兩大主題,其實電影的主題包羅萬象,只要導演能夠想出來拍攝技術跟得上,那就什麼都能拍得出來,與動物為視角的電影不是也拍得不錯嗎?
  • 《南極料理人》——學好油鹽醬醋茶,走遍南極都不怕!
    在世界的南方,在北極熊不能漫步的南極大陸上,生活著一群科考隊員。他們每天做一些科研,也研究中國文化(打麻將),跟著電視跳跳健美操,給隊員過生日,偶爾連線本國的科技館,跟小朋友們進行對話小朋友:你們那裡有企鵝嗎?
  • 《南極料理人》——唯有愛與美食不能捨棄
    南極,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年平均氣溫低達-53℃,不僅如此,哪裡平均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有300天。寒冷,風大,空氣稀薄,物質匱乏。
  • 日劇《歡樂南極廚》:一碗冷飯
    堅持在美食番創作第一線的東京電視臺,在美食番的寒武紀裡推出了以南極為背景的《歡樂南極廚》(又譯《歡樂南極料理人》),題材也冷,南極也冷,只有飯是熱乎的,但放在這樣的環境裡,只能唱上一曲《涼涼》。《歡樂南極廚》改編自同名系列散文小說,作者西村淳本人就是海上保安廳的隊員,被派遣到南極給科考隊做飯。2009年,散文小說系列的第一部《歡樂餐桌》被改編成電影《南極料理人》上映。
  • 最適合現代人的吃法,照燒南極冰魚鮮美好滋味
    照燒南極冰魚南極冰魚是生長在深海零度以下無汙染的魚類 ,它以南極蝦為食 ,拒食雜物 ,體內含有豐富的魚脂肪DHA、EPA等成分 且鈣質含量豐富,不含血紅素 ,營養價值較高,是很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食品。我們一家人都喜歡吃海產品,南極冰魚第一次吃,看說明是醃一下香煎,想想那也太普通了,咱用照燒汁燒這冰魚,正好家裡有咖喱粉,又在照燒汁裡放了半勺咖喱粉,沒想到做出來照燒南極冰魚味道還不錯,喜歡的朋友可以試試。原料:南極冰魚、蒜瓣、生薑、大蔥、香蔥碎、小米椒、鹽、胡椒粉、玉米油、味極鮮醬油、生抽、紅燒醬油、米酒、蜂蜜、水、咖喱粉。
  • 《南極之戀》為什麼要去南極實拍?那些南極電影又是在哪裡拍得?
    (PS,查了一下新聞,是10月24日登陸的南極)好奇之處有二:★其一,覺得這片太直爽了,片名叫《南極之戀》,就真的去了南極拍攝。★第二,宣傳上說,這是「人類歷史上首部在南極實地拍攝的故事長片」,起初我是不太相信的。好奇之下,查了一堆資料,結果發現《南極之戀》還真的是「第一部」。
  • 即使在世界的盡頭《南極料理人》也能帶來美食的溫暖
    如何在家裡的方寸之地,活的正常還有意思,這一部《南極料理人》早已給出了答案。在遙遠的昭和基地,生活著八位南極科考人員,每個人都各司其職,都擔負著自己的使命,但其中有一位最特殊,他不直接負責南京的科考任務,但是卻負責著所有人的胃——廚師西村。南極,離大多數人都很遙遠,因為它在地球之極,氣溫之低讓細菌都沒有辦法生存。
  • 走進南極大陸
    今天我學校聽溫教授的講座,講座介紹了第二十七次南極考察。從上海一路到南極需要經過兩種考驗,一是魔鬼西風帶,它是常年西風不斷,氣候惡劣,船隻航行極其危險,為南極設置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二是南極冰山,冰山很厚,他們曾經從中抽出了一根四十米長的冰管,發現這根冰管從三國時期就開始形成了!
  • 清蒸南極冰魚的做法
    買的南極冰魚今天早上收到了、中午就做了清蒸冰魚、味道鮮美無比、南極冰魚的身體細長,頭比較大,外形是紳士般的黑白兩色相間,魚骨魚刺呈半透明。冰魚肉雪白緊實,肉質像蝦肉一樣鮮美,細緻又富有彈性。南極冰魚中富含礦物質,尤其是鈣質的含量,遠高於對蝦、蛤蜊等多種海產品,南極冰魚是已經發現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的生物、所以應該多給家人吃一些海魚,健康又補腦益智呀……By 踏月色而來7737 【豆果美食官方認證達人】用料冰魚 5條小香蔥 3顆生薑 適量料酒 10克蒸魚豉油 30克花生油 30克
  • 酷夏南極冰魚來解暑---麻辣香酥南極冰魚
    經常在麥德龍超市裡買一些其它地方少見的冰凍深海魚,最近發現有一種叫「南極冰魚」的深海魚,外型細長,頭比較大,外皮黑白相間,樣子怪怪的,就買了一些回來試試。它的肉質有些類似蝦肉,口感細膩而有彈性,魚肉雪白雪白的,全家吃過都愛上了這種魚,都叮囑我下次再買這魚。
  • 南極冰魚怎麼做好吃
    清蒸南極冰魚簡介南極冰魚是冷水魚,據說以南極小蝦為食,這次嘗試最簡單的清蒸吃法。
  • 南極百科:南極條約的籤訂 南極發現者是誰?
    原標題:南極百科:南極條約的籤訂 南極發現者是誰?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陸。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公裡,居世界各洲第五位。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
  • 為什麼要進行南極科考?南極有外星人嗎?你知道多少?
    為什麼要進行南極科考?南極有外星人嗎?你知道多少?外星人有沒有我不知道,但是在南極科考中確實有不少外來物質的發現,像是隕石。在南極,除了外星人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研究,例如,巖石、冰雪、大氣、土壤等方面。南極作為地球上至今未被開發、未被汙染的潔淨之地,那裡有無數的科學之謎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 科學家揭開了南極的秘密歷史,南極是年前南極的真實面目
    眾所周知,南極是如此寒冷以至於沒有人居住在南極中,南極成為地球上僅存的淨土之一。隨著人類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加上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其中南極是其中傷害最嚴重的。不久前「綠雪」出現在南極中,這是藻類的大規模擴散,這表明南極的溫度正在上升,綠色植物開始繁殖。科學家在南極建立的站點研究了南極,他們發現南極並不總是那麼冷,白堊紀,南極是春暖花開氣候適宜的地區。這就是為什麼南極下面有那麼多生物。科學家在南極採集了許多個樣品,發現樣品中含有綠色植物。
  • 南極地下雅利安城入口找到了,就是南極死光
    不少人找到證據說希特勒其實是佳斯德,他帶著二戰中眾多親信逃離到了他曾將下令建造的南極納粹基地,然而現在連這個大名鼎鼎的南極地下雅利安城入口都已經被人找到了!有人說希特勒逃到了阿根廷度過了餘生,也有人說是巴西,其實希特勒是逃到了他曾將下令建造的南極納粹基地,這可不是空穴來風,日前就連他那個南極的地下雅利安城入口都找到了呢!
  • 南極老船長來了!與沈權老師同行南極旅行
    他,18次南極考察,16次駕駛「雪龍」號,兩次分別作為海洋六號和向陽紅01船南極首航的船長顧問;5次北極考察。與「雪龍」號船長沈權老師同行南極旅行,聽他講故事是怎樣的體驗?南極我已去過無數次,儘管多數時候是以工作的身份前往南極,主要精力執行科考任務,工作緊張忙碌,但同時也享受著南極最美的季節。
  • 袁明華:我們走向南極,南極也在走向我們
    他與妻子高玲英曾到南極旅行。以下是袁明華去南極旅行的分享:一、靴子篇從衝鋒靴說起吧。德邁國際旅行機構為遊客登陸南極雪地配發的長筒膠靴。為了跟衝鋒衣、衝鋒褲、衝鋒艇聽起來搭調些,我稱它為衝鋒靴。為了留個紀念,德雷克海峽返程時,我和「月光」便將兩雙靴子打包收藏了。後來去成都會鵝友李毅、杜兵,也都說將其收藏了。
  • 「去南極」的另一面:如果我不能去南極,也想看你去南極!
    因為這些都曾有人寫過,而這樣的青春也不是他們想要的,因為太平常了,太常見了,甚至他們自己曾經都有經歷過,於是他們打算放大膽量,讓主角們到連自己都沒有去過的地方看看,就這樣「去南極」的企劃誕生了。《比宇宙更遠的地方》,畢竟在我們的記憶裡,「南極」和「宇宙」一樣用手觸及不到,怎麼樣都觸及不到!即使「宇宙」就在一本本書的字裡行間,而「南極」就在一張張隨處可見的地圖裡。
  •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中國牆」包圍南極冰蓋最高點  1月12日中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再度登頂南極「冰蓋之巔」,1月15日冰雷達探測小分隊因雪地車故障遇險,16日遇險隊員和救援人員安全返回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