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人們總擔心會失業,因此需要更先知先覺地建立自身的獨特競爭力。我們需要常常思考:「我現在做的工作,機器能做嗎?」「我現在做的工作,有可能外包嗎?」「我現在做的事,會越做越好嗎?」(推薦序)
網際網路普及的時代,老師不能光靠演繹能力來重複同一套知識體系。研發能力成為培訓師的核心技能。
要快速進步,個人一方面是需要憑藉自己努力,另一方面是要依靠平臺和系統,發揮槓桿作用。
書中指出,個人躍遷需要經過三個階段,認知、能力、能級。認知主要是視野,能力包括能力和水平,能級則指看問題、做事情有不同的力道。
培訓是一門手藝。各領域掌握了講課技能的人都有可能成為內容付費時代的知名講師。本書作者古典總結了「教師之輪」,認為好老師擁有5項技能:專業知識、課程設計、呈現能力、個人魅力、積極心態。書中總結了普通教師成長為名師的三次「二八法則」的運用。第一次「二八法則」是用80%的精力學習每個領域20%的精華,而不是逐一學習每個板塊的100%。第二次「二八法則」是利用系統(平臺)放大名氣,尤其是平臺興起時,需要一部分突出的個人,實現平臺和個人的雙贏。第三次「二八法則」則是與優秀的人互聯。將「二八法則」連用三次,可以有效放大個人的自我效能。在此基礎上,如果能一步步靠近系統的頭部,則能向系統和平臺借力,獲得巨大的推動力。
為什麼要向頭部靠攏呢?因為佔據頭部的人擁有三個機會,即「好的方法論、刻意練習、大量的實習機會」。這樣的人能獲得最快的進步速度。有效運用頭部效應需要參考三個原則,「從價值出發(而非優勢),思考差異化優勢,從雞頭變成鳳頭」。
高手需要靠專注來保持優勢,並通過迭代來精進。